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与考点考纲.docx
- 文档编号:10848268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4.01KB
美学论文与考点考纲.docx
《美学论文与考点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论文与考点考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论文与考点考纲
美学
主讲:
刘延福
绪论
什么是美?
如果我们追问:
“美是什么?
”答案会是千人千面、各异其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87版黛玉葬花、新版黛玉葬花)二千多年前,古希腊贤哲柏拉图提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提出,固然把人们对美的渴求鲜明地表现出来,但也带来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以至于柏拉图在讨论中,也不由得发出“美是难的”的感叹。
几千年来,许多思想家一直在殚思极虑地试图解开“什么是美”之谜,但遗憾的是,尽管每个探讨者都有自己的答案,仍然是莫衷一是,难以定论。
对于“什么是美”的问题,实际上并不能因为得不到公认的答案而否定,因为它在美学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美?
1.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的壁画,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至少在3万年前的冰河期就已经产生
2.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中解释说:
“美,甘也。
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与善同义(即实用意义)
3.孔子说过“尽美矣,又尽善矣”;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也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伍举论美
《国语》记载,楚灵王修筑了华丽的章华台,非常得意,对自己的臣子伍举说“台美夫!
”
伍举回答说:
“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
不闻以其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伍举对自己的见解作了具体的说明后,给美下了一个定义:
“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
美是对周边的人都无害,才叫美,如果只是看着好看,但却以浪费钱财,让百姓贫苦,那还有什么美可言呢?
这里面其实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美感,一个是美的功利性。
“目观则美”即是美感,美感只是感性上的认识,“目观则美”的事物也可能不是真正美的事物,在这一点上,古人已认识到,美感并非是源于美,并非看着好看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
另一方面,古人也认识到,美与不美与善是分不开的,至少是“无害”的。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美学的学科简介:
美学,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人文社会科学。
从远古时代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人类审美实践和美学思想的积累之后,于18世纪中叶作为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随着美学思想的不断积累,美学学科的逐渐形成与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也逐步确立。
“江畔何年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从今天起,我们将一起去探讨美学,去解答一个又一个诱人遐想而又令人倍感亲切的问题。
什么是美学?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美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1、美学研究的对象
国外美学家的观点:
以美为美学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
柏拉图、鲍姆加登。
他们认为,美学就是研究美的科学。
以艺术为美学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
黑格尔。
以“审美心理”为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
立普斯(里普斯)
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
鲍列夫。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所含有的具有普便意义的活动”
国内美学家观点: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
比如美学家洪毅然。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
代表人物:
朱光潜
认为美学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代表人物:
李泽厚
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
大多数美学家持此种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关系。
“审”,表示感性、理性为一体,包括了观察、感知、联想、想象以至理解、判断等多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审美”就是在通过上述心理活动来感受和鉴别事物的美丑及其程度。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人们以情感关照的方式来掌握现实的美。
在这个关系中,审美主体以情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的审美关系,而这种体验又反过来鼓舞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2、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与哲学。
美学与哲学关系最为密切,它曾长期属于哲学的学科、隶属于哲学。
直到1750年鲍姆加登把它从哲学中划分出来。
①哲学为美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美学研究的课题成果反过来丰富了哲学的内容。
美学与伦理学。
康德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
“灿烂星空,在我头上;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高尔基也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
不同点:
伦理学研究人们的道德关系,它的基本范畴是善与恶;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它的基本范畴是美与丑。
美学与心理学。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美学与艺术学。
艺术创造了许多美的形象。
(建筑美、舞蹈)
美学与教育学。
美育关系到教育。
美学与自然科学。
自然美与自然科学相关。
(科技美学)
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1.学习美学可以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是无处不在的。
罗丹说过:
“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
2.学习美学可以激活我们对审美现象的理性思考,提高理论把握能力。
荀子在其著作《非相》中曾经说过: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
曰:
以其有辨也。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3、学习美学可以培养人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的审美判断能力,促成人用审美的态度对待日常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美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使人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促使人生审美化,从而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个人观点:
审美不是远离生活的空洞说教,而是具体生动的形象启迪;不是外在规范的道德法律,而是自由感悟的心灵自觉;不是强迫命令的行政手段,而是情感愉悦的精神满足。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
1.“自上而下”。
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
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
代表人物:
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这种方法把审美对象看作是形而上的的问题加以探讨,它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对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
2.“自下而上”。
又称“经验描述”,是19世纪以来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把美的现象看作是一种经验事实,或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侧重于主体内在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强调吸收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分析,所以也被称为“科学的美学”
3.此外,还有心理学方法、发生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等等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26
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的壁画(AltamiraCave)
西班牙的史前艺术遗迹,洞内壁画举世闻名。
位于西班牙北部古城桑坦德以南35公里处。
1879年由考古学家马塞利诺·德桑图奥拉和他的次女玛丽亚发现。
洞窟长约270米,洞高2.3米不等。
洞里保持着久远的石器时代面貌,有石斧、石针等工具,还有雕凿平坦的巨大石榻。
150余幅壁画集中在长18米、宽9米的入口处的顶壁上,是公元前3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绘画遗迹。
史前艺术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受到西班牙人的高度爱护。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认为理念是事物的 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
建立了阿卡得米(Academy)学院。
著有《理想国》、《会饮篇》、《智者篇》、《斐多篇》等。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代表作:
《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里普斯(1851—1914年)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
在他的《空间美学》一书中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
在他看来,客观世界无所谓美丑。
物之所以美,是由于自我感情的移入。
我看到它美,它才美。
“审美的时候,不是对于审美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自我的欣赏。
”
朱光潜(1897-1986)
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
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代表作品:
《朱光潜选集》,《悲剧心理学》,《无言之美》。
李泽厚(1930—)
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代表作品:
《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
审美的形成过程
泰姬陵
印度的泰姬陵是世界奇迹之一也是最美丽的陵墓。
该陵墓是由沙贾汗印度蒙兀儿时期帝国皇帝沙·贾汉建造的,以纪念其最宠爱的王妃--穆姆塔兹·玛哈尔 。
泰姬陵位于印度北部的阿格拉,选择白色的大理石建造是爱的象征。
这座建筑被公认为蒙兀儿时期水平的最高峰。
千手观音
舞蹈《千手观音》是聋哑女孩邰丽华领着20位聋哑演员排练出来的,她曾以表演舞蹈《雀之灵》被广大观众熟知,也是中国惟一登上两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的舞蹈演员。
罗丹(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Rodin1840-1917。
法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
他的《思想者》、《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
专题一:
自然美
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美,包括日月星辰、山水花鸟、草木虫鱼、河流江海、田野园林等等。
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大自然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家。
它用最简单的材料造出了一个大千世界:
一切都没有雕饰,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魅力。
自然美的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能否发现并感受其美需要一双会审美的眼睛,需要热爱生活的情怀,更确切的说,在自然物从其自然属性向审美性转化的过程中有赖于审美主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一、自然美的本质、根源
(一)美学界对自然美代表观点
1.客观派:
认为自然美就在于自然事物本身它是自然事物的形式和属性,如线条、色彩、形体等的符合比例、对称等。
毕达哥拉斯学派
2.主观派:
认为自然美的实质在于人的心灵和主观意识。
代表: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主客观统一派:
认为自然事物的美是人的主观作用和客观事物本身的某些属性相结合的结果。
代表:
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自然界的事物被当作人或人的生活中的美的事物与人的幸福与欢乐是相连的。
4.肯定派:
20世纪英美学界指出,肯定自然事物的美,反对对自然事进行评价。
他们认为:
(1)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有肯定的价值
(2)自然事物所具有的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是不可比较和不可分级的。
5.实践派:
依据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和自然的人化思想产生。
认为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实践。
“自然的人化”:
“化”,就是主体利用、改造客体,在客体中实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过程。
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无所谓美丑,只有人类出现以后,人具有了审美意识,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通过人的劳动实践而被“人化”,这就是自然的人化的过程。
美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
(二)自然美的本质根源
自然与人工相对,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自然具有自己独立的属性和形式特征,而美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自然与美有矛盾,我们要正确理解自然美。
那么自然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水(古今观)
远古时代,泛滥的洪水曾经危及人类的生命和生活,导致“江河横流,人或为鱼鳖”(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那时的水无美可言。
如今,经过人类的社会实践,改变了人与水的关系,使原先对人有害之水,变成了为人所利用的“为我之水”。
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如同钱塘江大潮被人们欣赏这样的人水关系。
钱塘潮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自然美的本质根源:
自然美的根源,同其他一切美一样,仍旧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于自然物同人及其生活的客观联系。
二、自然美的形态
(1)经过人类生产直接加工改造的自然事物的美。
比如麦田、梯田等。
2)经过人类艺术直接加工改造的自然事物的美。
比如泰山石刻、园林、麦田怪圈等
(3)未经过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自然事物的美。
比如原始森林、名山大水等等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
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
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
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三、自然美的特征、属性
(一)自然性
1.自然性是指自然美对于自然的依恋性。
自然美贵在自然,即贵在自然性。
它是自然美依赖自然事物天造地设自然而然形成的自然属性和感性形式特点。
(元谋土林)
2.自然美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自然的美。
它天然地符合人们的审美理想。
(桂林山水与黄山风景)
(二)社会性
自然物的美的自然属性为自然美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自然美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属性。
但是自然物只有和人及人类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它才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才能产生自然美。
(比如: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智者能从水的流动中看到与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动”;而仁者能从山的形象中感悟到和自己的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静”
君子把山水作为关照的对象,是因为山水的自然形象的某些特征可以象征人的某些高尚品德,所以君子喜欢以上水比德。
《爱莲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美的本质在于它的高洁脱俗,美丽而不妖冶的品格和风采。
在这里是突出的荷花美丽形式背后的社会美的道德内容。
“比德”之例:
(三)多面性
1.多面性是指自然事物本身属性和感性形式特征是多方面的。
比如月亮,有人认为它美是因为它的月光,有人则关注它玉盘似的形状。
2.自然事物多方面的属性和特征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多方面的。
比如柳树常代表送别。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离开的人多到此地惜别,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同时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像柳很快地生根发芽,舒枝散叶。
寄托着友人的美好祝愿。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形式性
它是指自然美主要以形式取胜,侧重于形式特点。
(五)暗示性(寓意象征性)
指自然物往往与人及其社会生活异质同构,具有相近相似的某些特征。
人类通过想象联想使人想起人或者人的社会生活,从而具有审美价值,成为人及人的生活的比拟或象征。
比如梅兰竹菊
自古有:
“傲雪寒梅”,象征着壮士铮铮铁骨;“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有梅花百日香。
”这些都象征着梅花不怕严寒,不畏艰辛,不怕吃苦顽强不屈的精神。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者,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松,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
《论语》赞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郑板桥:
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
《咏松》:
高枝戮太空,
捧雪笑西风。
万丈危崖上,
根深百尺中。
——巫祯来
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以竹象征气节,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菊花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一、隐士的象征
自从陶渊明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二、斗士的象征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
三、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
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四、自然美的文化价值
(一)自然美能愉悦人的感官神经,陶冶人性,培养爱心。
自然美能够陶冶人性,具有培养人高雅情操的美育作用,自然美的清静、质朴可以使人洗心涤虑,返璞归真,自然美的雄浑崇高,又可以激发人奋发进取,更重要的是能在大自然春风化雨的滋润中养就一种能空能静、由虚入实的最佳心态。
(二)自然美能开阔人的视野,领悟人生真谛,培养生态意识。
大自然的永恒博大,真实本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游目骋怀的广阔视野,是人们可以高瞻远瞩去观察、思考生命的价值,进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笑天下”的人生佳境。
(三)自然美使人善于发现美的妙趣,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
(四)自然景观以它自然的感悟特征,给人以美的昭示。
专题二:
社会美
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涵义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更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连在一起。
同自然美、艺术美相比较,社会美内涵广泛。
社会美:
又称生活美,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和人的美。
二、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
1.范围
(1)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劳动,人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获得审美愉快的基本领域。
人的自由的创造性的劳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活动,是显示人本质力量的活动,因而劳动过程、劳动条件及劳动所创造的产品都充满了美。
(赵本山的《红高粱模特队》)
马克思说: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
“物种的尺度”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和尺度,
“内在的尺度”是人的尺度。
什么是人的尺度?
人的尺度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所谓“自由”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是自然的奴隶,而人能通过对自然的改造,使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自觉”是指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一切劳动产品在生产之前,就以观念的形态出现在人的大脑之中。
凡是能充分体现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本质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
9
10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造的蜂巢使人类的许多工程师惭愧,但人类最蹩脚的工程师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人在造蜂巢之前,蜂巢已经存在于人的脑海里了。
人类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
因此,无论是原始时代的石器、陶器还是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呼啸而过的和谐号动车,它们都是人们的劳动产品,又是人们直接关照自身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它们的美都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2)政治实践活动(阶级斗争)——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进行的阶级斗争生活本身是美的。
阶级斗争也是阶级社会中发展美、创造美的一种伟大动力。
毛泽东指出: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的。
在文革期间,江青等人为了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一手炮制出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文化产物——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它们是“文化大革命”中政治对艺术进行强行干预的典型产物,也是阶级斗争中艺术创作中美的典型。
沙家浜智斗
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
从美学意义上说,阶级斗争是一种美丑斗争。
在斗争中,美不断地战胜、必然地战胜丑,这是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和规律。
王永惠《红卫兵》
(3)科学文教活动。
科学文教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也是进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使物质生产劳动如虎添翼。
科教事业为物质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爱情、友谊等等)
凡是能够以恰当的形式显示人的健康向上的本质力量的,就都有没的存在。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是“应当如此的生活”,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东西。
21
22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美:
日常生活是最为平实的美,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美。
2.社会美的特征
(1)直接的社会实践性。
社会美直接根源于社会实践,受社会实践的制约。
社会美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构成的美。
而一定的社会关系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存在。
社会美正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的美。
如果人类的时间活动一旦中止,那么,社会关系也将消失,社会美也就不复存在。
(2)突出的社会功利性。
亚里士多德:
“美是一种善。
(实用性)”
普罗提诺:
“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
美是一种价值。
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
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
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花样滑冰是体育的艺术化,是观赏性的,侧重于艺术美;
速度滑冰也有优美的动作,这主要是为了加快速度;
但是如果不考虑比赛的效果,一味的追求动作的优美,这就失去了社会美赖以存在的价值。
(3)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一定历史阶段对于美的追求是不同的。
无论是生产劳动的美,阶级斗争的美,科学技术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美,服饰打扮的美,都是直接与当时的社会生、生产条件、科学水平、社会制度、时代风貌等等相关。
如环肥燕瘦
三、社会美的分类
(一)社会事物的美。
比如和谐社会。
(二)人的美
人不单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
人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作为审美对象,人的体型、肤色、姿态、动作等属于自然美的范畴,而其道德、思想、言行、心灵等属于社会范畴。
1.人体美
指人的外在形态美。
它基本上属于自然美的范畴,是自然美的最高表现形态。
具体表现在人的身材相貌、姿态动作、装饰、风度等等。
身材相貌:
首先要健康;比例匀称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姿态动作美。
(优雅合理)
是指人体各部分动作的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论文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