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842835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66.85KB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考场、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每题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材料分析题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48题,48分)
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规律,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
大家都强制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道B.甲—道,乙—儒,丙—法
C.甲—儒,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
2.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4.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A.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
5.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
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A.春秋战国B.汉朝C.隋朝D.唐朝
6.《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
对此,老秀才言:
“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
”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7.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8.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9.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10.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
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1.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2.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
“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9—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
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4.李大钊说:
“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
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16.诗人徐志摩(1896-19
31)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7、“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8.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
“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
”这项发明是()
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
D.印刷术
19.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清明上河图》B.《鹳鱼石斧图》C.《墨梅图》D.《步辇图》
20.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21.“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2、“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23.说“诗言志,歌咏言。
”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24、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二者的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5、奶奶不断唠叨:
“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
26.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27.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8.“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
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
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9.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30.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31.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B.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
C.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D.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
3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首先社会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33.有人认为: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
A.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
B.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C.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
34.1906年孙中山说: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④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5.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6.孙中山与时俱进,20世纪20年代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下列各项中,符合新三民主义精神的是()
A.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C.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37.右图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38.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
①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②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③提出两种矛盾的观点④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9.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革命和立国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以下毛泽东的言论哪一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
A.“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1938年《论持久战》)
C.“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0.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41.右图为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
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团结一致D.戒骄戒躁
4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市场和计划的关系问题B.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D.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
43.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上,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出现过一些偏差,其中不包括()
A.在大跃进年月,大办学校,出现教育大跃进
B.大量增加学生劳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程序
C.文革中广大教师备受摧残,青少年一代丧失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D.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44.《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
1966年他毕业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
同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
1968年他下放到东莞桥头插队。
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
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
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
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入取。
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
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5.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
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B.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
C.改革开放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46.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47.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大城市中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创作热情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D.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
48.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49、(22分)
材料一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西汉儒学、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分)
(2)简述明末清初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
(2分)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
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当时的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3分)
(4)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分)
材料三“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5)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观点就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两例说明。
(4分)
(6)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分)
50.(15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
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
(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3分)
51.(15分)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5分)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CCB6-10CCBDC11-15DCCCA16-20BCBCA
21-25BCBCC26-30BBBAC31-35CBCCC36-40BADDA41-45BBDDB46-48ACA
二、材料题
49、(22分)
(1)①董仲舒。
主张是“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3分)
②朱熹,主张是理先于气·“正君心”、“存天理,去人欲”等(3分)。
③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正统)思想。
(2分)
(2)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明清处于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分。
)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它也是一场文化革新,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3分)
(4)同意:
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道德、旧礼教是维护专制统
治的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学期 历史 期中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