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与检测.docx
- 文档编号:10818178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15
- 大小:104.81KB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与检测.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与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与检测.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与检测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丰富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并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16、化石吟张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达尔文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文体知识积累。
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诗、诗、诗;按时代可分为诗歌和诗歌;现代诗歌按形式可分为诗、诗、诗。
2、请为下列加点字写上音节。
骸骨()潜行()葱茏()猛犸()万载()档案()悄然()
3、请为下列多音字分别注音并组词。
⑴载:
①②
⑵壳:
①②
⑶转:
①②
4、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骸骨:
⑵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⑶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奇幻:
⑷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裹藏:
5、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节奏。
①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②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③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④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6、根据课文填空。
⑴请向我一一讲述那的神话。
⑵你否定了的存在。
⑶黑色的躯壳着生命的信息。
⑷啊,你一一令人的大自然。
7、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
⑵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
⑶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
二、课文解读
(一)整体感知
8、本诗属于诗,是以的形式写的内容,主要写了,从而赞美科学的与人类的。
题目中“吟”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名称,意思是。
9、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知道本诗节与节之间关系?
(二)重点研读,美点赏析
细读全诗,探讨以下问题: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_______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_______,
犹如把生命的_______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10、诗歌第一节分别指什么东西?
11、诗歌第二节中的问题在哪节得到了证实?
12、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13、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14、“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什么?
1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16、文章第6节的描写场景是否不同?
你怎么理解“叹服大自然“?
作者的感情到了什么程度?
17、你认为本文的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
三、拓展训练
鱼化石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18、这是一首诗,又是一首诗。
诗人在诗中介绍了的形成过程,揭示了一条规律:
。
19、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7、看云识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①峰luán()②预zhào()
③yúnchèn( )④一shà()间
⑤千zī()姿态⑥ 点zhuì()
⑦mím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不一会,整座去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
③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④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
⑤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的横线处。
①那最(轻盈轻快)、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②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楚清晰)。
③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辨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④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起伏)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的一项是()
A、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
B、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C、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D、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5、写出四句含有“云”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
6、向人们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叫文。
它以解说事物的、、、
、、等为主要内容。
7、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等。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②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
③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
④人们常说:
“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⑤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9、仿写句子。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
在家乡的小河边散步时,我捡回一堆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小石子。
它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二、课文解读
(一)整体感知
10、《看云识天气》一文属于文。
本文主要用的语言从个方面介绍了和关系。
这两方面是:
①;②。
11、用一句话概括云和天气的关系。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12、全文在说明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后写什么?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全文在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怎样的结构。
1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
通读全文之后,你认为《看云识天气》一文采用了顺序。
14、本文主要用了的说明方法,对各种云的类型、形态、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分类进行说明,这样介绍,使文章。
15、说明文语言有两种风格:
一是生动形象的语言;二是平实的语言。
请结合全文见容看,《看云识天气》一文的语言以为主。
16、请设计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二)重点解读
〈一〉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7、本段中与第二句照应的短语是,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
。
18、第一段中用“美丽”与“”,“白云朵朵”和“”相对比,说明云的“”,这样写的用意是
19、本段中最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20、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分别起什么作用?
全段的结构是什么方式?
21、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2、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
为什么?
〈二〉
仔细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
“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23、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4、指出“晕”和“华”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25、本段说明顺序是什么?
结构有什么特点?
26、本段用什么说明方法?
(有几种写几种)并举例说明。
27、你认为本段语言比前文更生动些,还是更平实一些?
为什么?
〈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②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③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凌沙。
④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⑤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⑥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⑦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⑧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⑨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⑩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28、试指出第③句中的一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9、本文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30、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1、本文段从语言上看,它具有什么特点?
32、⑤⑥中加点词“一般”“左右”能否去掉?
为什么?
33、本文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训练
34、依照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
例: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朝霞预示着天将有雨,。
35、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你在课外搜集一些,并把搜集的佳句写在下面。
36、根据文章中判断天气发展趋势的知识,判断下述情况天气趋势将如何发展。
夏季黄昏,一场雷阵雨后,你开始观察当时的天气现象。
假如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到了东方的彩虹和晚霞,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里紫外红,而且正由小变大。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篝( )火 喧( )嚣( )
喑( )哑 篡( )夺 吮( )取
静谧( )哀号( ) 狩( )猎
劫掠( )窸( )窣( )
大颚( ) 嗉( )囊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更胜一畴开膛破肚弱肉强食
B、窃窃私语惊慌失措苗条匀均
C、津津有味断肢残腿夜色苍茫
D、豪不犹豫连绵不断和睦相处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弱肉强食:
②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③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
行径:
④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劫掠:
⑤在这喑哑而连绵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响声。
喑哑:
4、请将下面横线处文字表述替换成四字短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声音细小地说话。
()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超出一节的歌手了。
()
③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通性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害怕慌张地飞起逃窜。
()
5、选择恰当地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
(庄严、庄重)。
②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卑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③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甜美)。
④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
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宽大、从容)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
()
②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
7、调整下面语序。
①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②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猎物一样。
③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④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
调整后的顺序是:
二、课文解读
(一)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在书上作标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8、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是谁?
本文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的?
9、简述蝈蝈的特征
①体态:
②鸣叫:
③食物:
④与同伴:
10、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本文有几种表达方式?
举例说说。
1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重点研读
〔一〕
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按要求做题。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
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干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
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3、本段的内容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
14、本段第三句中的“夜晚的艺术家”指什么?
本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5、本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试找出例子。
16、从本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仔细阅读课文5——7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7、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18、蝈蝈的食物之谜是什么?
19、蝈蝈为什么先吃蝉的肚子?
20、“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这句中两个加点的“它”分别指什么?
21、“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一句中“也许”一词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22、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
.阅读课文的8——11自然段,回答问题: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
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
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
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地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
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服踢腿把对方赶走。
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
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
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
品到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2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屠夫:
喙:
24、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⑨⑩的内容要点。
25、语段⑨中的“这一切”具体指代什么?
“这蝉的屠夫”指代什么?
26、语段⑨⑩介绍蝈蝈的生活习性时,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27、语段⑩中“但是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这并因为食物缺乏,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在“”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8、语段⑩中作者分析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的原因,试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29、文中“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这里的“其结果”是指什么样的结果?
30、“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三、拓展训练
31、动物世界多姿多彩,你还知道哪些趣闻逸事?
用50字左右叙述一个故事。
32、走进自然,细心观察动植物,把它描写出来,最好倾注自己的情感。
200字左右。
19、月亮上的足迹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溅落()②zhǐ lìng()
③遐想()④jùliè()
⑤着陆()⑥xiá zhǎi()
⑦供给()⑧hé s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可望而不可即拜方昂首挺立
B、指令征程道别
C、健步起重脱落
D、启动一叶孤舟遥遥再望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①在茫茫太空,月亮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②“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③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4、根据词义写词语。
①像一片树叶一样的一只船。
比喻孤零、惟一。
()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
③内心向往已经很久了。
()
④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5、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计算机自动工作。
A、细致命令进行B、仔细指令进行
C、仔细指令开始D、细致命令开始
6、下列句子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地球的近邻。
B、“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7、下列句子表意正确,没有语病的是()
A、总统热情地庆祝他们登月成功。
B、“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C、此时,他们承载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D、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静地降落在月球上。
8、“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竖起的纪念碑上的文字,你能说说这句话向全世界乃至外星生物传递了哪几个方面的信息吗?
(起码答到两点)
①
②
9、人类登月揭开了月亮神秘的面纱,可古代人们对月亮只能想像,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佳句,请你写出两句。
二、课文解读
(一)整体感知
10、本文是一篇纪实报道,真实地记录了
全过程。
文章以为线索,按照的顺序展开。
文章首先点出
,再具体记叙了经过,最后总结。
通过生动的记叙表现了
,赞美了
。
11、文章的重点是什么?
请用最准确的语言概括它分为几个阶段。
12、宇航员成功地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二)重点研读
〔一〕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地勤人员对炎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也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