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樟树.docx
- 文档编号:10886798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24KB
江西樟树.docx
《江西樟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樟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樟树
江西樟树
樟树历史沿革
樟树早在4500年以前,境内已有繁荣的城邑。
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
秦汉至隋唐,先后分属新淦、建成、汉平、宜春、新余、始平等县。
秦代成为县级治城,西汉(前203年)开始这里就驻有重兵拒控南方。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组建清江县,治所在市境内流滩镇(现;临江镇)。
北宋时治临江军,元时改临江路,明代改临江府,清沿明制,民国时期撤府设道,清江属庐陵道,不久直属于省,先后属江西省第一、二行政督察区。
1930年在临江建立清江县苏维埃政权,1949年6月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同年七月迁临江镇,翌年三月迁回樟树镇,属南昌分区专员公署,1959年改属宜春专员公署。
1987年12月清江县实行省计划单列。
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清江县设立樟树市,行政区域和隶属关系不变。
现辖四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
1998年,全市总人口52.9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0人。
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9.9%以上。
全社会共有劳动力29.74万人,占总人口的56.2%,其中社会从业人员为25.2万人。
今日樟树
樟树市原名清江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繁荣。
早在明清时代,樟树就因"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而列入江西四大名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樟树又以"药都、酒乡、商埠、盐化城"的新姿再现辉煌。
199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19亿元,工农业产值完成27.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6870.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26元,城乡人民储蓄存款余额14.2亿元。
历史悠久的药业
樟树素有"南国药都"之称,历史上有"南樟北祈"之说,与河北安国齐名,自古为中国药材集散地,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
药业始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三国时设有药摊,唐代辟为药墟,宋代形成药市,明清为"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
50年代以来,樟树药业中兴。
每年秋季,海内外成千上万名药界同仁云集樟树,举行盛大的全国药材交易会。
到1998年已成功举办了29届,每年到会代表达2万余人,最多时代表实破3万人,交易药材2500余种,成交额达18亿元以上,各项指标均列全国各大药市之首。
樟树地道药材800余种,其中商洲枳壳、陈皮等药材曾被列为贡品,进入皇宫内苑。
目前,全市已开发形成了枳壳、黄栀子、崐杜仲、银杏等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7万余亩,产品畅销东南亚诸国。
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经国务院有关部局批准的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已初具规模。
市场占地4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90平方米,有中药材店面560间,仓储面积7880平方米,可容纳1.2万人同时交易,在场内经营的药商来自全国各地,从业人员达1200余名,辐射国内21个省(市)、132个县(市),年成交额超过1亿元。
酒业
樟树酿酒始于商周,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赞道:
"好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
清代樟树娄源隆酒店酿出好酒,以四个"特"字相标,远销邻省,故名"四特酒"。
1958年周恩来总理品尝四特酒后赞道:
"清香醇纯,回味无穷"。
1988年,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等八人又给四特酒定出"特香型"新酒种。
崐1989年,四特酒获国家银奖,产品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
1989年,四特酒厂被批准为"国家二级企业",随后荣获国家"大二型企业"称号,近年来,四特酒厂根据市场行情,在保留"清香醇纯"特香崐型的基础上,开发出十五年陈酿、四特春、五年陈酿、麒麟四特崐等高、中档四特酒,一上市便供不应求,被列入全省首批36个名牌产品之一。
食品工业
樟树是全省食品工业的重点市,食品工业是樟树工业的主要支柱。
现有食品工业企业68个,粮油加工企业20个,形成了以酿酒、粮油、肉类、禽蛋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
主要产品有白酒、饮料酒、饮料、大米、面粉、油脂及饲料等,其中特二、标一、标二、双竹粘等大米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化学工业
主要是盐化工业、磷化工业及精细化工。
江西盐矿在原来10万吨真空制盐的基础上,1999年5月又完成30万吨真空制盐技改,已形成40万吨生产规模,是江西最大的真空制盐企业。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兴建年产5万吨绿碱工程,形成年产烧碱5万吨、液氯44000吨、盐憘卤31.5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省制盐和盐化工基地。
樟树化工厂是全省化工行业重点厂崐家之一,产品有磷肥、高浓度复合肥、磷酸、黄磷、五硫化二磷等十多个磷系列产品,其中工业磷酸获部优,五磷化二硫、饲料磷酸氢钙获省优。
精细化工主要有维生素E,高科技项目尼龙─崐11和日用、食用香精香料,产品有芳樟醇、乙酸芳樟脂、樟脑油、崐BPC柏木油、佳乐麝香等50多个品种,其中二氢芳樟酯被国务院生产办定为重点开发项目。
机械工业
全市现有金属制品及机械工业企业31家,主要生产活塞环、起重机械设备等。
江西活塞环厂是全省唯一的活塞环专业生产厂,主要产品有凿岩机环、柴油机环、轻微型汽车环、摩托车环等活塞环系列产品。
江西樟树起重机械厂是国家机械工崐业局定点生产起重设备、国家水利部定点生产水工机械的专业厂,有单双梁起重设备系列、电动葫芦、环链电动葫芦、LD---A型电动单梁、ZQD型吊钩桥式起重机、水利起闭机等,系省级先进企崐业。
建材工业
全市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制品企业共有26家,主要生产油毡、水泥、建材玻纤布、玻璃钢制品、耐火材料等,其中赣江牌350#油毡连续三届获省优称号。
赣中粮仓
樟树市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在全区占有崐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8年粮食总产达7.08亿斤,享有"赣中粮仓"的美誉。
1996年,列入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大豆、玉米、红薯、小麦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芝麻、棉花、茶叶等。
柑桔基地樟树的水果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尤以柑桔闻名。
南宋宰相范成大曾赋诗"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描绘樟树柑桔生产之盛况。
其中,柑桔优良品种"大红袍"是江西的传统特产,因其色红、皮薄、汁多、味甜而远销国崐内外,历史上曾获省政府"果树生产第一"红旗,并获国务院嘉奖。
此外,还盛产桃、李、柿、梨、板栗、柚、瓜、枣子等水果。
林业全市林业总面积46.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4.13%。
全市有树种54棵175种,主要种类有:
杉树、松树、杨树。
1995年始,列入中外合作江西省工业原料林基地。
养殖业
樟树养殖业发达。
在传统养殖业基础上,近年来逐步向特种养殖、规模养殖发展。
肉用畜饲养以生猪为主,是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市之一。
1998年,生猪出栏58.7万头,水产品产量2.5万吨,家禽出笼356万羽,甲鱼、鳗鱼等生产形成一定规模。
自然资源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
地理坐标:
东经115°06`33"-115°42`23",北纬27°49`07"-28°09`15"。
处在全省以京九为主干、浙赣为两翼的大十字型生产力布局的交汇点,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市境最大横距58公里,最大纵距31公里。
全市总面积1286.77平方公里,耕地62.7万亩(其中水田51.5万亩,旱地11.2万亩),可养水面6.6万亩,林地34万亩。
樟树矿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岩盐、煤、铁土、瓷土、耐火泥、石灰石、青石、花岗石和砂砾石等。
岩盐是最具崐优势的矿物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103.7亿吨,工业可开采量为98.38亿吨;矿床面积130.12平方公里,深度600──1100米,矿层累计高度40─60米,最大厚度10.8米;岩盐品位中,氯化纳含量一般为93.13%,最高达97.7%,水溶性杂质在1.5%以下,是一个规模大、质量好、有害成份大大低于国家允许标准,可供食用及工业用的岩盐矿。
另外,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开采潜力较大。
樟树属鄱阳湖平原与赣中丘陵的过渡地带,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构成从东南到西北呈马鞍形的倾斜走向。
境内有赣江、袁河、肖江、蒙河等八条河流,总长263.65公里,其中境内赣江长28.4公里;水库、湖泊星罗棋布,水域总面积24.2万亩,其中河流4.3万亩,池塘、湖泊7.3万亩,水库3.1万亩,沟渠、滩涂等9.5万亩。
樟树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
年均气温17.5℃,年均日照总时数1522.7小时,年均降水量1564.9毫米,年均无霜期272天,适宜农作物生长。
1998年,全市总人口52.9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0人。
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9.9%以上。
全社会共有劳动力29.74万人,占总人口的56.2%,其中社会从业人员为25.2万人。
樟树人文地理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
地理坐标:
东经115°06`33"-115°42`23",北纬27°49`07"-28°09`15"。
千里黄金水道赣江中分市域。
东街抚州,西接新余,南连新干,北界丰城,距省会南昌76公里,处在全省以京九为主干、浙赣为两翼的大十字型生产力布局的交汇点,是襟带江西东南西北四大门户的天心地胆之地,自古就是“四会要冲”、“八省通衡”的水陆交通要津。
境内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京九铁路和105国道纵穿南北,赣粤高速公路与沪丽高速公路在市境交汇,昌樟高速公路和105国道在市区对接,清萍、清高和樟抚公路等省道由此向外延伸;樟树城区距昌北机场不过1小时车程。
樟树的地形地特征是:
处鄱湖平原与赣中丘陵过渡地带,属无震区。
境内以平原低医为主,构成从东南到西北呈马鞍形的倾斜走向。
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20一40m,约占市域面积的41%;市内8水过境,形成滩涂近万公顷,水库、湖泊星罗棋布。
市境最大横距58公里,最大纵距31公里。
全市总面积1286.77平方公里,耕地62.7万亩(其中水田51.5万亩,旱地11.2万亩),可养水面6.6万亩,林地34万亩。
樟树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SC;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64.mm;日照充足,全年日照率为43%;无霜期长,年均272天。
土壤肥沃,植被好,森林覆盖率在24.l%以上;城内无工业污染,山青水秀,空气清,环境优美。
樟树药业源远流长,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历1800年不衰。
各个不同的发展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雅号:
吴叫药摊,唐谓药圩,宋号药市,明为药码头,清称南北川广药材总汇。
千百年来樟树药帮的苦心已经营和历代医药圣手执着的技艺追求,使樟树药材集散与炮制技术得到同步发展,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遂成了海内外药界同仁认同的中国国药之都。
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其参与地域之广,药商之众,品种之多,时间之长,成交额之高均为全国各大药市之冠。
1996年经国家批准,樟树列为全国药材专业市场后,已吸纳全国各地380家药商落户,年交易额达1.6亿元。
樟树因得地利之先,交通之便,人和之利,为全省四大名镇之一。
樟树药帮、临清术帮的兴起,扩大了樟树的知名度,遂有“无樟树不成口岸”之说。
明宣德年间(1426一1436年),市境内的樟树、临江两镇双双进入全国33大课税重镇之列,与京城顺天和苏州、镇江等地齐名。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樟树第二个进入江西省财政亿元县(市)。
樟树东南隅20公里处的阎皂山既是樟树药帮的祖山,又是充满灵气的中国三座道教名山之一。
东汉建安七年(202年),道教灵宝派鼻祖、著名医药家葛玄来到阎皂山,因喜其为“真仙之宅”而结庐建庵。
凡43年潜心布道,广收门徒,采药升炼九转金丹、删集《灵宝经浩》,撰成《祭炼大法》和《灵符秘录》。
吴赤乌七年(24年)葛玄在问皂山‘名日升天’后,被道徒尊为“太极仙翁”,并接传道统。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御赐间皂山“第三十三福地”,尔后唐、五代和宋几朝皇帝数次改赐主观,总名为“大万寿崇真宫”,敕封葛玄为冲应真人,赐元始万神铜印,法许间皂山、龙虎山、茅山三山为道教传录圣地。
樟树早在4500年前就有原始村落出现。
目前境内考古发现有1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筑卫城、营盘里、樊城堆为最,被考古学家命名为“樊城堆”文化。
筑卫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定是迄今为上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古城。
吴城商代遗址是殷商时期方国都邑,属20世纪100项重大发现之一,打破了良学家“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被考古学家定位为“吴城文化”,1996年吴城遗址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樟树早在4500年以前,境内已有繁荣的城邑。
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
秦汉至隋唐,先后分属新淦、建成、汉平、宜春、新余、始平等县。
秦代成为县级治城,西汉(前203年)开始这里就驻有重兵拒控南方。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组建清江县,治所在市境内流滩镇(现;临江镇)。
北宋时治临江军,元时改临江路,明代改临江府,清沿明制,民国时期撤府设道,清江属庐陵道,不久直属于省,先后属江西省第一、二行政督察区。
1930年在临江建立清江县苏维埃政权,1949年6月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同年七月迁临江镇,翌年三月迁回樟树镇,属南昌分区专员公署,1959年改属宜春专员公署。
1987年12月清江县实行省计划单列。
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清江县设立樟树市,行政区域和隶属关系不变。
现辖四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
1998年,全市总人口52.9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0人。
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9.9%以上。
全社会共有劳动力29.74万人,占总人口的56.2%,其中社会从业人员为25.2万人。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
地理坐标:
东经115°06`33"-115°42`23",北纬27°49`07"-28°09`15"。
千里黄金水道赣江中分市域。
东街抚州,西接新余,南连新干,北界丰城,距省会南昌76公里,处在全省以京九为主干、浙赣为两翼的大十字型生产力布局的交汇点,是襟带江西东南西北四大门户的天心地胆之地,自古就是“四会要冲”、“八省通衡”的水陆交通要津。
境内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京九铁路和105国道纵穿南北,赣粤高速公路与沪丽高速公路在市境交汇,昌樟高速公路和105国道在市区对接,清萍、清高和樟抚公路等省道由此向外延伸;樟树城区距昌北机场不过1小时车程。
樟树的地形地特征是:
处鄱湖平原与赣中丘陵过渡地带,属无震区。
境内以平原低医为主,构成从东南到西北呈马鞍形的倾斜走向。
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20一40m,约占市域面积的41%;市内8水过境,形成滩涂近万公顷,水库、湖泊星罗棋布。
市境最大横距58公里,最大纵距31公里。
全市总面积1286.77平方公里,耕地62.7万亩(其中水田51.5万亩,旱地11.2万亩),可养水面6.6万亩,林地34万亩。
樟树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SC;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64.gmm;日照充足,全年日照率为43%;无霜期长,年均272天。
土壤肥沃,植被好,森林覆盖率在24.l%以上;城内无工业污染,山青水秀,空气清,环境优美。
樟树矿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岩盐、煤、铁土、瓷土、耐火泥、石灰石、青石、花岗石和砂砾石等。
岩盐是最具崐优势的矿物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103.7亿吨,工业可开采量为98.38亿吨;矿床面积130.12平方公里,深度600──1100米,矿层累计高度40─60米,最大厚度10.8米;岩盐品位中,氯化纳含量一般为93.13%,最高达97.7%,水溶性杂质在1.5%以下,是一个规模大、质量好、有害成份大大低于国家允许标准,可供食用及工业用的岩盐矿。
另外,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开采潜力较大。
樟树属鄱阳湖平原与赣中丘陵的过渡地带,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构成从东南到西北呈马鞍形的倾斜走向。
境内有赣江、袁河、肖江、蒙河等八条河流,总长263.65公里,其中境内赣江长28.4公里;水库、湖泊星罗棋布,水域总面积24.2万亩,其中河流4.3万亩,池塘、湖泊7.3万亩,水库3.1万亩,沟渠、滩涂等9.5万亩。
樟树药业源远流长,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历1800年不衰。
各个不同的发展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雅号:
吴叫药摊,唐谓药圩,宋号药市,明为药码头,清称南北川广药材总汇。
千百年来樟树药帮的苦心已经营和历代医药圣手执着的技艺追求,使樟树药材集散与炮制技术得到同步发展,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遂成了海内外药界同仁认同的中国国药之都。
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其参与地域之广,药商之众,品种之多,时间之长,成交额之高均为全国各大药市之冠。
1996年经国家批准,樟树列为全国药材专业市场后,已吸纳全国各地380家药商落户,年交易额达1.6亿元。
樟树因得地利之先,交通之便,人和之利,为全省四大名镇之一。
樟树药帮、临清术帮的兴起,扩大了樟树的知名度,遂有“无樟树不成口岸”之说。
明宣德年间(1426一1436年),市境内的樟树、临江两镇双双进入全国33大课税重镇之列,与京城顺天和苏州、镇江等地齐名。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樟树第二个进入江西省财政亿元县(市)。
樟树东南隅20公里处的阁皂山既是樟树药帮的祖山,又是充满灵气的中国三座道教名山之一。
东汉建安七年(202年),道教灵宝派鼻祖、著名医药家葛玄来到阁皂山,因喜其为“真仙之宅”而结庐建庵。
凡43年潜心布道,广收门徒,采药升炼九转金丹、删集《灵宝经浩》,撰成《祭炼大法》和《灵符秘录》。
吴赤乌七年(24年)葛玄在阁皂山‘名日升天’后,被道徒尊为“太极仙翁”,并接传道统。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御赐阁皂山“第三十三福地”,尔后唐、五代和宋几朝皇帝数次改赐主观,总名为“大万寿崇真宫”,敕封葛玄为冲应真人,赐元始万神铜印,法许阁皂山、龙虎山、茅山三山为道教传录圣地。
樟树早在4500年前就有原始村落出现。
目前境内考古发现有1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筑卫城、营盘里、樊城堆为最,被考古学家命名为“樊城堆”文化。
筑卫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定是迄今为上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古城。
吴城商代遗址是殷商时期方国都邑,属20世纪100项重大发现之一,打破了良学家“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被考古学家定位为“吴城文化”,1996年吴城遗址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 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