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学生版.docx
- 文档编号:10870880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6.60KB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学生版.docx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学生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学生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
2020上海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0分)
陪母亲过年
(1)前些年,母亲身体还棒的时候,我们兄弟zǐmèi也都正值意气风发。
为了生意,为了理想,为了工作,为了这为了那,我们全国各地四处跑,总是很难凑到一起。
而今年,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几个已经约定,过年时一定回家。
(2)母亲年轻时守寡,也是一个寡言的女人。
而今老了我们兄妹几个却都不在她身边,她一个人寂寞又孤苦。
我们心里都很内疚。
(3)大姐又来电话了,问我:
“妹,吃饭了没?
”我说还没呢。
大姐说:
“你猜我做了什么?
我做了母亲最爱吃的花生米炖猪脚,给你也留着呢。
”临了,大姐又加了一句:
“我已给母亲盛了一碗饭了。
”
(4)大姐总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像母亲。
(5)我们兄妹几个陆续到家了。
聚在大哥的老房子里,加上几个各自的新家庭成员,足足坐了两桌。
对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话匣子便拉开了。
(6)不知谁将话题扯到了母亲最疼谁这个问题上去了大家一致认为,母亲最疼的人是我。
原因是:
那时,每逢家里来客带来了礼物,母亲给我们分食时,我总能多分一些。
还有,每逢我与哥哥姐姐们玩耍时,只要一拉哭腔,母亲就握着鸡毛掸子追得他们满院子跑。
(7)我不服气地说:
“谁叫大哥那时候太倔强,每次母亲追打他,他总要梗着脖子、涨红着脸不服气;谁叫二姐跟大姐偷着说,老么才是亲生的还联合起来对付我”说到这里,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正笑得一脸灿烂。
我们几个也都笑了
(8)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
可母亲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她只能把重点放在弱小的孩子身上。
那时,我总爱生病,一生病,母亲就会格外照顾我。
(9)另外,还要听母亲的话。
家有家规,母亲喜欢讲规矩在家里,她有很高的威望。
母亲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得去做什么。
这个是难题可家庭就像一艘大船,总得有协助又听指挥的人,船才能往前走不是?
所以,勤快好使唤的孩子,母亲最喜欢。
(10)一阵得意后,我调皮地说:
“如果不是长大了,我绝对不会把这些秘密泄露出来的。
”哥哥姐姐及孩子们都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由得抬头去看母亲,母亲正开心地笑着。
我们几个也跟着笑了起来。
(11)一直没吭声的大哥终于说话了。
他说: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
去年,母亲到我家过年时。
她跟我聊天,说的都是你们的事情。
母亲说,我们家里,付出最多的就是大姐,而得到最少的也是大姐。
因为,那时家里穷,大姐读书最少,只能留在农村。
”我们一下子都愣住了。
是啊,我怎么就从没注意这个细节呢?
其实,母亲到我家时,跟我聊得最多的也是大姐呀!
因为,我们的大姐,正如母亲所说的那样:
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
(12)我们①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
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②。
我们将酒杯举到大姐面前,大声地说:
“姐,我们敬你了。
”
(13)此时,门外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冲天的烟花映红了窗外的半个天空。
(14)我们都起身,一起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一个月前,母亲离开了我们。
在这个大年夜,她的相框被我们这些儿女们安顿在桌上一堆丰富的水果菜肴后面,她正笑望着我们,那眉目、那神情要从前一模一样。
18.请在第⑩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zǐmèi(2分)
19.
(1)请在第(12)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分)
我们①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
大姐一脸的②。
A.三三两两B.惶恐不安C.激动感慨D.不约而同
(2)“母亲”的儿女中,本文对“大姐”着墨很多,细读第(3)(4)(11)(12)段,请说说用意。
(3分)
1.本文第(7)(10)(14)段描写了母亲笑,细读(7)(10)两处,说说笑的寓意。
(4分)
21.下列对第(13)段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从听觉视觉角度描绘除夕夜热闹场景。
B.表达了全家人对母亲的无限爱与思念。
C.烘托了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
D.隐喻母亲面对孩子的孝顺的欣慰满足。
22.请简述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2020上海宝山区一模语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0分)
蹬布
刘心武
①那天放学回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的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
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
妈妈说:
“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
”爸爸说:
“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响莲读书咱不愁,可她从小体质弱啊……”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
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
妈妈问响莲:
“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
”响莲说老师还没教。
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
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
若自已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
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
爸爸晚上回到家。
妈妈总唠叨,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
“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
”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作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大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牛奶方便面什么的。
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以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
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起床后,响莲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
“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
”妈妈大声回应:
“就你那小身板?
老老实实坐上去!
”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
“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专营再生布……那家店进大批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然后,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合成指定的长度……
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
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
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⑧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⑨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
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4分)
(1)那天放学进家,。
(2)第二天起床后,。
19.第④段画线句“困难就变成艰难了”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20.第⑥段“……”处填入下列句子。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3分)
A.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
B.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
C.棚顶上就要铺这种再生布
D.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
E.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
21.第⑦段和第⑧段都写到“蹬布”,但其叙述视角、写作内容和表达作用都不相同。
请简
要分析。
(6分)22.下列最不可能成为结尾处响莲“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的一项是(3分)
A.努力学习,争取成绩优秀,减轻家庭负担。
B.加强锻炼,争取身体健康,不让父母操心。
C.休学回家,争取早日挣钱贴补家用。
D.学做家务,课余照顾爸爸早日康复。
2020上海奉贤区一模语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21分)
心灯
宁白
①为我们楼盘收废品、报纸的,是一位50岁刚出头的农民。
不老,却也不年轻了,已经是两个孙儿的爷爷。
②几年前刚见他时,他给我留下了平实、拘谨的印象,薄薄的腰板似乎还挺不直。
跟他讨价还价,他也不恼,不愠不火地跟你诉说:
“东西都卖不出好价喽。
”嘴角还浅浅地笑着。
③有一次,妻子跟他说,你住近郊,三轮车骑过的田头地边,如看见有能种花的土,给我捎个半袋。
过了没几天,他专门把半袋子土送到家门外了。
妻子看他实诚,送了他一只真空包装的红烧鸭子。
④我家订了十几份报刊,他说这个小区里就数你家报纸多。
于是上我家来收报纸的次数也多。
熟悉后,每次来收报纸,便聊上几句。
知道他是初中生,当过兵。
白天收废品,晚上另打一份工,有时去修补房屋,有时在厂房建筑工地当小工。
每天多则300元,少则200元。
一个月有10多天,每天要干到早晨四五点,回来就直接到收废品的小区打个盹。
⑤我问他:
“这样白天黑夜连着干,怎么受得了?
”
⑥他淡淡地说:
“没办法啊!
老婆在农村老家,身体不好,要用钱。
儿子、儿媳打工赚得少,还有一儿一女要养活,得靠我补贴他们。
”
⑦“靠你这点收入,也补贴不了多少啊?
”
⑧“只能省着用啊!
天天早晨一碗粥、两根油条,中午在外吃盒饭,最便宜也要十多元,晚上回家炒几个菜,与孩子们一起吃。
”
⑨那天早上,在地下室门口,见到他睡眼朦胧,手里拿着一本旧杂志,晃悠着走出来,便与他打招呼:
“也喜欢看书?
”
⑩“是的。
这是收来的杂志,无聊翻翻。
”
⑪“以后我送你几本书看看。
”
⑫“那太谢谢了!
”
⑬过了有好几个月,不见他来收报。
一打听,老婆病倒要动手术了,他回家去服侍她。
我把家里的旧报纸杂志,都jīzǎn着,等他回来,卖给他。
⑭今年开春后,在小区路上看见他了,便说“我家里的报纸、纸板,你的三轮车都快装不下啦!
”
⑮他跟我上了楼。
问他老婆病况,倒没见他揪心。
淡淡地说:
“开了刀,在老家养着。
”一大堆报刊、纸板,捆扎、称重后,他把散落在地上的几片树叶子捡起,裹进了报纸堆。
我递给他一本武打书说:
“你闲着时看看吧,你还喜欢什么书?
”
⑯他两眼盯着我,有几秒钟,随后轻轻地,有点不好意思却也直愣地说:
“我喜欢看哲学书。
”
⑰我瞬间愣怔。
他是为了表白自己的阅读等级,还是学书给过他生活的启示?
在并不明亮的廊道里,我看到他说这话时,疲惫的眼神中有光的闪亮。
⑱“你喜欢读哪些哲学书?
”
⑲“我也看过一些外国哲学书,不大懂,更喜欢看毛主席的哲学书,好懂。
”
⑳无论想看哪位哲学家的书,也无论他读哲学书是为了想在艰难的生活中求方法找出路,还是为了在心静的时候思考人生之奥秘,即便是他想“炫耀”自己知道“哲学”两字,都让我对这位穿着脏衣服的农民产生了一种亲近。
一个收废品的农民,他说出“喜欢哲学”,得怎样地跨过自己内心深切的自卑啊!
㉑我想着,一个想看哲学书的人应该不会缺斤少两。
有“哲学”两字在心里,一个人便会有道德的准则,他的内心便会有对生命的期许。
即便是出于我的迂拙,我也这样固执地认为。
㉒我住的小区是杭州一个新城,周围大厦林立、商厦豪华、高档车飞驰。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农民会面对各种诱惑、矛盾、困难,只有在心里把这些都扛住了,才能打好这份收废品的工,才能不慌不忙地活着。
当下他生活的压力正大,但他面对我的,却是淡然和平静,是因为他心中有盏灯吗?
㉓心中有“灯”,眼中便会有光。
我想,城里人的那一点点优越感,遇到这样的目光后,会不由自主地淡却。
㉔前几天,他又来我书房搬报纸,边搬边随意地说“你们城里人多好,都有一间书房可以看书。
”从他淡淡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他深藏着的无奈。
如果命运曾经眷顾他那个“哲学梦”,不知会造就怎样的他。
(刊于2017年11月23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有改动)
18.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jīzǎn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细读第④-(23)段,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9分)
事件
“我”的感受
聊天时,“我”得知他的家庭境况。
(4)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了有好几个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6)________
20.
(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3分)
A.第③段画线句中“没几天”、“专门”、“送”、“家门外”连用,强调突出了他的实在、真诚。
B.第⑮段画线句中运用了“捆扎”、“称重”、“捡起”、“裹进”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他干活麻利、细心。
C.第⑯段画线句中“盯着”看出他对“我”给他武打书的不满;“轻轻地”、“有点不好意思”写出他有点自卑;“直愣”写出他性格的爽直。
D.文中多处运用了“浅浅”、“淡淡”,呼应了第㉒段中“他面对我的,却是淡然和平静”,表现出他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的淡定、平和,与⑰段“疲惫的眼神中有光的闪亮”形成强烈的反差。
(2)结合全文,简析“他”的人物形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写出本文题目“心灯”的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上海虹口区一模语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 (20分)
我们必须相亲相爱
①林欣家住在北堤下。
我们放学时一起走,走北堤边下面这条路,先到林欣家。
如果天还早,我就先到林欣家写作业。
林欣的爸爸保持着退伍军人特有的威严和身姿。
“写字时坐直!
”他提着公文包出门前,猛喝一声。
林欣赶紧坐正,旁边的我也赶紧坐正。
我们都怕自己的爸爸,也怕对方的爸爸。
我们都盼着各自的爸爸上了班,然后我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膩在一起。
小女孩的友谊,没有不腻的,每天分别时,你送我我送你,都要送好几个来回。
②我们有时候也会吵架。
吵架这种事情,关系够铁的话,吵了之后会更铁;关系不够铁,可能就吵坏了。
我和林欣当然属于前者。
③有一次,林欣在我家,我又吵架了。
吵声越来越大,我妈一边擦着洗完菜的手,一边走进房间里训斥我。
林欣赶紧对我妈说:
“阿姨,我们没吵架,我们是在辩论。
”
④不过后来我们考上了不同的高中,又分别考上两座城市的大学,友谊节节溃退。
某一年的秋天,我们约好一起逛街。
结果我在约定地点等了一个多小时,她没来。
让我险些气昏过去的是,回家后又过了很久,我才接到她打到我家座机的电话。
我俩在电话里大吵一架,从此彻底断了联系。
⑤六七年后有一天,我们终于恢复了联系。
谁知我们联系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大坏消息。
林欣说她马上要来广州,因为她爸爸病重,从老家来广州住院治疗。
就是那个低喝一声“写字坐直”,然后出门上班的退役军人,他当时住在肿瘤医院。
林欣和我依然像当年一样,面对父亲就手足无措,惊慌无神。
她虽人到中年,但在父亲眼中仍然是娇气无能的小女儿。
⑥到了晚上,当我们坐在出租屋里的床上,灯下对视,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谁能想到,闹翻脸的两个儿时伙伴,再相逢竟是在如此狼狈的时候。
我当然早已经完全原谅林欣了。
说起来那些年,各自的脾气也被生活教训得差不多了。
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才发现,少年时代有多任性。
⑦想吵架就吵架,想翻脸就翻脸,想失约就失约。
因为觉得,再怎么吵,最终都能被原谅;失了约,对方能等你;翻了脸,也能随时翻回来。
甚至人脉散尽,也无所谓,因为后台很硬——父母强健,壁垒如山。
⑧我们为自己无知而狂妄的陈年往事,试图彼此道个歉。
一方迟疑地开了个头,另一方含糊地接应了,几乎同一瞬间,彼此同时打断对方——喉咙里的鱼骨头被一只镊子取了出来。
我仿佛看到我妈在虚空中,无奈而欣慰地对我们一笑:
“好吧,你们说是辩论,就是辩论吧。
”
⑨我决心不再做严厉的人了。
生活对我们已经够严厉了。
中年如此仓皇,我们应该像保存雪夜的火种那样,保存人世间所有的善意。
我只想前嫌尽释。
⑩诗人奥登有一句诗:
“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不如死亡。
”我一直觉得这不是一句情诗,而是一个在逆境或者孤独中的人,写给同类的诗。
18.第④段中加点词“溃退”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19.写出三则“我们”曾经相亲相爱的具体表现。
(6分)
。
。
。
20.请结合加点词分析第⑧段划线句的作用。
(5分)
21.结合全文,分析第⑩段划线句的丰富内涵。
(4分)
22.下列不是促使我和林欣冰释前嫌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林欣的爸爸生病住院。
B.我们再相逢时的狼狈。
C.妈妈对我的委婉劝告。
D.我们人到中年的感悟。
2020上海黄浦区一模语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9分)
缺口的木桶
梁刚
①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
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
怎么办?
②这天,父亲特意跑到古镇,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定做一只短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
老人说:
“那还是木桶吗?
咋用呀?
你这不砸我牌子吗”父亲笑说:
“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
”老人疑惑地看了父亲几眼,似乎想得到确认,父亲狠狠点了点头。
两个小时后,一只缺口木桶交到了父亲手中。
③父亲拿着这只缺口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④那边,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注意到了那个奇怪的木桶,但是他只是不屑地撇了撇嘴。
父亲想凑上去说些什么,不料儿子却先身夺人:
“不用解说,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
讨厌!
”儿子的表情充满了厌烦。
⑤父亲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怔怔地看着儿子,心里是说不出的味道。
晚上,他在QQ上给儿子留言:
“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
”
⑥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可是,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
“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
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
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木板不是照常使用!
!
!
”
⑦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是要和父亲叫板。
儿子激烈的反应反而让父亲冷静了下来,他想了想,回复道:
“木桶只是想告诉你,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
⑧“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
”儿子反诘道。
⑨父亲停了一会,慢慢地输入一行回复:
“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
⑩儿子回复得很快:
“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我想好了,我要学摄影,考艺术。
”
⑪父亲默默盯着电脑屏幕,心里五味杂陈。
他叹了口气,可又忍不住轻轻点头。
⑫父亲觉得高三那一年过得很慢,他看到儿子每天用功到很晚,而他也再也没有提起提高数学成绩这回事。
⑬终于,儿子考上了大学,还是本科。
父亲捧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好久,他知道按儿子原先的成绩,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⑭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
他会在QQ留言:
“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
”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了,他尽量回复得低调点:
“可以!
”儿子回复了一个握手的表情。
父亲笑了,轻轻嘀咕到:
“嘚瑟。
”
⑮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
“老爸,我这学期的考试绩点是4.5哦。
”“不错。
”父亲不敢表扬,但心里非常高兴。
⑯大三那年,儿子再次在QQ给父亲留言:
“老爸,我创作了一个短剧,最近参加大学生专业比赛,要在电视上播呢,有兴趣就看看奥。
”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
“孩子妈,你儿子出息啦!
”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⑰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
那天,他悄悄把它拿了出来,恰好被回家的儿子撞上。
儿子见了一顿,随即说:
“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
”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问:
“啥用?
”儿子一笑,没回答。
⑱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那只木桶被换掉了。
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
⑲儿子从背后凑上来,揽着父亲的肩膀,故作神秘地说:
“你觉得怎么样?
这是原来的桶呢?
还是新买的桶呢?
”父亲静静地注释着那只桶,若有所思……(上文有删改)
17.第④节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错字:
;改字:
。
18.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6分)
父亲想借缺口木桶和儿子说理→
(1)→儿子选择艺术并努力考上大学→
(2)→(3)
19.第⑪段划线句描写了父亲复杂的心情。
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叹了口气”和“忍不住轻轻点头”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
(4分)
20.一般文中人物的交流以对话为主,但上文的人物交流却以QQ留言为主。
从第⑤至⑮节的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和态度是:
。
(4分)
21.结合全文,以下对于文中“木桶”所揭示的道理,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
只有提升自己的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B.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
只要忽略短板,虽然容量小一点但照样有自己的价值。
C.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
去掉短板,重新组合,发挥长板优势就能挖就出潜力。
D.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
短板长板都不重要,主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定会成功。
2020上海嘉定区一模语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
夏日恩怨
白秋
①父亲高高举起的锄头在阳光下划了一个弧形,像一条完美的曲线准确无误地落在两条田垄之间。
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②那个夏天,我决意不再复读,一连几天跟着父亲,在地里忙碌着。
③公式、定义、实验、哲理,全被我抛到脑后去了,脑袋格外轻松。
锄地、浇水、施肥、抢收、抢种,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农活,还真令人兴奋,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这块料。
④那是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三个年头,每逢耕种收割时候,亲戚邻居一起合着干已成惯例。
那天我们去秧地瓜,走前母亲嘱咐:
“小秋肩膀嫩,别让他挑水啊。
”父亲只顾低头收拾农具,跟没听见一样。
⑤东北坡里,我看着堂姐轻松地挑着两桶水,甩着两条大辫子晃来晃去,十分动人,忍不住要过了扁担。
满满两桶水也就是六七十斤,对于一米七多的小伙子来说,那算得上什么。
稍微调整一下步伐,我就稳稳地走到了地头。
看见大家赞许的眼光,我多少有点飘飘然。
⑥第二担、第三担、第四担……
⑦渐渐地,扁担从我的左肩换到右肩,再从右肩换到左肩,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每个人的分工好像都不会改变似的,大家也没有跟我交换的意思。
汗水渗透衣衫,不知不觉中我偷偷流下委屈的泪,到后来,,已经分不清了。
我强咬牙忍着,坚持着。
⑧水,也由满满两桶变成了两个桶。
晚上回来,我哭了。
哭得一塌糊涂,一点也不像个男人。
怕人听见,我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⑨母亲叫吃饭,我没听见,她跟父亲吵架我却听得很清晰。
“你咋就那么狠心,不是说不让他挑水吗?
他的肩没压下来,能受得了?
好像不是你亲生的。
”
⑩“他自己选的,不能怨我。
痛不痛累不累他不说,我怎么知道?
知道苦,他就该好好学……”
⑪父亲也不是地道的庄户人,他是我们家族里第一个吃上公家饭的。
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家里实行土地承包后,他才匆匆赶在接班制度废止前退了下来。
他的脸从来都是阴沉沉的,小时候我们都怕他。
⑫第二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初三 语文 汇编 记叙文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