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常规全.docx
- 文档编号:10885911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65
- 大小:61.09KB
外科护理常规全.docx
《外科护理常规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常规全.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护理常规全
第一节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附1.胃肠减压的护理
附2.“T”型管引流的护理
附3.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第二节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三节甲状腺腺癌
第四节急性乳腺炎
第五节乳腺癌
第六节腹股沟疝
第七节腹部损伤
第八节急性腹膜炎
第九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一十节胃癌
肝癌
第一十一节门脉高压
第一十二节休克
第一十三节脓毒败血症
第一十四节胆囊结石及胆囊炎
第一十五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第一十六节胰腺和壶腹部癌
第一十七节胰腺炎
第一十八节急性阑尾炎
第一十九节结肠癌
第二十节直肠癌
第二十一节直肠肛管疾病
第二十二节肠梗阻
第二十三节肠瘘
第二十四节下肢静脉曲张
第二十五节腹主动脉瘤
第二十六节动脉栓塞
第二十七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二十八节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二十九节破伤风
第三十节蛇咬伤
第三十一节脾切除术
第三十二节丹毒
第三十三节气性坏疽
第三十四节腹腔镜手术
第三十五节小儿肠套叠
第三十六节先天性巨结肠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泌尿外科专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1.尿石症
2.泌尿系损伤
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4.肾肿瘤
5.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6.肾上腺嗜铬
留置导尿管护理
一、留置导尿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
2.术前准备:
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
3.泌尿系统的病人,可便于引流及冲洗,减轻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4.解除尿潴留:
对于截瘫、昏迷、会阴部有伤的病人,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
二、尿管型号的选择
1.普通导尿选择16-18F的双腔气囊导尿管.
2.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衰竭病人,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
3.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应选择型号较细尿管.
4.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手术后需要通畅引流以防止导尿管堵塞引起继发性出血,选择18-22F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
三、导尿的注意事项
1.掌握尿道解剖生理特点:
女病人插管的深度:
插入尿道4~6cm有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左右
男病人插管的深度:
插入尿道约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2cm左右
2.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
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
致使导尿管受阻,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插管成功.
3.高龄女病人插管:
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尿道口暴露困难,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可以找到尿道口.
4.尿道外括约肌痉挛:
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此时暂不动导尿管,等数分钟后再插管,或插管时令病人张口呵气,必要时经尿道外口注入石蜡油5ml,再进行插管.
四、留置导尿常见问题
1.漏尿2.血尿3.尿管脱出4.留置尿管引起疼痛5.尿管堵塞引流不畅
漏尿的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
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
老年女性:
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
神志正常者:
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
2.膀胱痉挛:
导致的漏尿是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漏尿.
3.气囊注水量过少:
使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内口相嵌,使尿道外口漏尿,气囊注水量过多,对膀胱颈及尿管内口压力过大,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即出现漏尿.
4.尿管堵塞而致漏尿:
由于尿液浑浊或出血,血凝块堵塞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当膀胧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并伴有尿储留.
血尿的原因分析
1.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注入液体后压迫尿道,致尿道黏膜损伤;前列腺增生者强行插入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长期留置尿管者,尿管周围分泌物及尿晶体附着,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
3.不合作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牵拉气囊导管,将尿管带气囊拔出,引起尿道损伤,出现血尿.
4.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 ,由于滴速过快,压力过高,以致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
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
1.气囊中注入了气体导致气囊内气体经气囊活塞逸出.
气囊内注水过少.由于气囊中的水也可经气囊活塞缓慢蒸发,引起气囊内水量减少.
2.气囊活塞松动.气囊中的气体经活塞逸出,导致气囊变小而脱出.
3.在行膀胱冲洗时,穿刺点距气囊通道过近,刺破气囊管道.
4.烦躁患者由于意识不清,缺乏必要的束缚而强行拉出尿管.
疼痛的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病人心理紧张由于精神紧张增加膀胱颈肌肉紧张,痉挛,导致尿道狭窄.
2.操作因素:
技术插入的深度不正确,石蜡油润滑长度不够,增大对尿道的摩擦.
3.尿管的因素:
尿管的类型和型号选择的不合适.
4.固定因素:
固定方法不正确,气囊尿管注入水太多,固定位置不对,过度牵拉尿道.
5.个体因素:
个体的差异,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同.
尿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1.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或膀胱出血,血凝块堵塞.
2.长期留置导尿管,钙盐沉积或尿管老化、硬化引起引流不畅.
3.气囊畸形致充满液体的气囊堵塞了导尿管侧孔.
五、留置导尿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 :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用屏风遮挡病员,分散注意力.
2.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勿强行插入,切忌盲目反复试插,以免加重尿道损伤,正确的润滑导尿管的前端,对尿道黏膜损伤明显减少.
3.选择合适尿管:
尿管过粗会引起病人疼痛,过细尿液会从尿道口漏出.
4.妥善固定导尿管 :
球囊注水量适宜10~15ml,意识障碍者应约束双手,以防牵拉尿管引起尿道损伤出血,避免尿管被强行拉出,引流管应低于耻骨联合。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等造成引流不畅.
5.漏尿时:
增加气囊内注水量可有效地防止漏尿发生。
膀胱痉挛漏尿者给予M受体阻滞剂或654-2,不缓解可用尿管灌注2%利多卡因还可使用37℃中药保留灌肠.
6.防止泌尿系感染:
每日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定时更换引流袋。
注意观察尿量、色、性状并做好记录。
当发现病人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尿常规检查1次/w,每周还应行2—3次5%碳酸氢钠100-200ml冲洗,预防钙盐沉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出血者及时冲洗止血.
7.操作者在行膀胱冲洗时应将针头的穿刺点尽量靠近尿管接引流管处.
8.放尿的间隔时间与量:
应用利尿剂,可缩短到30min放尿1次,每次不超过1000ml,以免腹内压急剧下降,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
9.定期更换导尿管,主要根据尿液的ph,若尿液ph〉6.8,2周更换一次,若尿液ph〈6.8,4周更换一次.
膀胱冲洗:
将一定量无菌液体通过尿管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
膀胱冲洗注意事项
1.冲洗液体量不宜过多,少量多次,不宜过快,60~80滴/min,以防病人尿意强烈,膀胱收缩,迫使冲洗液从尿管侧溢出尿道外,如为治疗性用药,应在膀胱内保留30min.
2.冲洗液悬挂高度不宜过高,注意选择低于60CM.
3.冲洗液温度的保持,冲洗过程中液体前后温度差异性大,必要时加温,避免冷热变化造成功能性膀胱收缩而出现溢液和溢尿.
4.如果膀胱内有出血或较多脓块造成导尿管堵塞,可间断或连续冲洗,在冲洗液中加入抗菌药物,夹管时间30min.
外科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一)术前评估
1.病人的心理状态,包括精神、情绪、应对能力、对手术有无心理准备、有无顾虑和思想负担。
2.社会情况如环境影响,家庭态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3.年龄、性别、病史、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和临床表现。
4.既往健康史如患病史、过敏史、家族史。
5.对手术的耐受力如营养状况,重要脏器功能及各种检查结果。
(二)术后评估
1.手术名称、方式、过程、病变组织是否切除,出血部位是否妥善处理,术中出血、输液、输血情况,手术是否顺利,安置了什么引流管。
2.病人是否苏醒,麻醉过程是否平稳,术中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3.评估病人术后心理状况,身体有何不适。
4.术后生命体征的改变、伤口情况、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
5.出院前的心理反应。
二、护理问题
(一)术前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与对有关疾病知识认识不足有关。
2.焦虑、恐惧、绝望与对所患疾病不了解和对手术必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二)术后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 与疼痛、胃管、各种引流管剌激、恶心、呕吐、腹胀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脏器功能不全等。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禁食、呕吐、进食困难、机体代谢率增高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 与失去身体某部分,如乳腺缺如、人工肛门等有关。
5.知识缺乏与缺乏术后康复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一)常规措施
1.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活动,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减轻他们不良的心理反应,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择期手术。
3.根据不同的疾病,手术种类及病人的情况,对其进行卫生宣教、术后注意事项及与医护配合等方面的指导。
4.做好卫生处置工作(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等),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做好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根据医嘱给病人做交叉配血的准备。
5.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的不同,应给予不同饮食。
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
6.肠道准备除未明确诊断病人严禁灌肠外,根据手术情况给予肥皂水灌肠以清洁肠道。
肠道手术病人术前2~3天给予少渣流食,口服肠道抑菌剂,术前晚清洁灌肠。
必要时给予甘露醇进行全肠道灌洗。
7.术前晚根据病人情况酌情使用镇静剂,保证其充分休息。
(二)手术日晨护理
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决定是否延期手术。
2.嘱病人排尿,但是腹部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者应留置尿管,并妥善固定。
3.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
4.胃肠道手术及腹部大手术,应留置胃管。
5.取下假牙、发夹、贵重物品交于家属或护士长保管。
6.准备手术室所需的物品如病例、X片、CT片、药品等一起带入手术室。
7.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根据手术麻醉情况准备病床及物品,停止执行术前医嘱。
(三)术后护理
1.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当病人回房后,通过了解病人的手术方式和术中病情变化,做了哪些相应的处理,以便制定相应的术后护理措施。
2.体位 根据病情及病种改变体位。
3.生命体征的监测 根据手术的大小及病情定时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做好记录。
4.伤口、引流物的观察 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的征象。
对植皮区的病人应给予必要的制动措施,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并观察患肢色泽、温度。
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防止阻塞、扭曲、折叠、脱落,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疼痛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会感到伤口疼痛,24小时内较明显,遵医嘱使用止疼药物,并观察止疼药应用后的效果。
6.恶心、呕吐、腹胀的护理 术后恶心、呕吐常为麻醉反应,待麻醉作用消失后症状自行消失。
若持续不止或反复发作,应根据病人的情况综合分析、对症处理。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7.术后6~8小时未排尿者,观察膀胱充盈程度,先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留导尿管。
8.饮食和输液手术后病人的营养和水的摄入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代谢功能和术后的康复。
禁食期间,应经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
9.基础护理加强口腔、尿道、压疮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10.活动术后无禁忌,应早期活动,包括深呼吸、咳嗽、翻身和活动非手术部位的肢体,但对休克,极度衰弱或手术本身需要限制活动者,则不宜早期活动。
11.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
附1:
胃肠减压的护理
一、目的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减轻胃肠道的张力,从而改善血液供应,有利于局限炎症,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二、胃肠减压的应用
(一)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二)减轻由于肠麻痹引起的腹胀。
(三)术中减少胃肠胀气,利于手术操作。
(四)术后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减轻腹胀有利于切口愈合。
(五)有利于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三、护理
(一)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二)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减压装置是否有效,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三)清洁鼻腔,自病人鼻咽部插入胃内50~60cm,妥善固定。
(四)行胃肠减压时必须保持有效的负压,负压维持在-6.6kPa(50mmHg)并且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扭曲、堵塞,若有堵塞现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五)减压期间应禁食、禁水,如须口服药时,需将药物碾碎调水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夹管1小时。
(六)使用胃肠减压者,每日应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并及时倾倒减压器。
(七)做好口腔护理,可用雾化吸入以减少对咽喉部的剌激,鼓励病人作深呼吸,预防肺部并发症。
(八)拔管指征:
病情好转、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
(九)拔管时先将减压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向外拉,估计胃管接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然后清洁鼻腔。
附2:
“T”型管引流护理
一、目的
病人施行胆道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引起胆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瘘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
肿瘤或外伤造成的胆道狭窄需支持或置管溶石、排石,术后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
二、护理
(一)妥善固定 “T”型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自腹壁穿出后用缝线固定于腹壁,下垫纱布,用胶布固定,“T”型管不宜太短,要尽可能不固定在床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
(二)引流通畅 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活动时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应随时检查“T”型管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折叠、扭曲,应经常挤捏,术后5~7天内禁止冲洗引流管,如发生阻塞,术后一周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三)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
(四)评估记录
1.胆汁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混浊、碎石、蛔虫及沉淀,必要时送检。
2.术后24小时胆汁引流量300~500ml,色清亮,呈黄色或黄绿色,以后渐减至每天200ml左右。
3.黄疸逐渐消退。
若加重应疑胆汁引流不畅回流至肝或入血致胆红素上升。
4.观察大小便颜色,送检胆红素含量,了解胆汁是否引流入十二指肠。
5.如有发热和严重腹痛,可能是胆汁渗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拔管 “T”型管放置10~14天,如体温正常、黄疸消失、胆汁减少为200~300ml/天,无残留结石可考虑拔管。
拔管前应试行夹管,第一天夹管2小时,然后4小时、8小时,依次递增至全日夹管,夹管期间细心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发热、黄疸出现,无不良反应,行“T”型管逆行胆道造影,造影后立即开放引流24小时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
造影后1~2日可拔管。
7.拔管后嘱病人平卧,观察伤口渗出情况并观察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状况。
“T”型管拔出后残余窦道在24~48小时可自行闭合。
附3: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一、目的
(一)充分引流或吸出腹腔内残余积血、积液和术后渗液,防止腹腔内感染,观察内出血和并发症如肠瘘、胆瘘等。
(二)观察术后渗血、出血,如术后少量渗血,引流量可逐渐减少,有鲜红色出血应怀疑有内出血,便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三)观察和治疗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胆瘘、肠瘘。
(四)减压。
二、护理
(一)向病人解释置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二)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给病人做处置、翻身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导管脱出。
(三)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及性状并做好记录。
(四)注意各种引流管正常时引流的血性液应由多到少,由浓变淡,如果引流液由淡变浓,突然增加应注意内出血的发生。
(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并每日更换引流袋,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六)如有多条引流管应搞清每条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部位,写明标签,贴在管壁上便于观察。
(七)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八)置管期间还应观察患者的腹部、全身情况,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等。
留置尿管护理
(1)尿引流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引流管,应低于膀胱的位置;
②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无压迫、扭折;
③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及时倾倒尿液,防治引流管逆流。
每天清洁消毒尿道口2-3次。
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定期更换导尿管,并定期留标本作常规检查机细菌培养;
④做好拔管前准备。
拔管前夹闭导尿管1-2天,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功能。
告诉患者有尿时开放尿管。
腹部手术患者导尿管一般保留5-7天;妇科手术如宫颈癌、剖宫产术患者一般保留1-3天;胸部手术患者导尿管一般保留1-3天;颅脑手术患者一般保留3-5天;膀胱手术患者一般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
(2)尿引流袋护理:
①妥善固定尿引流袋,应低于膀胱或不能高于耻骨联合水平;
②根据尿引流袋或集尿器产品要求,定期更换尿引流袋或集尿器;
③更换尿引流袋或集尿器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保持接头的无菌及密封,以避免上行感染。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概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的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分泌增多而出现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
二、临床特点
甲状腺肿大、性情急躁,易激动、失眠、手颤、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心悸乏力,眼球突出,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交谈,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解释手术的有关问题,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镇静剂。
2.突眼的护理 卧位时头部垫高,以减轻眼部的肿胀。
眼脸不能闭合者睡眠时可用抗生素眼膏以避免干燥,预防感染。
3.药物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术前给药可降低基础代谢率,使腺体变硬变小,便于手术操作,减轻术后出血。
4.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饮食,并补充足够的水分。
每日饮水2000~3000ml以补充出汗、腹泻、呼吸加快等所丢失的水分。
但有心脏疾病病人应避免大量摄水,以防水肿和心力衰竭。
禁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戒烟酒。
勿进食增加肠蠕动及易导致腹泻的富含纤维的食物。
5.每日测定基础代谢率,了解甲状腺的功能。
计算公式:
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6.体位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垫高肩背,头向后仰,每日练习2-4次,直至可维持此体位2~3小时。
目的是训练病人适应手术体位,以防术后头痛。
(二)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清醒后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
24h内减少颈项活动,减少出血。
变更体位时,用手扶持头部,减轻疼痛。
2.饮食 麻醉清醒后,可选用冷流饮食,利于吞咽,减少局部充血,避免过热食物引起血管扩张。
3.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渗血情况。
4.药物 甲亢术后应继续服用复方碘化钾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滴。
(三)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1.呼吸困难与窒息 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手术后48小时内。
术后常规在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抢救器械和药品,以备急救。
2喉返神经损伤 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应认真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应用促进神经恢复药物配合理疗。
3.喉上神经损伤 出现呛咳、误咽,可协助病人坐起进食或进半流质饮食。
4.手足抽搐 由甲状旁腺损伤引起,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O~20ml。
5.甲状腺危象:
术后12~36小时内高热、脉快而弱(120次/分以上)烦躁、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样便。
处理:
降温、吸氧、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应用碘剂、皮质激素、镇静剂。
6.引流管拔除后可练习颈部活动,防止疤痕挛缩。
声音嘶哑者应作发声训练,促进另一侧声带逐步代偿
严重突眼者,可戴墨镜,保护眼睛,晚上涂眼膏。
四、健康教育
(一)休养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免噪音等不良剌激。
根据医嘱,术后继续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二)加强自控,防止情绪过激。
(三)指导病人练习手术时的头、颈过伸体位。
(四)术后早期尽量避免活动过频或谈话,以减少切口内出血。
(五)拆线后指导病人练习颈部活动,防止切口粘连与瘢痕孪缩。
(六)术后可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七)选用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利切口愈合和维持机体代谢需要.
(八)定期门诊复查甲状腺功能,若出现心悸、手足震颤、抽搐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甲状腺腺瘤
一、概念
甲状腺腺瘤系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腺瘤周围有完整包膜。
按形态学可分为:
滤泡状腺瘤和乳头状性腺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改名为乳头型滤泡性腺瘤),临床以前者多见。
二、临床特点
颈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为单发。
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
3、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交谈,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解释手术的有关问题,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镇静剂。
2.突眼的护理 卧位时头部垫高,以减轻眼部的肿胀。
眼脸不能闭合者睡眠时可用抗生素眼膏以避免干燥,预防感染。
3.药物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术前给药可降低基础代谢率,使腺体变硬变小,便于手术操作,减轻术后出血。
4.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饮食,并补充足够的水分。
每日饮水2000~3000ml以补充出汗、腹泻、呼吸加快等所丢失的水分。
但有心脏疾病病人应避免大量摄水,以防水肿和心力衰竭。
禁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戒烟酒。
勿进食增加肠蠕动及易导致腹泻的富含纤维的食物。
5.每日测定基础代谢率,了解甲状腺的功能。
计算公式:
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6.体位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垫高肩背,头向后仰,每日练习2-4次,直至可维持此体位2~3小时。
目的是训练病人适应手术体位,以防术后头痛。
(二)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清醒后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
24h内减少颈项活动,减少出血。
变更体位时,用手扶持头部,减轻疼痛。
2.饮食 麻醉清醒后,可选用冷流饮食,利于吞咽,减少局部充血,避免过热食物引起血管扩张。
3.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渗血情况。
4.药物 甲亢术后应继续服用复方碘化钾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护理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