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专业剖析材料.docx
- 文档编号:10844498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85KB
草原专业剖析材料.docx
《草原专业剖析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专业剖析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原专业剖析材料
草原专业剖析材料
一、专业基本情况
“草原专业”于1992年开设,从1992年到2010年,先后培养了普通中专、脱产学习成人中专、脱产学习成人大专、函授大专、函授本科近3000人,就业率为92%以上,专业对口就业情况较好。
另外还有培养了5000多名农牧民。
草原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之一,1992年至2003年连续开办有11年,2003年至2007年停办4年(普通中专班),函授大专、函授本科仍然开办。
学校开办本专业时,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设备等方面优势,加强骨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提高业务素质能力。
本专业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强,完善实验室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利用自己暑假采集和植物、病虫害标本,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专业教师队伍的吃苦耐劳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认可,多次凭为学校级“骨干示范专业和专业队伍”,08年该专业全体教师与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努力下,获得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新疆草原畜牧业示范培训中心阿勒泰基地”培训项目。
现有在校的草原专业中专生130多人(3个班),函授生40多人,年培训从业人员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上岗证100多人。
有专业课教师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助理职称1人,兼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98%,实习指导教师中中级、高级工以上占专业教师的98.5%,先后有5名教师去内地和江内参加专业骨干师资培训,为该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专业实验设备和实验设施完备、先进,校内相关的实验室有植物标本、病虫害标本室、林草实验实训室。
能够很好的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
本专业还拥有各县、乡、镇草原监理站、草原站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多年来,这些实训基地一直承担着草原专业的专项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任务,为草原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专业设置背景:
1、区域背景
畜牧业是新疆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发达的畜牧业是一个国家大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一般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30%,我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5个百分点。
我区是一个牧业大区,农牧区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5%,农牧民增收问题是我区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而牧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遵守生态环境自然规律,把握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我校的草原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设的。
2.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
阿勒泰地区第一支柱产业为畜牧业,畜牧业发展直接影响农牧民致富步伐,发展畜牧业前提就是要草地业开发利用与保护,解决生态环境平衡的恶化问题,坚持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持续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使畜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
新疆草地总面积达8.6亿亩,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30%,是林地的28倍,耕地的15倍,而阿勒泰地区拥有天然草地1.48亿亩,占全疆草原总面积的14.4%,占地区国土面积的83.38%,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新疆天然草场由于重用轻养,严重超载放牧及盲目开垦种植等原因,80%以上的天然草场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严重退化46%,牧草产量下降35%-75%,荒漠化草地面积已占草地面积的近50%,牲畜存栏数从1949年1038.22万头(只),2005年底已经较1949年增加了5倍多,草场载畜能力较50年代减少50%左右,而我区每年各类牲畜牲畜存栏达到310.99万头(只)左右,出栏各类牲畜230万头(只),出栏率占最高饲养量的45%,商品率只有80%左右,畜牧业总产值15.04亿元(现价)左右,以上资料分析指出,草地生产能力比较薄弱,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要达到农牧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30%以上,把畜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需要培养大量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力。
草原专业必将因此而前景广阔。
3.专业设置的行业背景
草地畜牧业行业前景十分看好。
随着当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增加,不但要畜产品产量要求提高而且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的升高。
畜牧业作为一个能够覆盖全疆,周期短、发展快、效益高,上联种植业,下接加工业,既能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又能延伸到二、三产业的大产业,开发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保证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的发展趋势,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把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规律,实现为社会服务,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草地畜牧业技术人员与广大农民们培养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学校。
4、人才需求调研
结果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对草业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为草业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做好该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
为此,我们每年都到各县、乡草原站、草原监理所以及相关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才需求调研。
草原专业的教学主要是立足本地,面向全疆。
调研情况如下:
1.阿勒泰地区各县、乡草原站、草原监理所以及相关企业31家,从业人员近50人。
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专业学历的人员占到50%以上,而真正系统掌握草原培育和草原保护职业技术资格人员仅占25%左右,还有75%人员,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另有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的培训等提高专业素质,以适应全疆高生产力的草地畜牧生产工作迫切需要。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学校依照教育部[2000]2号文《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2004]1号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确定的草业科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面向“现代畜牧业市场”体系,为现代畜牧业服务,为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服务,为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的“三服务”方向,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从草地保护、草地管理与培育、草地规划与草地建设、执法等,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能力体系
(一)课程结构与分析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技术岗位群的要求,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根据国内外草地畜牧业发展与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基于有关事业单位、企业调查和专家意见,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总的结构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模块:
文化基础课教育教学模块。
这一模块培养学生高职德育教育和文化水平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并且要兼顾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二模块:
专业基础教育模块。
这一模块培养学生草原专业技术人才所必须的专业理论课程知识。
第三模块:
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模块。
这一模块培养学生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中职草原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本专业领域培养培训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应特别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
(1)草地畜牧业各项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
(2)草地保护与培育知识能力;(3)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应用技术能力;(4)饲草料加工技术能力与饲草料营销知识;(5)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知识,提高执法力度法律意识和知识等。
2.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教学四部分。
文化基础课教学包括:
德育教学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民族理论常识)、体育与健康、汉语、物理、公共关系、数学、化学、计算机基础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技术人才必要的教育,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规范诚信的行为规范。
专业基础课教学包括:
植物与植物理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分类学、遗传与牧草育种学、草地生态学等课程。
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基础平台。
专业课教学包括:
草原管理学、草地保护学、草地调查与规划学、牧草栽培学、牧草种子学、草坪学、草地法律法规等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草地生态环境的生产规律与能力,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培育技术措施,草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技术,草地利用规划与持续发展规划等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技术。
选修课教学包括:
饲养学、家庭牧场规划设计、遥感技术、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家畜饲养管与饲料加工应用技术知识、家庭牧场规划与经营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不同方向的发展。
3.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基于理论教学的层次以及本专业技能培训的渐进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呈阶梯性,由校内教学实训、生产实训和毕业实训三方面组成。
校内实训主要解决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动手能力进行初期培养。
实训内容与主要专业课程对应,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获得本专业必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生产实训是学生对必修完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实践实训,因草原专业实验实训内容受季节的限止,所以有些课程理论教学计划与实验实训不能同时开展,生产实训进行方式,由学校实训基地的实训基础上结合各县、乡草原站和草原监理所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在校内外实训的基础上,把学生推向社会,进人真实的工作环境,综合运用所学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上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缩短岗位适应期,为毕业后零距离上岗作好准备。
五、产学研结合
1、实训基地资源情况:
1992草原专业建起以来,承担该专业的普通中专班、脱产学习中、大专班、函授大专、函授本科班的培养,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以地区组织部和农村工作部门凭用的兼职教师的名义,承担了“万名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农牧民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任务。
一人参加了中加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编写了《新疆牧民现代人工草种植技术与管理》手册。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7年,我校被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认定为“阿勒泰地区职业技能鉴定所”,本专业的4名老师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名义,承担了阿勒泰地区草原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任务,确定了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有先进性、配套齐全、满足教学、培训要求的基地模拟、仿真或真实的设备,应保持同期当地生产性设备的水平,有一定超前性和代表性。
目前,草原专业拥有先进实验设备:
电子生物显微镜、立体式显微镜、读数显微镜、电脑控制照明培养箱、恒温箱、电控土壤各种养分测定箱、电脑控制的水分测定设备、小气候的测定仪、JPS定位设备以及各种校内外实验实训仪器和阿勒泰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标本、病虫害标本等非常符合教学需要。
2、示范作用
草原专业开办18年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中专、大专文化程度人才、在本行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执法人员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将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新疆草原畜牧业示范培训中心阿勒泰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后,为社会培养培训草原畜牧业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当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该培训中心将按照“示范培训、跟踪服务、增效增收、辐射带动“的原则,建立”就地培训、现场指导、工学结合、示范引领“的培训模式,通过实施”牧民定居综合技术示范培训、农区畜牧业模式化养殖技术示范培训、城郊畜禽标准化饲养示范培训、草原改良与保护示范培训、阿勒泰地区草原畜牧业特色公共实训基地示范建设”产研结合体系的五大工程建设,为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适需人才之路。
六、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敬业爱岗、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所有教师都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风良好,执教从严,能够承担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七、教学质量管理
(一)教学环节与要求
1.重视教育思想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文件,坚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
为此我校开展了“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大讨论,要求教师将计划社会的需求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现在市场经济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要求教师都写出心得体会,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新理念。
近两年学校派出专业12人次考察、培训等,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吸收和转化先进的中职教育和办学理念。
2.树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出自身特色奠定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3.专业是学校与社会结合点,为了使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与草原专业相关单位的联系合作,组建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制度,并定期开展活动。
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该专业的岗前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相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进行,由草原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并与其中一些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订单培养协议。
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走出去,走访用人单位,了解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调整教学内容与人才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请进来,邀请本专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执法人员和有关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举行报告、召开座谈会,介绍企业的需要人才的状况以及行业技术的发展。
针对草原行业生产第一线所需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听取企业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并提出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二)教学方法本专业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学生在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训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点改革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数课程积极实践了启发式、讨论式、讲座式、答疑式及现场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讲请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
2.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注重环境工程化、题目多样化、真实化、综合化、方案个性化、教师导学、学生自学。
鼓励学生深入现场调研请教,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理论课考试体系彻底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法,主干课程均建立了试题库,严格执行考教分离,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考评方法,严格标准。
实践环节的考核以基本技能为主,例如植物分类学实习采用抽签的方法让学生现场规定时间内说出名称与生长环境特点以及采集制作植物标本过程,同时进行口试,最后根据学生态度、表现和答辩综合情况给学生打成绩。
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实践实训内容结束后写出内容详实的实验实训报告和总结,生产实训采用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岗位实训中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分别评价,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进行打分,学生的生产实训成绩记入学生的档案。
(三)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我校将能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及其使用效果作为对教师能力考核要求之一。
为了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中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电教片教学手段。
并且使用最新制成的多媒体课件,改善了所选用的教材具有相对滞后的缺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较好地解决了学时不断减少、内容不断增加的矛盾。
截止目前,专业课程中共有课件20套,65%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平均每门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时占总学时的15%左右,专业课程大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实践教学学校认真落实中职教育所倡导的“理论够用为度,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精神,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紧贴草地畜牧业需求,将不同层次的技能训练融入到“课程实验实训->校内外生产实训->校外顶岗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同时,保障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八、社会声誉
(一)政府的重视和投入
地区和自治区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发展,“新疆草原畜牧业示范培训中心阿勒泰基地"建设挂牌成立时,治区副主席靳诺、自治区政协常务副主席昌元为该培训中心揭牌。
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对阿勒泰地区的关心和支持,对于促进阿勒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高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素质、加快牧民定居步伐、进一步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是国家劳动部认定的阿勒泰地区职业技能鉴定所。
多年来一直走产、教、研结合的路子,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面向市场设专业,围绕专业学文化,联系实际讲理论,对照标准练技能,手持证书进市场”的办学思路,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该专业毕业生--人,获得“双证”学生---人,取证率95%。
目前,草原行业草原保护员、草原执法员、草坪技术员、饲料加工员等岗位标准已明确,根据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将其设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初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中职院校草原专业毕业生应在取得学历证书外,还应获取一项高级草原保护员、牧草栽培员、草坪建设员、饲料加工员等职业资格证,这种“双证书”制度是中草原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校重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有规划,有制度,有机构,全员参与职业指导,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效果显著。
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课程中开设《职业道德》,《就业指导》两门课,毕业班级召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好专业服务社会》等主题班会,并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请他们介绍择业、就业、创业的亲身经历,通过现身说法,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和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原 专业 剖析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