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定义.docx
- 文档编号:10862952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49KB
网络舆情的定义.docx
《网络舆情的定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舆情的定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舆情的定义
编辑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1基本概念2表现方式3特点
直接性随意性和多元化突发性隐蔽性偏差性
4内容形态
由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错误舆论导向
5监测技术6预警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的信息通报机制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7系统分析
分析引擎自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
8发展现状9影响评价10应对策略11机制保障
12网络舆情内参13相关学科14科研机构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中科院软件中心武汉大学沈阳北京大学李晓明南京大学秦州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
15媒体产品16热点问题
1基本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1]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2]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
传统的社会舆情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的议论之中,前者难以捕捉,后者稍纵即逝,舆情的获取只能通过社会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等方式进行,获取效率低下,样本少而且容易流于偏颇,耗费巨大。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网络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没有人为加工),覆盖面全。
[3]
2表现方式
网络舆情其表现方式主要为:
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播客、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
近年来,网络舆情对政治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些重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网络对社会监督起到的巨大作用。
同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进而对社会稳定形成严重
威胁。
教育系统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身热点问题很多,历来是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的重点,因此,分析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必将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特点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直接性
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网络舆情还具有无限次即时快速传播的可能性。
在网络上,只要复制粘贴,信息就得到重新传播。
相比较传统媒体的若干次传播的有限性,网络舆情具有无限次传播的潜能。
网络的这种特性使它可以轻易穿越封锁,令监管部门束手无策。
随意性和多元化
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
网络舆情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另一特点是缺乏媒体“审核人”的角色。
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不经过审核直接发布信息。
网民在网上或隐匿身份、或现身说法,纵谈国事,嘻怒笑骂,交流思想,关注民生,多元化的交流为民众提供了宣泄的空间,也为搜集真实舆情提供了素材。
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隐蔽性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
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偏差性
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但网络舆情还不能等同于全民立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跟帖、论坛、博客的出现,中国网民们有了空前的话语权,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但由于网络空间中法律道德的约束较弱,如果网民缺乏自律,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比如热衷于揭人隐私、谣言惑众,反社会倾向,偏激和非理性,群体盲从与冲动等等。
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
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4内容形态
舆情是较多群众关于现实社会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在内容表现形态方面具有一致性,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舆情的发展趋势。
由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
社会突发事件很容易形成社会舆论焦点和热点。
网民根据自己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网络论坛等渠道交流自己的看法。
社会突发事件根据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一般严重(Ⅳ级)、比较严重(Ⅲ级)、相当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等四级。
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划分可以作为网络舆情的级别划分的参考。
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错误舆论导向
在BBS论坛等交互性较强的网站,网络信息可能由人为操控,使信息向不良趋势发展。
在互联网上,由于网民可以匿名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当出现多个网民对同一条信息发表的不同评论不仅思路一致、语气相似,而且IP地址也大致相同,那就有可能存在人为操纵。
除了倾向性被操纵的问题外,互联网上还存在一些虚假信息。
这些虚假信息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一旦被网民采信,就会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认定、取证等没有明确规定。
由于网络产品的特殊性,如何判断网络谣言、暴力、人身污蔑、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如何确定所造成的后果都没有明确的指向,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取证规定,为公平透明执法带来一定难度,模糊性太强。
5监测技术
近几年,中国着力于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快速汇总成舆情信息,从而代替人工阅读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繁复工作。
网络舆情相关的关键性技术(以乐思舆情监测系统为例)归结为:
单体化技术与系统化技术两类,现逐一论述。
网络舆情相关的单体化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四个:
(1)网络舆情采集与提取技术: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新闻、论坛/BBS、博客、即时通信软件等渠道形成和传播,这些通道的承载体主要为动态网页,它们承载着松散的结构化信息,使得舆情信息的有效抽取很有难度。
梅雪等人(2007)通过全自动生成网页信息抽取Wrapper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动态网页数据的抽取与集成,具有一定的处理准确率以及抽取效率。
(2)网络舆情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
网民讨论的话题繁多,涵盖社会方方面面,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热点、敏感话题,并对其趋势变化进行追踪成为研究热点。
早期的AllanJame、J.Allan、G.Hulten、QiaozhuMei等人的研究思路是基于文本聚类,即文本的关键词作为文本的特征。
这种方法虽然能将一个大类话题下的文本进行聚合,但没有保证话题的可读性与准确性。
段建国等人(2007)在此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了话题发现与追踪:
即将文本聚类问题转换为话题特征聚类问题,并依据事件对语言文本信息流进行重新组织与利用。
(4)多文档自动文摘技术:
新闻、帖子、博文等页面都包含着垃圾信息,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能对页面内容进行过滤,并提炼成概要信息,便于查询和检索。
张姝(2007)、刘茂福(2022)、张瑾(2022)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舆情信息自动生成报文,并能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和信息检索。
通过中国网络舆情相关领域的单体化技术研究综述可以看出:
从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与提取,到话题的发现与追踪、到态度倾向性分析,再到多文档自动摘要的生成,为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舆情信息获取和分析方法。
但是,它们都是从纯技术角度
《网络舆情》一周三刊,每周一为研究版,栏目包括:
舆情专供:
收集针对性强,参考、指导价值大的舆情案例、网民言论进行深度提炼、分析,专供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参阅;
危机管理案例:
选取最受网民关注的社会议题、政治议题、舆情热点,对网民言论以及媒体观点进行倾向性分析,提供应对指导;声音:
汇聚政坛人物和专家学者关于中国政治的惊人之语;政府舆论调控、网站得意之作、图片内参、突发事件案底、封面专题、新闻发布会、意见领袖、网上调查、网络人文地图、舆情回音壁、网言网语、短信无忌等。
每周四为时事版,栏目包括:
一周舆情综述、排行榜:
选取热点人物、事件、网络言论等综合排行;
舆情进行时、微博客、一周影音:
热议的经济生活、社会管理、科教文卫环保等问题;时事聚焦:
选择热点事件,阐述各专家看法和网友观点。
内容涉及政府公信力、司法公正、干群关系、草根民生、安全生产、劳资关系、社会维权等问题;新闻背景、干部人事解读、有话网上说、图说中国、外媒看点、网言网语、短信无忌等。
每周五为财经版,栏目包括:
一周舆情综述:
回顾一周财经、企业舆情动态,概述媒体、网民代表性言论;企业家声音及回馈:
精编一周官员有关财经问题讲话的网民反馈;精编一周来网民对企业家有关政策、企业、产品的声明、观点等;危机管理案例:
已发生的企业舆情事件的经过、媒体网络观点以及应对点评;网络民意、企业舆情排行榜、热点人物榜、热贴排行榜、人事解读、外媒看点、新闻发言人、意见领袖、企业舆情会商室等。
13相关学科
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等。
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
14科研机构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
人民日报社所属的有关机构自2006年起就开始逐步探索网络舆情研究,并于2022年正式组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
目前,舆情监测室有具备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数理统计学等专业背景的舆情分析研究人员50多名,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的领导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作业流程和应用技术,可以对传统媒体网络版(含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市场化媒体、部分海外媒体)、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论坛/BBS、微博客、SNS社交网站、网络“意见领袖”个人博客、网站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等成果。
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
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始创于2022年9月27日,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红麦聚信(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是国内首例大学学术机构与舆情研发公司的合作形式,双方共同参与舆情培训班及相关讲座、共同研究社会舆情和发布社会舆情分析报告,致力于将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建设成国内一流的舆情学术研发、舆情培训中心。
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始建于1999年10月,其前身为“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舆情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大力发展舆情研究的学科建设。
当前,舆情所完成并出版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2003年8月,由王来华所长主编,所内全体同志参加撰写的《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一书出版。
该书着重探讨了舆情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等,是国内第一部专门和系统探讨舆情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专著,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
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
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是由新传媒网、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新传媒产业联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盟联合建立的国内首个致力于网络舆情前沿技术与管理方法研究与推广的开放式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新传媒网对新媒体的深度认识和行业资源优势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舆情领域的研究基础,在国内率先推出专业化、集成化的“新传媒网络舆情管理全面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网络舆情人才培养体系》、《网络舆情技术平台体系》、《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体系》、《网络舆情智囊顾问体系》为核心的四大体系,采用一站式、集成化的创新服务模式,解决从人才培养、舆情监测管理、网络危机管理到舆情管理智囊支持的舆情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中心是华中科技大学于2022年批准成立的校级研究中心,挂靠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机构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
中心以舆情信息基础理论、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高校网络舆情、社会思潮等为研究方向,致力于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舆情研究、咨询和培训基地平台,实现舆情信息工作的专业化、实践化和舆情信息研究的理论化、深度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中心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
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1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12名;同时还从舆情实践部门及同行研究机构聘任了多名兼职研究人员。
中心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已与天津社科院、中国传媒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的舆情研究机构以及中宣部舆情信息局、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等实践
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互派人员讲学交流。
中心教授多次以舆情研究专家的身份被中宣部特邀参加中央舆情信息工作会议。
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要素分析与政府治理研究》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与网上应急处理研究》等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重大舆情研判》等1项中宣部委托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发展演变的总体态势研究》等1项湖北省社科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同时受各级政府部门的委托提供舆情咨询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
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该报告称,当前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大量案例研究显示:
网民对重大社会事件网络舆情的贡献率为59%;在79%的重大新闻事件中,网民积极评论对媒体增加报道量具有推动作用。
2022年发生的湖北巴东邓玉娇案、上海“钓鱼执法”事件都是网民和媒体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中科院软件中心
中科院软件中心是新闻舆情监测行业的领军者,为配合政府相关信息部门的工作。
凭借其多年来在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领域的不断探索创新,开发出“中科快讯新闻监测系统”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最便捷、最及时、最全面的新闻资讯采集、统计、分析和后期处理提供服务。
武汉大学沈阳
沈阳,1974-,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教授,出版科学硕士生导师,博士,美国PSU等校访问学者,ROST虚拟学习团队创始人,曾兼任两家软件公司技术总监,武汉大学新教师培训教师,内容挖掘、反剽窃、论文买卖领域知名学者。
曾先后担任CSA2022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ICNC2022等国际会议及期刊审稿人。
北京大学李晓明
北大李晓明教授(2003)提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进行采样收集与分析的模型。
该模型包括样本空间的选取、主题特征的提取、目标参量的设置、网页收集、数据后处理几个模块。
需要强调的是,模型在目标参量设置上提出“主题强度参量体系”,对样本空间的网页从宏观统计和变化过程,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总体
信息和独立信息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最后,以2002年“十六大”网上舆情信息为例,进行模型验证。
南京大学秦州
南京大学秦州副教授(2005)以这些年来网上重大矿难报道数量绘制出网络舆情环境下的“矿难舆情指数曲线”,探索了基于网络上特定主题WEB页面数绘制网络舆情指数体系的可行性。
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
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优讯时代(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舆情科研机构,其目的是结合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资源和优讯的市场经验,开展舆情监测领域的研究、教育、培训和咨询。
15媒体产品
普度一键通舆情监测系统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新华网舆情在线天涯舆情
16热点问题
当前网络舆情的热点问题有:
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2、涉及司法系统法制建设等
3、涉及部分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城管队伍等4、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问题5、涉及社会收入分配等
6、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民族自豪感7、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
8、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9、企业舆情热点事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舆情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