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论文范文.docx
- 文档编号:10861886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3.85KB
蔬菜论文范文.docx
《蔬菜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论文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论文范文
提供一篇关于蔬菜的论文
蔬菜与文化的思考蔬菜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粮食以外的其它之外的其他植物;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以上是字典上对蔬菜和文化的解释,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蔬菜是一种文化。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它的营养不可低估众所周知,可以提供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1990年国际粮农组织统计人体必须的维生素C的90%、维生素A的60%来自蔬菜,可见蔬菜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此外,蔬菜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化学物质是人们公认的对健康有效的成分,如:
类胡萝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
目前果蔬中的营养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的多种物质正在被人们研究发现。
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多亿后更多的人受到环境污染而引起多种疾病,如何解决因污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解决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在食物中增加抗氧化剂协同清除过多又破坏作用的活性氧、活性氮。
研究发现,蔬菜中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相关的植物化学物质、酶等都是有效的抗氧化剂,所以蔬菜不仅是低糖、低盐、低脂的健康食物,同时还能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同时蔬菜还具对各种疾病的预防的作用。
由此可见,蔬菜对人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帮人们增强抵抗力,远离疾病,正像文化对人们心灵的影响一样,帮人开化,远离愚昧和无知,从这种意义上说,蔬菜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文化。
另外,蔬菜本无所谓灵魂,但是一注入人的情感,他便又是一种精神文化。
但李渔认为它和葱蒜等又有所不同,萝卜这东西,生吃味儿大,熟吃没事。
这就像有些人,你和他生分时,觉得像是小人,接触长了,熟了,就发现她还算是君子,就有些小的缺点也可以宽恕了,于是李渔宽恕了萝卜,照食不误。
还有芥,陈者绝佳,老而弥辣,菜里拌了它的汁,再去吃,便如聆正人君子之谠论,“困者为之起倦,闷者为之豁禁”,为食中之爽味,所以李渔声明,芥末他每食必备。
蔬菜是一种文化,可谓妙哉!
文化提升着蔬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们生活中的蔬菜已不再是粗俗和低下满身泥巴的样子了。
蔬菜的名字越来越动听,品种越来越多,甚至有些蔬菜担当起花草的使命,成为美化环境、装点居室、陶冶情操的宠儿。
从第六届寿光菜博会的一幕幕景观可以看到:
各展厅采取展位与实地栽培相结合的模式,集中展示代表中国乃至世界蔬菜产业前沿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15万平方米的展览大厅,除令人叹为观止的“蔬菜大观园”外,还有常规土培、基质栽培、水培、立体栽培、网架种植等蔬菜种植模式;新技术展厅中,有自动化播种车间、自控温控系统、钠灯补光系统、微雾系统等;用1000多个品种、24万盆盆栽蔬菜组成的亭台廊榭、高山飞瀑等上百个园林景点,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让人们在学习新技术、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充分领略寿光蔬菜生产所蕴含的丰厚内涵。
此外,还有“蔬菜园林”、“菜树林”、种植模式和新技术、厨艺雕刻、农业观光等抢眼的内容。
这不能不说是人们的文化提升着蔬菜的品味。
综上所述,蔬菜是一种某种定义上的文化,而文化又不断充实和提升着蔬菜的品味。
行不行,不行!
!
还有。
。
什么是有机食品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有机食品是21世纪人类的首选食品,目前,销售量已占食品总量的10%~1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食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作出《有机食品认定的管理条例》规定,有机食品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要求;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凡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才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都应使用有机食品标志。
看来,有机食品正向老百姓一步步走来。
在国外,人们出于对个人健康的渴求和环保的重视,对有机食品趋之若鹜。
目前,全世界已有数百个有机食品生产协会在不懈地拓展有机食品这一新兴市场,并迅速形成一股潮流。
摄取有益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
什么是有机食品?
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有机食品只占很小比例。
国家环保总局农业处张先生介绍说,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
关于蔬菜方面的论文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点
2004年我市开展了“食品放心工程”,为了让群众吃上放心菜,我们加大了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指导工作。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植保角度来说,无公害蔬菜即无农药污染蔬菜,是指商品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的蔬菜。
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合理轮作、深耕晒垡、精细整地等一系列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
2、种子处理和苗床土消毒。
3、采用中棚或温室育苗、营养钵育苗,采用高温促根及早炼苗,防止苗徒长,可减轻苗期病害,幼苗健壮,增强抗病力。
4、深翻整地,施足腐熟基肥,合理轮作、间作。
深翻地可以使病株残体在土下腐烂,并将地下病菌、害虫及虫卵翻到地表,不利于其越冬,减少病源、虫源。
5、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田间管理。
控制温室、大棚的生态条件,减少病害发生。
二、物理防治
1、使用黑光灯可以诱杀多种害虫;利用阳光晒种杀虫灭菌。
2、使用黄板、蓝板或白板诱杀害虫;使用银灰膜驱避害虫。
3、晒种、温汤浸种等高温处理种子;高温闷棚抑制病情。
三、生物防治
首先是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等捕食性天敌及赤眼蜂、丽蚜小峰等寄生性天敌的作用进行杀虫。
其次是利用细菌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真菌杀虫剂白僵菌、阿维菌素杀虫。
第三,在病害防
食品类论文范文
食品冷藏的原理及技术要点
冷藏又称低温贮藏,是指在0℃或略高于食品冰点的低温环境条件下,对食品进行贮藏的方法。
冷藏是通过抑制微生物及酶类的活动和降低食品基质中的活性,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冷藏是目前效果较好、价格较低、保鲜时间校长、最普遍采用的食品贮藏方法。
一、食品的冷藏原理
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物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
动物性食品,如禽、畜、鱼等在贮藏时很容易被细菌污染,细菌并很快繁殖,从而造成食品的腐败。
但是微生物的繁殖和酶活性的发挥,都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环境不适宜,微生物就会停止繁殖甚至死亡,酶也会丧失催化能力,甚至被破坏。
把动物性食品放在低温条件下就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酶对食品的作用,可以贮藏较长时间而不会腐败变质。
对于植物性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呼吸作用。
水果、蔬菜在采摘后虽然不能继续生长,但它们仍是一个有机体,仍然有生命,有呼吸作用。
低温能够减弱果蔬食品的呼吸作用,延长它们的贮藏期限。
但温度不能过低,否则会引起植物性食品的生理病害,甚至冻死。
因此植物性食品冷藏温度应该选择接近其冰点但又不致使植物发生冻死现象为宜。
二、冷藏库的建造要求
1、隔热层的隔热性能要好。
隔热层的隔热性能越好,耗冷量越小,所引起的库温波动也就越小,从而有利于贮藏物的质量保持,延长贮藏时间,减少贮藏物的干缩损耗,同时可以节省制冷设备的投资和运转费用。
2、注意隔热层外侧的防潮。
冷库围护结构两侧的温度不一致,易形成水蒸气分压差,伴随热量的传递,库外的水蒸气就会向库内渗透,故应设置防潮隔气层。
常见的防潮方法有3种:
沥青防潮、塑料薄膜防潮及使用金属夹心板兼作防潮层。
3、安装良好的抽气系统。
食品在冷库内贮藏一定时间后易积累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物质,故需安装良好的抽气系统,以便经常换入新鲜空气,以利于食品的贮藏保鲜。
4、选择合适的制冷系统。
冷库是通过人工制冷的方法来获取冷量的。
目前常用液体气化制冷法或蒸气制冷法。
蒸气制冷法可分为压缩式、吸收式、喷射式3种制冷方式,其中以压缩式最为广泛。
压缩式制冷机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调节阀和蒸发器4部分组成,它是一个闭合循环系统。
三、冷藏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预冷。
预冷是食品在长途运输或冷藏前预先进行的一种冷却方法,其要求是将待贮食品快速降至规定温度。
它是维护被运输食品的品质和延长贮藏寿命的重要措施。
预冷通常在冷库和预冷间进行。
常用的预冷方法有自然空气冷却、通风冷却、真空冷却及冷水冷却。
经预冷处理后的食品应迅速置入低温环境中贮藏。
2、温度允许的变化范围与贮藏期限。
冷藏库中的温度并不可能恒定在某一温度值上,因制冷机性能、库容大小和内外温差等因素会使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一般而言,食品以贮藏温度较低,且变化范围越小越好。
这样有利于食品保鲜,防止损耗及低温生理病害。
3、温度的控制。
不同的食品具有不同的最适冷藏温度。
冷库温度和入库后食品的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入库时食品的温度与库温的差别、制冷机的效能与库容、库内空气流通情况、堆码方式,食品品种及成熟度等。
入库时应合理堆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库温;出库前需采用逐步升温方法,以免因内外温差大,而造成食物表面凝结水珠。
4、湿度的控制。
冷库常因蒸发器大量吸热而不断地在其上结附冰霜,又不断地将冰霜融化流走,致使库内湿度常低于食品贮藏对湿度的要求。
可以采用增大蒸发器面积、减少结霜,安装喷雾设备或自动喷湿器来调节冷库内湿度。
另外,当因货物出入频繁,使库内相对湿度增大时,可安装吸湿器吸湿,并加强冷库管理,严格控制货物和人员的频繁出入。
急求关于蔬菜现状的1000字论文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蔬菜作为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一,其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并且因蔬菜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其出口优势、效益优势还将关系到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及其我国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3。
因此,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中国现行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为保证“菜篮子”安全,2001年4月农业部提出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3年4月推出了无公害农产品国家认证。
2007年8月开始,为恢复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上,开展了高毒农药整治行动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在蔬菜产品中非法添加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违法行为,并将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重点检查认证农产品的资质、产地认定条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加强产地监测和对进入市场销售认证产品资质的确认。
因而,根据农业部2007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放心。
但随着检测范围从大城市到一般市、县和大城市的主要农贸市场到一般农贸市场,随着检测对象由农贸市场到生产基地,随着农药检测内容、蔬菜检测品种、批次的增加,发现蔬菜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
高毒农药屡禁不止,硝酸盐、重金属含量超标普遍,黑心菜”、“有毒韭菜”、“青菜用敌敌畏保鲜”、“永年大蒜”等事件不时发生,出口贸易安全纠纷增多。
最重要的是我国中小城市蔬菜安全保障难度大。
二、影响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影响蔬菜安全的因素非常复杂,但大致可以从表征因素、过程控制因素、制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归类。
1.表征因素浙江省安全农产品生产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的调查表明,针对蔬菜中三类主要有害化学因素(农药、重金属和硝酸盐)而言,引起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风险环节是源头。
环境起决定性作用。
另外,蔬菜生长期短、肥水要求高、病虫害多、病虫种类发展迅速、防治难度大的生产特点及其上市鲜活性要求高、货架期短的需求特点,使蔬菜在农产品中的食用安全隐患大,安全管理控制难度增加。
2.过程控制因素
(1)生产环节。
我国目前80%的菜区生产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加上现有管理政策制定时缺乏对生产者质量提高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实践应用的动力等的实证分析,从而使我国现有蔬菜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性差、成本高。
我国蔬菜产品中发现的农药残留,大都因菜农文化素质不高,用药错误造成。
(2)加工环节。
我国蔬菜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生产的产品类型和产品卫生质量都难以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
(3)流通环节。
当前我国蔬菜流通渠道多、流通规模小、流通路线长、市场准入门槛低、参加流通的人员复杂及流动性强等。
这不仅增加了蔬菜在流通领域被微生物与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利于市场信息传递和质量监控。
3.制度因素
(1)管理体制的协调性不够。
我国现行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体制。
但总体上,我国政府在构建蔬菜安全管理体系上存在售前行为检查不足,蔬菜进入市场后的监管部门过多,运输中的安全管理成真空地带的状况,蔬菜质量安全管理达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还有一段距离。
(2)管理政策实施缺乏受众对象参与。
我国的消费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加上目前我国蔬菜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市场认证、竞争管理等缺位,使我国蔬菜安全管理无法建立安全蔬菜的优质优价机制,从而导致现有蔬菜管理政策无法调动菜农对安全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促进菜农增强安全产品的自检意识。
(3)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不足。
当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主要依据2006年11月开始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但该法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某些主体、某个环节或某些产品进行规制,以生产记录为例,依然未对供应链各环节信息要求、问题产品追溯的实施主体及监管部门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4)标准体系不健全。
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标准滞后、交叉、重复,个别的甚至是相互矛盾;二是与国际对接程度不高,国际采标率不高,有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三是未形成系统的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缺少生产规程、产地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等。
(5)技术经济的支撑力薄弱。
我国农业科技公关的重点刚开始转向蔬菜质量安全,而与此相对应,要求蔬菜生产技术及相应的检测技术不断更新。
但现实中蔬菜生产技术很难满足安全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
总之,我国蔬菜生产到上市的整个运作系统中缺乏科学技术的。
求一篇1500字左右的论文
认识和探究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化学在农业、食品、能源、材料和医药等方面的有效利用,是更好地驾驭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文化基础。
关键词: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认识和探究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化学家白春礼院士指出: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转化过程的科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充分认识这些关系,对于人类利用化学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促进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本文仅从一下几个方面认识和探究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化学与农业的关系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和利用始于农业。
两千多年前,人类就能够通过腐殖或燃烧植物获得肥料,通过用石灰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争取粮食的丰产丰收。
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合成肥料,而后又创造了各种农药、高效饲料、肥料添加剂。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土壤为基础,以植物营养为中心,以肥料为手段综合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农业化学的出现,将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农业化学分析、作物营养诊断、同位素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化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开辟了农业生产的新天地。
无论在任何时候,农业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
比如:
要使农作物优质高产,就必须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在目前的条件下首选就是使用农药,而研制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必须应用化学知识。
为了使农作物的果实色泽、大小、品质、风味及抗逆能力符合人们的要求,就必须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实施人工调控,而植物生长调控剂的研究也需要化学。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便于人们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更是化学的功劳。
二、化学与食品的关系食品中的三大主要营养素是糖、脂肪和蛋白质。
在人体内,糖被氧气氧化后,产生足够的热量,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要;脂肪供给人体热量以维持体温;蛋白质是人类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体组织的生长和修补。
除此之外,食品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人体得到均衡发展,增强抵抗力,抵御各种传染病。
为了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人们往往要通过化学的手段,达到既定的目的。
比如:
生柿子含有鞣质,不仅涩口,还对胃肠有刺激。
我们就可以把生柿子密闭在一个室内,增加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
使生柿子在缺氧呼吸的条件下,内部产生乙醛、丙酮等有机物。
而这些有机物能将溶解于水的鞣质变成难以溶解于水的物质,于是柿子吃起来没有涩味,又香又甜。
在我们的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等的面团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发醇粉进行发酵,使制成的糕点、面包疏松可口。
这实质是在食品制做中应用了化学反应。
酵母中的酶促进面粉中原含有的微量蔗糖以及新产生的麦芽糖发生水解;发酵粉受热时就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制品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
可以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食品的色香味俱全。
三、化学与能源的关系能源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需求持续增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压力,化学则提供了一些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
一是通过化学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包括:
①提高石油的利用率。
西德汉堡大学卡密斯库教授发现的一种新型石油化工催化剂——由钴化物和铝氧烷络合而成的固相钴催化剂,具有活性高、能迅速形成大聚合物链、可将丙烯或高级α—烯烃生成高分子量的无规聚合物、与淀粉或纤维素以及其他填料生成均匀聚烯烃复合材料、寿命长、易长期保存等优点,提高了石油化工装置的经济效益。
②带动了新型煤化工。
煤的直接液化是煤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
该技术是将煤在450℃高温和10~30MPa高压下催化加氢,获得液化油,并进一步加工成汽油、柴油及其它化工产品。
也可以对煤间接液化。
将煤气化并制得合成气(CO、H2),然后通过F-T合成,得到发动机燃料油和其它化工产品。
二是通过化学手段发掘新能源。
包括:
①燃料电池。
将储存于燃料(H2、甲醇等)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开发金属氢化物中以原子形式存储的氢。
③研制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系列太阳能电池。
四、化学与材料的关系材料与粮食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件大事,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件大事。
早在2500年前,文明的祖先就开始了金属合金的研究,1965年在湖北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的宝剑和青铜编钟,表明当时的铜合金技术已经达到非常成。
我是学食品的我需要一份毕业论文我是学食品的,我需要一份毕业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
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1]。
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性。
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反应。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1。
1国外的食品安全问题疯牛病1986年在英国发现,90年代流行达到高峰。
2000年7月英国有34万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此病,已屠宰焚毁30多万头,流行趋势于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但发病率每年仍以23%的速度增加,并由英国向西欧,全欧和亚洲扩散,受累国家超过100个。
壳安∪嗽?
00例,有科学家推测处于潜伏期的病人约50万人,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
1997年专家预计人类发病流行颠峰大约是在2015年,届时每年将有20万人死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1000万人最终死于“雅克氏症”,2002年这一预计数字降为5万人[2]。
二恶英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
二恶英是一种有毒的含氯化合物,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
它的致癌性极强,还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3]。
O-157事件自1996年6月从日本多所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而发现元凶为“O-157”大肠杆菌以来,日本全国至当年8月患者已达9000多人。
其中7人死亡,数百人住院治疗。
“O-157”是一种长约千分之二毫米、宽约千分之一毫米的杆菌。
“O”是德语对这种细菌称谓的第一个字母。
大肠杆菌因其抗原抗体反应不同,截至目前被分为173种。
“O-157”于1982年被美国科学家定为第157种而得名。
感染上大肠杆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剧烈的腹痛、高烧和血痢。
病情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脑炎,危及生命。
“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不仅在日本,而且在美国以及欧洲、澳洲、非洲等地也发生过。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O-157”在美国每年可造成2万人生病,250至500人死亡[4]。
丙烯酰胺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这份报告指出,1公斤炸薯片的聚丙烯酰胺含量是1000微克,炸薯条是400微克,而蛋糕和饼干中的含量则为280微克。
丙烯酰胺这种物质人们并不陌生,在诸如塑料和染料等许多材料中都有使用。
动物试验证明它有致癌危险,但2002年以来的多项研究却又陆续证实,在对土豆等含有淀粉的食品进行烤、炸、煎的过程中也会自然产生丙烯酰胺,这就逐渐开始掀起了一场新的食品安全风波[5]。
1。
2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经济损失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可观。
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出口一项,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
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已采取的宰杀行动损失300亿美元。
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55亿欧元,如果加上与此关联的食品工业,据估计其经济损失达13亿欧元。
政治后果和贸易纠纷比利时政府因二恶英事件,使欧洲乳、鸡、牛肉等食品的出口在全球范围内受因,而造成内阁倒台.2001年德国因疯牛病导致卫生和农业部长辞职。
欧洲消费者当前反对转基因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对政府的不信任。
从国际上的教训来看,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使所在国在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害,还可以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6]。
2、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1987年12月至1988年2月,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30万市民染上甲肝。
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云南曲靖地区会泽县发生食和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
1997年6月底至7月上旬,云南思茅地区发生群众自行采食蘑茹中毒事件,共有255人中毒,死亡73人。
1998年2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的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27人生命。
1999年1月,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蔬菜 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