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校面试口算练习总复习15.docx
- 文档编号:10888026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62.73KB
外语学校面试口算练习总复习15.docx
《外语学校面试口算练习总复习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学校面试口算练习总复习15.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语学校面试口算练习总复习15
●差倍问题
含义:
差倍问题即已知两数之差和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出两数。
公式:
差÷(倍数-1)=小数;小数+差或小数×倍数=大数。
示例:
已知X、Y,X-Y=8,且X是Y的3倍,求X、Y。
解答:
Y=8÷(3-1)=4;X=4×3=12.
例题
1、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
①乙班的本数:
80÷(3-1)=40(本)
②甲班的本数:
40×3=120(本)
或40+80=120(本)。
2、蓝天白沙岭分校和莲花北分校的教师人数相等,由于工作需要,从白沙岭分校调15人到莲花北分校去,这时莲花北分校教师人数正好是白沙岭分校教师人数的3倍,求原来两个分校原有教师各多少人?
解:
①白沙岭现在的人数15×2÷(3-1)=15(人)
②原来人数:
15+15=30人
3、甲仓所存麦子是乙仓的4倍,如果从甲仓运出940千克,乙仓运出40千克,则两仓所存的麦子相等,两仓原有的麦子各多少千克?
解:
①乙仓原有:
(940—40)÷(4-1)=300(千克)
②甲仓原有:
300×4=1200(千克)
4、学校今年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去年多41人,今年的人数比去年的3倍少35人。
今年有多少人参加?
解:
(41+35)÷(3-1)=38
38+41=79
1、李师傅生产的零件个数是徒弟的6倍,如果两个人各再生产20个,那么李师傅生产零件的个数是徒弟的4倍,两人原来各生产零件多少个?
20*6-20是6份和4份的差除以6份和4份的份数差求出的是50.
问为什么这个值不是原来1份徒弟的,而是加了20以后徒弟的。
我真的好笨理解不了请指点迷津。
应该这么想,徒弟是1份,师傅是6份。
这是6倍关系。
徒弟是1份+20,师傅是6份+20。
这是4倍关系。
在4倍关系中,师傅比徒弟多多少,应该是(6份+20)-(1份+20)=原来的5份。
也是现在的3份。
现在的3份=(原来的1份+20)*3
=原来的3份+60
再和原来的5份一比,60个零件是2份
30个零件是1份。
李师傅生产的零件180,徒弟是30
2、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
那么,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多少钱?
只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
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这两句话说男生多。
女生每人交15*0.5=7.5元
男生每人交10*0.5=5.0元
根据1510,可得男女比例为3:
2。
女生占2/5,男生占3/5。
{7.5*3/5+5.0*2/5}/1=6元
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6元
●盈亏问题
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对象,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
如果物体还有剩余,就叫盈;如果物体不够分,少了,叫亏。
凡是研究盈和亏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就叫盈亏问题。
一般解法:
(盈数+亏数)除以两次分配只能够每份的差=所分对象数,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的份数和盈亏数求出。
其它(高级):
盈亏临界点——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基数点,超过这一点就会实现盈利,反之则亏损。
盈亏临界点计算的基本模型
设以P代表利润,V代表销量,SP代表单价、VC代表单位变动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BE代表盈亏临界点,根据利润计算公式可求得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为: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可以采用实物和金额两种计算形式:
1.按实物单位计算:
其中,单位产设某产品单位售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相关固定成本为8000元,则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8000÷(10-6)=2000(件)。
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2.按金额综合计算: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
编辑本段数量关系中的盈亏问题
已知两个分配方案,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分配不足,求参加分配的人数及被分配的总量。
这样的问题通常叫做盈亏问题。
&
知识背景
盈亏的问题曾记载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第六章--------“盈不足章”中,盈,就是有余;亏,就是不足的意思。
典型的盈亏问题一般以下列的形式表述:
把若干个苹果(未知数)分给若干个人(未知数),如果每人分2个还多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少5个。
问总共有多少人?
有多少个苹果?
题目中的不变量是人数和苹果数,比较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法,可知苹果相差:
20+5=25(个);相差25个苹果,亳无疑问是由于每人相差苹果3-2=1(个)而做成的,
事实上,只有唯一一种情况才会导至上述情形,那就是有25人分苹果!
求得人数后,进而可以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求得苹果的数目:
2×25+20=70(个)或3×25-5=70(个)。
解盈亏问题的公式
人数x=(亏额+盈额)两次分配数之差=(+n)÷(a-b)
备注:
公式来源:
物数﹙x﹚=分配数﹙a﹚×人数﹙y﹚+亏数﹙m﹚及
物数﹙x﹚=分配数﹙b﹚×人数﹙y﹚+盈数﹙n﹚
~
重点难点
有些应用题,从表面看起来似乎不是盈亏问题,但认真分析,将条件适当地转化后,竟然可变成盈亏问题进行解答。
学法指导
由解盈亏问题的公式可以看出,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小心确定两次分配数量的差和盈亏的总额,如果两次分配是一次是有余,另一次是不足时,则依上面的公式先求得人数(不是物数),再求出物数;如果两次分配都是有余,则公式变成盈额差除以两次分配数之差;如果两次分配都是不足时,则公式变成亏额差除以两次分配数之差,如果……
有时候,必须转化题目中条件,才能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寻找解答;有时候,直接从“包含”入手比较困难,可以间接从其反面“不包含”去想就会比较容易。
例1“六一”国际儿童节联欢会上,买来一包糖,如果每人分15块,则还剩42块,如果每人分17块,则少16块,这包糖有_____块,一共有_____个学生。
[1993年济南市历下区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
例2买来一批苹果,分给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
如果每人分5个苹果,那么还剩余32个;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那么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苹果。
这批苹果的个数是_____。
[199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A卷]
例3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做50个,要比原计划晚8天完成;如果每天做60个,就可以提前5天完成。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第六届“华杯赛”复赛]
例4小强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
小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米。
[北京市第四届“迎春杯”刊赛]
例5有一批故事书分给几个小朋友,如果其中3人每人5本,其余每人4本,那么会剩2本;如果其中1人分3本,其余每人5本,就会刚好分完。
这批故事书共有多少本?
[福州市小学数学竞赛]
例6幼儿园将一萝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缺6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4个余4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少2个小朋友。
问这一萝苹果共有多少个?
[第四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
例7妈妈带小敏去商店买布,妈妈带的钱如果买2米还余1.80元,如果买4米则差2.40元,问妈妈带着多少钱?
[1993年北京市海淀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六年级测试题]
例8有若干个苹果和梨,如果按1个苹果配3个梨分一堆,那么苹果分完时还剩2个梨,如果按半个苹果配2个梨分一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半个苹果。
有梨_____个。
[南京市第二届“兴趣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A卷、B卷]
例9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只装一袋,还多4只苹果,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那么苹果和梨共有_____只。
[199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A卷]
例10某校参加“六一”杯小学数学竞赛,原定考室若干个,如果增加2个考室,每个考室正好坐24人,如果减少2个考室,每个考室正好坐30人,参加这次竞赛的学生共有_____人。
[1994年全国首届“六一杯”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
盈亏问题、鸡兔同笼
【例1】小波到商店去买罐装“健力宝”橙汁,她付给售货员的钱买3罐多1元,买5罐又差5元。
每罐“健力宝”橙汁多少元?
【分析】比较题目中的两种情况,可知买5罐比买3罐应多付(5+1=)6元。
为什么是“5+1”呢?
因为小波要多买(5-3=)2罐,原来多的1元不够,还得再掏5元,才刚好够买2罐。
【解】(5+1)÷(5-3)=3(元)
像例1这样的问题,属于算术中的盈亏问题。
“盈”就是多余;“亏”就是不够、不足。
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
(盈数+亏数)÷每份数的差=份数。
【例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2人各挖4个,其余每人各挖6个,就恰好挖完所有树坑。
少先队员们共挖了多少树坑?
【分析】根据第二个已知条件,可知:
如果所有的少先队员都挖6个树坑,那么原来“各挖4个”树坑的2个人就要多挖
(6-4)×2=4(个)
这样,第二个条件可转化为“如果每人挖6个坑,就会多挖4个树坑(盈数)”。
【解】[(6-4)×2+3]÷(6-5)=7(人)
5×7+3=38(个)
想一想:
如果两次同时出现盈亏(或者亏数),该如何来做?
【例3】在一个停车场上共停了24辆车,其中汽车有4个轮子,摩托车有3个轮子。
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
三轮摩托有多少辆?
这道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因为它与“鸡兔共36只,共有100条腿,求鸡兔各有多少只”这样的问题很类似。
解这类问题可以用假设法。
【分析】假设24辆车全部是三轮摩托,那么一共应有(3×24=)72个轮子,这比实际的车轮总数少了(86-72=)14个。
为什么会少14个呢?
因为经过假设,所有汽车都被“换成”了三轮摩托,每换1个,车轮数少1,共少14个,说明被“换”的汽车有
14÷(4-3)=14(辆)
这正是24辆车中汽车的辆数。
【解】24-(86-3×24)÷(4-3)=10(辆)
想一想:
如果假设24辆车全部是汽车,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提示
解盈亏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都需要通过比较找出因果关系。
对于盈亏问题,应当把“盈”与“亏”两种情形认真比较,得出两种情形下总数之间的差(盈数+亏数)。
然后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是每份数不同,每份数之间也存在一个“差”。
最后根据这个因果关系列式,求出份数。
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应先假设,然后把假设情形与事实情形作比较,得出两种情形下总数的差。
然后找到出现这个“差”的原因是经过假设,每份数增加了。
最后根据这个因果关系列式,求出份数。
盈亏问题与比较法
(一)
人们在分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剩余(盈)或不足(亏),根据分东西过程中的盈或亏所编成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例1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9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
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多少粒糖?
分析:
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朋友的人数与糖的粒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就少6粒,两种不同的方案一多一少相差9+6=15(粒)。
相差的原因在于两种方案的分配数不同,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
每人相差1粒,多少人相差15粒呢?
由此求出小朋友的人数为15÷1=15(人),糖果的粒数为
4×15+9=69(粒)。
解:
(9+6)÷(5-4)=15(人),
4×15+9=69(粒)。
答:
有15个小朋友,分69粒糖。
例2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3粒则剩2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
有多少个小朋友?
多少粒糖果?
分析:
本题与例1基本相同,例1中两次分配数之差是5-4=1(粒),本题中两次分配数之差是5-3=2(粒)。
例1中,两种分配方案的盈数与亏数之和为9+6=15(粒),本题中,两种分配方案的盈数与亏数之和为2+6=8(粒)。
仿照例1的解法即可。
解:
(6+2)÷(4——2)=4(人),
3×4+2=14(粒)。
答:
有4个小朋友,14粒糖果。
由例1、例2看出,所谓盈亏问题,就是把一定数量的东西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由两种分配方案产生不同的盈亏数,反过来求出分配的总人数与被分配东西的总数量。
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两次分配数之差与盈亏总额(盈数+亏数),由此得到求解盈亏问题的公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不一定总是一“盈”一“亏”,也会出现两“盈”、两“亏”、一“不盈不亏”一“盈”或“亏”等情况。
例3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若每人分16粒,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果。
问:
有多少粒糖果?
分析与解:
第一种方案是不盈不亏,第二种方案是亏16×3=48(粒),所以盈亏总额是0+48=48(粒),而两次分配数之差是16——10=6(粒)。
由盈亏问题的公式得
有小朋友(0+16×3)÷(16——10)=8(人),
有糖10×8=80(粒)。
下面的几道例题是购物中的盈亏问题。
例4一批小朋友去买东西,若每人出10元则多8元;若每人出7元则少4元。
问:
有多少个小朋友?
东西的价格是多少?
分析与解:
两种购物方案的盈亏总额是8+4=12(元),两次分配数之差是10——7=3(元)。
由公式得到
小朋友的人数(8+4)÷(10——7)=4(人),
东西的价格是10×4——8=32(元)。
例5顾老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若买5本则多3元;若买7本则少1.8元。
这本书的单价是多少?
顾老师共带了多少元钱?
分析与解:
买5本多3元,买7本少1.8元。
盈亏总额为3+1.8=4.8(元),这4.8元刚好可以买7——5=2(本)书,因此每本书4.8÷2=2.4(元),顾老师共带钱
2.4×5+3=15(元)。
例6王老师去买儿童小提琴,若买7把,则所带的钱差110元;若买5把,则所带的钱还差30元。
问:
儿童小提琴多少钱一把?
王老师带了多少钱?
分析:
本题在购物的两个方案中,每一个方案都出现钱不足的情况,买7把小提琴差110元,买5把小提琴差30元。
从买7把变成买5把,少买了7——5=2(把)提琴,而钱的差额减少了110——30=80(元),即80元钱可以买2把小提琴,可见小提琴的单价为每把40元钱。
解:
(110——30)÷(7——5)=40(元),
40×7——110=170(元)。
答:
小提琴40元一把,王老师带了170元钱。
例托儿所小朋友分杏,若每人分2个就多出30个;如果每人分4个,杏正好分完。
阿姨买来多少个杏?
思路剖析通过读题可以知道,在两种分杏的方案中,第二种方案中每人分得的4个杏比第一种方案中每从发得的2个多了4-2=2(个),也就是第二次分杏时,相当于在实施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每人又分到2个杏,而每人分的2个杏,又是从实施第一种方案后剩的30个杏中拿走的。
概括地说,就是每人分2个杏,一共分了30份。
根据这个分析可以求出这个托儿所小朋友的人数,再根据小朋友的人数就可以求出阿姨买来杏的个数。
解答
小朋友人数:
30÷(4-2)
=30÷2
=15(人)
杏的个数:
4×15=60(个)
答:
阿姨买来60个杏。
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30÷(4-2)×4
=30÷2×4
=60(个)
答:
阿姨买来了60个杏。
点津本例题中的两种分配方案中只有盈没有亏,可以理解为盈余30个,缺少0个,然后用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在列式计算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是否用综合算式。
如果能力比较强,能充分理解题意,熟悉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建议列综合算式计算。
解盈亏问题通常通过比较。
例:
幼儿园阿姨分糖,如果每人分6粒,则多8粒,如果每人分8粒,则缺52粒。
幼儿园有()个小朋友,()粒糖。
【分析】按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案,两次结果相差8+52=60(粒),两次结果相差产生的原因是每人多分了8-6=2(粒)。
可以求出共有小朋友60÷2=30(人),糖共有6×30+8=188(粒)。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盈亏问题的计算公式:
两次结果差÷两次分配数差=人数。
注意:
这里两次结果差不是52-8=44(粒)。
因为第一次分配结果为多8粒,第二次分配结果为缺52粒。
例:
三
(1)班的小朋友租了一些小船,每船坐3人,则多出20人;每船坐5人,恰好坐满。
问小船有()只、小朋友有()人。
【分析】第一次分配的结果为多出20人,把这20人分配到每只船上,每只船再分配到5-3=2(人),需要20÷2=10(只)船,恰好坐满。
所以船为10只,小朋友为5×10=50(人)。
早春季节,正是绿化植树的大好时光。
向阳小学三中队一小队的少先队员接受了一批挖树坑的任务,小队长阿明在分配任务时发现:
如果每人挖6个树坑,还有6个树坑没人挖;如果每人挖7个树坑,可多挖6个树坑。
小朋友,你能算出这小队共有多少人,共要挖多少个树坑吗?
上面这个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也就是说,一定量的物体,按两种不同的标准去分组可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多余或缺少,即盈亏)。
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及数量关系,就可求出组数和总量来。
具体解法是:
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案,结果树坑个数相差6+6=12(个),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每人多挖7-6=1(个)树坑。
所以这队有少先队员12÷1=12(人),实际分配给这队挖坑数是6×12+6=78(个)。
例1小刚有一批书,借给他的许多好朋友,如果每人借3本还余13本,每人借5本则少5本,那么向小刚借书的好朋友共有几人?
他有书多少本?
分析按两种不同的借出方案,两个不同结果相差13+5=18(本)书,产生差异的原因是每人多借5-3=2(本),由此可知,向小刚借书的好朋友有18÷2=9(个),书共有3×9+13=40(本)。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例1改为:
每人借3本,那么还余3本,每人借5本还少15本,向小刚借书的好朋友人数和总书数应如何呢?
例2三
(1)班的小朋友租了一些小船,到湖中划船。
每船坐3人,则多出20人;每船坐5人,恰好坐满。
问小船和小朋友各有多少?
分析由题意,如果每只小船多坐5-3=2(人),就恰好把多出的20人坐完,因此小船有20÷2=10(只)。
小朋友人数是3×10+20=50(人)。
列综合式是
小船数为20÷(5-3)=10(只)
小朋友人数为5×10=50(人)
例3用一根绳子测井深。
把绳子折三折再去量,井外余3尺;把绳子折四折去量,则距井口1尺。
求绳长和井深。
分析如果我们事先把绳子接上4尺,然后折四折去量井深,此时的绳子正好与井口相平,可见井深就是这条接上后的绳子的尺数除以4。
再如果将这条接上4尺后的绳子折成三折去量井深,此时留在井外的绳子不是3×3=9(尺),而是9+4=13(尺)。
这留在井外13尺的绳子长是由于新绳子由四折改为三折去测量而引起的,它其实就是井深,即井深为13尺,于是原来绳子的长度为
13×4-4=48(尺)
1、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缺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
解:
(4+16)÷(5-3)=10(人)
3×10+16=46(块)
答:
有10个小朋友,有46块饼干。
2、学校进行大扫除,分配若干人擦玻璃,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若每人擦6块,则正好擦完,求擦玻璃的人数及玻璃的块数?
解:
由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可知,若每人都擦5块,
则余12-(5-4)×2=10块,
而每人擦6块则正好.可见每人多擦一块可把余下的10块擦完.
则擦玻璃人数是[12-(5-4)×2]÷(6-5)=10(人),
玻璃的块数是6×10=60(块)。
答:
有10人擦玻璃,共有60块玻璃.
3、动感蓝天教育要在4月20日举行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初赛,原定考场若干个。
如果增加2个考场,每个考场正好坐24人;如果减少2个考场,每个考场正好坐30人。
参加这次竞赛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解:
由如果增加2个考场,每个考场正好坐24人,说明如果每个考场坐24人,则多24×2=48人。
同理,说明如果每个考场坐30人,则少30×2=60人.
根据盈亏公式可得:
考场数为:
(48+60)÷(30-24)=18(个)
学生人数:
(18+2)×24=480人。
4、一群猴子分桃子,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还余桃48个,如果其中6只猴子分9个桃,其余每只猴分8个桃,恰好分完,那么有多少只猴子?
共有桃多少个?
解:
无论怎么分配桃子总数和猴子只数不变的。
所以第二种方案可以转化为如果每只猴子分8个桃子,还余6个桃子,这样就数属于两盈问题,根据公式可得:
猴子的只数:
(48-6)÷(8-5)=14(只)
桃子的总数:
14×5+48=118(个)
●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比如说:
从北京到上海有3种方法可以直接到达上海,1:
火车k12:
飞机k23:
轮船k3,那么从北京-上海的方法N=k1+k2+k3
●乘法原理
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的方法.和加法原理是数学概率方面的基本原理。
例1
利用数字1,2,3,4,5共可组成
(1)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2)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偶数?
(3)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偶数?
解
(1)百位数有5种选择;十位数有4种选择;个位数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
5×4×3=60
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2)先选个位数,共有两种选择:
2或4.在个位数选定后,十位数还有4种选择;百位数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
2×4×3=24
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偶数.
(3)分为5种情况:
一位偶数,只有两个:
2和4.
二位偶数,共有8个:
12,32,42,52,14,24,34,54.
三位偶数由上述
(2)中求得为24个.
四位偶数共有2×(4×3×2)=48个.括号外面的2表示个位数有2种选择(2或4).
五位偶数共有2×(4×3×2×1)=48个.
由加法原理,偶数的个数共有
2+8+24+48+48=130.
例2
从1到300的自然数中,完全不含有数字3的有多少个?
解法1将符合要求的自然数分为以下三类:
(1)一位数,有1,2,4,5,6,7,8,9共8个.
(2)二位数,在十位上出现的数字有1,2,4,5,6,7,8,98种情形,在个位上出现的数字除以上八个数字外还有0,共9种情形,故二位数有8×9=72个.
(3)三位数,在百位上出现的数字有1,2两种情形,在十位、个位上出现的数字则有0,1,2,4,5,6,7,8,9九种情形,故三位数有
2×9×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语学校面试 口算练习总复习15 外语学校 面试 口算 练习 复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