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研究语文书外书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议论文阅读.docx
- 文档编号:10874629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1.24KB
中考试题研究语文书外书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议论文阅读.docx
《中考试题研究语文书外书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议论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研究语文书外书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议论文阅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题研究语文书外书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议论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试题研究·语文-书外书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议论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
(20分)
①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②“人生是苦的。
”释迦牟尼说。
③在某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年轻人在水龙头下的洗手盆上垫了一块木板,双腿斜蹬着地面,用左臂支撑着前倾的身子,上身趴在木板上,忘我地写着东西,以致有人上厕所从身边经过他都浑然不觉。
有段时间,每晚熄灯铃响过以后,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
这一幕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解放军艺术学院。
这个年轻人就是莫言。
而他31年前在卫生间写下的,就是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④【A】从维熙说:
“莫言是个一贯没有文场中娇气,肯于在集体中吃苦负重的人。
早在1987年,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德国的时候,莫言在团队中也拿出他的那份朴实,在往返的机场上扮演搬运工的角色。
其实并没有人让他这么干,其闪光点出自他的行为本能,源于他性格里具有的憨厚。
”
⑤【B】抗战8年,周有光和张允和搬家36次,可爱的女儿小禾不满6岁,因为生病没有盘尼西林,死在妈妈怀里。
这样不堪回首的往事需要多长的时间、多大的心智去慢慢化解?
抗战胜利后,周先生供职的新华银行派他去美国、英国开拓业务。
周先生眼界开阔了,人也阔了。
去英国时,由于晚宴都要穿礼服,张允和单旗袍就带了20件。
一时赴觥筹交错的华宴,一时过“凭票供应”的日子;65岁于干校挑担插秧,98岁在北戴河下海游泳……穷过富过,欢喜过悲痛过,春风得意过也坎坷失意过,这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百年史,您以为老寿星是怎样炼成的?
⑥【C】鲁迅说:
“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用来储备知识和为未来积累经验,坚持下来你的未来就可能比别人更精彩。
正如亨利·福特所言:
“如果你想永远做个雇员,那么下班的汽笛吹响时,你就可以暂时忘掉手中的工作;如果你想继续前进,去开创一番事业,那么,汽笛声仅仅是你开始思考的信号。
”
⑦【D】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年轻人要有不怕吃苦的心态,才能不断地攀登与超越,让成长路上渐次开出美善的花,并最终领略山高人为峰的壮丽。
星云大师说:
“不经过风霜苦寒,哪里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能深切认知人生苦短,哪里懂得精进勤学?
”所以,吃苦就如吃补。
有了今日的辛苦播种,他日才会有苦尽甘来的甜美果实。
⑧人生是苦的,苦后才更觉甜。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4分)人生是苦的,苦后才更觉甜。
(或:
年轻人要有不怕吃苦的心态,才能不断地攀登与超越,让成长路上渐次开出美善的花,并最终领略山高人为峰的壮丽。
)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肯定判断句。
大多数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直接找到,有的就需要读者去总结。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还是文章的题目。
本文的题目不是一个判断句,不可以作为论点。
仔细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的结尾就表明了作者的中心观点。
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4分)道理论证。
引用星云大师的话加以论证,更有权威性,更具说服力。
3.“要想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必须舍弃别人不能舍弃的。
”这是从文中抽取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应是ABCD哪一处(4分)()
3.(4分)C【解析】仔细阅读,只有第⑥段的三个论据都讲的是“舍弃别人不能舍弃的,才能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
鲁迅舍弃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哈佛的理论舍弃的是自己的业余时间,亨利·福特讲的还是要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
所以放在C处。
4.请你为文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0字以内)(4分)
4.(4分)示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尽屈辱,最终吞并了吴国,一雪前耻。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分)
5.(4分)结构上:
总结全文;内容上:
揭示全文的中心主旨:
人生是苦的,苦后才更觉甜。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20分)
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徐文秀
①有人说,人生好比穿衣服,要想穿戴整齐、美观好看,扣子得扣好。
人生总有那么些关键处、转折口、紧要时和危险地,把这些“扣子”扣准、扣紧、扣牢和扣踏实了,才叫扣好了人生的每一粒扣子,才能让人生之路行稳致远。
②扣好人生起步开局的第一粒扣子。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风华正茂之时,正是人生之路起步的关键处,这个阶段得打好基础。
现在还是有那么一些年轻人总感觉茫然困惑,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往哪走”“怎么走”心里没谱,更有甚者还贪图享乐、虚掷光阴。
作家柳青说过: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是单行道,起步错了难免绕弯路、走远路。
上好人生的第一课,确立好人生的起跑线,才能让起跑成为起飞的开始。
③扣好人生失意失落这粒转折的扣子。
人的一生,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
碰壁了,甚至失败了,怎么办?
有人灰心丧气,有人一蹶不振,更有人破罐子破摔。
日常生活中,个别所谓“后进生”,其厌学之路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正是从最初的期望受挫开始,逐步失去志向、失去信仰,最后难以回头的。
当一个人碰到困难和过不去的坎时,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痛苦中,说不定正蕴藏着人生的精彩转型。
④扣好人生得志得意这粒紧要的扣子。
人生最容易迷失自我的时候,往往是平步青云的时候。
这时候,掌声四起,听到的是赞歌、面对的是恭维,很容易变得飘飘然、昏昏然,甚至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成功的人生,其实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在失败中站起来;二是从成功中走出来。
扣好得志得意这粒扣子,就是要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成功面前看到差距,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警觉和自觉,才不会“平流无石处,闻说有沉沦”。
⑤扣好人生“降落”“着陆”这粒危险的扣子。
据说,飞机起飞着陆之时,危险系数最高。
有一种“59岁现象”,说的正是当一个人临近离退休时,容易产生歇一歇甚至最后“捞一把”的心理,没能保持住晚节。
李春城说:
“按照通常的退休年龄,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
”这都是活生生的案例和教训。
人应当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队、放松不放纵,给自己的人生画一个漂亮的句号,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⑥人生这件“衣服”要扣的扣子很多,但这“四粒扣子”至关重要,它是人生处于关键处、转
折口、紧要时和危险地的把握,关系到人生整件衣服是扣歪、扣松,还是扣正、扣
紧,务必慎之又慎。
(《人民日报》,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4分)
1.(4分)人生要像扣好每一粒扣子一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善处人生的关键处、转折口、紧要时和危险地。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文章的标题,也需要结合文章的首段进行理解。
此题,如果仅仅把这个比喻性的句子抄下来作为中心句,那
就是不对的,需要将其的实质性内涵进行明了的阐述。
2.请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4分)
2.(4分)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采用并列式结构,从扣好人生起步开局的扣子、扣好人生失意的扣子、扣好人生得意的扣子、扣好人生着陆的扣子四个方面论证阐述;最后,文章照应开头点题。
3.文章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3.(4分)比喻论证。
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论证过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4.文章第③段强调“扣好人生失意失落这粒转折的扣子”,请你举个典型的例子,加以论证。
(4分)
4.(4分)示例:
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并没有消沉堕落,而是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施行富国强兵之策,最终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大业。
5.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我们该如何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4分)
5.(4分)确立好人生的起跑线,正确对待失落失意,在痛苦中,蕴藏着人生的精彩转型;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成功面前看到差距,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警觉和自觉;人应当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队、放松不放纵。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20分)
成功在气质
鲁先圣
①气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
当我们从人群中穿过,能够从匆匆人流中发现哪些人是成功者,哪些人是失败者吗?
其实,区别他们很简单。
成功者和失败者走路的姿势、速度、眼光、表情、神态是迥然不同的。
一个成功者,行走的速度是快捷的,目光如剑,神态自信,他周身洋溢着自信自强的气质。
而一个失败者,走路拖泥带水,目光呆滞短浅,表情暗淡。
我们很轻易地就能判断,这是一个缺乏决断力和自信力的人。
②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
一个人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超越苦难,坚信自己的魄力能够打开困境,坚信自己的智慧能够出奇制胜,就一定能够独立自主地走向成功。
而一个失败者,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坚定的自信力,缺乏心理上的必胜信念,因此缺乏先行一步的勇气,最后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陷入不可救药的泥潭。
③气质无法模仿。
很多艺术家都不大注意外表的修饰,甚至不修边幅、浪迹江湖。
所以,艺术圈里那些在思想或技艺方面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总是刻意模仿,以标新立异、不修边幅来标榜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家了。
其实,一个杰出的艺术家,绝对不是靠标新立异成名,人们也不会因为你的不修边幅就认为你是一个艺术家。
④对于一个人来说,才干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自信可以创造奇迹。
自信心能够把一个人的才干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能够帮助其把握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
在一个自信者面前,我们能感觉这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是一个可以依靠信赖的人,你会感觉到安全和踏实。
而一个失败者就不同了,那种穷途末路的无奈,那种无计可施的窘迫,那种无能为力的尴尬,只能让我们选择躲避。
⑤从世界上杰出的人物中,我们还会发现,自信更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
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中有一段话: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当时的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发现了年轻的苏轼,竟然有这样的胸襟!
当时,还有王安石、曾巩等一批年轻才俊,在欧阳修的举荐之下,纷纷走上文坛,宋代一时人文繁荣。
一批年轻人在欧阳修的引领下出来了,他们取代欧阳修了吗?
没有,欧阳修与他们一起,组成了宋代最璀璨的文学星空,相互辉映。
而欧阳修,因为领袖气度,更显气质不凡。
他们在一生当中,坎坷多难,但是愈挫愈奋,最终走向人生的巅峰。
他们的身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忧郁、胆怯、恐惧这些词汇。
这种成功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气质,只是有的人把它挖掘出来,而有的人终生都让它沉睡着。
⑥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点燃这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之火。
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确立自己的起跑线,锁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往无前,永远乐观,抛弃犹豫,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坚信自己必定会走向事业的成功,遇到困难决不瞻前顾后、气馁后退,你的人生同样能够灿烂光明。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4分)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
【解析】确定中心论点的方法可根据位置“四看”法判断,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语言标志,四看直接表述句。
如果文中没有明确的语句,要自己加以概括和归纳。
本文的标题为“成功在气质”,且第②段提出了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使其观点更完善,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
”
2.本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2.(4分)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一个因自信而走向成功的人”和“一个没有自信而导致失败的人”加以比较,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3.请简要分析本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分)
3.(4分)首先提出分论点“自信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然后列举欧阳修举荐才俊的例子,举例论证了分论点,最后以成功的气质来源于自信再次论证论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可知选段第一句提出分论点“自信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接着列举欧阳修举荐苏轼、王安石和曾巩等才俊,可以看出欧阳修的领袖气质和自信,论证了本段的观点。
4.联系上下文,解释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气质,只是有的人把它挖掘出来,而有的人终生都让它沉睡着。
(2)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确立自己的起跑线。
4.(4分)
(1)自信这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没有被发掘出来,没有发挥出来。
(2)“起跑线”指的是人生的一个起点。
5.文章结尾写到“
要点燃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之火”,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自信。
(4分)
5.(4分)示例:
要正确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长处。
然后,让自己的长处得以发挥。
要先获得满足感,让自己觉的自己能行。
要多做,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品尝到成功时的满足感,那么才建立起自信。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20分)
读书切戒在慌忙
丁雅诵
①在北京大学某地下超市有家野草书店。
这个被书友称作“燕园最后的实体书店”,经历了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可能面临招标不中、被迫撤店的局面。
②没有书店的学校是荒凉的。
那些经营许久的小书店,或是食堂旁开辟出的一小间,或是宿舍楼下的一个小门面,其实早已与学校融为一体,成为校园文化的地标、学子情怀的寄托。
③然而,在互联网经济、电子阅读的影响下,实体书店的地盘正在逐渐失守。
而实体书店的寒冬,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下国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④以前书籍匮乏的时候,人们如饥似渴地找书看。
如今,书是极大丰富了,但真正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
最近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超过了58.4%的图书阅读率。
成年人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1小时,达到62.21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
⑤有人说,我用手机看书,不也是读书吗?
确实,电子阅读也是阅读,但阅读的内容、质量又如何呢?
如果把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毫无科学的保健秘诀、乱七八糟的花边新闻、偏颇失真的事件评论也当作是在“读书”,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图书虽然也有粗制滥造之作,但是由于有出版单位
的把关和出版成本的制约,总体质量要比网络作品高得多。
⑥新媒体阅读看上去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但是事实上却无法避免浮光掠影、一扫而过的弊端。
要从庞杂的资讯中筛选出质量好的,再认真研读,并努力排除不断涌入的新信息的干扰,这是很难做到的。
即便是些好文章,一旦放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也很可能在指尖滑动的过程中变成过眼烟云。
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如传统文化经典、中外文学名著之类的好书渐渐被遗忘在角落。
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成为阻碍中国人深层次阅读的重要原因。
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
“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沉潜其中,只有反复品味和推敲,才能领悟其中之意。
以前人喜欢买毛边书,鲁迅就自诩为“毛边党”,这种书印刷装订后不切光,页与页相连,看书的时候,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
裁一页看一页,可谓静心读书的法宝。
⑧过去的大学校园,无论是在操场边还是在树荫下,总能看到年轻人手捧书本的背影;无论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小书店,也常能看到学生流连在书架间的身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书”的呈现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读书,特别是读那些能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培养浩然之气的书,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⑨一个不读书的人没有前途,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没有未来。
多读书、读好书,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特别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选自《人民日报》)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4分)读书切戒在慌忙。
2.从本文的内容来看,“电子阅读”都具有哪些弊端?
如何做才算是真正的阅读?
(4分)
2.(4分)弊端:
(1)阅读的内容粗制滥造、毫无科学、乱七八糟甚至偏颇失真。
(2)信息更新快,好的文章易成过眼烟云。
(3)传统文化经典、中外文学名著之类的好书被遗忘在角落。
真正的阅读:
读书的时候,应该沉潜其中,只有反复玩味和推敲,才能领悟其中之意。
【解析】阅读第⑤段和第⑥段可提取出电子阅读带来的弊端,第⑦段朱熹的话道出了读书的真谛,由此读书的正确方法正是所引用的朱熹的话的意思,直接从文中提取即可。
3.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含义。
(4分)
(1)在互联网经济、电子阅读的影响下,实体书店的地盘正在逐渐失守。
(2)裁一页看一页,可谓静心读书的法宝。
3.(4分)
(1)“失守”本指防守的地区被敌方占领。
用在这里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体书店的地位正在逐渐下降。
(2)“法宝”指的是毛边书能够让人们静下心来。
4.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4.(4分)道理论证,引用权威数据论证了当今社会真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解析】从引用的权威数据可以看出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这些数据显示电子阅读是人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论证了真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观点。
道理论证作用的答题模式为:
引用……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分)
5.(4分)结构上:
深化了中心论点,得出了要多读书,读好书的结论。
内容上:
劝勉人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切戒在慌忙”,最后一段即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要多读书和读好书,由此可以看出深化了中心论点,而内容上也是劝勉人们读书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还有多读书,读好书。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
(20分)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抢
①感冒去医院看医生,挂号后坐着等护士叫号,可环境让你没法儿淡定地坐着等,因为前面一堆人站着。
总有一堆还没有到号的人围着医生,让医生根本无法安心看病。
更重要的是,这种围观打乱了医院里的秩序,后面按规则坐着等号的人,会非常焦虑,担心围着医生的那些人会插队,于是只好也都起身围过去,现场就更乱了,搞得从医生到病人都很暴躁焦虑。
②其实不仅医院如此,很多公共场所秩序的混乱,都源于这种“抢”。
很多人会习惯性去“抢”,虽然这种“抢”实际根本没有必要。
比如,乘飞机登机有什么好抢呢?
人上完了飞机才会关舱门起飞,又不会谁先上谁先走,可都在抢着登机,完全置检票员“后排乘客”先登机的提醒不顾。
上火车也是如此,其实,提前半小时左右检票,时间充裕得很,对号入座,有什么好抢的,可很少有车站检票进口不混乱的,人人如逃荒一般抢着挤进,仿佛迟一点就赶不上火车了。
③甚至有朋友说,很多人到幼儿园接孩子,也要抢,到放学时间,幼儿园前人山人海,抢站在前面第一排,这又有什么好抢的呢?
自家孩子别人又抢不走。
其实没什么好抢的,就是习惯使然,什么都抢。
大家都在抢,自己也抢,仿佛不抢会失去什么一样。
“抢”成了一种文化,成了一种融入血液和肌体的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
④所以条件反射般地去“抢”,首先是历史上的资源和物质匮乏所形成的国民性,穷怕了缺怕了,这种惯性已经融入到文化基因中。
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我并没有年龄歧视,但可以看到的是,公共场所中爱抢的,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超市抢购、放学接孩子、医院围医生旁边的,很多都是老人。
这可能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物质匮乏后遗症,饥荒年代的记忆,担心晚到了就抢没了。
我爷爷奶奶那一辈,物质极度匮乏,吃大锅饭,排在前面的可以吃到稍稠点儿的稀饭,排到后面就没东西了,清可照人稀饭里只有几颗米粒儿。
习惯了抢之后,到如今物质丰裕了,还是条件反射般地去抢,不为什么,只为心安。
⑤再就是对规则缺乏尊重。
对破坏规则有一种刻骨的恐惧,规则一直没有在社会生活中主导过人们行为,相反,都是潜规则隐规则主导着社会,比的是拳头、关系、机巧和钻漏洞。
现在突然要按规则办事了,人们总担心有人不守规则,有人会插队,有人会走后门,缺乏遵守规则的自信,无论如何都往前排挤,这导致后面的人更焦虑了,于是就没规则了。
规则被打乱,不是去完善规则坚守规则,惩罚破坏规则的人,而是自己也去钻规则的漏洞。
⑥还有就是缺乏公共意识的自私。
其实,每个习惯“抢”的人,总能为自己找到一点儿理由,比如坐飞机时抢登机的,是担心行李架太小,登机晚了没地儿放行李了,或者是为了早登机早坐下。
接孩子抢排在前面的,是因为等得太久了,想早点儿接到孩子。
下飞机抢在前面的,是想赶点儿时间早回家。
我们为了自己这一点儿便利,可以完全不顾规则,不顾破坏了秩序而给别人带来的不利。
为了自身那点儿小利,而不顾别人之利,不顾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之大利。
⑦那么,面对争抢的现象,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⑧有时,我们不得不加入争抢的行列,但对结果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既然资源是稀缺的,便会有时抢得到,有时抢不到。
若把得失看得太重,抢不到时便会耿耿于怀。
其实,不妨把结果看得淡些,“有也欢喜,无也欢喜”。
只有放下执著,才能永葆快乐。
此外,时常问问自己:
这是我需要的吗?
我必须去争吗?
比如“我的行李不多,不需要找地方放,又有座位,时间也充裕,有必要抢着上火车吗?
”理性地和自己对话,往往会避免因为冲动或盲从而进行的争抢。
最后,时常体会“让”的乐趣。
如果不赶时间,不妨等下一班车,让更着急的人上车先走,这样,自己的内心不仅会多一份从容,更能享受到默默助人、爱人的快乐。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社会便真的像家一样了。
(节选自曹林《时评中国》,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4分)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抢。
2.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分)
2.(4分)首先用医院等公共场所秩序混乱引出中国人喜欢“抢”这一议论话题,接下来分析“抢”的原因,最后指出面对争抢现象,怎该怎么做。
(每点1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抢”成了一种文化,成了一种融入血液和肌体的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
(2)还有就是缺乏公共意识的自私。
3.(4分)
(1)“根深蒂固”是比喻根基深厚牢固。
在这里说“抢”这一思想已经深深潜藏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
(2)“自私”是说为了自身那点儿小利,而不顾别人之利,不顾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之大利。
4.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4.(4分)举例论证。
列举坐飞机、接孩子时“抢”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抢”是缺乏公共意识的自私,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中国人习惯“抢”的原因有哪些?
(4分)
5.(4分)
历史上的资源和物质匮乏所形成的国民性
对规则缺乏尊重
缺乏公共意识的自私
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20分)
别在“成功焦虑”中迷失
①或许是追赶成功的脚步太匆匆,时下,不少人似乎感到很烦、很忙也很累。
进入论坛、登录微博、浏览微信,往往可见这样的情绪在流淌。
这其中固然有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压力太大的原因,但与一些人的“成功焦虑”关系不小。
②追求成功没什么不对,为成功而忙碌没什么不好。
然而,在一些人眼里,成功就是出大名、挣大钱、发大财。
比如,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总是:
张三又换车了,李四买彩票中了500万,王五炒股一夜暴富。
当成功被狭隘地、偏执地披上功利的外衣,成为金钱、名望和地位的代名词,人们很容易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甚至患上“成功焦虑症”。
一些人甚至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择手段,人伦、正义、道德统统都可以丢弃,摒弃了最基本的良知。
③成功绝不是物化了的名利,也不是华山一条道。
把金钱、名望和地位等同于成功的全部,失去的不仅是幸福,还有自我。
有的人虽食无山珍、居无豪宅,却桃李满天下,谈笑有鸿儒,难道这不是成功?
有的人虽默默无闻,却执着于事业,潜心于研究,遨游于思想的海洋,这难道不是成功?
在一定意义上说,成功体现为一种价值的存在。
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试题 研究 语文 书外书重 难题 补充 题库 议论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