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下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
- 文档编号:10875934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14KB
共享发展理念下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
《共享发展理念下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享发展理念下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享发展理念下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共享发展理念下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党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的“五大发展理念”。
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
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全民参保。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再加上长期以来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养老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所以,出台切实可行的养老政策,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
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必然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共享发展理念下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关于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背景方面的研究
学者们对共享发展理念所针对的现实背景有着普遍的一致性,相关研究基本都能涉及到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社会公平缺失的现实问题。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蕴涵着深刻的问题意识,是对社会公平问题的深刻反思,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王瑾,2016)。
侯为民(2016)认为,共享发展所面临的首要现实背景问题就是,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引起了严重社会不公这一现实难题。
安丽梅(2016)更是总结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我国的权利公平体系、机会公平体系以及结果公平体系都还很不完善。
这三者分别代表着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层次上的公平问题,由于我国现实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问题以及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使得这三个方面的公平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三个层面的公平问题又在层层作用,反复恶化,这需要本着共享发展的理念来实现社会公平问题的突破。
二、关于共享发展理念基本内涵方面的研究
学者们大多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全民性、全面性、渐进性以及参与性这四个方面进行理念内涵探索。
共享发展的主体具有全民性。
学者们具有共识的是,发展是手段,共享是目的,人民群众是共享发展的主体,发展成果由人民创造,也就必须为人民群众所共享。
而共享发展的主体还具有广泛的横向性、纵向的持续性以及一定程度的侧重性(胡志平、甘芬,2016)。
共享发展的主体具有广泛的横向维度,魏波(2016)认为共享发展的主体范围具有全面的覆盖性,并指出,共享发展的主体应包括每一个人、每个阶层、每个民族、每个华人乃至世界友人,共享主体的横向范围非常广阔。
共享发展的主体具有深远的纵向维度。
陶倩、易小兵(2016)认为共享发展要有长远的代际可持续性,人民不仅指现在的人,还包含着未来的人,不仅要考虑当前人们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还要重视代际公平的问题,所以要注重共享的可持续性。
共享发展的主体还应有有一定的侧重点。
辛鸣(2016)、曹爱军(2016)以及左鹏(2016)都认为,共建是共享的前提条件,共享是共建的目的结果;只有充分保证全体人民热情参与建设,才有共享的基础。
左鹏(2016)还特别指出,只有充分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建设成果,才有共建的热情。
共享发展具有渐进性。
胡志平、甘芬(2016)通过综述相关研究并指出,共享发展有一个从不均衡到均衡的逐步渐进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所差别,共享发展要求的公平正义不等同于平均共享,学者们有此共识。
三、关于共享发展理念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
学者们大多是把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共享发展的建议和对策而进行研究的。
李慧(2015)指出,作为社会发展的兜底保障,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与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一大重点领域和方面,改革好与发展好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更是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出路和体现。
许艳华(2016)认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当前,增加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的总供给,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共享发展需求(刘武根、艾四林,2016)。
在共享发展理念下,社会保障制度就要切实注意这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社会覆盖;第二,健全社会保障的筹资机制;第三,完善社会保障的待遇补偿机制(王维平、张娜娜,2016)。
苏昕(2016)用共享发展理念来审视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完善的相关问题。
她认为,只有以共享理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市新移民的社会权益,才是化解社会风险的关键,并进一步指出,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成长、成型、成熟的指导原则,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新起点和新目标。
四、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宏观层面的研究
将共享发展理念具体应用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中的研究还没出现,而现有的关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主要把视角集中到了宏观制度运行层面上,学者们大多通过制度政策分析和宏观数据分析来开展研究,进而指出这一制度运行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却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制度在共享发展方面上的不足。
现有的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影响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乎到当代人,同样关乎到未来人们共享发展的问题,是维护代际公平,实现持续共享的必然要求。
而李珍(2013)等学者都在指出,过低的取得养老金的门槛,包括过低的退休年龄以及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都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延长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
缴费工资不实,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偏低损害了参保者的待遇。
多方学者们都指出,我国的工资收入制度不够规范,有很多收入并不记入工资之中,工资收入总是比实际收入小很多,而缴费是以工资收入为基础,工资外的收入难以核定,造成了低收入者缴费负担较重,高收入者缴费负担反而较轻的问题,增加了不公平的问题,削弱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互济作用。
现在的养老金待遇增进了多缴多得的激励性,不实的缴费工资剥夺了参保者享受更高待遇的机会。
多年来的制度“双轨制”引发了群体间的养老公平问题。
封进、何立新(2012)指出,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45―1.83倍,养老金对工资的替代率是企?
I的1.5倍左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明显优于企业。
多年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没有被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来,他们不用缴费,还能得到很高的养老待遇,这是多方群体所诟病的,并把“双轨制”视为严重的不公平,“双轨制”还能强化这种待遇差距,体制内外难以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存在困难,影响人们的参保积极性。
杨立雄(2009)指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实现全国统筹,甚至有些地区还未达到省级统筹,这给劳动者跨地区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这也致使在一定时期出现了农民工等群体纷纷退保的局面,严重降低了劳动者们的参保积极性。
政府监管尚有不足。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转变后,社会统筹的基金不足以支付当期的退休金,地方政府就开始挪用个人账户的基金,造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空账运行的局面,个人账户基金本来是积累起来,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随着制度运行的时间越长,空账规模就越大(吕莹、董增媛,2014)。
DorfmanM和SinY(2000)两位国外研究人员还指出填补空账的三种路径:
第一,依靠当期财政收入来负担;第二,拿出一块国有资产填补;第三是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费率。
然而关于个人账户基金是否要做实这个问题,学界目前并未达成共识。
一种观点认为必须要做实个人账户,否则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就失去了价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需要做实,变个人账户为个人名义账户,账户上只记载相关缴费信息,并不需要真的有资金,就正如银行的储蓄账户一样(郑双胜,2009)。
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微观评价方面的研究
人们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微观评价情况也是相关研究所要针对的重要方面,相关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已经有一小部分学者开展了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且集中到了参保群体的满意度问题上,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温海红、亢平和肖子越(2011),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职参保群体的微观评价情况进行了研究。
她们在西安市区内的八家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现行制度低于调查对象的期望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宣传等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钱锡红、申曙光(2013)主要针对退休职工群体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微观评价情况进行研究。
她们收集了南方五省退休职工277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
养老金满意度受参保人健康状况、养老金水平、家庭财产的正向影响,而参保年限支出状况与养老保险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退休前工资对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不大,但退休前任职级别却与养老保险满意度有负相关关系;参保人的婚姻状况与配偶的经济收入状况也对参保人的养老保险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汲鹏飞、王健和张彦立(2015)针对在岗和退休两类人群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微观评价情况进行了研究。
他们利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的相关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研究,这一调查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的在职、退休的城镇男女职工而开展,运用粗糙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
职工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与养老保险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比例,对提高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职工的养老保险满意度与工作年限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与养老金待遇水平呈正向关系。
六、文献评述
从共享发展理念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在共享发展理念正式提出后,国内学者们就对它体现出了浓厚的研究热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政治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领域,并且能够很好地梳理和探讨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问题指向、基本理论内涵以及制度安排和实现路径等,丰富了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相关研究大多还存在着仅仅局限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重复进行的问题,而在具体层面上更具有针对性、微观性和实证操作性的相关研究还很不足,而且相关的研究领域也较为局限。
目前共享发展理念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相结合的文献还没有出现,而共享发展理念也仅结合到了宏观社会保障制度层次上,相关研究方面同样是存在着缺乏具体针对性的问题。
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这一制度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和重视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也极其丰富,而且它们都涉及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与改革、基本管理与服务、相关待遇保障水平等诸多方面,比较具有全面性。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都是在宏观政策以及制度运行层面进行不断探讨,反映问题,往往都比较忽视微观层面上的参保者的感受与评价,而这一方面也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关注点。
就目前来看,一小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并研究微观参保者的态度评价和相关感受,从微观层面上来分析这一制度的问题,都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而且都能涉及到个体特征对态度评价的影响,以及参保者对这一制度一些方面的评价情况,微观层次上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起步阶段。
但总体上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缺乏,有待学者们思考、挖掘的问题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李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与评估[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1-80
[2]杨立雄.养老保险案例[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22-129
[3]?
~宁.中国灵活就业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38-41
[4]余桔云.养老保险:
理论与政策[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49-166
[5]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三版)[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63-72
[6]陶倩,易小兵.共享发展理念的三重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
7-11
[7]渠彦超,张晓东.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特质[J].理论月刊,2016,(5):
36-46
[8]王瑾.共享发展:
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
(2):
37-43
[9]侯为民.立足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共享发展[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6,(3):
69-73
[10]王维平,张娜娜.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社会分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6,(6):
192-197
[11]安丽梅.从共享发展理念看中国公平正义问题[J].创新,2016,(3):
70-77
[12]胡志平,甘芬.国内共享发展若干问题研究述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4):
197-208
[13]魏波.以共享理解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
(1):
97-98
[14]苗瑞丹.西方公正理论对我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问题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2,
(2):
69-72
[15]吴忠民.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6):
112-114
[16]辛鸣.论当代中国发展战略的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
(1):
116-117
[17]曹爱军.包容性发展:
战略要义与政策路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
(1):
46-48
[18]左鹏.共享发展的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1):
86-87 [19]许艳华.构建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
76-80
[20]刘武根,艾四林.论共享发展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1):
92-93
[21]苏昕.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权益完善探讨[J].马克斯主义研究,2016,(6):
147-154
[22]封进,何立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J].社会保障研究,2012,(3):
67-71
[23]吕莹,董增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6):
221-222
[24]郑双胜.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03):
54-57
[25]吕雪静,张波.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调查报告[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
(2):
91-97
[26]温海红,亢平,肖子越.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指标及其运用[J].兰州学刊,2011,(5):
80-85
[27]钱锡红,申曙光.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保险研究,2013,(3):
110-119
[28]骆琴,吴婉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分析[J].经济,2015,(6):
37-39
[29]汲鹏飞,王健,张彦立.基于粗糙集的河北省职工养老保险满意度分析[J].中国劳
动,2015,(3):
71-73
[30]刘永安.态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9):
46-47
[31]赵秀丽.新形势下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J].农业网络信息,2012(7):
87-89
[32]王晓军,姜增明.长寿风险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冲击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16(5):
45-48
[33]杨再贵.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J].统计研究,2008(5):
96-97
[34]刘军伟,刘华.公平理论视角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评价[J].山东社会科
学,2014(11):
65-70
[35]胡巧红,李建勋.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公平性分析[J].山东劳动保障,2009
(1):
18-20
[36]何文炯.构建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J].浙江统计,2009(3):
78-80
[37]杨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与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6):
102-104
[38]韩克庆.名义账户制: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倒退[J].探索与争鸣,2015(9):
67-68
[39]李慧.社保改革:
如何?
`行共享发展理念[N].光明日报,2015-12-3(14)
[40]唐茜.大学生群体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度与认可度的实证研究[D].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2012.22-23
[41]OECD.“IncreasingEmployment:
TheroleofLaterRetirement”[J].OECDEconomicOutlook,
2002,72(12)
[42]Castells,M.PowerofIdentify[M].Oxford:
Blackwell,1997:
354
[43]DorfmanM,SinY.ChinaSocialSecurityReform:
TechnicalAnalysisofStrategicOptions[R].
Washington,DC.HumanDevelopmentNetwork,WorldBank,2000
[44]DavidG.Myers.SocialPsychology[M].PostsandTelecomPress,2013.97-102
[45]Ginsberg,H.FlexibleandpartialretirementforNorwegianandSwedishworker[J].Monthly
LaborReview,1985,10:
33
[46]Anonymous.Mobile,yetsecure[J].TheOECDObserver,2004(244):
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享 发展 理念 养老 保障制度 研究 文献 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