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探究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888264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66.24KB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探究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探究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探究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探究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
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
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I.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I:
该气体是CO2;猜想II:
该气体是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I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II成立,则:
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
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
A.苏打水
B.肥皂水
C.食醋
D.氨水
【答案】红色氢、氧(或H、O)CO(或一氧化碳)不成立干燥(CO)气体(或除去水蒸汽)黑色粉末变红色CO2+Ca(OH)2=CaCO3↓+H2O在D的导管出口点燃一支酒精灯或用气球收集C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探究]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蚁酸中含有H、O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3)①由于蚁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一种生成物是水,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所以,小敏提出的猜想Ⅱ:
该气体是CO(或一氧化碳);
②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证明不是二氧化碳气体,则猜想Ⅰ不成立,若猜想Ⅱ成立,则: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CO)气体(或除去水蒸汽);
④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讨论交流]由于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处理方法是:
在D的导管出口点燃一支酒精灯或用气球收集;
[拓展延伸]由于蚁酸是一种酸,能与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氨水反应,在叮咬处涂抹上述物质可减轻痛痒,不能与食醋反应,不能选择食醋。
故选C。
2.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
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
H2C2O4+Ca(OH)2===CaC2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
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酒精灯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C中,影响CO2的检验CO2(或二氧化碳)FDG第一次D中无明显变化,第二次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C中,影响CO2的检验;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故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2)①装置AB中生成气体要先经过浓氢氧化钠溶液F吸收二氧化碳,而后经过澄清石灰水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再经过浓硫酸G除水,后通入到I装置还原氧化铁,经过澄清石灰水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F、D、G;②第一个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应该不变浑浊,第二个澄清石灰水装置应该变浑浊。
3.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
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表: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构成微粒
Na+CO32﹣
Na+HCO3﹣
溶解度(常温)
21.5克
9.6克
两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
此实验的目的是。
(2)在研究Na2CO3与NaHCO3转化时,小明觉得Na2CO3转化为NaHCO3过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
老师笑着对小明说:
“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
”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这让小明很疑惑:
NaHCO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呢?
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
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不同。
【答案】
(1)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碱性的强弱
(2)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出现了白色沉淀
(3)酸根离子
【解析】
试题分析:
(1)相同浓度时Na2CO3水解程度大,碱性强,用试管取适量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
此实验的目的是比较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晶体析出,产生了白色沉淀。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
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酸根离子不同。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
4.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
(1)第I组实验:
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振荡后,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测得溶液的pH<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2)第Ⅱ组实验:
为了探究一瓶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是________;
猜想3:
溶质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交流讨论)
老师问:
“若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猜想3一定成立吗?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
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
【答案】
CaCl2、HCl碳酸钠、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测得溶液的pH<7,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CaCl2、HCl;故填:
;CaCl2、HCl;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全部变质,所以猜想2:
溶质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故填:
碳酸钠、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以及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
[交流讨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
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故填:
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3)第I组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钙和稀盐酸,第II组实验中,碳酸钠和适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所以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
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故填:
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5.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
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
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
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mL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
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
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
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
探究Ⅱ:
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
(2)试剂X是_____。
探究Ⅲ:
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交流:
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答案】碳氢氧D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对比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有气泡生成MgCO3+2HCl═MgCl2+H2O+CO2↑
【解析】
【分析】
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详解】
[作出猜想]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是碳酸钠溶液,结合给出的猜想,可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1]
(1)因为实验为“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D(不选F是因为生成较多气体)。
(2)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这是因为反应从液体中发生且生成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所以不能说明是因为生成了氢气。
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2]
(1)G中实验的作用是对比,对比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2)试剂X是要确定氢氧根离子对反应的影响,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
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由于给出的结论是碳酸镁,所以应该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等,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Na2O2能分别与CO2、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将呼出气体通过下图A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下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请说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得到了一杯无色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
溶液是NaOH;猜想Ⅱ:
溶质是_____;猜想Ⅲ:
溶质是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二)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_____的现象,证明猜想Ⅰ不成立.
同学们经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Ⅲ成立,请你写出证明猜想Ⅲ成立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答案】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Na2CO3白色沉淀取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通过比较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
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
[提出猜想]人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水蒸气,而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可能形成的是碳酸钠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能是两着的混合溶液;
[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证明猜想Ⅰ不成立;
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取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反应掉)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证明猜想Ⅲ成立;
7.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熟石灰微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③B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___。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部分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
无明显放热现象
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
和_________
②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③从步骤②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④将步骤③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思考与分析)
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②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与结论)
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
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步骤④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
【答案】碳酸钠氢氧化钠Ca(OH)2+Na2CO3==CaCO3↓+2NaOH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钡和氢氧化钠
【解析】
【详解】
[提出猜想]
根据物质的组成及性质可知,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
因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和氢氧化钠;
[思考与分析]
小杰同学经过分析认为步骤②的结论不准确,因为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二者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不准确;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释与结论]
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
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实验探究步骤④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
8.实验探究题:
已知某生铁合金除了含有铁、碳外,还含有硅或者铝中的一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生铁合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探究到底是含有硅还是铝。
(查阅资料)
硅不能与盐酸反应,但能与NaOH溶液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
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与H2,则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一:
该生铁合金除了含有铁、碳外,还含有硅。
猜想二:
该生铁合金除了含有铁、碳外,还含有________
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取一定生铁合金,加入过量的________,充分反应后,合金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②取步骤①中的滤渣,加入过最的________,充分反应后,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实验结论:
猜想_____正确。
若步骤②中实验现象为无现象,则猜想_____正确。
【答案】2Al+2NaOH+2H2O=2NaAlO2+3H2↑;铝盐酸NaOH溶液一二
【解析】【查阅资料】根据题给信息,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提出猜想】猜想二:
根据题给信息,该生铁合金除了含有铁、碳外,还含有铝。
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因为硅不能与盐酸反应,但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先加入足量的盐酸,除去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单质,再加入NaOH溶液,如果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说明猜想一正确,若步骤②中无实验现,则猜想二正确。
9.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
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
CaO;猜想二:
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
Ca(OH)2。
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
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1、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ABCDEF
2、写出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CaO能与水反应气泡放出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或滴加碳酸钠溶液
或
C、F
【解析】
【分析】
【详解】
[做出猜想]对物质成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作出:
猜想一:
CaO;猜想二:
CaCO3;猜想三:
Ca(OH)2。
猜想的依据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
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CaO能与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根据碳酸钙的性质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有气泡出现,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通入二氧化碳或滴加碳酸钠溶液由白色浑浊,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
[拓展应用]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即生成气体的性质可确定装置为C、F;
2、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
_____;
猜想二:
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_____,证明猜想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压轴 专题 探究 经典 综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