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下语文教材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0862483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7.45KB
苏教版一下语文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一下语文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下语文教材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2012-02-0515:
29:
4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致力欲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编写宗旨。
据此,编写这册课本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本册教材仍然把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为重点,继续围绕上述重点来安排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利于教师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熟读、精讲、多练,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落实到实处。
从而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2、注意体现时代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册教材所选课文不仅题材广泛,富有现代意识,而且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就有助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注意充分吸收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十分注意吸取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吸取全国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4、注意便教利学。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练习设计上,力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方便。
在类型上只有“识字”和“课文”两种,课文的教学要求与作业形式进本相同;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各课生字;凡是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都展示了书写笔顺,目的是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降低难度、易于操作,既便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
二、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识字”和“课文”两种类型组成,全部注了音。
“识字”安排了2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
“课文”安排了6单元,每单元3~5课,共25课。
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课。
1、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41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65个,另外的176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
“识写分流”是本册安排生字的一个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过少,会拖阅读、写作的后腿;太多,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就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字,从而缓解了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
“识字”课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
借鉴传统识字教材呈现方式的古典内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等特点。
(2)看图会意识字。
主要安排了象形字和会意字。
通过形象化的图书来揭示汉字规律。
(3)转转盘识字,先通过转转盘显示一组同声的形声字。
再将这些字编入一段韵语,作为识字的语言环境。
[
2、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分为6个单元。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风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
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才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以上安排,利于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从篇目看,除了《古诗两首》、《司马光》和《乌鸦喝水》3篇课文外,其余22篇都是新编选的文章。
从内容看,大多是和儿童的学、生活贴得很紧、充满童心童趣的课文。
同时,也有反映革命领袖品质的课文,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体现时代气息的课文,如《好学的爸爸》等。
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寓言、童话、民间故事,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文语言规范,易读易背,易于进行复述和说话训练。
插图精美,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
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
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
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课文的后面的练习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本册仍然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强调朗读、背诵,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突出写字的笔画笔顺,以求小学生按照规范把字写得又对又好。
对于一些人文性内涵较深的课文,设计了利于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和综合性学习的习题。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训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与各单元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都只要求“读读背背”,以继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这些阅读材料短小精悍,一般是二三十[个字,或格言警句,或儿歌谚语,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注上拼音以帮助朗读,配有插图以帮助理解。
这些阅读材料全是韵文,以弥补课文中韵文的不足。
写字方面,所有要写的生字生词,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写,所有练习中均不设计一个括号、一条横线,意在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写字训练中“写字”一项,分别渗透了七条书写的笔顺规则,意在让学生从练字中去体会、领悟。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言语交际和观察说话两个类型的练习。
言语交际的三次练习,分别以“指路”、“做客”和“道歉”为内容,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练习说话。
在练习观察说话时,或先听老师讲再自己说,或给以适当的提示再让学生自己说。
另外安排了有关看书写字与用眼卫生的说话练习,意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保持正确姿势,养成良好习惯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41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0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65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能听懂老师提问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4课识字采用了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和转转盘识字这三种形式,其中识字1和识字2属于词串识字,词串识字这种形式借鉴了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将意思相关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整体品,则意义关联。
读之,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这种新的韵语识字形式,极大地拓展了识字教材的教育功能。
这两课分别围绕“春天”和“体育运动”这两个主题,将12个相关的词语组合成韵文,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了解了一些体育知识。
识字1
教材分析:
《识字1》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排列上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①单行归类,第一行春天的气候;第二行春天的草树;第三行春天的鸟、昆虫;第四行春天的花。
②行与行之间按时间先后排列。
如:
在春风的吹拂下,春雨的滋润下,柳树长出了黄绿的嫩芽,小草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布谷、燕子飞来了,勤劳的蜜蜂飞来了,在梨花、杏花、桃花上采蜜呢。
从整体看,这几组词又连成一体,成为一首描写春光的小诗、韵文。
会认的字:
柳 蜜蜂
生字:
春雨芽布谷梨花杏桃
拓展练习:
让学生唱有关春天的歌,画有关春天的画儿。
识字2
教材分析:
《识字2》是一组描写运动的词语。
第一行是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第二行是竞走、跳高、跳远三大径赛项目,第三行是铁饼、铅球、标枪三大田赛项目,第四行是游泳、射击、登山三大综合运动。
会认的字:
篮球排饼铅游射登
生字:
足竞走跳高远标枪泳击
拓展练习:
收集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在班级中举办一次“体育之窗“展览,同学们自己来做解说员。
识字3
教材分析:
《识字3》是看图会意识字(认识象形字)。
课文中的儿歌为识字提供了一个语境,通过儿歌的朗读,不仅巩固本课的生字,而且开阔学生思维。
如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
蓝蜡笔呢?
会认的字:
蜡
生字:
舟竹石川燕笔画黑问什
拓展练习:
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
蓝蜡笔呢?
识字4
教材分析:
《识字4》是转转盘识字,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基本字加偏旁组成一个新的字。
课文中用转转盘的形式出现。
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弛”、“地”、“他”、“池“。
这种识字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突出新偏旁。
因为在转盘识字中,基本字不变,偏旁直接影响字的意思。
这实际上教给学生一种识字方法:
看偏旁揣摩字义。
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亦不同。
会认的字:
稼
生字:
奔驰地池塘行千庄养虾
拓展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
2.扩词。
行()()()
奔()()()
3.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练习一
“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的课程实际,说说共有几门课。
再借助拼音读准词语,然后练习描红。
在此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课程表,。
第三项练习,加标点,再分角色读一读。
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己先练读,在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分别填上问号和句号,再分角色练读。
最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精心制作的课程表有什么作用。
这样既进行了字词句的实际练习,又启发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语积累”这种练习形式,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然后再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或多媒体,再现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在天安门广场庆贺的场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们开心、激动的心情,从而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口语交际:
说说我的家”这是以介绍自己的家庭为内容的一种言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时,先让一起来欣赏一部有趣的动画片《小白兔找家》,讨论:
为什么小白兔找不到家了?
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
明确了要求,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家。
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来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家,并请其他学生做评委,说说谁把他的家介绍得最清楚。
练说时,要注意说好开场白,说话时要有礼貌,并把事情说清楚,做到态度大方,表情自然,声音响亮。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
要注意,春笋、雨点、小池塘,在课文中分别比拟成了“笋娃娃”、“雨点娃娃”和“大眼睛”,均具有了童话的色彩,与孩子的感情能贴得很近。
与前三篇比较,《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与学生的生活相隔得稍远点。
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
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
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
第1课 春笋
教材分析:
《春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会认的字:
笋唤醒掀冒褐娃
学会的偏旁:
士字旁、两点水、石字旁、夕字旁
生字:
声冲破块外迎笑节再
多音字:
长
词语:
一节、向上、泥土、春雨、娃娃
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
句段理解: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
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春笋宝宝在泥土里睡得正香呢!
突然,"轰隆隆"一声春雷,春笋宝宝怎样了呢?
”学着春雷公公的样子一齐来唤醒小春笋——读好第一句。
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了,他的心情怎么样?
会说些什么?
想象说话体会春笋迫不及待想要钻出地面的急切心情。
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让学生进入春笋这个角色,设计一个模拟表演感受春笋顽强、坚韧的精神。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春笋冲破阻碍、不可阻挡的气势。
背诵环节可采用填空法“一声春雷,( )了春笋。
它们( )泥土,( )石块。
( )从地里( )出来。
”进行指导。
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
可以这样来处理:
小春笋一个接一个从地里冒出来,他们长什么样儿呢?
出示“春笋”实物,让学生看一看理解“浅褐色”,动手剥一剥、掐一掐理解“裹”、“嫩生生”。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后面三句运用媒体演示:
春风轻轻吹来,小春笋们在做什么呀?
在温暖的阳关的照耀下,小春笋们在做什么呀?
沙沙下小雨了,小春笋们又在做什么呢?
再通过表演、朗读感受春笋尽管“嫩生生”,却有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背诵环节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熟读成诵。
拓展练习:
视频《春到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并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你看,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阵阵(春雷)带来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大地(春暖花开),有红的、白的,真是(春色)满园,(春光)明媚,到处是(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第2课 雨点
教材分析:
《雨点》一课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
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
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字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会认的字:
溪
学会的偏旁:
见字旁、止字旁、反文旁
生字:
落进觉散步海洋跑跃
多音字:
觉
词语:
睡觉、小溪、散步、奔跑跳跃
句段理解:
①在池塘里睡觉。
出示池塘图片,想象池塘像什么?
雨点躺在池塘这张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多舒服。
指导朗读。
②在小溪里散步。
动画演示小溪缓缓流淌的画面,雨点好像在小溪里干什么?
为什么?
小雨点跟着溪水正悠闲自在地散步呢。
指导朗读。
③在江河里奔跑。
联系学校运动会上长跑比赛理解“奔跑”,多媒体演示江河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的情景。
小雨点欢笑着要赶上前面那朵浪花。
指导朗读。
④在海洋里跳跃。
多媒体演示雨点在海洋里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看小雨点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指导朗读。
拓展练习:
1、口头填空:
“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 );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 );雨点落在池塘里,唤醒了( )。
2、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
在那儿干什么?
用句式“雨点落进( ),在( )”仿写课文。
第3课 小池塘
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
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美文。
小池塘的意境很美,如诗如画。
为了表现这种意境,作者大量采用了比喻来表现这种意境。
全文共出现了六个比喻:
把池塘比作眼睛;把芦苇比作睫毛;把白云比作白鹅;把太阳比作气球;把月牙比作小船;把星星比作珍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静态中的动感和生命之美如何使学生领会,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
会认的字:
亮芦苇映鹅鲜珍
学会的偏旁:
女字旁、双耳刀、口字旁、绞丝旁
生字:
姐吹波只边阳红
词语:
明亮、倒映、鲜红、闪亮、五彩
句段理解:
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1、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美丽的春风姐姐来了,她唤醒了谁呢?
抓住“轻轻”读出春风的和煦、温柔。
第二句、第三句写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池塘边的芦苇像长长的睫毛。
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诵读中来感悟小池塘的明亮、美丽。
2、“这明亮的大眼睛里能看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白天和夜晚两部分相机出示词句,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
“倒映”是本自然段中的一个关键词,交流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景物在水里的影子来理解;“它们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呢?
”引导学生看图或联系实际找找白云与白鹅、月牙与小船、太阳与气球、星星与珍珠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描绘的画面,身临其境地体验白天小池塘的有趣、可爱,夜晚小池塘的宁静。
接着可以用“( )倒映在池塘里,( )像( )。
”这样一个句式模仿课文进行说话训练,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3、第三自然段,是对小池塘的赞美。
扣住“五彩的世界”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找找表示色彩的词语,联系上面的说话练习,来体会景色的丰富多彩。
配上优美的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表达出来。
拓展练习:
1、画一幅小池塘的画。
2、和爸爸妈妈去郊外,观察小池塘、小河、湖水,说说感受。
任选其中一个作业完成。
第4课 春到梅花山
教材分析:
《春到梅花山》一文描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
课文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
课文着重描写的是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这挤挤挨挨的梅花足以让人想出梅花开放之茂盛,而“片片彩云”的比喻则让人很容易想到像这样旺盛地开放着的梅花一树树,一片片,而且不止一种颜色,不然不能称之为彩云。
如果说,这像是站在高处放眼远望到的画面的话,那么“那一朵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便自然地把目光凝聚在面前的一枝梅上。
由于注意力从远处收到眼前,于是,梅花淡淡的清香也在不经意间沁入心脾,让人流连花间,不舍得离去。
会认的字:
退盛晶莹透涌
学会的偏旁:
提手旁、宝盖、自字旁、又字旁
生字:
寒还尽挨片发休息欢
词语:
开放、彩云、晶莹透亮、散发、喜爱、涌动
句段理解:
品读第一段 读与想象相结合
自读第一段,找出第一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了解梅花山的梅花多、美、香的特点。
学生选择最美的句子画出来反复练读,媒体播放梅花盛开的美景,配以教师范读,把看到的画面映到头脑中学生再读画的句子。
提读中理解“满山”、“挨着”、“晶莹透亮”等词,读出满山梅花争相绽放,美不胜收的景象。
其中可设计这样一个模拟说话训练:
你还看到过什么也是像这样紧紧挨着的?
用“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
“说话。
品读第二段 文本与生活相连
师生共读第二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国庆节、元旦时候大统华、司马坊步行街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多到什么样子,理解”涌动“、”人流“、”欢乐的海洋“等关键词。
想象梅花山人流涌动的情景读出花海人潮的热闹场面。
拓展练习:
1、照样子填空,再读一读
例:
(一片片)彩云
( )蜜蜂 ( )羊 ( )梅花 ( )山
2、围绕春天任意写一两句话。
第5课 草原的早晨
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
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会认的字:
鞭黎静铺新跨骏
学会的偏旁:
厂字旁、牛字旁
生字:
原打宁羊门无牧民处
词语:
无边、欢乐、响亮、黎明、铺满新绿、涌出、蹦跳、跨、追赶
句段理解:
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抓住“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草原醒来了“等词句领略辽阔草原的蓬勃生机。
第二课时: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牧民们追赶羊群奔向草原的情境,这一节也是本文的重点。
学生对这种场景很少见到,因此先播放羊儿涌出卷门、牧民们追赶羊群的动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交流看到的景象后自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说明羊儿多、欢跃的词语,以及牧民们是怎么放羊的?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自读、指名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再齐读感悟。
借助图片理解“无边、欢乐”等词。
在这一自然段中有许多动态的词语。
如写羊儿的“涌出、蹦跳”等,写牧民的“跨、追赶”等词。
朗读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并通过欣赏动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
朗读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好像自己骑上了骏马,奔驰在大草原上。
最后,齐读这一自然段,用按课文内容填空(________羊儿_____了圈门,_____奔向_____的草原。
牧民们____骏马,_____那_____的羊群。
)的方式进行巩固记忆,引导背诵。
2、通过“远处,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导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首先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整体感知该段内容,小组交流这一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重点指导“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这句,动画演示白云和羊儿的画面,从颜色、动态上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羊儿成群地散布在草原上,慢慢移动吃草的情景,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去仔细品味。
“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一句可以让学生欣赏悠扬、婉转的草原乐曲想象当时的情境。
最后,带着欢畅的情绪来读好第三自然段。
拓展练习
读读写春天的古诗或文章。
1.学用字词句:
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读读背背:
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4.综合性学习:
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
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
教师可创设出交际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图画,把自己当成图中的一个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教师带领学生按顺序抓住主要景物一点一点地看,一句一句地练说,然后连起来说,把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
还可启发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一下 语文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