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街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0844604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02KB
八街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docx
《八街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街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街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八街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2010-11-30来源:
八街镇政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完成总结之年,同时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开端之年,八街镇在“十一五”规划这五年里,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要务”这一中心,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重点突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10年八街镇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八街镇2010年工作总结及“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抓项目促发展,抓基础筑和谐,抓服务优环境,抓作风强素质”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截止2010年9月,全镇地方财政总收入3534万元,完成预算52.2%,较上年同期增加51.0%;一般预算收入1840万元,完成预算47.6%,较上年同期增加51.0%;截止11月,农资综合补贴1820548.22元,共办理家电下乡补助车辆348辆。
1、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1)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百年不遇大旱天气,给全镇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八街镇党委、政府不畏困难,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全力稳定农业产业工作,一年来,农业收入不但不减少,而且还稳中有升。
2010年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284亩,水稻旱育秧526亩,水稻大田移栽4793亩,玉米种植24756亩,玉米育苗移栽4360亩,薯类907亩,杂粮1878亩,豆类5570亩,其它经济作物1240亩;种植蔬菜4.06万亩,总产量5.8万吨,外销量3.9万吨;无公害播种面积2.8万亩,无公害蔬菜产量5.6万吨,黄(蓝)板推广面积0.21万亩,标准化示范面积1万亩,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1800人次蔬菜新品种及新技术4个;花卉园艺生产面积1760亩,切花生产面积300亩,食用玫瑰种植面积1560亩,其它花卉生产面积300亩,切花产量300万枝;全镇蔬菜产品农残快速检测600个,蔬菜产品农残快速检测合格率98%以上,完成1000亩频振式物理杀虫灯示范建设任务。
(2)基地农业建设突飞猛进
一年来,我镇按照“背靠基地立足园区,利用市场,拓宽渠道”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三项建设(基础建设、园区建设、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目前在全镇已基本建成,形成万亩菜、千亩瓜的生产规模,较好的发挥了规模种植的效益。
以龙头企业恒进、茂秾、博昌为依托,辐射周边村庄,带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壮大了园区建设,逐渐形成了产销一条链的大规模农业产业园区。
(3)生态畜牧经济发展迅猛
截止10月份,全镇共完成农户散养肥猪出栏70500头;家禽出栏131.5万只;肉牛出栏3198条;肉羊出栏5250只;肉类总产8525吨;禽蛋产量455.5吨。
畜牧养殖大户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建设完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48户,养牛大户4户;并批2010年安宁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1户,审批上报9户,有两户达不到要求没有审批上报,认真巩固和加强养殖示范村建设工作,全面带动集镇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4)林业工作落实有力
2010年,是我镇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天气异常干旱,护林防火形势极为严峻,八街镇高度重视,各项林业工作尽然有序进行,截止目前,全镇共发生火警火情五起,没有发生火灾及人员伤亡;林木采伐工认真按照市林业局下达给我镇的采伐指标为1476.27立方,计划在我镇的摩所、窑坡、二街、招霸、鸣凤等13个村委会,52户农户中实施采伐,经过云南省规划院作业施工设计工作,我镇共有51户,4700立方,预计在11月中旬完成采伐工作;全镇共完成义务植树71万株,在五采区、城镇面山、公路沿线开展植树造林工作1067亩,超额完成了任务;认真配合市林业局进行省、市级公益林的划分,加强对公益林的管理工作。
(5)水利工作深入开展
在大旱之年,八街镇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认真按照除水害、兴水利、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市立小水工程1件,即凤仪下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批复总投资968.26万元,工程于2009年6月启动建设,现已经全面完工,投入使用;计划实施抗旱应急工程23件,现已建设20件,尚未启动拉水应急工程3件,有2件工程正在实施中;计划实施小水窖任务数2020个,5月12日调整任务数为1741个,现已完成1679个小水池建设任务;计划新建、改造小泵站11座,现已完工10座,剩余马家村泵站正在建设中;计划新建、扩容小坝塘10件,现已经完成10件小坝塘建设任务;计划建设小水池10个,现已经全部完成。
2、与时俱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我镇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我镇在发展、壮大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现有企业进行技改和再扩大规模,强力招商引资,出台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2010年八街镇招商引资任务(1亿元)完成2088万元,完成20%。
3、抓民生、构和谐,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镇村发展。
按照市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一事一议”“重点村建设”工作。
2010年我镇完成26个村小组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总投资303.71万元;完成磨南德、吴里坝2个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总投资116.02万元;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集镇生态环境,投资3027765.90元对集镇生活小区—东湖片区进行道路硬化及排水沟管工程、供水管网改造环境整治,完成安宁二中教师、学生宿舍及食堂建设工程,总投资1385万元;投资650万元进行南湖工程的开工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投资近70万元建设了为民服务中心。
(2)深入开展民政救助,确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我镇2010民政工作紧紧围绕“抗大旱,保民生,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这一中心,1—10月共发放救灾救济大米126600公斤,解决特困医疗救助55人,80431元,解决临时救助13户32000元,发放五保户定期定量补助156人,374400元,发放精减退职人员生活补助金21人,33180元,发放原大队干部生活补助23人,40940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3170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60620元,发放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458500元,免费送精神病人住院治疗20人次,办理残联人优待证250本,购买民政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43人,58290元。
发放抗旱关爱资金共计389500元。
殡葬改革工作顺利开展,1—10月份死亡农村人口220人,免费火化尸体220具,全部进入公墓安葬,发放火化补助和公墓安葬补助659000元。
(3)真抓实干,促进科技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截止10月份,八街镇共办理转诊申请386人次,审核住院外伤情况说明157人次,办理大病救助109人次,完成全镇31021人参合基础信息核对并以电子文档形式重新上报。
;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我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创建情况,2010年八街镇农村改厕任务700座,实际完成农村改厕850座,较好的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建设沼气池53口,其中国债项目40口,为全年任务的80%(预计11月低全面完成任务);安宁市级任务13口,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30%,其中50立方沼气池5口,是安宁市今年唯一建设的乡镇。
按照市科协的安排镇科协组织8126人次参加了烤烟种植管护、红梨管护、沼气综合利用、畜牧兽医(养殖)等专业的24小时以下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书。
(4)促进生育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清理核查等专项治理活动。
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截止2010年9月份,共出生婴儿267人,符合政策生育26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63%;全镇共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5142人,申报一次性奖励51户92人,按时足额兑现2009年独生子女保健费2828人334870元,下村走访奖扶对象140人,特扶对象29户,中考加分117人,高考加分56人,申报义务教育奖学金1293人(小学771人,初中552人),申报2011年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新农合资助10373,申报普通高中,大学一次性奖学金209人(高中151人,大专21人,大学37人);清理查验流入人口婚育证明1055人,流出人口1140人。
(5)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平安运行。
我镇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的主旨,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及社会维稳工作。
1-10月份,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99件,市长热线29件(含督办件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两项均有上升,来信来访案件办结率100%,年内没有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
2009年11月21日至2010年10月20日止,全镇共发各类刑事案件96件,破44件,破案率为45.8%;治安案件117起,查处98起,查处率达83.76%,与年初市局下达的45%的任务相比超额完成百分之一百零一,与去年同期的68件相比刑事案件上升28件,破案率提高1.9个百分点;民间纠纷全年共受理186件,调解184件,调解率为98.9%;法庭共收受各类案件111件,结案94件,调判率为84.68%;认真排查统计吸毒人员并做好帮教工作,经排查全镇在册吸毒人员54人,已做到全部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力争顺利通过省禁毒委的复查,维护无毒镇荣誉称号。
(6)努力做好村庄规划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八街镇严格执行农村建房审批制度,坚持“五不准”和“六不准”,全年按国家规定规划审批160户,其中:
审批新建房56户,办理拆旧建新手续104户,补办规划手续28户,查出乱围乱建3起。
2010年10月,我镇按照安宁市建设局农村民居抗震房建设要求,继续开展抗震房建设工作,104户拆旧建新抗震房正在建设中;2010年完成村庄绿化新增77272㎡,达到绿地面积2496601㎡,绿化率32%,绿化覆盖面积2746261㎡,绿化覆盖率35.2%;集镇绿地新增52680㎡,面积达到352586.6㎡,绿地率达41%,绿化覆盖面积384974㎡,绿化覆盖率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1㎡。
按照昆明市普渡河流域水污染整改要求,八街镇在月照屯二组农田新建污水处理站,现已经办理了项目拟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已经送审,预计年底完工,投资1000万元,建成后日处理污水量180立方米。
(二)八街镇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
八街镇属水资源保护区,为保护水源,在集镇范围内杜绝所有工业介入,这样严重阻止了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和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产业结构单一,单靠发展农业,加工农产品这一产业带动集镇经济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农村土地得到了有效流转和整合,农村合作社逐渐兴起,规模化生产、集约化、高新化生产逐渐拓展到农户,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观,但“综合发展、协调发展、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这一发展模式较薄弱,产业结构链出现断裂、错位等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制约了集镇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发展。
2、财政经济薄弱,收支矛盾突出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八街镇主要是以农业产业为支柱产业,其中“六个一工程”是八街镇的重点农业工程,近年来,平凡的自然灾害不断影响到农业生产,造成农民收入大幅度降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只有依靠政府来调节,但对于收入结构单一、其他产业薄弱、财源匮乏的农业乡镇,财政收支矛盾逐渐加大,严重影响政府规划和工程的开展,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集镇的规划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导致集镇整体发展缓慢。
(三)2011年工作计划及发展思路
回首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展望2011年,发展充满艰辛,催人奋进。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热情、激扬的斗志和高度的责任感,进一步开拓创新,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全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增加财政收入为重点,加快全镇经济建设
“增加财政收入,加快经济建设”是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因农业税取消、工业发展受限和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影响,八街镇财政收支薄弱的现实已成为阻碍八街镇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八街镇党委、政府有信心、有决心打破这一局面,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投融资环境,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积极学习借鉴经验,从更高的起点以更高的标准着手,引进发展项目,拓宽发展渠道,增加资金来源,确保2011年各项经济收入有很大的突破。
2、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科学发展
继续抓好污水处理厂、集镇新区建设、鼎坤书画院、农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配合做好县八公路修建、车木河搬迁等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市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大力加快产业园区开发和集镇规划等自身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八街镇的资源优势,广辟渠道,争资引项,不求大上项目,力求上大项目。
确保上了大项目不丢小项目,上了新项目不弃老项目,并通过筑巢引凤,服务好老项目、小项目来引进新项目、大项目。
3、以改善民生为基础,加快构建和谐新八街
一是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确保人们工作生活秩序安定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提高社会治安公众满意度。
二是搞好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确保计生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狠抓增收节支,努力实现经济实力和可用财力明显增强。
开展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快速推进老项目,深思谋划新项目,努力增加镇财政的可用财力,增强政府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能力。
四是未雨绸缪,充分准备,全力做好抗大旱的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继续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活动,加大救助力度;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确保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的审核工作;全面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帮助学校和医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八街镇“十二五”工作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农业稳镇、特色产业兴镇、商贸旺镇、环境立镇”的发展战略,以推进镇的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农业化带动力,着力打造“生态小镇、旅游小镇、宜居小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八街。
(二)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是我镇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五年,是现代农业大发展的五年,是人文旅游与绿色经济协调迈进的五年,是新型加工产业园区大建设的五年,是集镇城市品位大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发展的五年。
做好今后五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小康集镇,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后五年,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是: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经济大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增强“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稳步推进“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苗木花卉、畜牧养殖、万亩生态园及新型加工产业的发展,围绕磨南周边开发构建我市新型红色旅游度假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高新化、旅游特色化”。
1、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镇以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前提,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立足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引导高新技术农业产业进入园区,以农业龙头企业恒进、博昌、茂秾为依托,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形成以蔬菜、水果及花卉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群,扩大产品服务市场、改善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树生产一流形象。
2、内招外引,全面展开加工产业园区建设
县八公路的建设被市委、市政府列为第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八街镇以此为契机,以整合资源、发展经济为前提,大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县八公路沿线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不断开拓新型产业,全力打造一个以加工产业为主的新园区,形成集约型、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打破常规的生产技术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模式,从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保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3、综合发展,形成以“红色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为格局的新型旅游业
八街镇红色文化凝聚深厚,绿色生态魅丽多姿,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壮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2010年,八街镇磨南德村被确定为“省级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抢抓这一机遇,八街镇树立“让八街红色历史永远辉煌”的理念,把发展形象定位为“红色生态旅游胜地、农业观光旅游家园”,以红色文化为龙头,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不断开发旅游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区。
4、加快集镇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目前,通过八街镇党委、政府及全体群众的不懈努力,八街镇集镇被列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云南省省级卫生镇”、“云南省生态镇”等荣誉称号,为创一流集镇,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我镇将重点以“强化基础建设设施、努力提升城市品位”为着力点,不断完善集镇建设,健全集镇服务职能,改善集镇居民生活质量,建立一个以农产品批发流通为主的市场、规范集镇商业市场、建设集中安置小区、完成南湖公园后期工程,2010—2015年,集镇共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80.0ha,在规划期内逐步形成“城镇中心区—中心村—一般村”的村镇体系结构,其中城镇规划区为镇域中心建设区,八街村、大里屯村和月照屯村、竹园村纳入镇中心区规划;将二街、梚杉、吴里坝、一六规划为中心村。
同时加快中心村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使中心村在一定区域内处于相对优越的地位,使周边村庄人口在向城镇集聚的同时,向中心村汇集、定居,从而拉大镇区框架,增强集镇辐射带动能力,缩小城乡差距。
(三)任务目标
1、集镇经济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
五年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8亿元,年增长5%;人均收入达到6250元,年增长10%;农业总收入达到8.55亿元,年增长10%;畜牧业总收入达到4.2亿元,年增长11%;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3.33亿元,年增长5%。
2、不断巩固创新,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作为八街镇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五年的不断努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继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走城镇化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集镇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集镇公共服务建设,改善村庄道路、水电设施、休闲娱乐文化室等硬件设施,把农村真正建设成现代型农村、清洁型农村,把集镇建设成现代化旅游小城镇。
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未来的五年中,我镇牢牢树立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加快区域“城镇化”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重点,紧紧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这一中心要务,抢抓“八街镇被列为安宁市城乡统筹的试点乡镇”这一契机,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力争十二五期间各项水平均达到城镇化发展指标。
(四)具体措施
(一)以“六个一工程”为统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农业“六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新型产业扩规发展。
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农业“六个一”工程进程。
以恒进、茂秾、博昌等设施农业园为中心,辐射周边中所、朝阳、枧槽营、八街四个村委会发展大棚园区,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特色化的绿色生态种植园区,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发展蔬菜产业并适度经营采摘休闲旅游项目;以凤仪、堍杉两个村为重点,更新和发展新型特色水果,不断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达到高产、高质、高效益的目的,把八街打造成特色水果之乡;依托惠嘉、金江、正大、华港、利之源、正邦等龙头企业,建立各类禽蓄养殖小区及养殖协会,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养殖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实现养殖经济收入翻番的目标。
2、做好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配套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县八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八街到磨南一线旅游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新修水利、开挖水窖、新打机井等措施完成国土资源调整,解决项目区内人畜吃水及灌溉供应。
从市级积极争取资金、设备,推广杀虫灯、防虫网,完成玫瑰花产业及万亩生态园、樱桃园凯特杏产区的无公害生产设施的全覆盖;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加强农村技术人员的引导性培训,认真做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认真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二)围绕我镇为水资源保护区这一规划,结合红色生态旅游文化,构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农家”的大生态旅游格局。
1、构建精品休闲度假区。
结合我镇人文资源和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效整合境内星散分布的“万亩生态藕田”“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园区”“八街八景”“刘正富故居”“安禄罗游击大队”磨南民族生态旅游村等景点,构建“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农家”的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格局。
本项目已于2010年立项,2011年开发完工。
2、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引资庄园创新旅游运作模式。
继续做好“黑竹林生态园区”、“鳟龙鱼庄”等引资大型庄园续建工程和观光旅游业开发引资工程,做好基建工程和拓展旅游项目建设;做好磨南村民族文化名村、龙洞民族历史文化名村及“历史名将陈钟书故居”后续建设工作。
加强对集镇“三和寺”“关圣宫”等的保护工作,建成一个集林业观光、田间体验、民俗娱乐、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为一体的八街旅游胜地;依托中国道教文化圣地“三和寺”,结合传统文化,建设一个集传统文化与道教理念的文化游览基地;在盈利模式上,在现有单一水果采摘、农家餐饮的基础上,做好时令瓜菜采摘、蔬菜认养种植等旅游项目。
(三)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扩大招商引资和项目续建
对原八街片区的上万亩土地实施5年有效规划,做好征地拆迁和补偿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继续为恒进、博昌等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续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协调工作。
下阶段,将成立专门的商贸区管理办公室,入住企业相关手续的办理、相关部门的协调服务均有商贸区办公室统一负责,实行“一站式”管理服务机制;另外,完成八街集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协助安宁市政府完成县八公路的修建工程。
创新投资环境,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填充工作。
(四)全面抓好各项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扭住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要务,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市委市政府“六清六建”的要求,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
到2015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要覆盖到全镇21个村委会,并通过完成建设规划与评审。
1、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完善公路网建设工作,继续落实“村村通公路”建设工程;二是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农村宽带网全覆盖,全面启动村村通数字电视工程和村级政务大厅的建设;三是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重点解决好车木河水库周边村庄的排污工程,确保饮水安全;四是搞好车木河移民工程;五是强化为生村的建设,确保五年内集镇50%以上的村为省级卫生村。
2、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加快集镇“城镇化”建设步伐。
八街镇作为农业大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街镇 十一 工作总结 十二 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