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0826802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4.50KB
上海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
《上海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整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整理
会考冲刺地理必考必背知识点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和星云。
2.行星的特点是:
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4.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大气层
太阳活动
平均周期
对地球影响
亮里
暗外
光球
黑子
主要
标志
11年
1.影响地面短波通信
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4.使全球天气与气候异常
色球
耀斑
日珥
日冕
太阳风
5.卫星带:
火星木星之间
6.月球表面特征:
环形山密布原因:
火山喷发、陨石撞击
7.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并且周期也一样(恒星月:
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8.
月相
日地月位置
时间
潮汐
天文现象
亮面朝向
晚上何时可见
新月
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初一(朔)
大潮
日食
/
不可见6~18
上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初七、初八
小潮
朝西
上半夜12~24
满月
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十五(望)十六
大潮
月食
/
全夜18~6
下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廿二、廿三
小潮
朝东
下半夜24~12
朔望月:
29.53日凸月蛾眉月残月:
下蛾眉月下弦月D
9.潮汐:
日月一直线。
特点:
清洁节能、无限制
10.太空强资源:
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
特点:
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11.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夹角:
23°26′
如果黄赤夹角变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变为0度时,只有春秋季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动活跃。
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12.六大板块:
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经度跨度最大)、太平洋(海洋板块)。
13.板块运动:
①张裂:
裂谷、海洋(生长)②碰撞:
Ⅰ洋陆:
海沟、岛弧、海洋山脉Ⅱ陆陆:
山脉(消亡)
14.地震产生:
交界处。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洋脊)
岩石新旧:
越靠生长处越新
15.火山产生:
交界处(俯冲带)。
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
利:
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地热资源;开发旅游
弊:
破坏农田与建筑物
16.循环:
岩浆只能变岩浆岩。
都能变岩浆。
17.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
河流上游:
河谷(侵蚀、搬运)
河流中游:
曲流(侧蚀)凸岸:
堆积、城镇。
凹岸:
侵蚀、港口。
河流下游:
三角洲平原(堆积)
喀斯特地貌:
地下水、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
分布:
石灰岩地区.我国西南。
喀斯特地貌类型:
地表:
石芽(石林);溶蚀盆地;落水洞;孤峰(峰林)
地下:
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湖)。
地面塌陷、持水性不好
18.黄土地貌:
黄土地区受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
地貌分布:
我国黄土高原最为典型。
塬—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孤立的黄土丘
优点:
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矿物,有利农作物生长。
缺点:
黄土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冲走的黄土在河底沉积、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流水堆积
海积
流水侵蚀
上游
风力侵蚀
风蚀XX
风力堆积
沙漠
三角洲
沟壑
雅丹
黄土
地下喀
地表喀
沙丘
19.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d(n-1)≤h≤d(n+1)
丘陵
≤500m相对高度<200m
较疏,弯曲处和缓
山地
>500m相对高度>200m
密集、河谷呈V字形
20.对流层:
⒈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吸收地面辐射)。
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
降低6.5℃。
⒉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⒊集中大约四分之三的大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成云致雨。
天气和
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⒋随纬度和季节而厚度不同。
平流层:
⒈臭氧吸收较多紫外线辐射,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⒉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最佳航空层。
中间层:
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无对流变化。
热层:
即电离层(离子状态)
⒈气温随高度增高而急剧上升。
⒉能反射无线短波。
⒊极光现象。
21.、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1)“防弹衣”——流星体撞击
(2)“遮阳伞”——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
臭氧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保温被”——近地面大气在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后放射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反射向近地面(大气逆辐射)。
晴朗夜间水汽、云量稀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热量损失较大,常出现霜冻。
22.非季风气候:
⒈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
地区分布: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⒉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
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与低纬信风带;
地区分布:
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⒊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成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内陆信风;
地区分布: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⒋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中纬西风带;
地区分布: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⒌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干旱,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较差大
成因:
深处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少;
地区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⒍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成因:
中纬西风带;
地区分布: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23.季风气候:
⒈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移动;
地区分布:
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⒉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区分布: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
⒊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区分布:
亚洲大陆东部35~55度;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24.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主要风向
东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气压系统
夏威夷高压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阿留申低压
季风性质
暖湿
冷干
热、湿
暖干
对农业生
产影响
丰沛的热量与雨水形成雨热同期的水热组合,利于农业生产
强则北涝南旱,弱则北旱南涝,影响航运,带来寒潮。
低冷灾害。
25.台风
分布:
台风多产生与北纬5度到20度之间的热带洋面。
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大量湿热空气膨胀变轻,急速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性涡旋。
弊:
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海潮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航运安全;摧毁地面建筑、道路、庄稼等
利:
降温增湿
我国的台风:
平均每年有7个左右;多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
预报:
位置、强度、移动方向、移动速度以及台风地区的天气。
防范:
建立相应的台风防御机制、制定防灾减灾的应急措施如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风、疏散。
26.反气旋
重要天气现象:
寒潮
定义:
大范围的强烈的冷空气活动成为寒潮。
带来严寒、大风、霜冻、暴雪、冻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几乎遍及赤道到极地所有纬度。
时间:
我国的寒潮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第二年初春。
分布:
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南部以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
危害:
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和农作物冻伤。
作用:
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越冬,有利于盐业制卤。
次重要天气现象:
伏旱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的伏旱天气,就是在副热带高气压暖性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雨带移动: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5月:
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
长江中下游“梅雨”7、8月:
华北、东北多雨9月:
雨带迅速南撤;10月:
雨季结束.雨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锋面
①冷锋:
定义:
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天气情况:
过境前:
温暖、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
大风、降温、雨雪等
过境后:
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时间:
秋冬季节(我国多冷锋,绝大部分地区受影响,尤其北方)。
②暖锋:
(1)定义:
暖空气向冷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2)天气情况:
过境前: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
云层增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3)时间及地点:
春秋季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黄河流域(我国少暖锋)。
③准静止锋:
定义:
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呈准静止状态的锋。
天气情况:
阴雨连绵、闷热潮湿——重要天气现象:
梅雨。
梅雨之后随之进入炎热的伏旱季节——骄阳高挂。
时间:
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
28.全球变暖(毁林、燃烧化石燃料)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
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及沿海生态系统的变化;
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迫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
防范:
①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植树造林,通过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
③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
29.城市热岛和雨岛
措施:
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
30.海洋是水圈的主体,冰川是淡水的主体。
3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气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
32.河水更新周期约为16天
33.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其中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
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水循环运动
34.意义:
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向陆地输送淡水,补充和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从而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35.补给形式:
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等。
河流洪水期多在夏秋,枯水期多在春冬
36.
补给类型
影响因素
我国分布地区
汛期
降水
降水量
东部季风地区(季风台风)
夏、秋
冰川融水
气温
西北、青藏高原(冬季断流)
夏
积雪融水
气温
东北地区(双汛期)
春
37.主要包括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径流量最丰富:
三大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
38.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其中最缺水的是海河、淮河、黄河三大流域。
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于南方地区。
年际变化大。
39.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气候干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人为因素:
随着人口激增和产业发展,用水量成倍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上海是水质型缺水城市。
21世纪我国将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的双重危机。
40.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下,表层海水作大规模流动形成的洋流。
(东西方向)
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
补偿流:
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造成洋流流出海区的海水减少,此时相邻海区的海水就会赶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海水流动叫做补偿流。
其中补偿流分为水平补偿流、垂直补偿流,后者又分为涌升流、沉降流。
(南北方向)
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洋流分布:
①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陆东岸为寒流,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规模不及热带和副热带海区;
③在南纬40~60度,各大洋连为一体,受西风影响,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西风漂流;
④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南亚季风影响,洋流的流向随季风而改变。
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一逆七顺
洋流的影响:
①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海洋生物的分布:
暖寒流交汇的海域:
亚洲的北海道渔场、欧洲的北海渔场和北美洲的纽芬兰渔场。
涌升流:
南美洲的秘鲁渔场。
③航海(顺流逆流)
④污染(扩散和自净)
41.
现象(表层)
“厄尔尼诺”(上升)
“拉尼娜”
东南信风
减弱
增强
南美太平洋沿岸涌升补偿流
减少
增加
热带太平洋东部
海水
升温
降温
气候
洪涝
干旱
热带太平洋西部
海水
降温
升温
气候
干旱
洪涝
42.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
海洋的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全世界海底油气资源绝大部分全集中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东南亚近海、北冰洋大陆架、几内亚湾沿海和我国近海。
大洋盆地中含有丰富的深海锰结核。
军事价值:
领海(12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公海三部分。
(领海基点)
43.彗星:
围绕恒星运行的质量小、呈雾状的天体(_______________)。
哈雷彗星回归周期:
____________年(________道)。
44.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矮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地震:
地壳运动,能量聚集,突然释放,快速震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地震波:
纵波比横波__________________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震级:
释放能量大小。
每升一级相差约__________________倍。
地震烈度:
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__________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50.
岩石
成因
鉴别特征
典型岩石
51.建设:
⑴公路(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大坝:
①为什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港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城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风带气压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雨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雨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热力环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城市风、山谷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两次最大值。
下册
人口
1、人口增长分为:
自然增长(出生-死亡)、机械增长(迁入-迁出)、人口增长率(机械+自然)单位:
千分率
2、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
生产力水平
工业化之前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发展阶段
低增长阶段
高增长阶段
增长率下降阶段
低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
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减缓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趋于稳定甚至缩小
代表地区
津巴布韦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欧美许多国家、中国韩国巴西等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瑞士、德国等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传统观念有关、
4、人口构成
包括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
5、各国人口问题:
主要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
人口措施
人口数据图表(人口金字塔)
发达国家和地区
1、老龄化
2、人口负增长
1、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2、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赡养费用增加
3、人口负增长
4、人口规模缩减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年龄
缩减型金字塔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1、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1、造成巨大人口增长惯性
2、给教育、就业、住房、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3、国家财富积累减少影响经济发展
4、生态环境受破坏
实行或赞同计划生育
增长型金字塔
5、老龄化的标准:
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7%
严重老龄化的标准:
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10%
6、中国的人口国情:
当前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中国人口问题:
①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②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④人口流动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
中国的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7、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
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南亚、东亚、西欧、北美东部
9、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
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适合人类生存
地形:
平原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经济
水资源:
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10、中国人口分布界线:
“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
11、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人才迁移或头脑外流)
12、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移类型
劳务迁移
智力迁移
迁移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
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
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
出现“妇老农业”和“留守子女”
人才流失,拉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可能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对本地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迁入地
加大交通、管理、治安等工作的难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拉动消费。
人才流入,增强本国或本地的科技实力,节约了基础教育经费。
14、世界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趋势:
向沿海集中、向平原集中、向城市集中
15、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影响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负相关)
城市
1、城市的基本特征:
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2、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
由里至外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3、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
①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②交通的便捷程度
4、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主要因素:
①地价
②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
5、城市功能区:
(综合应用“评价……的合理性”)
布局原则(或分布规律)
商业区
位于城市或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居住区
交通方便、环境适宜、污染程度轻
工业区
城市外围远离居民区、交通便捷、土地资源充足
文教区
环境优美、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风景区
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的郊区或沿海沿江地区
6、导致各个城市存在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
城市规模(小、中、大、特大、超大)、
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
7、形成城市群的条件: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密集
③(水、陆、空)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8、世界六大城市群: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纽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地理 学业 水平 考试 会考 知识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