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0916093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325KB
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1-9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1-20号元素名称及符号:
(书写原则:
一大二小)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H He Li Be B,C N O F Ne,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另外10种常考元素:
锰 铁 铜 锌 银 钡 铂 金 汞 碘
Mn Fe Cu Zn AgBa Pt Au Hg I
二.常考仪器
镊子、药匙、坩埚钳、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天平、砝码、游码、活性炭(不是碳)
三、重要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现象(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
一般为一光、二热、三生成。
1、铁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2Fe3O4
现象: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
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镁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氧化镁
MgO2MgO
现象:
(1)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3、铝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铝+氧气三氧化二铝(氧化铝)
AlO2Al2O3
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现象:
(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现象:
(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H2O2H2O
现象:
淡蓝火焰、放热、
8、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O2H2OCO2
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实验室制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K2MnO4MnO2O2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O3KClO2
过氧化氢水+氧气
H2O2H2OO2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
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改变,破碎、扩散、溶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密度、硬度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
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
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
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
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
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偏小。
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2))给物质加热:
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
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冷凝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
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7.两个重要实验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1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
乳白色
状态:
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2点燃
蜡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层(外焰)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O2+Ca(OH)2===
CaCO3↓+H2O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第二单元空气氧气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N2
氧气O2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氮气约占4/5。
【实验方法】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有水进入
集气瓶
反应原理: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消耗氧气,集气瓶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从烧杯压入集气瓶
【实验注意事项】:
(1)红磷要稍过量,确保空气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
(2)橡皮塞要塞紧,确保装置的气密性好(此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要等容器内的白烟完全消失、恢复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并记录。
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4)若选用其它物质测定空气成分,应选择只与氧气反应的可燃物,燃烧产物是固体;
(5)若选择硫做燃烧物,瓶内应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瓶内压强减少明显,测量才会更接近真实值。
【实验讨论】
若用燃烧红磷的方法,讨论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红磷量过多不影响
(2)红磷量偏少偏小(3)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偏小
(4)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偏小(5)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伸入瓶中偏大
(6)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偏大。
五、常考问题:
1.水面上升少于1/5体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答:
⑴装置的气密性不好;⑵红磷的量不足;⑶装置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⑷瓶内剩余氧气含量低,不足以支持物质的燃烧;⑸导管内没有事先注入水;⑹烧杯内的水量不足。
2.水面上升大于1/5体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答:
⑴在红磷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使得瓶内气体一开始就受热膨胀逸出,造成瓶内实际空气减少,试验后倒吸入的水就多了);⑵伸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3.能否用木炭、硫、铁丝、铝箔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答:
不能用木炭、硫、铁丝、铝箔等代替红磷。
因为木炭、硫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是气体,瓶内气压变化较小,水不能进入;铁丝和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实验无法进行。
4.若想用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应如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答:
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稀碱溶液,如NaOH、KOH溶液等,碱溶液能把
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充分吸收,从而达到容器内气压减小的效果。
3.空气的用途(重点记氮气的用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氧气O2
氮气N2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能支持燃烧、供呼吸。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性质稳定、不供呼吸、不支持燃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性质极稳定(惰性)
用途
富氧用于炼钢、潜水、登山、宇宙飞行、急救、燃料燃烧、气焊、气割
制硝酸、化肥、作保护气、防腐、液氮冷冻麻醉、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中显示超导性
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氙可用于医疗中的麻醉剂
4.保护空气
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危害:
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3)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
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下产生的)
4)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煤脱硫处理、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工厂产生的废气经处理达标排放、在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装置等。
二、氧气(O2)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
收集氧气的方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能供呼吸
(2)氧气能支持燃烧(注意氧气不可燃,不能做燃料)
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
一般为一光、二热、三生成。
例如:
硫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放在空气中
在空气中点燃
点燃后伸入氧气中
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带火星的木条
无明显变化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木炭
不燃烧
发红光、放热、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发白光、放热、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点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硫
不燃烧
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放热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点燃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铁
不燃烧
不燃烧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
磷
不燃烧
黄色火焰、放热、白烟
燃烧更剧烈、黄色火焰、放热、白烟
点燃
点燃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P+5O2=====2P2O5
镁
不燃烧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镁+氧气——→氧化镁
点燃
2Mg+O2======2MgO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应放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铁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应放少量的水或放少量的沙,防止高温熔融物落下炸裂瓶底。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反应)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当空气不充分时,可生成一氧化碳、还可能冒黑烟。
氧气具有氧化性。
是常用的氧化剂。
3.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方法1:
分离液态空气
氮气
空气液态空气
液氧
液态氧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利用液态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经过减压升温,沸点低的先气化,沸点高的后气化,将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分离出来,这一过程为液态空气的蒸馏。
是物理变化。
方法2:
膜分离技术
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经多级分离,可得含90%以上氧气的富氧空气。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装置图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
二氧化锰
MnO2
过氧化氢水+氧气
2H2O2=======2H2O+O2↑
氯酸钾
(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MnO2
△
2KClO3=========2KCl+3O2↑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试管口要塞棉花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详细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一.仪器(必备):
试管、铁架台、集气瓶、导管、(酒精灯)
二.步骤:
(检、装、夹、点、收、移、熄)
(1)检查装置的密封性。
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
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为什么?
因为手握试管时,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气体的体积增大,如果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冒出,产生气泡);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找明原因,如是否应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甚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2)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适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
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给试管加热。
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
因为刚刚有气泡冒出时,导管中会有一些空气存在,若立即收集,会导致所收集的氧气不纯),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下面用玻璃片小心的盖住瓶口。
小心的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
(6)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酒精灯先熄灭会造成什么后果?
会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
三.装置:
(组装顺序:
自下向上,自左向右;拆卸顺序与其相反)
左:
发生装置:
类型:
①固液混合常温型、②固体加热型(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
右:
收集装置:
方法:
①排水集气法、②向上排空气法、③向下排空气法(选择标准:
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
四.检验:
(1)怎样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看它是否复燃。
若复燃,说明瓶内是氧气;若不复燃,说明瓶内是其它气体。
(2)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证明气体集满?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看它是否复燃。
若复燃,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若不复燃,说明瓶内的氧气还不满。
五.注意事项:
⑴制取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加热药品时,要让药品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⑶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⑷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⑸试管内的导管不可以留得太长,稍微伸出胶塞即可。
⑹加热时要对试管预热,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⑺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⑻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将导管口放在集气瓶底部。
⑼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
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小棉花。
⑾收集完氧气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正放在桌面上。
工业制氧气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化学变化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不需加热、操作简单,生成物无污染
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三种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三、基本概念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燃烧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5.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易察觉。
物理变化
化合反应
物质变化分解反应
基本反应
化学变化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燃烧
剧烈氧化爆炸
氧化反应自燃
缓慢氧化例如:
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6.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注意:
这里的“氧”是指氧元素,只要物质得到氧元素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7.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不能说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叫催化作用。
怎样证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是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1)往过氧化氢溶液中添加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加二氧化锰,对比分解反应速率
(验证二氧化锰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待上述反应停止后重新添加过氧化氢,重复多次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3)反应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
(3)新千年节水标志及含义“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课题2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天然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1)静置:
有时又叫沉降或沉淀,用来除去水中较大颗粒不溶于水的杂质。
(2)过滤:
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
(3)吸附:
利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
(4)蒸馏:
除去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相对净化程度较高。
(5)杀菌:
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杀菌剂,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
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3、常见的净水操作有哪几种方法?
单一操作,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答:
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硬水和软水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取等量的软水和硬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很少泡沫但起很多浮渣的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的危害:
衣服洗不干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
④硬水的软化方法:
a、生活中通常用煮沸法b、实验室用蒸馏法c、工业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4、过滤的操作技巧
过滤适用于液体和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化学 19 单元 知识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