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民谣赏析优秀word范文 10页.docx
- 文档编号:10833009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13KB
最新现代民谣赏析优秀word范文 10页.docx
《最新现代民谣赏析优秀word范文 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现代民谣赏析优秀word范文 10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现代民谣赏析优秀word范文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现代民谣赏析
篇一:
中国民谣赏析
中国民谣赏析
1.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都有四盘菜,公社日子赛神仙。
这首民谣所反映出的是中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首民谣表现出农民对公社生活的崇尚和享受,一味的推崇着全面平等、衣食无忧的完美生活,殊不知人民公社所带来的严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严重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三四十年代住草房,五六十年代盖瓦房,七八十年代换砖墙,九十年代变楼房,家家明亮又宽敞,人人心里喜洋洋。
这首民谣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发展变化,从三四十年代的草房,逐步
变为砖瓦房,最终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就是说国家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富裕出的钱也越来越多了,生活条件自然越来越好了。
这首民谣以十年为一期限,赞扬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肯定了国家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相应政策与法规。
3.种田不征粮,免费上学堂。
不离北京近,公路挨厨房。
处处耸红楼,家家酒飘香。
神州农家乐,亘古破天荒。
这首民谣意在201X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的问题上。
生动形象的记录了中央惠农政策的逐一落实以及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
种田不再用交公粮了,农民也不用再交农业税了,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使得孩子们上学不再用交学杂费了,农民曾经面临的几大难题都已逐一成为现实。
再偏远的山区,也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愿望。
乡村里的人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楼房,每天都能吃香的喝辣的,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4.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不坏,七十年代也还可爱,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不洗马桶盖。
这首民谣强烈的谴责了环境污染这一严重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发展也越来越快了,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起来,时刻困扰着人们。
这首民谣形象的演绎出了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同一地区的水质变化,本可以淘米洗菜的可饮用水,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已经物是人非了。
水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它是生命之源。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不仅对淡水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对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江河里的鱼虾绝迹,甚至成为臭河、死河。
从这一首简短的民谣中,我们需要深思的东西实在太多,因为它真实的反映出了当今社会上非常重大的一个问题。
5.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身单,一身棉,几个孩子接着穿。
这首民谣表现的是我国建国后六十年代时期,由于资源比较匮乏,社会结构相对简单,所以服装都比较单一,带补丁的衣服是极为常见的。
在建国初期,人们都还不富裕,仍有大部分农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于是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很多年,缝缝补补的也就过来了。
一年四季就两身衣服,春夏秋三季穿单衣,冬天穿棉衣,大孩子长个子穿不了了就传个二孩子,二孩子穿不了了就传个三孩
子,就这样,一身衣服传来传去一家人轮流穿。
这首民谣深刻的表现了当年艰苦朴素的社会风气,让人受益匪浅。
6.五十年代全民炼钢,六十年代全民备荒,七十年代全民下乡,八十年代全民经商,九十年代全民“三讲”。
这首民谣中的“炼钢”指的是我国五十年代号召全国人民大炼钢铁,参加人员超过一亿。
至1958年底,共炼出合格钢800万吨。
这成绩是喜人的,但代价也是沉重的。
滥采煤炭和矿石,滥伐森林,对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浪费,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备荒”指的是六十年代我国连续遭受天灾人祸,一是五十年代的“大跃进”、“浮夸风”、“人民公社化”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严重的浪费了粮食;二是1961至1963年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三是抗美援越,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中国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人们的温饱都成了一个大问题,全国人民一起勒紧裤腰带度荒。
“下乡”指的是六、七十年代,在毛主席一再倡导下所出现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
当时,中国的工业还很落后,发展也很慢,城镇青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去农村解决温饱问题。
“经商”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商成了人们首选的职业,“下海”成了热门话题。
“三讲”指的是1995年11月8日,邓小平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
“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全国都要这样做?
?
”这首民谣是对中国半个世纪的变化发展的一个高度概括。
7.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首民谣的背景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这是“人民公社”运动造成的不良后果。
大家什么事情都一起干,干多干少拿的东西都一样,这样一来造成了农民中有些勤快人的严重不满,于是大家都推托不想干活,于是也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随即生产力迅速下降,农村的生产关系同时也被打乱了。
这首民谣深刻的揭露了人民公社运动的严重弊端,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8.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官小;到了东北,才知道自己胆小;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穿得不好;到了深圳,才知道自己钱少;到了海南,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
这首民谣讽刺而滑稽的描绘出了当今社会各个地区的特点与特色,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自然政府官员比其他省市的官员权利要大、地位要高,东北的人们个个都身材魁梧、性格刚烈,上海的人们都及其讲究物质生活与享受,深圳的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钱包都鼓鼓的,而到了海南,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非常适宜人们居住,所以海南的百岁老人非常之多,海南人的身体都很不错,很少生病。
这首民谣非常有意思,让人在欢笑之余又不乏思考。
9.网友网友,网得一无所有!
网恋网恋,网得总是失恋!
网吧网吧,网得一身伤疤!
网络网络,网得心碎堕落!
这首民谣的背景是网络,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网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一。
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
然而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隐患,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
社会上盈利性的网吧越来越多,有些不法商人没有营业许可证,也私自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营业,他们不管你是谁,是否成年,只要你有钱,他们就会接待你。
这样导致很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迷恋于网吧,既影响学习又危害身体。
就像民谣中写道,滥交网友让你一无所有,坠入网恋的同时使人脱离现实,频繁出入于网吧伤财又伤父母的心,沉溺于网络的同时就注定了你的堕落。
这首民谣形象的描绘出了网络背后的种种隐患,警示人们适度适量的运用网络。
10.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
这首民谣体现出了当今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每个人去思考。
其实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有利有弊的,但弊要比利大的多。
现在中国的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是应试制度,就是以考试的成绩来决定一个人的水平,但这样的方法并不是很科学。
教育越来越畸形,多年前我们一直都是使用应试,现在也是。
大约在201X年的5月份,教育部提出“减负”的口号,当时喊的是相当大,而且新闻也争相报道了这个新闻,并举了很多的事例,然而现在呢,我们不还是在拼命的学习吗,所以减负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体制决定了这个。
很多的国家,尤其是教育发达国家一直都不承认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这首民谣形象生动的表达了老师与学生普遍的心情,考试是老师的法宝,而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命运。
考试与成绩这两者的关系确实值得人们去深思。
篇二:
现代民谣创作特征
浅析现代民谣的创作特征
摘要现代民谣采用平民化的语言、朴实的叙事口吻和简洁有效的配器手法,在广大听众中流传并发扬光大。
其歌词概括、精炼并且较口语化,通俗易通、感情真挚极易引起听众共鸣;旋律曲调简单,节奏铿锵并且琅琅上口;表现形式自然而纯朴,个性鲜明。
现代民谣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丰富充实着生活,具有独特的特征。
现代民谣一般包括校园民谣和城市民谣,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民谣也不断产生,也称之为现代民谣的范畴。
现代民谣融合了流行音乐与民谣的一些特点,并将两者发扬光大。
关键词:
现代民谣音乐现象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
j642.2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民谣概述
在现代音乐中,民谣(folk/ballad)应缘自美国,现代民谣音乐的鼻祖bobdylan使其发扬光大。
平民化的语言、朴实的叙事口吻和简洁有效的配器手法是它的特点,针砭时事、对底层人民充满人文关怀是民谣的文化特征。
中国台湾的民谣早在70年代就开始发展了,罗大佑便是现代民谣的集大成者。
历史发展表明,民谣不仅是歌曲的一种题材,也反映了一定时代的民情民意,代表了民间广泛的社会舆论,甚至预示了政治变迁的趋势。
二现代民谣的创作特征
现代民谣从内容上可分为校园民谣和城市民谣。
校园民谣主要描写校园爱情、生活以及学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城市民谣则主要是
篇三:
民谣欣赏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民谣欣赏音乐欣赏结课论文
民谣欣赏摘抄:
通常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
民谣的内容丰富,民谣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
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根据古老的传统民谣改编的曲目;另一种是按照传统民谣风格创作而成的创作民谣。
关键词:
民谣、音乐鉴赏、民谣的发展史、世界民谣等
对于民谣的理解有很多,如《江南靖士诗稿·子姑听》(二首):
其一:
“闻言世界官能买,现在钱多便买官。
请看花钱买官者,明天人也买其官。
”其二:
“闻言世界钱能骗,现在流行竞骗钱。
请看嘻嘻骗钱者,转头人也骗其钱。
”(《载敬堂集》)有些民谣的内容甚至离不开政治时事,宋·王禹偁《和杨遂贺雨》:
“若有民谣起,当歌帝泽春。
”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吃苦称冤》:
“宋熙宁间旱,令捕蜥蜴,一时无获,多以壁虎代送官府。
民谣有?
壁虎壁虎,你好喫苦?
之说。
”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
“听说四川有一只民谣,大略是?
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的意思。
”
一、世界民谣
民谣种类有很多,以下是各个国家不同的民谣特色:
(一)英格兰民谣:
英国的民族音乐,直到19世纪末期才复活。
当时有一位名叫塞西尔·夏普(cecilsharp)者,搜集了将近3000多首的民歌,其中1600多首,传到了北美阿巴拉契山脉一带。
说也奇怪,真正的英国传统音乐,在美国所保存的比英国本土要多。
所谓英国传统音乐,其主要的特色就是一种以乡土音乐,加配流行音乐来叙述故事的民歌。
(二)法兰西民谣:
法国的民谣,通常都充满着放荡不羁的情感和世俗的幽默。
从他们的民谣之中,不但可以了解法国人民的习性,好像还尝到了他们的美酒佳肴,仿佛还看到了他们的轻盈妙舞。
(三)德意志民谣:
流行歌曲和风土音乐的旋律,对于德国的民族音乐所发生的影响很大,而且,流行歌曲和风土音乐都是他们户外生活及团体活动的一部分。
(四)荷兰民谣:
德国的民族音乐,不只是在德国境内流传,事实上,也盛行在北海附近的几个国家里。
荷兰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德国北邻的国家,他们的语言习俗也多与德国相似,因此,德国的民族音乐便很自然的被他们接受了。
(五)爱尔兰民谣:
自中世纪开始,竖琴就成为爱尔兰最流行的乐器。
12世纪时,宫廷诗人所作的歌曲,也多以竖琴为主;可惜那些歌谱多已失传,只留下其中部分的歌词。
到17世纪,也就是英国统治爱尔兰时,宫廷诗人渐渐没落,而竖琴演奏家却仍然活跃于各角落。
另一种乐器叫风笛,在爱尔兰也很流行,也许是因为戚尔迪(celti)人特别喜欢听那种高而尖锐的声音吧!
(六)意大利民谣:
意大利的民间音乐,大都是旋律热情优美并且附有和声,因其音乐动人,今已遍及全球。
手风琴和六弦琴是伴奏这种歌曲的主要乐器,这也可说是意大利民谣的特色。
(七)挪威民谣:
众所熟知的挪威民谣,曾被遗忘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直到1840年左右,才被人重视而复苏过来,当今被传颂的约有一万余首,其内容多为叙述该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八)苏格兰民谣:
由于印刷术的尚未普及,以及竖琴家的相继死亡,以致早期的苏格兰高山族贾奈(gales)音乐已大多失传,直至1781年才被人重视,开始搜集。
苏格兰音乐粗犷,听起来颇像爱尔兰音乐,这是因为苏格兰早先的竖琴家多半来自爱尔兰的原故。
在苏格兰,竖琴是一种很普遍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人人能弹,不过后来由于风笛的兴起,而使竖琴家的地位大受影响。
因为风笛可在户外吹奏,而竖琴仅适合于室内弹奏。
苏格兰的民谣有高地与平地之分,高地民谣比较雄壮,平地民谣则倾向柔和优美。
(九)西班牙民谣:
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可说多半是舞曲的一部分,而舞曲也往往是民谣的一部分。
此外,所有的西班牙民谣,都含有浓厚的乡村情调,这就是西班牙民谣的一种独特的风格。
(十)瑞典民谣:
瑞典的民谣,据说在1631年才被人们搜集起来,其中以叙述古代战士的英勇故事为多,曲调雄壮、激昂、奋发。
(十一)威尔斯民谣:
威尔斯的传统音乐,大都是根据竖琴曲调而编成的,其中包括民谣、土风舞、颂歌、赞美诗,且多以竖琴为伴奏乐器。
二、中国民谣的发展史
每一个国家的民谣都是本身民族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对于中国民谣来说,他有一个历史
极为悠长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两汉历史上。
在两汉历史上,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谣,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地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民众对于时事所做的道德评判,抑或借某些事件的发生宣泄积累的不满情绪。
正如《诗经·将仲子》所云: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民谣的歌词简单,琅琅上口,广为传唱,因此为各个时期的政权所重视。
《后汉书》中云: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
”说的就是汉和帝让人微服到民间采听民谣,掌握民众的言论与意向。
实际上,民谣也就是各个时期的社会舆论及社会思潮,从中折射出的生活面是相当广泛的,构成了一幅幅反映汉朝社会情况的立体画卷。
汉初,刘邦的第四子刘长骄蹇自大,不奉法令,并图谋叛乱,后来因为事情败露而被抓了起来。
汉文帝免其死罪,废除了他的王位,将他贬谪到蜀中。
刘长在途中绝食而死。
百姓作歌曰:
“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
兄弟二人不相容。
”汉文帝听说之后,追封刘长为淮南厉王,并让刘长的儿子刘安荫袭淮南王的爵位,给他建造宫苑。
而在更始将军刘玄在灭掉王莽所建的政权后,被拥立为帝。
做了皇帝的刘玄沉湎酒色,将政事委付于岳父赵萌管理。
赵萌排斥功臣,却授与官爵给那些谄佞小人或奸诈的商人,自成一党,甚至有人因为烹饪手艺好,做菜对胃口就获得官爵。
于是,都城长安的市井间流传着一首民谣: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民谣传开之后,士卒离心,人心怨叛。
不久,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四川有民谣唱道: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在当时,公孙述在四川自立为帝,并且废止汉朝的铜钱,自铸铁钱。
由于铁钱不被民众所信任,民间一时间难以流通。
怨声载道的百姓,私下里以民谣表达不满:
王莽称黄,而公孙述想要模仿王莽,所以称之为白;而五铢就是汉朝的货币。
民谣隐含了百姓希望恢复铜钱的愿望,另外也暗指公孙述的政权不得民心,离倒台已经不远了。
果然没过多久,公孙述就被东汉所灭。
东汉第九位皇帝汉质帝死时只有九岁,没有后嗣,太尉李固想要立清河王刘蒜为帝,而手中掌握实权的外戚大将军梁冀却拥护蠡吾侯刘志,最终刘志上台,为汉桓帝。
汉桓帝即位不久,李固就被人陷害,死于狱中,且被暴尸于路旁,而拥立汉桓帝有功的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封厨亭侯,司空袁汤封安国亭侯。
事情传开后,京都民众唱道: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表达了对外戚专权的愤慨,以及对于朝政颓败的悲哀。
汉桓帝元嘉年,汉桓帝元嘉年间,西北的几个游牧民族联手侵犯中原,汉室派兵拒敌,却屡战屡败,于是朝廷只得四处征兵戍边,造成了许多田亩无人耕作,从而被荒芜废弃的恶性循环。
天下民谣传唱道: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
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深刻地反映出了乱世之下,民生多艰的疾苦。
时至今日,民谣早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中国经典民谣
最为让人难忘和感动的当属《梁祝》,这首民谣来源于一个让人千古传颂的故事,那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不知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
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
篇四:
民歌赏析
民歌赏析
民歌一开始我以为是民谣,不过呢两者确实有差别,民歌和民谣的涵意实有点区别,民谣的「谣」字,有「虚」、「无」的意思,亦即所谓谣言、谣传。
「民谣」是泛指古时在民间流传的歌曲,而作曲者已无可稽考,这些我们才会叫做民谣(当然也可叫民歌),所以我们会说现代民「歌」或城市民「歌」,而不应有现代民「谣」或城市民「谣」之说。
本来我是认为歌只有那些闲人才能享受的,因为这个属于精神享受。
想想看吃饭都是个问题哪还有心思理会那些啊不过上了民歌赏析课后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的。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辛苦的劳动中用来激励自己还让自己的劳动更加有轻松有效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劳动号子。
它有着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劳动号子不但然劳动人民的协作更加一致还使劳动变得更加有趣。
这在马季和于世猷的相声表演里面有着很生动的表现。
民歌当然不只是劳动号子这一种,还有礼仪、时政、生活等等。
有长调、短调、山歌、童谣等。
古代君王就有专门派官员去收集民歌的,其目的是了解人民的生活,当然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人民的思想以便能
更好的实行对百姓的管理。
唐玄宗因为特别喜好民歌的调子就把民歌当做了最爱,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民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民歌中茉莉花、青藏高原、东方红、南泥湾、走西口、敖包相会、北京的金山上、小河淌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洪湖水浪打浪、北风吹、浏阳河、九九艳阳天小白菜回娘家、凤阳花鼓、采槟榔、采红菱、沂蒙山小调、、小背篓、送情郎、孟姜女、牡丹之歌、辣妹子、冰山上的雪莲、映山红我觉得都是很好听的歌曲。
不过呢上课的时候印象最深的还是叙事的。
‘花儿’唱不完的‘格萨尔王’真的在没上这课之前我无法想象会有这么不可思议的歌曲。
竟然一首歌可以唱七天七夜连歌词都会是不相同的还是现场随意编的,我只有感叹音乐的魅力。
虽然无法听懂歌词的意思但是从个里的旋律和演唱者的陶醉我就能感受到歌的魅力。
虽然没有流行音乐的新颖没有古典乐的沉静但是其充满大自然原始的纯朴和演唱者的痴迷就能明白为什么民歌会经久不衰。
另外,各个地方有有不同地域的民歌,不但反映着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展现了不同地方的崇尚。
不但有各地风俗祭礼又有各民族的民歌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现代民谣赏析优秀word范文 10页 最新 现代 民谣 赏析 优秀 word 范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