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农耕文化的作文.docx
- 文档编号:10878326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96KB
作文范文之农耕文化的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农耕文化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农耕文化的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农耕文化的作文
农耕文化的作文
【篇一:
游农耕年华作文】
今天,我们学校去秋游,目的地就是武湖的农耕年华。
经过两个小时“奔波”,我们终于跨进了农耕年华的大门。
刚一进去,我就呆住了,只见一座雄伟的雕塑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一头公牛高昂着头,提着腿,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导游告诉我,那头“公牛”背后的湖叫“金牛湖”。
所以在这里雕了一头牛。
绕着湖走了一会儿,就能看见一个小木屋,上面写着“奇石馆”。
奇石馆里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圆圆的月亮,有的像长长的笛子,有的像胖胖的茶壶,有的像矮矮的水杯……最有趣的是“大鹏展翅”,只见一只“秃鹰”用力地扇动着它的翅膀,惟妙惟肖,有趣极了!
再向前走一会儿,就看见了一个羊圈,里面有三只黑白相间的羊和一只棕色的羊,那三只黑白相间的羊正在吃草,而那只棕色的羊正在呼呼大睡呢!
羊圈右边有一座石桥,过了石桥可以看见一条小溪,小溪前面是三辆脚踏式的水车,只要踏动踏板,齿轮会带动水车转动。
后面的手摇式水车可以把水引到水池里去。
还有一口古井,摇动手柄,把桶放下去,再反方向摇动手柄,水就提上来了。
我们正兴致勃勃地玩着,“集合啦!
”------老师在叫我们,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农耕年华,我下次还要来这里玩!
在农事农活体验区内四季如春,无土栽培、立体水墙、电脑监控等高新技术运用其中;供水、供光、供肥、供暖规范操作、有条不紊;热带风情园里珍稀树木枝繁叶茂,奇花异草姹紫嫣红,旱砂植物五彩缤纷,尽显热带、亚热带风情。
和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农耕年华秋游。
刚一进门,我就被这样的场面吸引住了——有可爱的海豚喷泉,有用五彩缤纷的菊花摆成的牛,还有无边无际的田野,像是金色的海洋。
过了一会儿,我们进了植物园。
首先,我们见到的是凌空向大家招手的蛇瓜,它们有的像拐杖,有的像数字“8”,还有的像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长的差不多和人一样高。
大家看了,不时发出惊讶的声音!
接着看见的是大南瓜。
我从远望去,见到一个巨大无比的“假南瓜”。
可当我走近一看,天哪,这居然是一个真的南瓜,足足有一个卡车轮那么大!
这又引起了同学们一阵阵惊讶的叫声。
后来,我见到了看似温柔而又笑里藏刀的“冷面杀手”——猪笼草。
还看见了像连体兄弟一样的香蕉,还有莲雾树、椰子树等好多好多植物。
我最喜欢的是带刺的小调皮——仙人掌,上面有的接黄花,有的接红花,真像小娃娃!
全部参观完后,我才不禁感到自己又饿又累,老师选了个地方吃午饭。
午饭过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农耕年华。
农耕年华真是一个让人留连忘返的好地方。
看见一件件带着泥土芳香的展品,一幅幅透视出劳动者艰辛的照片。
看,那不就是泥土与草做成的泥课桌吗?
我仔细的打量着这桌子,心里想,这桌子趴上去该是多脏呀,这样的桌子能用来学习吗?
再看看以前孩子们玩的玩具吧,他们的玩具真是少得可怜,他们的玩具是取之于废旧木桶的箍圈,用一段铁丝折成钩子,然后推着箍圈在地上滚。
以前孩子们上学用的书包都是很破旧的,有的甚至是大的孩子用过小的再用,因此补了又补。
再看看我们现在,书包基本上是每学期都换新的,玩具是最新奇的,课桌是标准卫生的,生活又很富裕,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再看看那些农民伯伯的劳作工具吧,是多么的简单,可以想象,用这样的工具进行耕作,是多么的艰辛哪!
而那些反映劳作场景的图片也无不浸透了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
站在博物馆里,看着这些图片和展品,我不由得感慨万千。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前辈生活艰,观后心发寒。
感受昔日苦,方知今朝甜。
”是呀,前辈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参观博物馆后,我默默的想: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不应忘记过去的贫穷落后,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吧。
是的,它出自我国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诗《悯农》,这首诗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
读着诗句,我不由得想起了参观我们学校农耕博物馆的情景。
在我们学校开办的农耕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以前农民伯伯耕种劳作时所使用的农具,如木叉、竹耙、木梨、斗……而其中就有锄地、除杂草用的锄。
看,这些锄具,木头做的锄柄有的稍长,有的稍短,都已被磨得很光滑;铁制的锄头早已锈迹斑斑,有的已被磨损得很薄很小了,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它们已经经历了许多的岁月,为农民伯伯们做出过许多的贡献。
看着这些锄具,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在烈日当空的夏天,一位农民伯伯正手握着锄头,佝偻着身子在田地里除草,汗水浸透了衣衫,一滴一滴的滴到了禾苗下的土地里……农民伯伯们是多么的辛苦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是呀,没有祖祖辈辈们辛勤的劳动,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行动起来吧,我能,我行,我成功!
盼望着盼望着,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春游到了,一听老师说是去农耕年华去玩,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
而我也是一整天心不在焉的,想着明天怎么玩
我先去玩走吊桥,虽然这个吊桥不高,但是我走上去还是有一点害怕,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去,但是前面的人老是摇摇晃晃的,弄得我总是左右摇摆,我努力克服自己摇晃的不那么大,经过艰难的5分钟我终于过去了
然后我又玩了踩水车,这个水车很好玩,用脚一踩它就会出来水,我踩了半天才出来几滴水,真的很累啊。
第一站:
盆景园
来到这儿,我们现在美丽如画的和谐池前照了合影,便朝着盆景园出发了。
一路上,一棵棵对节白蜡在风的鼓舞下像我们频频招手,高大的水杉也亲切友好的对我们微笑,进了盆景园,只见四周都是三角枫和龙爪树,就连稀有的银杏树也躲藏到了这儿。
它们有的像云,有的像车,还有的像睡美人,个个奇形怪状。
走了一会,我们才发现四周都已改变摸样:
前面是奇石馆,左右却都是一些三峡蚊母。
为了跟上队伍的步伐,我只好放弃美丽的景色,开跑起来,进了奇石馆。
第二站;奇石馆
“奇石馆”,名副其实里面就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如:
昆仑彩玉石……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却是一尊名叫“绿巨人”的石像,它产于新疆的一尊价值2万元的石像。
这尊石像的上方活像一生气的人,而下方则是一小木樽,这是我最记忆犹新之处。
第三站:
农耕文化岛
在进入农耕文化岛时,我们先去观赏“名人之屋”,在里面,我们见到李时珍、蔡伦、张衡等名人雕像。
接着,我们推磨、打鼓、摇水车,我们还认识了钉耙,木锨、石磙等农家耕具。
最后我们走过了一条摇摇晃晃的铁索桥。
太有趣了!
第四站:
天鹅溪和百鸟园
离开了农耕文化岛,经过了光启桥和骏驰桥,我们抵达到天鹅溪。
实际上,这条溪可不光有天鹅,还有鸳鸯和赤麻鸭。
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便到了百鸟园。
园里有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那五光十色的羽毛在太阳的映照下更加光亮。
院里还有一只贵
妃鸡,那鸡似乎受了委屈,一直撅着屁股往前跑,碰到啥就捉啥,结果累得坐在地上。
最后一站:
和谐池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起点——和谐池,在这,我班与二班进行一次拔河比赛。
在校年级里,二班可是挺强,所以,我班丝毫不敢大意,一个个做好准备,使出九牛二虎之力。
果然,因我班的齐心协力,赢了。
到了下午三点半,我们才恋恋不舍地上了车。
车载着我们的欢笑,载着我们的快乐驶回了家。
。
虽然路途有点遥远,但是大家的积极性丝毫不减,在车上一群人有说有笑,终于到了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农家装扮的红漆房和门前的花坛,大家有欢呼雀跃起来。
开
始在花坛那留影,不乏恶搞的同学,嘿嘿,都很可爱。
很快我们就排队进园了。
在里面,我们由导游引导参观了农耕年华的标志性建筑——金牛犁地,参观了徽式建筑的酒楼、农家小院;在奇石馆里流连忘返,拍了不计其数的照片:
男孩子们跳到大石头上的英姿、女孩子们安静的合影、我们齐摸金玉石、我们看着他们的表现哈哈大笑?
?
?
女孩子们想逗孔雀开屏,看各种各样的鸡;男孩子们和女孩子们摇水车,合作踩水车;大家一起过吊桥,左摇右晃和尖叫;梅花桩、云梯?
?
?
午饭大家吃的香甜,饭围着桌子玩“十五,十五”的游戏,输了罚酒;休息一会儿后又去看了鸸鹋(emiao),参观了大棚,好多奇异的果子,热带植每种都让我们惊叹世界的神奇,包罗万象;最后大家到了足球场,或是打羽毛球,或是打扑克,或是踢足球,或是休息聊天,不管男女感觉都相处的无比融洽?
?
?
到四点半我们才恋恋不舍的从园子里出来,看着相机里留下的身影,回忆就涌进脑海。
确实是很难忘,很开心的一次经历这次秋游很成功,大家都玩的比较开心,
奇石馆,奇石馆里千奇百怪的石头,形态各异庭院别致,幽静怡人!
古老的水车这水车实在是太重了,我们只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转动它
快看啊,水上来啦!
两个小朋友商量着一起来打水小朋友第一次见到古井都抢着试一试
风车旁的小山上有绳索桥,小朋友要上到山顶必须要像希这样爬上去。
小朋友都很勇敢自己爬上去的,顶上的风景独好
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公园里的风景真美啊!
墨溪古镇都是徽派建筑,小桥流水人家
古井、小桥、流水、庭院人家
我们到百鸟园了。
有美丽的孔雀,拖着漂亮的长裙
还有各种家禽和鸟类。
近3000亩的瓜果蔬菜大棚,很是壮观
【篇二:
品读农耕文化简介】
品读农耕文化传承千年文明茅箭区大川学校校园农耕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耕耘、蓄养已经绵延了上千年,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耕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包括祖辈们使用过的农具及农耕方式,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我校做为一所农村学校,发展农耕文化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因此,学校以“品读农耕文化、传承千年文明”为校园农耕文化的核心,通过认识农具、了解农具并亲手参与适当的农耕实践,让学生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感受农耕文化“勤劳、服务、创造”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操。
一、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开发农耕校本教材。
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农耕劳作中,发明创造、总结完善的文化结晶和劳动成果。
为了使每伴学生对农耕文化都能有所了解,我们拟开设以《品读农耕文化、传承千年文明》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并由此编写校本教材,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
1、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等,按时代发展的历程进行简要介绍,使学生感受我国农耕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让学生为我国的农耕文明感到自豪。
2、辨认五谷、粒粒艰辛。
这一部分主要为学生介绍在我国古代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五谷,让学生认识五谷,会辨识五谷,知道现在生活中常食用的主食分别是五谷中的哪一类?
同时,认识六畜是人们饲养的哪六种家畜或家禽。
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体会劳动人
民的辛苦,懂得珍惜粮食、爱护劳动成果。
3、瓜果蔬菜、生态健康。
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瓜果和蔬菜,知道这些瓜果和蔬菜的名称,了解它们的营养成分,使学生形成生态、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4、明辨益害、防患未然。
主要是结合学校实际,让学生知道哪些生物对农作物有益或有害,知道这些生物对于农作物生长的益处或害处有哪些,教育学生防患害虫,保护益虫。
5、农田水利、珍贵遗泽。
主要是通过大禹治水等故事,介绍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的历程,了解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珍惜水资源,自觉保护水利设施。
6、时令气节、天人合一。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等农业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反映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知识。
让学生知道天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感受中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和谐理念。
二、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农耕展示。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农耕文化”,让每一在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传统文化。
具体思路如下:
1、在学校风雨操场的两根柱子四周制作以“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为核心的宣传牌共八块,主要从“什么是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一直到什么是三农”为主要内容,按农耕文化发展的时期早晚进行介绍,突出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悠久的文化底蕴。
2、在学校教学楼二楼走廊外侧制作并安装介绍五谷杂粮的展板六
块。
将什么是五谷?
五谷的图片、介绍、与五谷有关的诗歌等通过展板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识五谷、勤四体。
在教学楼三楼走廊外侧制作并安装六畜的介绍展板六块,让师生认识六畜。
在教学楼四楼走廊外侧制作并安装关于农业生产的农业谚语六块。
通过这些展板丰富学校农耕文化,让学生“识五谷、知六畜、勤四体”。
3、在楼梯道内及教学楼五楼走廊外
侧制作并安装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展板。
让学生每天上下楼时通过展板,知道二十四节气及其由来,了解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其中楼梯道内安装16块,五楼走廊外侧六块。
4、在二楼走廊内侧展出学生手抄报优秀作品或利用农养产品制作的美术作品。
学校将开展以“品读农耕文化、传承千年文明”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及农产品美术作品比赛,对其中的获奖作品,进行装裱展示,让学生欣赏,丰富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对农耕文化有更加深入、直观地认知;在三楼走廊内侧,制作师生关于农耕文化、农耕诗歌的书法作品展示,既要求师生写好汉字,又通过作品介绍和宣传农耕文化。
三、拓展农耕文化空间,落实农耕文化实践活动。
1、加快学校“农耕文化”展厅建设工作。
对现有收藏的农具进行清洗、整理、摆放,制作“农耕文化”宣传展板及农具展示说明,对农耕文化展厅进行布置,突出我校农耕文化展厅的教育功能。
懂得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才形成土地上精耕细作,生活上勤俭节约,经济上富国足民,文化上天地人和的优良佳境。
3、开展农耕实践活动。
一方面,学校将设立农耕种植基地,按班级划分责任田,组织学生亲自动手种植如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以此来体验父母的艰辛,采摘的欢乐,从而养成厉行节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二是鼓励学生每周协助爸爸、妈妈学干一项农活,并写出自己的所作、所感,领悟生活在于劳作。
4、深入开展农耕文化教育活动。
学校计划在教师、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利用绿豆、黄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并进行优秀作品评选,对优秀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每学期在各班组织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竞赛、绘画比赛,对获奖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利用校园小广播等形式播放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故事、典故,在全校营造农耕文化的氛围。
茅箭区大川学校
2014年7月
【篇三:
华师大版七上《原始农耕文化》教案】
《原始农耕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
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
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2.理解目标:
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
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3.情感目标:
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
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4.技能目标:
分析半坡尖底瓶的结构及制作程
序,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用黄泥制作半坡尖底瓶,说明设计构思及原理;依据中国北
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因;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
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
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理念:
1.教材中的理念: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艰辛、智慧
和创造力。
(2)劳动工具的改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已从消极地向大
自然索取食物,发展到利用自然规律主动地获取食物;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社会生产
力就越高,社会进步程度也就越快。
[来源:
学科网zxxk]
(3)理解北方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南方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不同风格的成因,理
解建筑艺术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来
2.教学理念
(1)强调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探究,捕捉历史生活中
反映人与自然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社会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板书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
来回答。
)――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
我省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类――
和县人。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
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农耕时代,为了
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
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
姚河姆渡遗址。
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
请同学
们把书翻到第13页看图“我国农业先民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两个简单问题:
代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文化遗址
有哪些相同点?
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先说相同点,后说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肥沃这个相同点学生不易注意到。
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畜(chu4):
禽兽,现专指家养的禽兽。
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春联
“六畜兴旺”。
其中“六畜”指的是猪、牛、羊、马、鸡、狗(没有一个学生知道“六畜”
为何物,但都能“猜”出几个来)。
家畜饲养和谷物栽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人类开
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有了比较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
(原始农业和定居,只要学生讲出来一项,就引导学生找出另一项来,我的几个班的学
生都是先讲出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
)
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聚落:
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
遗址:
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
或寺庙等建筑基地。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遗产:
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向学生指明这几个词的本意,以免用错。
)
制作陶器指导学生看“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及“半坡尖底瓶”。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
的“动脑筋”。
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这时因瓶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
倒置水中。
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恢复了正平衡,瓶就直立起来。
尖底瓶的制作
说明半坡人已经通过长期实践,懂得了重心原理,并将它运用到汲水工具的制作上。
纺织纺轮是最早的纺纱工具,大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据考古报告说,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较早的规模较大的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轮出土,纺轮使用时需加一根插杆,合称纺坠。
纺坠是利用其本身自重和连续旋转而工作的。
捕鱼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指导演生看教材上的图“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像图”及“骨耜和石斧”。
不同点
北方南方
气候温暖气候湿润
种植粟、黍种植水稻
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指导学生回答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特征。
学生在回答时进行以下的说明。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
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房屋样式的不同,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要定居下来的人们,在北方和南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北方主要是解决取暖的问题,南方主要是解决雨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就不一样。
学生的问题:
1.指导学生看书的图“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时,有学生问“稻谷为什么是黑色的?
”2.有学生问“种子是从哪来的?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 范文 农耕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