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
- 文档编号:10876462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42KB
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梁文道
①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
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②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
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③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
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④“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
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
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
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
的确,它是的。
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按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
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⑤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
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
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⑥“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
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
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
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
B.“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
C.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D.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
B.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B.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
C.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D.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归来女真
李大壮心疼。
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
二百块钱哪!
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
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
吃不舍得,穿不舍得。
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
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
冯秋萍还不舍得穿。
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
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
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
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
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
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
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
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
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
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
她不肯吃药。
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
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
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
“我想回家过年。
”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
儿子李强不肯说话。
李大壮知道为什么。
这孩子,还生气呢。
那也没办法。
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
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
问题是:
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
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
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
瞟了一眼儿子。
李强睡得正香。
毕竟是孩子啊!
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
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
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
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
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
他还有退路。
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
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
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
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
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
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
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
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
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
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
有男人,也有女人。
都是来接他们的!
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
“我二嫂呢?
”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
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
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
五百块钱买的。
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
!
”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
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
!
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
止疼片吃完了,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娘,这才张罗去医院。
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
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
怎么不早点送来?
!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
媳妇这辈子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
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
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
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
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儿子李强对母亲的病逝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直不愿与父亲李大壮说话,因为在他看来,父亲亏欠母亲太多,是父亲不早带母亲去医院,致使母亲病逝。
B.李大壮望着前来候车亭接自己的乡亲,情不自禁想起妻子跟随自己的苦难一生,心中愧疚,决定大办丧事来弥补,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C.小说主要通过对李大壮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工艰辛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
D.过年,原本应该是快乐热闹的,然而在小说中,读者却只能看到让人黯然感伤的一幕,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以小见大,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
5.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然而,自2010年以来,5年中有4年城市内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
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大幅上升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媒体报道也随之跟进。
城市内涝的“病根”主要源于内外两个方面。
从全球气候大环境来看,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
加之往年受厄尔尼诺等各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更大的挑战。
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
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大范围地被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面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湿地和湖泊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地下车库、地铁等),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水已是杯水车薪。
(摘编自新华网《雨季总“看海”,城市内涝之困如何解?
》)
材料二:
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根本办法。
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树木 湿地公园 污水处理厂拦水坝
海绵城市示意图
我国自2015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2017年4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
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文章《反思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
材料三:
理性看待海绵城市,首先应该将其置于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
这个前提得到保证后,政策制定者还需要在决策时全面权衡。
首先,从城市的现实规模、生态出发,建设海绵城市有没有必要?
如果一个城市本身就拥有发达的水系足以实现有效排水,那么另投一笔资金建设海绵城市是否划算?
其次,在制定规划时是否对整个城市生态进行过系统的统筹?
假使主政者总是罔顾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肆意妄为,那么再有吸附力的“海绵”恐怕也有限度。
解决城市内涝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
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评价,我们是否有可靠的评价系统?
假使都像一些地方“治水”那样,钱花出去了却不问效果,到头来公共财政打了水漂,大家依然只能“看海”。
(摘编自《南方日报》文章《面对海绵城市须回归理性》)
7.下列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内涝与江河洪灾并存→比较损失→内涝未被重视→损失增加→人们给予更多关注
B.城镇化迅猛推进→导致→城市内涝日益严重→治本之法→建设海绵城市
C.城市规模扩张→负面问题→自然的水循环被切断→直接后果→城市的雨水积蓄能力下降
D.海绵城市→构成要素→湿地公园、小区湖河等→功能→下雨时积存与渗透雨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结合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并列举了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而产生的生态问题。
B.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认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关键不在市政管网排水系统,从事排水系统的改造没有合理性。
C.材料三站在理性审视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立场,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可能存在的隐患,也对现有已出现的不妥做法提出了批评。
D.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要看到全部功效,还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检验。
9.请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在解决城市内涝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做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
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
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
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
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
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
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
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
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居数月,政化大行。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明珠秉政,尤与忤。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赐祭葬,谥清端。
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
上曰:
“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
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
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进。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
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城民风彪悍又刚刚经受战乱,于成龙在罗城采取严惩盗贼、宽免徭役等方法,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B.于成龙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冈同知、福建按察使等职。
任职这些地方,他多行善政,以政绩卓异著称。
C.于成龙至江南后,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但受到豪强的排挤诽谤。
D.于成龙为官清廉,品性清高,不把那些挟仇进谗言陷害的人放在眼里。
百姓听到他去世的噩耗罢市痛哭,皇帝给予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4分)
(2)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3分)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 蝉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
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西风”即秋风。
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西风、北风、南风称之。
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
B.时值夏季,让诗人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
这寥寥的蝉声引发了诗人的悲慨之情。
C.“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
此联表现诗人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D.“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此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
15.“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
是怎样表达的?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感慨。
(2)《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儿归巢。
(3)《滕王阁序》中“,”两句从房屋、生活设施方面写出了洪州繁华富庶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字词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赍发(jī)胡诌(zhòu)涸辙(hé) 精疲力尽
B.朔风(shuò)船舷(xuán) 撮合(cuō) 唉声叹气
C.央浼(měi)舸舰(gě)酒馔(zhuàn)逸兴遄飞
D.迤逦(yǐ)通宵(xiāo)埋(mán)怨躬逢胜笺
18.下列各句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去来兮:
来,动词,与“去”相对而言。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
B.命途多舛:
舛,乖背,不顺。
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C.聊乘化以归尽:
化,变化,改变。
访风景于崇阿:
阿,山陵
D.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
善万物之得时:
善,美好。
1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全都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②换句话说,张建西虽然失去了对营中唯一地主力部队的掌控权,但基本是得到了他垂涎已久地副千户之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③在叙利亚局势、伊核问题等多个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上,美国不得不寻求与俄罗斯合作,而在叙利亚问题上寻求与俄罗斯合作成为美国当前外交的当务之急。
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是与非、优与劣、得与失等方面的评价尺度上也是人云亦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现象十分明显。
⑤努力学习,就能增加才干。
有了知识功底,还要多思,才能形成思想。
多练能提高写作水平。
出口成章,文不加点,靠的是多学多思多练。
⑥在这次野蛮的战争中,德国全境一片荒芜,城乡处处残垣断壁,惨遭蹂躏,生灵涂炭,十室九空。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③④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健康素养是个人理解和获取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B.这些任务很艰巨,它要求承担者具有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
C.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实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主要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
D.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成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归去来兮辞》:
“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叫楚辞体,骚体。
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这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B.台隍枕夷夏之交:
夷夏,古代指少数民族为夷夏,这里指上文的蛮荆、瓯越之地。
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三秋有时亦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这里采用的是第二个用法。
D.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归隐者的家园。
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后以“三径”指隐士住处。
22.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
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有一个名叫袁媛的7岁小女孩,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在浴室的危急时刻,她处乱不惊,果断打开浴室门,借助衣架捅开高高的窗户,迅速关上煤气,跑到客厅拨打了110、120求救电话,简洁准确地自报位置,使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
袁媛也因此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对“中国骄傲”,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2020高二年级入学考试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梁文道
1.D【解析】A项,“从而”强加因果逻辑。
B项,原文“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混淆必然与或然。
C项,“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上学 入学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