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世界地理概况.docx
- 文档编号:10819112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6.51KB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世界地理概况.docx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世界地理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世界地理概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世界地理概况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
世界地理概况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甲、乙两岛屿位置,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信
息表明()
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北方向 B.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小
C.乙岛河流众多航运价值高 D.乙岛东南部降水少于西北部
2.甲岛的面积约为()
A.0.96万km2B.4.8万km2C.8.4万km2D.14.5万km2
3.甲岛植被茂密,多河流、湖沼,有“绿宝石岛”之称,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水分D.土壤
【答案】1.A2.C3.C
【解析】1.由图示经纬网确定,甲岛位于北半球,乙岛位于南半球,乙岛向西到甲岛的经度范围超过180度,所以甲岛在乙岛的东北方向,A项正确。
两图南北向图上距离相同,但甲图实际距离跨4个纬度,乙图跨1.5个纬度,所以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B项错误。
乙岛河流呈放射状,河流短促,航运价值低,C.项错误。
乙岛地处南半球太平洋热带海域,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部迎风坡降水多于西北部,D项错误。
2.通过割补法,甲岛南北长按3个纬度计算,约
为333km,东西长按4个经度计算,约为260km,所以最接近的是8.4万km2,C项正确
3.甲岛地处北纬40度到60度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岛植被茂密,多河流、湖沼,与丰富的降水有密切的关系,选C正确。
下图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
回答4-5题。
4.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5.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
A.高大的海岸山脉 B.海岭
C.一系列岛弧 D.深邃的海沟
【答案】4.D5.B
【解析】
4.由图中海陆轮廓可以确定,M小板块是阿拉伯半岛,根据全球六大板块的分布,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所以D项正确。
5.图中的板块边界受张力拉伸,属于生长边界,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海岭,B项正确;高大的海岸山脉、一系列岛弧、深邃的海沟出现在板块消亡边界,A、C、D项错误。
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6-7题。
6.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地理位置相同 B. 两地高温期相近
C. 两地多雨期相近 D. 两地植被类型相同
7.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面状况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答案】6.B7.C
【解析】
6.结合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海陆位置明显不同,故A项错误;二者纬度位置相当,同处北温带,故B项正确;索契属于地中海气候,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二者水热条件和自然带都不相同,C、D项错误。
7.形成长春气候的主要条件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季风气候;而形成索契气候的主要条件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故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C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8-9题。
8.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有关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
下
②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
③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较为干燥
④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若等值距为4℃,A点气温可能为
A.17℃B.20℃C.24℃D.29℃
【答案】8.B9.D
【解析】
8.索马里沙漠环境的成因要从区域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状况分析。
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较为干燥,降水少;冬季该地盛行东北季风,从大陆吹来,较为干燥,降水少;从气温分析,因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洋流分析,该地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9.若等值距为4℃,A点位于内陆,受沙漠环境的影响,气温高于沿海,气温应介于28°-32°之间,选D。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10-12题。
10.该大陆是
A. 亚欧大陆 B. 澳大利亚大陆
C. 非洲大陆 D. 南美大陆
11.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蒸发旺盛 B. 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 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12.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B. 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C. 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 降水量空间变化受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答案】10.D11.D12.B
【解析】
10.该大陆西岸分布在南纬10°到60°之间,且低纬度地区降水少,为南美大陆。
11.南美洲大陆西岸10°-20°之间的地区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加上沿岸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降水少。
12.纬度10°~30°地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纬度30°~40°地区冬季(6月份)降水多,水循环更强烈;纬度40°~60°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带;图示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下图是亚洲沿某一方向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亚洲
A. 图示剖面线地势起伏大且中部高南北低
B. 图示剖面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C. 平原面积小且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D.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故平均海拔居各大洲之首
14.图示
A. ①地河流结冰期短、多自南向北流
B. ②地各河流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 ③地流水和冰川侵蚀地貌广布
D. 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温差约为36℃
【答案】 13.A14.C
【解析】
13.由图示看出,剖面线地势起伏大,德干高原在青藏高原以南,所以图示中部高南北低,A正确;由图示的青藏高原和德干高原以及经度判断,图示剖面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B错误;亚洲的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的大河中下游地区,C错误;亚洲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D错误。
故选A。
14.据图可知,①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河流结冰期长,A错误;②地也有外流河,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错误;③地位于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于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地貌广泛分布,C正确; 图中最高点海拔8844.43米,最低点为0米,温差约为53°C,D错误。
故选C。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土壤、水源 B. 光热、降水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16.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地盐碱化 D. 洪涝灾害
【答案】15.B16.C
【解析】
15.甲位于欧洲西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位于非洲北部地区,全年炎热少雨,气候干旱,故B项正确。
16.乙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故C项正确。
读图文材料,回答17-18题。
17. 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 丘陵平原为主 C. 海岸线曲折 D. 相对高度小
18. 下列叙述,不符合A地气候特征的是
A. 年降水量较多 B. 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C. 终年高温,年温差小 D. 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
【答案】17.A 1 8.C
【解析】
17.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和河流流向,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A对。
地形以高原为主,B错。
海岸线平直,C错。
根据等高线数值,图示相对高度较大,D错。
18.结合右图中A地气候资料分析,A地气候特征年降水量较多,A符合。
降水季节变化明显,B符合。
根据气温曲线,该地终年温和,年温差小,C不符合,选C。
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D符合。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始森林茂盛。
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特有。
湖中大量的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
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天气。
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
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
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贝加尔湖示意图
(1)分析“高跷树”形成的原因。
(2)分析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3)分析贝加尔湖具有众多独特动植物资源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松树抗风能力强;大风天气多,风浪冲击湖岸附近的沙坡,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土壤变贫瘠,树根不断向下生长)。
(2)湖盆深,受外界影响小;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小,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功能强。
(3)贝加尔湖形成历史悠久;人迹罕见,人类活动影响小;入湖河流多,带来营养物质;只有一条河流入海,生存环境较封闭;湖面较大,生存空间较大。
(4)赞同。
理由:
淡水资源丰富;可促进当地经济;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不赞同。
理由:
污染水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的淡水资源。
【解析】
(1)读材料可知,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
由于贝加尔湖地区大风天气多,松树抗风能力强。
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土壤变贫瘠,树根不断向下生长。
风浪冲击湖岸附近的沙坡,沙坡上高大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使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形成“高跷树”。
(2)贝加尔湖的水体杂质少,透光性能好。
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作用,分解水藻、动物尸体。
人类活动影响少,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水土流失少。
(3)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动植物资源独特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贝加尔湖具有形成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影响小,入湖河流多带来营养物质丰富,生存环境较封闭,生存空间较大等特殊的环境特征,故具有众多独特动植物资源。
(4)从经济角度分析,贝加尔湖淡水资源丰富,建设瓶装水厂,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所以赞同。
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工业发展污染水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瓶装水厂将水销售,减少当地淡水资源。
所以不赞同。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称为世界的“干极”。
这一地区及周边有白雪皑皑的火山、晶莹剔透的蓝色咸水湖、鲜红艳丽的岩石峡谷、炽热的天然间歇泉。
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图。
材料二:
阿塔卡马沙漠南缘有个叫丘贡戈的海边渔村;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一年也难洗一次澡,而现在他们不仅可以天天洗澡,还可以养花种菜。
这都得益于立在山头的巨大的塑料网,来自太平洋的浓雾在网上凝结咸水,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用水问题。
下图为居民“捕雾取水”场景图。
材料三:
阿塔卡马沙漠主要由盐湖、沙丘和长英熔岩构成,盛产硝石、银矿和铜矿。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科研机构在当地建立了天文台和射电望远镜。
地质学家认为在该沙漠地区的某些地方地质环境近似于火星地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的原因。
(2)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材料一中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地区景观的成因。
(3)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丘贡戈村“捕雾取水”取得成功的地理原因。
(4)结合材料,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地区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
【答案】
(1)阿塔卡马沙漠及其周围地区纬度较低,年均温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离岸风(东南信风)的作用,降水少;处于秘鲁寒流流经海区沿岸,寒流的减温减湿作用加重该地区的干旱。
(2)该地区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炽热的间歇泉,火山海拔高,形成雪山。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高山湖区冰雪融水水体杂质少,形成晶莹剔透的蓝色咸水湖。
正常年份山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岩体破碎;气候极端年份降水异常增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峡谷。
(3)该村所在地区沿海水域有秘鲁寒流流经,海水温度比周围气温低,近海岸洋面多形成云雾。
在距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大量云雾沿山坡爬升。
塑料网竖立在山顶上,浓密的水雾附着在细密的网眼上凝结成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水珠沿细塑料管流到山下的容器内,处理后即可成为村民生活、生产用水。
(4)第一产业:
发展绿洲农业、节水农业。
该地区降水较少,水源缺乏,因此应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高效的农业,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的生活、生产需求。
第二产业:
发展采矿业。
区域内矿产丰富;位于太平洋沿岸,海运便利;世界经济发展对矿产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第三产业:
发展旅游业,设立教育科研基地。
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别具特色的沙漠居民生活方式都是发展旅游业的优质资源,极端的气象和独特的地质条件使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天文观测和火星环境模拟。
【解析】
(1)读图,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年均温较高,蒸发量大。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受离岸风的作用,降水少。
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寒流的减温减湿作用加重该地区的干旱。
所以成为世界“干极”。
(2)地理环境整体性,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该地区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周围景观多火山和炽热的间歇泉。
火山海拔高,有终年积雪,形成雪山。
该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人类活动少,高山湖区冰雪融水水体杂质少,形成晶莹剔透的蓝色咸水湖。
正常年份山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所以周围山体岩石破碎。
气候极端年份降水异常增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周围山区形成峡谷景观。
(3)该丘贡戈村所在地区沿海水域有秘鲁寒流流经,海水温度比周围气温低,近海岸洋面多形成云雾。
沿海地区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大量云雾沿山坡爬升。
塑料网竖立在山头上,云雾被抬升,气温降低,来自太平洋的浓密的云雾附着在细密的网眼上,云雾凝结成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水珠沿细塑料管流到山下的容器内,处理后即可成为村民生活、生产用水。
(4)阿卡塔马沙漠区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一产业主要是发展绿洲农业、节水农业。
该地区降水较少,水源缺乏,应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高效的农业,以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的生活、生产需求。
从资源、交通、市场角度分析,该地的第二产业应发展采矿业。
区域内矿产丰富,位于太平洋沿岸,海运便利。
世界经济发展对矿产的需求量大,矿产资源的销售市场广阔。
该地第三产业是发展旅游业,设立教育科研基地。
该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别具特色的沙漠居民生活方式,都是发展旅游业的优质资源。
极端的气象和独特的地质条件利于进行天文观测和火星环境模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地理 核心 素养 训练 世界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