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0808019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165.09KB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营丘镇阿陀小学
2012年9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这个班有学生45人,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基础各不相同。
因此,在新的学期开始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迅速适应一年级的生活,养成较好的听课习惯、书写习惯、生活习惯等。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起止章节和篇目:
本册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
海底世界—数数、校乐的校园---10以内的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内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雪山乐园------总复习
2.基础知识内容:
1-20的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图形与位置;统计等。
3.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
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
一方面,通过“分一分”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4.思想教育的内容:
在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结合算式向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结合乘法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摆图形、卡片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2)在口算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同时加强笔算训练,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通过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5)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真做数学练习和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教师的自身建设方面:
(1)推进“快乐、高效、民主”课堂教学计划,使学生都感受到校园学习生活的快乐。
(2)通研学科教学大纲及精神,把握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授课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落实教学常规、完善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成绩考核等环节。
制定好教学计划、认真备好课,定期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作业与课外辅导,开辟第二课堂及学法指导,做好优生优培、困难生转化工作。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布置作业,并根据教材特点组织课外活动,做好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5)突出教研重点、完成教研专题的措施,抓住重点,改进教学方法。
不定期举行比赛,进行总结表扬。
(6)贯彻落实《新的课堂评价体系》
认真学习《新的课堂评价体系》,力争做好教学的基础性、开放性、主体性、差异性、生成性、示范性,增强课堂的感情投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7)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倡导愉快教育
为了让师生充分体验教与学的成功与快乐,要以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为前提,培养学生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觉行动,让每一位师生能充分体验到教书与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优生措施:
做好优生工作,定时开座谈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意志,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轻装上阵。
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
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措施: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例如,“数一数”选择儿童乐园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比一比”“分一分”时,用熟悉的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
认识10以内数时,也可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见过的场景和事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学会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
六、教学进度:
随县教学进度
第1单元《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10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10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运用1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学会数的组成。
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数、写数、读数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3.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4.初入学的学生不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何必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
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些的正确.整齐.均匀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逐步提高。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自制课件.小红花
学具:
10根小棒、文具盒、铅笔、橡皮等。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5各数。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掌握2~5的数的组成。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2——5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科技小组活动”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预习学案:
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
今天,操场上正在进行科技小组活动,同学们有兴趣吗?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导学案:
出示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师:
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
我也想和图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玩的很开心。
生2:
我数出了天上有5架飞机。
生3:
我知道了天上有1个太阳……
师:
你们真了不起。
想一想,能看着图提出你喜欢的问题吗?
生:
放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师:
这个同学真棒,能大胆发言,提得问题又好。
同桌互相找一找,看发射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学生认真而有趣的看图)
生1:
一个。
生2:
1、2、3、4,四个。
师: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不一样呢?
生1:
我数的是正在发射火箭的同学。
生2:
我数的是所有发射火箭的同学。
(下面的同学意见不一致,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
师: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已发射火箭的上一个同学,但如果看所有发射火箭的就是4个同学。
你们看得范围不同,数的人数也不同,说得都很有道理。
生:
1、2、3……可以表示什么呢?
师:
谁愿意回答?
生:
1可以表示1个太阳,2可以表示2架火箭,3可以表示3个小朋友,4可以表示4棵树,5可以表示5架飞机……
生:
这些数怎么写呢?
师:
谁能教教大家?
生:
1像……,2像……,3像……,4像……,5像……
三、随堂检测:
1.今天我们学会写数字1——5,我们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可引导学生先让学生独立的分,然后进行交流,最后整理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教师可以以此题的练习形式为线索,扩展到其他数的分与合。
四、课后作业:
田字格本上写1---5各个数字
五、板书设计: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1 2 3 4 5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第二课时---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2.感知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3.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0的写法。
教学难点:
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教学准备:
课件、温度计、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师生双边活动
出示课件:
树上有5个苹果,用数字5来表示,摘走一个,剩下的用数字4来表示.如果再摘走一个(课件出示)用数字3来表示……一直等到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
用零来表示。
(一)认识0。
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
0
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
(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议论后,得出在温度计上可以找到0,在比赛的记分卡上可以找到0,在学生的直尺上可以找到0。
(教师一一出示给学生看)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
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课件(直尺放大图。
)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
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
(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
从0~5.齐读:
0~5,5~0。
(二)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
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
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三)巩固反馈
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认识了谁?
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解决不了的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
第三课时——6-10各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6—10各数的意义,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会写6—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及交流活动,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
6——10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一、预习学案:
小朋友,你在幼儿园玩过哪些游戏?
有一些小朋友,他们课下也正在校园里玩得带劲呢,想去看看好吗?
轻轻地迅速打开课本P8.
课件情境图,看图提问题:
1.请仔细地安顺序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或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校园里有什么?
你能按顺序观察吗?
)
按顺序的:
小朋友,你真会观察,是按顺序观察的
无序的:
你说得比较全,但没有按顺序说,谁能按顺序再说一遍?
2.看到这些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导学案:
问题一:
先看“跑步的有多少人?
”
1.数:
①先自己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准(巡视时观察是否作标记)
②找一生到讲台数(注意他数的顺序及是否作标记)
2.摆圆片:
①生自己摆。
这些小朋友可用圆片表示出来,若一个圆片代表一个小朋友,6个人可用几个圆片表示出来?
你能摆出来吗?
②师在黑板上圆圈表示。
3.用数字表示:
用圆片表示6个小朋友太麻烦了,所以我们需
要一个简单的方法表示这些小朋友,用数字“6”表示。
4.读“6”:
领读三遍,让生连读三遍。
5.联系生活:
你还见过哪些用6表示的东西?
如:
教室里有6盏灯,一组有6人。
再看问题2:
大树有几棵?
问题二:
大树有几棵?
1.数
2.摆圆片:
生摆→师画
3.渗透顺序:
7个圆片是从原来的6个原片上又添了一个,所以7在6的后面。
4.用数字7来表示
5.读7
6.联系生活:
一周有7天
8、9、10教法可以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现在我们又认识了6、7、8、9、10这5个数字王国的新朋友(出示课题:
6——10的认识)
三、随堂检测:
数的顺序:
6的后面是几?
7的后面是几?
,
从前向后的顺序是6,7,8,9,10
倒数一遍:
10——6.
写数:
刚才我们只认识了这几个数字朋友的模样,有的同学还想把他们写出来。
1.6的写法;
①记字形:
6像哨子
2.②示范写,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这些数,写完后问学生:
“老师是怎样写的,你觉得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
③书空2遍
④描红2个
⑤写2个。
同学们写得这样好,你们写数时有什么经验呢?
可以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吗?
2.7的写法
7、8、9、10的写法的教学与6的教学类似
体会序数的意义
1.看,玩老鹰捉小鸡的同学多开心呀!
从前面数,扎辫子的女孩排第几?
从后面数呢?
2.谁能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呢?
3.小结:
1、2、3……10还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
对数意义的拓展
1.观察跑步的同学,排第一的是几号?
这里的“5”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
2.汇报与补充。
3.小结:
这里的5既不是表示5个,也不是表示排第5,而是此运动员的代号。
四、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从美丽的校园里竟然学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你高兴吗?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呢,请在田字格本上写6――一10的数字。
五、板书设计:
6——10各数的认识
6 7 8 9 10
第四课时——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展台、彩色圆片
一、预习学案: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
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导学案:
活动一
(出示课件)
你观察到什么?
你想说什么?
问些什么
[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拔河的认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图中的事物。
]
活动二
你说我讲:
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
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
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要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可像啦!
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课件演示:
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
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孪生兄弟吗?
学习顺口溜: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
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简单介绍符号的名字和作用,学生对符号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
板书9<10,10>9(教学读法)
引导学生从尖角和开口的方向来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
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符号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能够从课件中了解两种符号的名称。
能够正确读出这两个关系式。
能够认真观察,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的用手指表示符号。
]
活动四
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现在可以进行比赛吗?
为什么?
你能和同桌说说吗?
像刚才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来了,他叫等号。
等号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
引导学生从两边人数相等来分析。
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
学生进行操作。
板书“10=10”。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的特点。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号的特点。
]
活动五
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
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
还可以比什么?
互相说一下。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随机指导。
能标出其他比较的问题,能正确进行比较。
活动六
说一说,你这节课认识了谁?
它是什么样的?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本节中的收获。
能用自己的话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
]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1.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在“我学会了吗?
”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四、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师准备“自主练习”第2题的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盒。
二、预习学案:
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
你们做了吗?
(生:
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三、导学案:
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
“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
师:
“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
师:
“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妈妈我
上衣裤子
冬季夏季
……
师: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
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
(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
”(揭示课题)
四、随堂检测:
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
“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学 教学计划 单元 课时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