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0831884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12.14KB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浓硫酸B.苛性钠固体C.浓盐酸D.碳酸钠晶体
2.在一次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小刚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小刚同学作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小于7B.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该溶液显酸性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
CO2B.2H2O
2H2↑+O2↑
C.3CO+Fe2O3
2Fe+3CO2D.HCl+AgNO3=AgCl↓+HNO3
4.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下列气体混有水蒸气时,既可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的是
A.O2B.NH3C.CO2D.SO2
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
6.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7.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
下列小明的观点正确的是
A.若X为金属铜,则Y是氢气B.若X为铁,则盐是Fe2(SO4)3
C.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D.若Y为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B.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D.浓硫酸有挥发性,在试剂瓶口有白雾现象
9.订书钉是生活中常用的文具,主要成分是铁,其表面镀有镁、锌、铜中的一种,为探究是哪种金属,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一块订书钉(40根钉),如图甲所示,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从表面取下一层胶水薄膜;②用棉花擦去酒精,待干燥后称量质量为13.4g;③将其放入图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的质量,同时记录质量变化(如图丙所示);④5.8min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剩余订书钉,洗涤,干燥,称量,剩余订书钉质量为7.8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P点纵坐标X值为0.36
B.通过所给数据分析,表面所镀金属是锌
C.1.7min后溶液颜色为无色
D.0~0.2min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所镀金属不能与酸反应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石墨做电极
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用石墨粉做润滑剂
D.用铁做成铁钉
11.检验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用作检验试剂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酚酞试液C.盐酸D.氯化钡溶液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13.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粉末和M粉末。
左盘烧杯中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则托盘天平右盘烧杯中加入的M粉末可能是()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钙C.碳酸镁D.氧化铝
14.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
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1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16.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
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个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
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
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氨水
浓盐酸
A.A
B.B
C.C
D.D
17.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B.Z>Y>XC.X>Y、Z>YD.Y>X、Y>Z
18.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B.食盐和生石灰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D.烧碱和生石灰
19.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双氧水
20.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盐酸B.
酚酞
C.
石蕊D.
二氧化碳
21.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2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
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
C.丙向久置空气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检验其是否变质
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
23.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B.图1中,BC段发生的反应是CO2+Na2CO3+H2O=2NaHCO3
C.图1中,pH=12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2CO3和NaHCO3
D.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2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CO2验满
C.
稀释浓硫酸D.
干燥氧气
2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滴加液体
C.检验氧气
D.称氢氧化钠固体
26.常温下既能与CO2反应,又能与CaO反应的是()
A.盐酸B.水C.NaClD.NaOH
27.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A.浓盐酸B.氯化钾溶液
C.浓氨水D.氢氧化钠溶液
2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
A.食盐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石灰石
29.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
30.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B
【解析】
A.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C.
解析:
B
【解析】
A.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C.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挥发质量减少;D.碳酸钠晶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而质量减少;选B
2.B
【解析】
【分析】
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详解】
A、碱性溶液pH大于7,故A错误;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B正确;
C、碱性不一定是碱的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详解】
A、碱性溶液pH大于7,故A错误;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B正确;
C、碱性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比如碳酸钠是盐,其溶液也显碱性,故C错误;
D、分析得知D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此选项错误
解析:
D
【解析】
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此选项错误.
D、因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反应类型判定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把握好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这一特点做出准确的反应类型判断,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4.A
【解析】
试题分析:
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A、氧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既可以用浓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体干燥;B、NH3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S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5.C
【解析】
【分析】
由金属的活动性可知,Zn>Cu>Ag,锌和铜与硝酸银溶液混合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当锌完全反应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说明了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金属的活动性可知,Zn>Cu>Ag,锌和铜与硝酸银溶液混合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当锌完全反应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说明了锌全部参加反应,置换出部分硝酸银中的银,然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得到银和硝酸铜,但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
【详解】
A、由于没有锌,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由于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因此只有当硝酸银有剩余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故B错误;
C、根据分析锌和铜都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Zn(NO3)2,可能含有AgNO3,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
6.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
【详解】
A、溶液中阳离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
【详解】
A、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溶剂质量增加,故B不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图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了,故A代表水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酸碱中和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7.C
【解析】A、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B、铁与硫酸反应置换氢气的时候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和氢气,错误;
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正确;
解析:
C
【解析】A、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B、铁与硫酸反应置换氢气的时候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和氢气,错误;
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正确;
D、酸与碱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都生成盐和水,故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其表面潮湿而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棍蘸取浓硫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其表面潮湿而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B
【解析】
【详解】
A、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被吸收,样品和酸反应减少的质量为:
213.4g-213.22g=0.18g,所以图丙中P点纵坐标X的值是0.18g,故错误;
B、5.6g的订书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被吸收,样品和酸反应减少的质量为:
213.4g-213.22g=0.18g,所以图丙中P点纵坐标X的值是0.18g,故错误;
B、5.6g的订书钉和酸反应生成0.18g的氢气,每40份质量的钙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18份质量的铝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铜不会生成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该金属可能是Zn,故正确;
C、分析图可知,1.7min后的反应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是浅绿色,故错误;
D、订书钉表面有少量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会先与酸发生反应,所以0→0.2min不产生氢气,故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能和碱的中和反应,是由酸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考点: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能和碱的中和反应,是由酸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考点: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1.B
【解析】
【详解】
A、澄清的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2,能发生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能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选项正确;
B、溶液中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澄清的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2,能发生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能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选项正确;
B、溶液中的NaOH无论是否完全与CO2反应,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碱性的,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选项错误;
C、盐酸能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可观察到气泡生成,选项正确;
D、氯化钡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可观察到白色沉淀,选项正确,故选B。
12.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3.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B氢氧化钙、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A碳酸氢钠、C碳酸镁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右盘加入的物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B氢氧化钙、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A碳酸氢钠、C碳酸镁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右盘加入的物质应从A和C中选。
已知左盘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两盘放入的固体质量都是100份质量,两盘放入的盐酸溶质的质量都是73份质量,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左盘减少的二氧化碳是44份质量,而100份碳酸氢钠与73份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份质量,100份质量的碳酸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44份质量。
故选:
C。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原则:
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行,因为两种气体都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B、除去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原则:
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行,因为两种气体都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不行,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改变了原物质的成分,错误,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以硝酸钾为主,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结晶后过滤,错误,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铜不会与盐酸反应,故反应后过滤即可,正确,故选D
考点:
物质的除杂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
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16.B
【解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滤纸上的指示剂是酚酞,而烧杯中的溶液是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气体显碱性,酚酞遇碱显红色,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使滤纸变红色,说明滤纸上的是酚酞。
烧杯挥发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滤纸上的指示剂是酚酞,而烧杯中的溶液是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气体显碱性,酚酞遇碱显红色,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使滤纸变红色,说明滤纸上的是酚酞。
烧杯挥发的物质使红色消失,说明是酸性物质,浓盐酸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红色褪去,选项正确,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遇石蕊会使其变蓝,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滤纸上的指示剂不可能是石蕊,因为碱不能使它变红,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三化学 常见 碱培优 训练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