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878710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41.61KB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问题:
教师:
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
会弯吗?
生齐:
不会。
教师:
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
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
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
请同学讨论一下:
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 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
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
铜也不能开锁啊!
学生3:
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
学生汇报:
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
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
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
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
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找出物品是哪些材料组成,完成探究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
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学生思考。
回答。
教师:
同学知道了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
那么所有的物品都是由种材料组成的吗?
看图片上的物品,你们分析分析!
小组分析图片,汇报。
教师:
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
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
它们是由二、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
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
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物品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
(出示图)
(二)认识材料:
教师:
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
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
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
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
塑料是人加工成的。
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
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
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
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
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
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
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
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
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
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
材料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材料呢?
学生回答。
教师:
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
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
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2、塑 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 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 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 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 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 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 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 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 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身边常见的塑料制品,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
那些特点不同?
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
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 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 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1、 猜想: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 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 汇报讨论结果。
4、 分小组实验:
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 师巡视指导。
6、 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 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
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 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1、 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 汇报预测结果。
3、 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 汇报实验结果。
5、 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
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 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 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
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
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
(1)材料的名称、来源;
(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
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
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3、 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
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
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
(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板书课题:
3倾听声音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还听到哪些声音?
(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
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
(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
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归纳如下)
问题1:
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
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
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
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
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
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
板书: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
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1)实验1:
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2)实验2:
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
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音
发出
时它
们都
在振
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
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
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
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4、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
“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 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 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
4、 实验:
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
a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 讨论:
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
(5) 小结: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6) 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
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
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
1、实验:
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
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
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 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
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总结:
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5 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
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
这是什么声音?
是用什么奏出来的?
(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
你认识这些乐器吗?
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
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
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
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
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
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
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
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
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 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
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呤……”。
问学生:
这是什么声音?
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
(上课了)
2、板书课题:
6 声音与生活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
(3)、交流:
声音还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
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
提出:
什么是噪声?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
提出:
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7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 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 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
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教学建议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活动1 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1. 可2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 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
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 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
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
4. 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评价建议
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
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
活动2 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