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 文档编号:10821151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37.33K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2.注意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3.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4.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5.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6.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7.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3.以分子为例,用微观粒子运动来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现象。
学习过程: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构成物质的粒子:
、、。
2.图示
小试身手:
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核外电子B.原子C.分子D.离子
二.分子的性质特点
1.实验一蔗糖溶于水
[提问]蔗糖为什么看不见了?
难道消失了吗?
[分析]水变甜了,说明蔗糖没有消失,而是蔗糖分散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种粒子——分子。
就像生活中有时我们能闻到香味,但是却看不到这种物质。
结论1: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材料解读:
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假如有人问你:
“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
”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
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
结论2: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实验二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图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
(1)取一小烧杯,加水,加酚酞,搅拌,观察颜色。
(无色)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颜色变化。
(溶液变红)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
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
A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B中溶液仍为无色,C中有白雾出现)
[提问]为什么(3)中A烧杯变红呢?
[回答]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运动到A烧杯,使A烧杯中得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3: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三A组实验: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红墨水,观察现象。
B组实验:
取温度计两支,一支放入冷水杯中,一支放入热水杯中。
现象:
A组热水中红墨水扩散较快;冷水中红墨水扩散较慢;
B组中热水中的温度计水银上升快,冷水中则慢。
即: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4.实验四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
现象:
观察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
结论4:
分子间有间隔。
实验五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
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进。
即:
气态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小试身手:
①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
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不同状态水分子的排列
②钢轨为什么是一段一段的中间留有缝隙?
答案:
①一定量的水,在它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数目、大小不变,分子间的距离(间隔)变化。
②钢轨一段一段的中间留有缝隙也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体积就会发生变化,留有缝隙可以防止钢轨弯曲或断裂。
5.材料解读:
固态氢和液态氢都具有可燃性。
结论5: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的性质:
两小一动一间隔,分子相同性(化性)相同。
小试身手:
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特点解释的是()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将25方石油气装入0.024方的钢瓶中
D.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
三.分子和原子
1.分析材料:
水蒸发水通电分解
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分子:
没有改变发生改变
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发生变化
[分析]
(1)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变;
结论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H2O分解生成H2和O2,水分子发生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H2O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保持,但是分解过程中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结论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却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与分子一样,也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③原子之间有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Hg、Mg、Fe、He等);
⑤有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3.补充:
运用分子观点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项目
纯净物
混合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宏观
只含有一种物质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各成分只是简单混合,仍保持原有的性质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固定组成固定性质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无固定组成和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小试身手:
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二氧化碳分子B.氧分子C.碳原子D.氧原子
答案: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A
课堂练习:
1.收获季节,一进入四会、广宁、德庆的橘园,就可以闻到柑橘的香味。
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还可再分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D.分子间有空隙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5.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D.水汽化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不运动
答案:
1.A2.D3.A4.C5.C6.C
课题2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
2.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
表一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kg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kg
电子
1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质量的1/1863
表二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原子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H
1
1
0
1
1
碳C
6
6
6
6
12
氧O
8
8
8
8
16
钠Na
11
11
12
11
23
镁Mg
12
12
12
12
24
氯Cl
17
17
18
17
35
规律: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4)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5)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运动;
2.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能量最低);次之为第二层,以此类推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能量最高);
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则:
①电子总是尽可能的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
②每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
③最外层数目不超过8
④次外层不超过18
4.原子结构示意图
(1)示例:
(2)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离子
1.定义: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Na+、Cl-、SO
2.离子的分类
①阳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
Na+、Mg2+
②阴离子:
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Cl-、SO
3.离子的形成
(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这种结构被视为稳定结构,所以稀有气体具有“化学惰性”,一般情况下不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离子符号
(1)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表示式为Xn+或Xn-,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当离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1省略不写。
(2)常见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5.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阴阳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四.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Ar)=
2.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小试身手:
1.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________________,它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氢原子和氢离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H)
1
1
氢离子(H+)
1
0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电子和质子构成的B.原子是由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钠原子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则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11B.12C.23D.1
5.相对原子质量是()
A.原子质量的简称B.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
C.原子数量的简称D.原子的实际质量
答案:
1.氢离子H+2.10013.D4.A5.B
课堂练习:
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2.原子核(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3.钠原子的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3 B.11 C.12 D.1
4.下列对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是可分割成更小微粒的空心小球
5.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6.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粒子是阳离子
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7.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值为_________。
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核电荷数 B.原子质量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8.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D.相对原子质量代表各类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
9.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实际质量的2倍,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2 B.12 C.24 D.36
10.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A.
B.
C.
D.
11.根据图3-4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12.1911年,一位科学家用一束平行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时,出现了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了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顺利地穿过了金箔,原因是 ;
(3)极少数α粒子轰击金箔时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
13.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⑴上述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⑵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 。
14.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表4-1是关于原子的一些信息。
据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你还能总结出哪些信息: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l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⑴ ;
⑵ ;
⑶ ;
⑷ 。
答案:
1.B 2.B 3.B 4.C 5.A 6.A 7.16 B 8.C 9.C 10.D 11.D
12.⑵原子内存在很大的间隙,a粒子没有受到阻碍顺利穿过
⑶原子内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a粒子正好撞在原子核上被反弹回来
13.
(1)⑤
(2)③④⑤ 14.⑴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⑵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
⑶数值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⑷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课题3元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学习过程:
一、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
原子
4.元素的存在
(1)游离态,氧气中的氧元素;化合态,水、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
(2)空气中前两位的元素:
氮元素、氧元素。
(3)生物细胞中前四位的元素:
氧元素、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4)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分布:
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钙元素、钠元素、钾元素、镁元素……
4.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讨论]在发生化学反应S+O2
SO2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三、元素符号
1.定义:
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
2.书写方法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一般来说,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有些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外,还表示一种单质
③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只表示几个原子
小试身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很多,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物质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物质不包括在标准内。
(1)标准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氧元素氧元素氮元素
2.
(1)常温下是气态的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2)组成物质中含有氧元素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答案合理均可)
四、元素周期表
1、组成:
7个横行,即七个周期;18个纵行,即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八族(8,9,10)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为寻找新元素提供理论依据
(2)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元素性质越相似,启发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半导体)
课堂练习:
1、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有密切的关系
3、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②表示这种元素的
。
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
5、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Ce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140.1g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8
6、用元素符号回答: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
__,水中含的元素是______,液态金属中所含的元素是______。
7、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
的是()
ABCD
8、化学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
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
A
.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9、科学家发现某些
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
原子,据此推断,放射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
10、某物质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生成了氧气(O2)、氯化钾(KCl),由此可证明此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三
种元素。
答案:
1.核电荷数质子数2.最外层电子数3.①元素②一个原子
4.D5.A6.HAlNH、OHg7.C
8.B9.C10.OKCl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2.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
A.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D.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
4.《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
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
它们分别是()
A.质子数、中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5.“高钙奶”中的“钙”是指()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6.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B.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元素符号为MO
7.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8.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
B.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没有单位
D.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10.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
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
表明:
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
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第11、12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1.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有错误,请改正。
(1)汞HG_________;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