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硫酸和硝酸练习.docx
- 文档编号:10865328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10.84KB
最新硫酸和硝酸练习.docx
《最新硫酸和硝酸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硫酸和硝酸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硫酸和硝酸练习
硫酸和硝酸练习
1.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未见沉淀生成。
若同时通入另一种气体X则有沉淀生成。
则X气体不可能是()
A.H2SB.NH3C.CO2D.NO2
【答案】C
【解析】A、SO2不与BaCl2发生反应,通入H2S,发生SO2+2H2S=3S↓+2H2O,有沉淀产生,故A错误;B、NH3溶于水形成NH3·H2O,与SO2发生反应生成(NH4)2SO3,(NH4)2SO3与BaCl2反应:
(NH4)2SO3+BaCl2=BaSO3↓+2NH4Cl,有沉淀产生,故B错误;C、CO2不与BaCl2,也不与SO2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C正确;D、NO2溶于水:
3NO2+H2O=2HNO3+NO,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SO42-,SO42-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D错误。
点睛:
化学反应中一般遵循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因此SO2不与BaCl2反应,解决本题,应熟悉SO2的化学性质,如酸性、还原性、氧化性,这样此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2.利用如图制取氨气,说法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棉花堵在试管口,防止氨气扩散B.该装置可用于氯化铵分解制取氨气
C.该装置可用于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D.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验满
【答案】C
【解析】A.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湿润的棉花,A错误;B.氯化铵分解生成氯化氢、氨气,在温度稍低时二者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来制备氨气,B错误;C.氯化铵和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氨气,为实验室常用制备氨气的方法,C正确;D.浓硫酸难挥发,不能观察到有白烟生成,则不能用于验满,D错误,答案选C。
3.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
“绿矾五斤,硝(硝酸钾)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
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加盐则化。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强 水”主 要 成 分 是 硝酸
B.“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是指绿矾脱水
C.“锅下起火,取气冷定”描述了蒸馏的过程
D.“五金入强水皆化”过程产生的气体都是H2
【答案】D
【解析】A.根据“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判断“强 水”主 要 成 分 是 硝酸,故A正确;B.“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是指绿矾脱水,故B正确;C.“锅下起火,取气冷定”描述了蒸馏的过程,故C正确;D.“五金入强水皆化”是指金属溶于硝酸,过程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氮的氧化物,故D不正确。
故选D。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的转化过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S2
SO2
H2SO4B.Na
Na2O
NaOH
C.SiO2
SiCl4
SiD.NH3
NO2
HNO3
【答案】A
【解析】A、FeS2煅烧产生SO2,SO2被双氧水氧化生成硫酸,A正确;B、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B错误;C、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C错误;D、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D错误,答案选A。
5.常温下在稀盐酸中插入一小块铜片,加入下列物质后,不能使铜片溶解的是
A.浓硝酸B.硫酸钠晶体C.硝酸钾晶体D.氯化铁晶体
【答案】B
【解析】由方程式3Cu+8H++2NO3-=2Cu2++2NO↑+4H2O、Cu+2Fe3+=2Fe2++Cu2+可知向盐酸中加入硝酸或硝酸盐或铁盐,均可使铜溶解,答案选B。
6.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B.用NaOH 溶液可鉴别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阴离子的溶液
C.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D.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C
【解析】A.银溶于稀硝酸,故A正确;B.在待鉴别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NaOH溶液,Mg2++2
-
Mg(OH)2↓(白色),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含有Mg2+,Al3++3OH-
Al(OH)3↓(白色),Al(OH)3+OH-
+2H2O,产生白色沉淀又溶解的溶液含有Al3+,Fe3++3OH-
Fe(OH)3↓(红褐色),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溶液含有Fe3+,Fe2++2OH-
Fe(OH)2↓(白色),4Fe(OH)2+O2+2H2O
4Fe(OH)3,产生白色沉淀又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成为红褐色的溶液含有Fe2+,
+OH-
NH3·H2O,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溶液含有NH4+,没有明显变化的溶液含有Na+,故B正确;C.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FeCl3饱和溶液,得到Fe(OH)3沉淀,不可制备Fe(OH)3胶体,故C不正确;D.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浓硝酸密度小于浓硫酸,所以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氨气B.浓硫酸可使纸张脱水炭化
C.浓硫酸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D.可用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答案】B
【解析】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炭化,故B正确;C、浓硫酸很稳定、难分解难挥发,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产生的是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故D错误。
点睛:
浓硫酸做干燥剂时,能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2S、HBr、HI;浓硫酸可以用于干燥强还原性气体SO2,因为浓硫酸中S处于+6价,SO2种S元处于+4价,浓硫酸不能氧化SO2。
8.下列有关颜色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出SO2具有漂白性
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蔗糖变黑且体积膨胀,这一过程体现了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D.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答案】A
【解析】A.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蔗糖变黑,说明有碳生成,同时体积膨胀,说明碳被浓硫酸氧化产生了气体,B正确;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C正确;D.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D正确,答案选A。
9.下表中各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
乙
丙
A
AlCl3
Al(OH)3
NaAlO2
B
CO2
NaHCO3
Na2CO3
C
AlCl3
Al
Al(OH)3
D
CO2
(NH4)2CO3
NH3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l(OH)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AlO2,加入盐酸变为AlCl3,能实现,A正确;NaHCO3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B正确;Al与氯气加热反应生成AlCl3,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AlO2,不能生成Al(OH)3,C错误;(NH4)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NH3,D错误;正确选项C。
10.向盛有100mL1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加入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下图是溶液中的某种微粒(X)的物质的量随加入混合物质量变化的关系图。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该金属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约为15.6%
B.a点时,再向烧杯中加入KNO3固体,无明显现象
C.b点时,再向烧杯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立刻产生白色沉淀
D.C点时,再向烧杯中通入Cl20.16mol充分反应,铜粉完全溶解
【答案】D
【解析】已知n(H2SO4)=0.1L×1mol·L-1=0.1mol,则n(H+)=0.2mol,结合图象分析可知,该图象为c(H+)随混合物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当混合物质量为12g时,H+完全反应,此时消耗的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5.6g,所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g/12g×100%=46.7%,所以A错误;B、a点时溶液中还有H+剩余,此时加入KNO3固体,构成的HNO3能够溶解未反应的铜,所以有明显的现象,故B错误;C、b点时溶液中还有H+剩余,此时加入的NaOH首先与剩余的H+反应,然后再与Fe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误;D、c点时溶液中没有H+剩余,生成的n(FeSO4)=0.1mol,此时混合物中n(Cu)=0.1mol,当通入Cl2时,先氧化0.1mol的FeSO4需要n(Cl2)=0.05mol,再氧化0.1mol的Cu需要0.1mol的Cl2,所以当通入Cl20.16mol时铜粉完全溶解,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本题最容易错选B、C,加入的KNO3固体属于盐,若忽略了溶液中剩余的H+,那么与金属之间就不会发生反应而错选B;而加入NaOH溶液后,很容易想到与Fe2+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却忽略了溶液中剩余的H+能够更快的与OH-反应而错选C。
11.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分离碘和酒精
B.除去Cl2中的HCl
C.实验室制氨气
D.排水法收集NO
【答案】D
【解析】A.碘和酒精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分离,故A错误;B.氯气、HCl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不能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氯气中的HCl,故B错误;C.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得不到氨气,故C错误;D.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原理分析。
本题的易错点为C,氯化铵受热能够分解生成氨气,但同时生成氯化氢,常温下,二者又反应生成氯化铵。
12.下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 )
A.用浓硝酸和Cu制取NO2
B.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Cl2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
D.用NH4Cl溶液和Ca(OH)2制取NH3
【答案】C
【解析】A、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收集NO2应用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MnO2和浓HCl反应,需要加热,此装置图没有加热装置,故B错误;C、MnO2作催化剂,使H2O2分解,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C正确;D、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点睛:
此题需要判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此反应是不是需要加热,因为此装置图没有加热装置,然后判断收集装置,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
1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浓HNO3 与Cu 反应的微型实验。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挤压塑料瓶使浓HNO3进入干燥管就可引发反应
B.将装置口向上整起就可停止反应
C.蘸碱液的棉花可起到吸收NO2的作用
D.该装置适用于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的反应实验
【答案】D
【解析】该装置的优点: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尾气被碱液吸收,对环境无危害;A、B、C均正确;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发生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而该装置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装置;D错误;正确选项:
D。
14.在实验室里,下列试剂需要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见光易分解的化学试剂需要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则A.浓硫酸不易分解,A错误;B.浓盐酸易挥发,不易分解,B错误;C.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NO2、H2O和O2,需要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不易分解,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存放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必须使用棕色试剂瓶,并置于阴凉处,因此掌握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常见的试剂有HNO3、AgNO3、卤化银、氯水、溴水、碘水等。
15.下列图示装置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A.图1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B.图2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C.图3食盐水制得食盐晶体D.图4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
【答案】C
【解析】碘和酒精均为有机物互溶,不分层,无法分液,A错误;浓硫酸的稀释在烧杯中进行,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B错误;加热蒸发,等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即可得到食盐晶体,C正确;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才能反应,没有热源,D错误;正确选项C。
16.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
C.Fe3O4可用于做红色涂料
D.碳酸氢钠可用作面粉发酵
【答案】C
【解析】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A正确;B.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B正确;C.Fe2O3可用于做红色涂料,C错误;D.碳酸氢钠可用作面粉发酵,D正确,答案选C。
17.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H 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Fe(N0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
B
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加入FcCl3溶液
有机层呈橙红色
还原性 Fe3+>I-
C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滴入少量AgNO3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Ag2S)
Ksp(Ag2S)>Ksp(Ag2CO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KOH溶液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为蓝色
原溶液片含有NH4+
A.AB.BC.CD.D
【答案】D
【解析】N03-在酸性条件下把Fe2+氧化为Fe3+,无法确定样品中一定含有Fe3+,A错误;结论应为氧化性:
Fe3+>I2,B错误;结论应为Ksp(Ag2S) 点睛: Fe2+、NO3-能够大量共存,但是在强酸性条件下,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就不能大量共存。 18.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大。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产物与物质的浓度有关的是 ①Cu与HNO3溶液②Cu 与FeCl3 溶液③Zn 与H2SO4 溶液④Fe 与HCl溶液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①Cu与HNO3溶液中,若为浓硝酸,发生Cu+4HNO3═Cu(NO3)2+2NO2↑+2H2O,若为稀硝酸,则发生3Cu+8HNO3═3Cu(NO3)2+2NO↑+4H2O,故正确;②Cu与FeCl3溶液中,无论浓度大小都只发生Cu+2FeCl3═2FeCl2+CuCl2,故错误;③Zn与H2SO4溶液中,若为稀硫酸,发生Zn+H2SO4═ZnSO4+H2↑,若为浓硫酸,则发生Zn+2H2SO4(浓) ZnSO4+SO2↑+2H2O,故正确;④Fe与HCl溶液中,无论浓度大小都只发生Fe+2HCl=FeCl2+H2↑,故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明确浓稀硝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本题中要注意金属与盐酸反应时与盐酸的浓度无关,用二氧化锰与盐酸反应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19.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C为红棕色气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已略去)。 (1)若A为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试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A亦可为NH3,它与O2在高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B,此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N23NO2+ H2O==2HNO3 + NO4NH3+5O2 4NO+6H2O 【解析】C为红棕色气体,常见的红棕色气体有溴蒸气和NO2,根据“B+O2→C”可知C为NO2;B为NO。 “C(NO2)+H2O→D”,则为HNO3。 ①若A是单质,则A为N2;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 H2O==2HNO3 + NO; ②NH3与O2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O,该反应名为“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20.在如图所示的一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中(有些反应中的水、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已知反应①是工业制硫酸时沸腾炉中的反应,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元素的质量比为7: 8,B、M为非金属单质,E、K为金属单质,其中B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E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 (1)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I的水溶液与K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H24FeS2+11O2 2Fe2O3+8SO2Fe2O3+2Al Al2O3+2Fe2Fe3++Fe=3Fe2+ 【解析】试题分析: 反应①是工业制硫酸时沸腾炉中的反应,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元素的质量比为7: 8,则A为FeS2,B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即O2,又知D能与氧气反应生成F,所以反应①生成D为SO2,C为Fe2O3,F为SO3,F与G生成H,则G为H2O,H为H2SO4,C和H2SO4反应生成I和水,则I是Fe2(SO4)3;E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即Al,所以反应②为铝热反应生成J为Al2O3,K为Fe,K与H反应生成L和M,L与I可以相互转化,所以L为FeSO4,M为H2;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以上分析,M的化学式为H2; (2)反应①是工业制硫酸时沸腾炉中的反应,即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 4FeS2+11O2 2Fe2O3+8SO2;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Fe2O3 Al2O3+2Fe; (4)根据以上分析,I是Fe2(SO4)3;I的水溶液与K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 2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并探究氨气性质,按下列装置(部分挟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写出实验室用固体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下图中________发生装置进行实验。 (3)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_______(填“碱石灰”或“浓硫酸”)。 (4)气体通过C、D装置时,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C”或“D”),试纸颜色变为___________。 (5)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6)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中倒扣的漏斗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a碱石灰D蓝色NH3+HCl=NH4Cl有白烟产生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倒吸吸 【解析】 (1)实验室用固体熟石灰与氯化铵加热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需要加热,且反应物均是固体,所以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a图中发生装置进行实验。 (3)氨气是碱性气体,与硫酸反应,应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即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碱石灰。 (4)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显碱性,所以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即气体通过C、D装置时,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D,试纸颜色变为蓝色。 (5)氨气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是NH3+HCl=NH4Cl,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烟产生。 (6)氨气会污染空气,则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氨气,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装置中倒扣的漏斗是为了防止倒吸吸。 点睛: 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应该注意尾气的处理,例如氯气、SO2等均是大气污染物,剩余的氯气不能排放到大气中。 尾气吸收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为: (1)吸收原则: ①能充分吸收气体。 ②不能倒吸,例如吸收氨气和氯化氢等易溶于水的气体时。 (2)注意事项: ①当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若采用洗气装置,通常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若用加热装置除杂时,通常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 ②尾气处理装置应与大气相通。 2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浓硫酸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说明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试管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进行探究,请完成相关试题: ①提出假设: 假设1: 只含有Fe3+; 假设2: 只含有Fe2+; 假设3: 既有Fe2+,又有Fe3+。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 限选试剂: 稀硫酸、KMnO4溶液、KSCN溶液、NaOH溶液、H2O2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步骤一: 用胶头滴管取出A试管中的溶液,用水稀释后,并分装在试管Ⅰ、Ⅱ中备用 步骤二: 检验Fe3+,往试管Ⅰ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 检验Fe2+,往试管Ⅱ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2H2SO4(浓) 2SO2↑+CO2↑+2H2O,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_____ A.脱水性 B.强氧化性 C.吸水性 若要验证反应产物中同时混有SO2气体和CO2气体,可选择以下试剂进行实验: NaOH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Ca(OH)2溶液 选择合适试剂,并安排合理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品红褪色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尾气污染(环境)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现血红色滴入少量KMnO4溶液(或先滴入几滴稀硫酸)紫红色变浅或消褪B②③②④ 在现代文化影响下,当今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是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最渴望为社会主流承认又最喜欢标新立异,他们追随时尚,同时也在制造时尚。 “DIY自制饰品”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在“DIY自制饰品”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性化追求,这在年轻的学生一代中尤为突出。 “DIY自制饰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更受欢迎。 【解析】 (1)在加热的条件下,当铁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铁丝时,铁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所以用“可抽动的铁丝”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 (2)SO2具有漂白性,品红溶液能被二氧化硫漂白,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所以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毒性,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因此装置C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硫酸 硝酸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