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829670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50
- 大小:336.29KB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docx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重点:
能描述固液气三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固液气三物态微观的分子排列。
●难点:
学生对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了解
●教具:
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宇宙是由什么的呢,它又有多大呢?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图11.l-l;图11.1-2。
(银河系:
1021m,10万光年)
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指出: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这里“物质”一词是相当宽泛的,如,“在地球上,有空气、岩石、高山、大海,有树木、花草、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
”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
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
想想议议
把玻璃杯打碎了,其碎片还是玻璃。
经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
如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分子用肉眼是不能看到的,课本图11.1-4展示了电子显微镜下金分子(单原子)的照片。
(二)分子永不信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扩散:
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里去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永不信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也证明了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闻花香,闻菜味,盐入水不见水变咸,糖入水不见水变甜,……
(三)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有一个平衡位置r0,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四)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想想议议: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
一般情况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
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显著变大,研究结果表明:
水在汽化时,体积增大约1700倍;乙醚汽化时,体积增大约250倍。
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这时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也发生改变。
结合课本图11.1-6,分析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不同的物理性质。
1.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就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身子可以来回晃动一样。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就像学生在自己的教室中交换座位,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就好比学生在操场上玩,他们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四处奔跑。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四)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种原子组成,也有的只由一种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课本图11.1-2)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带负电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还有比它们更小的微粒:
夸克。
接着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尺度,原子非常小,研究表明:
原子的半径大约为
m,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大约
个原子!
(三)让学生阅读:
科学世界纳米科学技术:
(分子:
几百亿分之几m,0.3-0.4nm)
长度单位:
千米、米(国际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nm) 1nm=10-9m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特征
固体
很小
很大
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液体
比固体稍大
比固体小
振动和移动
有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
气体
很大
很小
除相互碰撞外做匀速直线运动
无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
第二节 质量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及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一种天平的使用方法。
(4)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重点:
天平的使用
●难点:
天平的使用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
铁锤,铁钉,钢尺,钢钉,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盒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
这些东西都是物体.
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
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
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
钢、铁、木材都是构成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二.讲授新课
(一)质量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
提问:
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
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
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符号:
m
(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而这里所讲的物质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比如桌子这个物体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铁锤这个物体由铁这种物质构成。
)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举例说明
(二)质量的单位
2、质量国际单位:
千克(kg)质量其他单位:
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读出“大头针的质量、新生儿的质量、鲸的质量”。
(三)质量的测量——天平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天平
(1)教师出示:
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是学校实验室常用测量质量的工具。
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天平就会平衡。
如果一个盘中是质量未知的物体,另一个盘中是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讲解:
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11.2—2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
托盘天平的构造:
底座、横梁、托盘(天平盘)、螺母(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量程)、分度值
讲解:
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
②量程多大?
③分度值多大?
指出:
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
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
使用前要先调节:
即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桌面)上,然后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
①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桌面)上;
②调:
先调节游码至标尺的零刻线,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③测:
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向右盘里加减法码(由大到小),直至天平平衡;
④读:
读数时,除加砝码的总质量外,千万别忘了还要加上游码对应的质量数。
提问:
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注意”:
一是注意测量工具的零点校正,二是注意测量工具的量程,三是注意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使用前:
①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使横梁平衡:
(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即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移动天平位置后,也应重新调节天平平衡。
)
使用时:
①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④测量结束后,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4、学生活动:
完成课本11页想想做做:
教师小结:
(板书: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13页本节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2、3、4
¤ 实验: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调节天平,会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正确地记录测量值.
(2)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会正确地观察和读数.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以及盒内砝码组成)
对比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区别,观察量筒和量杯上标有的单位,它的最大刻度是多少?
它的每小格表示的体积是多少?
(2)培养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天平的使用,使学生提高对平衡美、对称美的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1.天平的使用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教具: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墨水瓶、木块、铁块、铝块、投影仪、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物体的质量?
它的单位是什么?
2.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仪器?
3.天平的使用方法?
最后落实到实验课主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方案二:
教师将一些邮票、丝线、大头针、食用油实物展示给学生(也可展示图片),提问“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一卷丝线的质量?
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一勺食用油的质量是多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练习天平的调节:
所谓天平的平衡,就是调节横梁螺母观察天平指针的摆动是否相对分度盘中间位置静止或等幅摆动.
2.实验:
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明确: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调节天平先让天平平衡,而当在左盘里放入被测物体时又破坏了这个平衡,再通过加减右盘中的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数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放入被测物体后,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只允许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决不允许再旋动平衡螺母.
引导学生设计测固体质量的记录表格
长方木块(g)
长方铝块(g)
长方铁块(g)
提醒学生实验时,要爱护仪器,小心谨慎地操作,认真进行测量,细心真实地记录测量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实验:
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时往往需要称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这时就需要我们测出液体的体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者量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量筒和量杯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教师利用实物介绍什么是量筒,什么是量杯,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构造,并指出其相 同点和不同点.
请同学说一下量筒和量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上边都有刻度,每隔一定数量的小刻度就有一个大刻度,上边标着数值,最上边标有字母ml.老师讲解“ml表示毫升,1毫升是1立方厘米”,1升是1立方分米。
由学生归纳总结量筒和量杯的不同点.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
请同学们往量筒中倒一些水,观察液面形状,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应注意:
(1)弄清量筒(杯)的单位,并找到它标在仪器上的位置.
(2)弄清量筒(杯)的量程和分度值.(3)测量时应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面上.(4)观察时,液面如果是凹形的应以凹形液面底部为准,若是凸形的,要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2)测量液体的质量
①在烧杯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体积数应大于要求测的液体体积),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达到要求的体积值,比如100ml.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烧杯内剩下的液体的质量,设它为m2。
④100ml液体的质量就等于(减):
(3)引导学生设计用天平测液体质量的记录表格
烧杯和水的质量(g)m1
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g)m2
?
ml水的质量(g)m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桌子上的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并摆放整齐.
(三)总结、扩展
请同学们回答“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指出我们无法直接用天平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但我们可以称出若干张相同邮票的总质量,用质量数除以张数就是一张邮票的质量.
介绍“累积法”.
第三节 密度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重点:
密度
●难点:
密度
●教具:
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若干铁块,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活动(13页):
想想做做
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铜块、铁块、铝块的质量。
学生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表明物质在这方面存在性质上的差异。
物质
质量(m)/g
体积(v)/cm3
铜
10cm3
铁
10cm3
铝
10cm3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4页)
通过上面“想想做做”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推测:
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
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物质
质量(m)/g
体积(v)/cm3
铝块一
铝块二
铝块三
……
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
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
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
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不同的。
讲解: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二)板书:
一、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
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
(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
(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三)板书:
二、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其中: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ρ=m/v
指出:
要注意:
(1)ρ的写法、读法。
(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四)板书:
三、密度的单位
密度国际单位:
千克/米3(kg/m3);密度其他单位: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15页)学生看课本一些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要求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知道其物理意义(例如水的密度值,表示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引导学生阅读表中列出的各种物质的密度值,对于那些常见的物质的密度,形成一些具体的认识,例如金比铜的密度大,铜比铁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记住水的密度等。
讲解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密度计算。
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
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地书写,不能遗漏。
板书:
四、密度的物理意义:
(例如水的密度值,表示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例: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米,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
碑心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质量有多大?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思考16页“想想议议”。
2.本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17页)1、3。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水)的体积和小块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
(2)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如塑料块)和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的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了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密度的测量
●难点:
密度的测量
●教具:
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
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
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
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另外,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
1.如果要测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或无法浸入现有量筒之内,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出它的体积?
可采用“溢水法”。
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如果现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将物体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物体的体积。
(二)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石蜡)的体积?
可采用“悬垂法”。
先读取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液体时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
两者的差值便是石蜡的体积。
(三)探究
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
以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为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和塑料块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
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让学生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对应同步练习
¤ 实验: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实验能力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
●教具:
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物理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