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炎黄文学作品选doc10.docx
- 文档编号:10894773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88KB
二十七 炎黄文学作品选doc10.docx
《二十七 炎黄文学作品选doc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七 炎黄文学作品选doc1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十七炎黄文学作品选doc10
二十七炎黄文学作品选(10)
词帝李煜:
滴泪为墨者,研血为词者
(2008年第6期《高中生之友》,2008年第10期〈疯狂阅读〉转载)
黄助昌
勾画出他的形象,很难,笔重千钧,因为千年以来他背负着"亡国之君"的恶名;感受他的情感,很易,词唱千古,因为千年以来传诵他的美辞华章.中国的皇帝甚多,如果缺了他,只会少一些叹息;中国历史上诗人甚多,如果缺了他,爱诗者就会生出极大的遗憾,诗歌星空就会少一缕最璀璨的光芒。
当代作家洪峰曾说:
"我发现我国古代所表达的这些东西中,只是李煜是最个人的,是最接近于他自己.比如说他内心的各种痛苦,他表达得非常纯正,而这种东西如果能句句穿我们文学的始终,我猜测到我们的文学走向将是和西方完全一致的."
是的,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诗篇虽源于自己的生活,但由于高超的艺术手法融于其中,又常常能延展到一些带有普遍性广泛性的永远叩击灵魂的人生命题.国学大师王国维在那部蜚声中华的<<人间词话>>里满怀沧桑感地评说道:
"尼采谓: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重幻想,重情义,重内在自由的感受,敏感的心常常沉溺于美的瞬间悠远的意境之中,朝拜,廷议,纳谏,役于案牍等俗事与他心目的书画/诗词等艺术不在同一层次,其价值犹若鼎彝与铜铁。
他最大的欢乐和满足不是当皇帝,整日神经兮兮磨刀霍霍铲除异己捍卫政权,而是躲进诗歌的象牙塔里用精巧的汉字意象去构筑他的天堂。
他有一个秉性疏懒,不求拓疆,酷爱诗词的父亲。
在这一点上,李煜可真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父亲与冯延已等大臣切磋诗艺相互唱和的那些日子里,李煜已经悄然“小荷才露尖尖角”。
10岁时,塾师指着书房门前刚刚长成的一丛新竹命他题诗,李煜脱口而出:
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
塾师一听,喜出望外,一声喝彩,打断了少年的思路,只留下这两句残章。
诗以言志,塾师认为孺子可教,似乎一下子就看出李煜“化龙”的志向和抱负,所以大喜过望。
李煜接下去将会写出怎样的诗句呢?
已经成为永远也揭不开的公案。
或许他在风华正茂志得意满之时写出的这两句诗真实透露了他内心世界的一点信息: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
李煜确有”龙“相,南唐史书曰:
“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
”史载眼有双瞳仁的,李煜或为第三人,前两位各是帝王舜和准帝王项羽。
相术认为,重瞳者,帝王之相也。
这当然不足为我们所信,连当时的大臣钟谟也根本不相信这一套。
当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时,钟谟谏曰:
“从嘉(李煜原名)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然而,这一番肺腑之语,李中主根本不知是逆耳忠言,反将钟谟贬谪僻地。
李煜是中主的第六子,按世袭制,是根本轮不上他当皇帝的。
但造化偏偏作弄人,由于第二子至第五子相继而死,他成了事实上的第二子。
又由于太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中主计划让自己的弟弟李景遂继承大统,但太子毒死了叔叔之后,不久也病死。
历史老人真的开起了玩笑,恶作剧似的将一位风流倜傥的诗人推上了九五之尊。
一个最不想做皇帝的人,梦魇一般,穿上龙袍,面南而朝,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这是历史的错位,这是命运的错位。
是诗人还是皇帝?
他的角色从此遭人詈议。
他实在最宜于驾一叶扁舟,浮游于湖滨,极尽享受冯虚御风的快意,正如他在《渔父》词中抒发的: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叩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倾波中得自由。
他是把身心自由作为最高人生价值的人。
追求自由是他的天性,他憧憬的是披发行吟,泛舟轻歌,如一渔夫,悠然自如.这就是李煜的"幼稚病",也是王国维所称道的"赤子"。
如此说来,李煜的本质身份只能是诗人,任情率真的诗人,即使披上尊荣无上的皇袍,也掩不住他的诗性思维.他是个本色演员,转不到"皇帝"这种角色上来,本性使然也.让他当权谋家,只能左支右绌;让他口吟一阕,却能口吐莲花。
被俘之后,赵匡胤招待旧主,说:
“闻卿能诗,可举一联。
”李煜沉思良久,云: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宋太祖微笑颔首:
“好一个翰林学士。
”赵匡胤可谓一语中的,在此,可能自比唐玄宗,而将李煜比为李白吧。
"吟风弄月"正是李煜的强项.试看李煜当皇帝时的词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坐拥佳人,笙箫唱和,工于词章,在李煜看来,是世上最优雅最精致最浪漫的生活.此曲<<綄溪沙>>真实描绘了这位南唐国主的宫廷生活,极声色之娱也.红日已当空,歌舞犹未休,大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之意.舞女轻捷,佳人微醉,我见犹怜,宛然在目;长夜之舞,箫鼓声声,燕言莺歌,犹然在耳,有道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煜沉溺于淫靡的生活之中,享受着夕阳西下般的绚烂奢华,全然忘却了一江之隔的那边,赵匡胤虎狼般的青森森的觊觎之眼.
然而,李煜仍然天真率性,仍然对赵匡胤存有幻想,毕竟赵曾是李家王朝的臣下,何况自己即位之后,就俯首称臣,去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改印文为"江南国印",朝贡于宋.李煜已知宿命,自知无力挽回早已颓败的南唐,只是想求得一射之地,能够让他优哉悠哉,炮制清词丽句,配以缥缈仙乐,与爱人共度良宵,唯此足矣.就像他所描述的: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就是李煜所要的生活,诗情画意,俊逸神飞!
但是,人生必须直面现实的真相.生活或许需要诗歌点缀,但诗歌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对于李煜这种特殊身份的人尤其如此.他的专业应该是权谋家,诗歌应该是他的业余爱好.曹操在这方面就拿捏得非常正点.而李煜却"本末倒置",将"专业"弃为"业余",将"业余"尊为"专业".他对诗歌的痴迷不亚于阿基米德对几何学的痴迷.当希腊城被攻破时,阿基米德正在思考破解一道几何题,并喝斥前来杀他的敌兵,不要踩掉图形,让"我"做完此题!
李煜在金陵城被攻破之时,在干什么?
写词,正在书房摊开一张雅洁的澄心堂宣纸创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写完上阕,下阕才写了两句,有人跪拜报告:
内城已被攻破,宋军正杀向皇宫!
但李煜还是坚持写完了饱含血泪的十六字: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炉里的香烟,衾褥上的文饰竟然还是那般"神闲气定""袅袅娜娜"--哦,这不过是明了大限已到的瞬间宁静,是类似垂死者临终时的片刻安详.他一生挚爱的小周后,此刻已失却了"绣床斜凭娇无那"的美丽,只见她“空持罗带”,花容憔悴,美眸凝恨,哀婉凄怆,眷顾难舍。
无怪乎以洒脱豪迈著称的苏东坡读到这两句时,也倒抽一口寒气:
“凄凉怨慕,真亡国之声!
”
“回首恨依依”,一个“恨”字,从此穿透并注释他的残生……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风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望江南》)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子夜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甚至就在辞别祖庙之际,他仍然没有失去诗人的习性,怀着痛苦悔恨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垂泪泣血,写下对祖宗业绩的回忆以及由此引起的内疚和自省: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干里地山河。
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凉枝作烟萝.儿曾识千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词的开篇以时空对举,笼括了南唐的历史和疆域。
皇城里,龙楼凤阁高耸入云,远连河汉;御苑内,琼枝玉树葱郁葳蕤,烟聚萝缠,生为皇子,性本诗人,何曾懂得什么叫战争(几曾识干戈)?
他知道“一旦归为臣虏”,将会腰围减攒,两鬓添霜,但他仍然让教坊(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演奏离曲,让自己在凄咽哀婉如泣如诉的旋律中,与那些对他充满了爱和敬意的宫娥们挥泪告别……
肉袒出降之后,他被押至汴京城,被封为“违命侯”(因为他听信“坏人”挑唆,违抗命令,不入宋朝之故)。
在违命侯寓所内,他过着屈辱的生活,甚至他一生挚爱的小周后也不得不奉旨进宫,蒙受宋太宗赵光义的一次又一次的猎色/凌辱和蹂躏。
有史为证:
“为燕乐,进辄数日才出,出必饮泣。
詈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
”一个曾经的国君沦落到连和自己的妻子都不能保护的地步。
强权政治不仅剥夺李煜的自由,还强暴了他的尊严,无怪乎他在书信中告诉旧宫故臣,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能够给他一丝纾解/排泄/安慰的,唯有诗词。
从词中去寻觅失去的江南天堂,去追忆似水流年。
好在有词,让他沉溺其中,稍稍隔绝一下他忍辱偷生的残酷现实。
他用精湛的诗艺顽强地记载了他个人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他的词或可称得上“词史”,如这一曲《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个“锁”字,点明诗人的囚禁的处境。
别一般的离愁挥不去,抹不开。
他仍然无法像蜀主刘禅那样淡忘故国.他在梦里都在记惦那草长莺飞的大好江南.断肠人的屈辱/悔恨以及丧失家国而永不复得的悲恸融合在一首诗里一曲词中,让后人看到他的泪水如何在料峭春夜里淹没梦境,如何像啼血杜鹃那样于黑暗之中发出嘤嘤哀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字一血,一字一泪,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对比写来,大喜大悲,在起大落。
花飘落,水流逝,春归何处?
诗人敏感的心已经捕捉到了人生末日降临的信息。
从这悲怆低沉的旋律中,人们听到了他为自己谱出的挽歌,活着的自我为死去的自我弹奏的一支安魂曲!
这一天终于悄然无声来临了----这是阴险的谋杀,李煜根本不会想到生之日,也竟是死之日!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他,竟然为自己的生日搞起了庆祝仪式,诵经和鼓乐声传至户外,歌伎悲歌哀舞,《虞美人》声摇屋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赵光义早就熟读这《虞美人》,曾反复咀嚼、品味。
词里流露出的真挚感情和强大的感发力量令他惶恐不安,他竟担心这个天真的诗人一旦成为“勾践”,自己将重蹈“夫差”的覆辙,于是一直在谋划巧妙地干掉这个“违命侯”。
机会终于来了,他借祝寿为名,命人送来一匣巧果,谁也不知巧果里注入剧毒的“牵机药”。
李煜很高兴拿起巧果就吃,毒药立刻发作,一阵腹痛,手脚抽搐,扑通倒地,遍地打滚,大颗大颗的汗珠涌泉般冒出。
众人慌乱无措,只见他用双手紧压着肚子,他的腰越弯越曲,直到头和脚勾连在一起……很惨----归根结底还是死于词。
不久前他曾乘醉题诗于窗,云: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可谓一语成谶。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词初为艳科,难登大雅之堂。
正是走来了南唐杰出的词人——李煜,才一改词的格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他被后人誉为“词中之帝”,这当然不是因为做过世俗意义上的皇帝,而是因为他在词坛上的至尊地位,是因为他的词是“花间派”的代表,是“五代之冠”。
顺便再说一句,或许对当时百姓来说,他也并不是一个坏皇帝。
史载:
“江南百姓闻煜死,有为之巷哭设斋者。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十七 炎黄文学作品选doc10 十七 炎黄 文学 作品选 do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