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最新.docx
- 文档编号:10842732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28KB
心得体会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最新.docx
《心得体会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最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得体会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最新
心得体会:
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最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于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与逻辑主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有力地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幸福的根本价值追求。
这一价值追求包涵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幸福论新篇章,为我们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提供了科学指引与价值指南。
一、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分别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加以概括,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人民性,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逻辑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发展思想,但不能仅理解为限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以人民为中心。
用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本质上就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就是以实现人民幸福为根本目标,简言之,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根本价值追求。
从思想内容来看,无论是“中国梦”理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新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论等,都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幸福的根本价值取向。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幸福”之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追求总体上来说就是人民至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要义。
可以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关乎人民福祉与社会公平正义,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呼声与理想。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旨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依法治国以人民为主体,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全面从严治党顺应广大人民的期盼和意愿,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作为最根本的标准。
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十分重要,而究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同总书记明确指出的,就是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实现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部分中,也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人民生活幸福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实践要求来看,人民幸福为评判党与国家一切工作的成效提供了价值标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
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为此,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人民幸福的现实内涵
幸福是人对自身现实生活得到改善的良好感受和愉悦体验,它既包括基本生存发展条件的客观改善与美好生活需要的合意满足,更体现为物质与精神需要得以满足后产生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实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主题,而人类解放最基本的涵义就是人类从支配甚至奴役自身的自然力量与社会力量中解放出来,摆脱“人为物役”与异化劳动,消灭剥削与压迫,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毕生致力于人类解放事业,尤其强调“劳动解放”,其幸福观的核心思想就是幸福是人通过自由自觉的劳动而自我实现的生存状态,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书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观点,形成了以人民为主体,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内容,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现实尺度的人民幸福观。
这一幸福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
首先,从基本内涵看,幸福是全面的也是有重点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因此,以人民幸福为根本价值追求,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同时,在推动全面满足与全面发展中又要抓住重点,那就是要聚焦保障与改善民生问题,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就是要紧抓这“八个更”,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幸福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人民物质生活满足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
其中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文化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
物质富足优裕但精神空虚贫乏、无所依归的人决不能说是一个幸福的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幸福的论述特别强调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通过“两步走”实现基本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都内在地包含着精神文化“软实力”也要“富”“强”起来的“硬”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幸福是个人的也是社会整体的、全体人民的。
人不是单个的孤立存在物,究其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以物质生活为基础,从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幸福及其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幸福问题的基本方法论。
离开社会关系的和谐,没有友爱尊重,社会动荡不安,个人要幸福是难以想象的。
“人民幸福”中的“人民”既是我们每个人,也是指特定的区域、阶层、行业的人群,更指的是作为整体的全体中国人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突出强调全体人民的幸福。
他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
在论述全面小康时,他也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当然,整体离不开部分,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
为此,一方面要不断创造社会条件、完善社会制度,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与基本权利等,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另一方面,更要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地方与行业保护主义,引导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发展,以先富带动后富,朝着共同富裕前进。
“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人民幸福的实现路径
实现人民幸福,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加强制度保障、倡导劳动创造幸福等。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为此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要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比如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以及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等,这些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制约了人民幸福的实现。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这些民生问题,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了系统而周密的部署,包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大方面。
要加强与完善制度保障。
人民幸福的实现,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水平,更要有健全规范、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与法治体系,为其提供有力保障。
这就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祛除不合时宜的制度安排和陈旧观念,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各方面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
特别是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特别是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促进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动摇不得。
要引导人民群众在劳动创造与艰苦奋斗中实现幸福人生。
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幸福靠劳动创造的观点,他指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幸福的实现不能“等”“靠”“要”,更不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开创美好生活必须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
因此,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同时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总之,如同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得体会 人民 幸福 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价值 追求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