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CS经营服务品牌的.docx
- 文档编号:10803558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55.06KB
构筑CS经营服务品牌的.docx
《构筑CS经营服务品牌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筑CS经营服务品牌的.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筑CS经营服务品牌的
构筑CS经营服务品牌的“新方略”之一(
前不久,在为北京为一家种业集团上市公司做内训时,该集团全国各地的营销经理们向我提了一个问题:
“产品与商品以及品牌之间有何区别?
”我打了一个比方说------
●产品与商品以及品牌之间有何区别?
一袋咖啡豆在批发市场里卖,是在卖产品才几十元钱。
它是从实验室里设计出来的,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而且还要“物美价廉”(好产品要能满足用户需求),并且“适销对路”,买产品人们希望它能满足起码功能,这是一个企业起步前的基本准则。
一般它的卖场渠道大都在批发市场,这时企业要考虑如何把市场做大的问题。
一盒速溶咖啡放在商店的
柜台上卖,是在卖商品要上百元钱。
商品必须要具备3个条件:
一是实用;二是便捷;三是质量可靠。
同时,还必须将附加价值服务融入其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当今消费者已普遍认为,一个没有服务的商品就不是好商品;买商品时,人们必须要提供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好商品能让用户满意),它的卖场渠道已上升到零售商店,此阶段企业要力争将产业做强。
一杯顶级名牌热咖啡在咖啡馆里卖到了一千元钱,那是在卖品牌!
除了具备商品的实用、便捷、质量等增值部分,还要升级予以消费者“全面解决方案”的高质量、高信誉、高价值,要让顾客买了你的东西后感到无可挑剔,即一次性OK!
人们为什么在购物、寻找消费场所时会去找“名牌”或“老字号”?
因为这些“名牌”产品和“老字号”店铺,其实质上都涵盖着品牌的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异的服务品质(好品牌要使用户达到忠诚)。
这就是为什么品牌的量越少却越贵?
也是著名品牌比普通商品卖更有吸引力的原因。
它的卖场渠道以专卖店为主,这阶段企业要法使品牌做响。
因为在咖啡馆里不再是仅仅卖咖啡,更强调店面整体搭配,体现自身品位,并推出专卖店以突显品牌特色。
喝到的不仅仅是咖啡,其中还蕴涵着闻名遐耳的品牌文化、口感地道的纯正品味、温馨舒适的环境、优雅迷人的旋律、极具档次的感觉和无微不至的服务……
同样是“三品”,先来澄清一下产品、商品与品牌之间的区别,它们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产品、商品与品牌之间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对此,我是有亲身而深刻的体验的。
2005年,我在成都开了一家礼品店,到山东聊城小商品批发城进了一批电子小礼品。
进货时,批发城老板非常热情,又是请我吃饭又打折扣,又是极力动员我做他的加盟店,我嘴上答应了,心里却抱着回去“试销了再说”的想法。
上柜后真是“不试不知道,一销吓一跳”,这些电子小礼品,卖出不到两天就坏了,买主屡屡退货搞得我头都大了。
再按那家批发城的服务承诺电话联系退货时,服务没了,就只剩下不认账的“承诺”了。
现在这批货还在库房里积压着。
值得庆幸的是,多亏当时没有“加盟”。
回想起来,当时恐怕那家小商品批发城的老板对“商品的概念”也是糊里糊涂的,他将本应“一口袋咖啡豆在批发市场里卖,才十几元钱”的产品,误当成“一盒速溶咖啡放在商店的柜台上卖,要几十元钱”的商品了。
在此,特别提醒一下眼下正热衷于发展加盟店的厂商们,如果你的“货”质量还不过关、正处于最低级的“产品阶段”,那就快停板吧。
否则,你的店会因发展越多,死得越快!
能称得上商品的东西,我认为,我最近新买的美的小电饭煲和电高压锅属于这类。
美的小电饭煲,一是它小巧便利;二是实用,其中有两个功能我最欣赏:
它能够精煮米饭,煮出来香喷喷的很可口,居然还能煮出焦黄的锅巴来;还有一个能够煮婴儿粥的功能,只需一按,时间一到就能喝到广东早茶那种烂粥。
买美的电高压锅,是因为它消除了我对传统高压锅易爆的恐惧心理,使用时却发现,美的为消费者考虑的还真细微,它把“怎么用、用多少、用多长时间”的烹饪常识“傻瓜化”了,都贴在锅上,让你随时可见。
美的这样做,就是使产品的价值提高到商品的“段位”上来了。
或许回忆一下松下助之幸曾经说过一段话,会使我们对提高产品价值“段位”意义有充分的认识。
他说:
“生意人应当把卖商品当作嫁女儿那样来对待(关心她出嫁后生活是否美满),即时刻考虑顾客买去的商品合不合用?
会不会发生故障?
以这种心态做买卖,生意必定兴隆”。
他认为,价值100元的商品,其成本是90元,若以100元卖掉,获利10元的生意不能做,因为这不能使顾客满意;而应该用90元的成本生产出实际价值为120元的东西,再以100元的价格卖掉,这种将价值以上的东西提供出的行为,才叫做真正的服务为此要朝两方面努力:
一是把价值100元商品。
通过加工使其增值为120元;二是把价值100元的商品用低于90元的成本制造出来这种做法如同下围棋,即不断地提高产品的价值“段位”。
例如:
1927年,电熨斗在日本因售价5元而普通大众买不起,那时全日厂家年销售量才10万只,松下却决定当年产量达到12万只,同行笑他自不量力,肯定失败松下却不动摇,仍向全员下达了三个奋斗目标:
。
首先必须使售价大众化(定价3元),此为先决条件;其次必须使质量超过同类水准,否则就会失败;最后必须使产品功能实用、外型美观,才有销量。
结果,产品一上市,因价廉物美而倍受欢迎……
●“充分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唯此唯大
说明做产品时,万变不离其宗,天下万事,唯此“充分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唯大,故一开始要作对。
我现在要举的是一个大众食品的例子-----水饺。
轻松一下,先讲一个有关水饺的小故事:
说的是两个饺子结婚了,送走客人后新郎回到洞房,竟发现床上躺着一个肉丸子!
新郎大惊,忙问新娘在哪?
肉丸子害羞的说:
讨厌,人家脱了衣服你就不认识啦!
水饺,这个既简单又普通的大众食品,恐怕谁都认为外卖的不如自己家包得好吃。
我会说,那你就孤陋寡闻啦!
3年前,我在北京超市买到一种叫“湾仔码头”的速冻水饺,我把它叫“极品水饺”,它简直就是整个水饺市场的“行业颠覆者”!
自打我吃了后,从此就开始只买“湾仔码头”水饺,而决不自己包了,因为我再怎么动手也很难包出它的水平。
我不敢相信,居然有人会把水饺做到如此“登封造极”的地步:
吃起来,“皮薄、馅大、汁多”;而其他品牌的速冻水饺的口味则是十几年一惯制的“皮厚、馅小、汁少”,但还在继续埋头生产……
我吃“湾仔码头”水饺时的感觉,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奋斗》中夏琳说的:
"我就爱吃湾仔码头水饺,特好吃!
"的确,它的口味和其他速冻水饺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当我吃惯了“湾仔码头”水饺后,是很难接受其他品牌的速冻水饺的口味的,无论是馅料和汤汁的味道还是面粉的嚼劲,可以说真正吃出了地地道道正宗而原汁原味水饺的感觉。
我总在想,其他速冻水饺企业如果做不出或超越不了“湾仔码头”水饺的水准,还是停产为好。
因为“湾仔码头”水饺已经是整个水饺市场的行业标准样板,它超出了“消费者心目中核心需求”的期望值,所以它成为了“好水饺”的代名词。
而且,也很少看到“湾仔码头”水饺打广告。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好产品就是好广告,好产品“不营也销”,好产品不推而自广……
边吃“湾仔码头”水饺,我边在琢磨:
这种完全工业化了的食品,还能保持如此鲜美而不走样的味道,肯定它的制作过程有一套品质标准作保障。
果不其然,深入了解后验证了我的看法。
首先,“湾仔码头”坚持至今的是,它的水饺必须用手工包出来,其60个水饺生产岗位上,员工飞速地以标准化包饺子的景象蔚为壮观,每位员工包饺子的手法都是一致的,是公司根据“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姑娘多年的实践经验统一培训而成的。
据介绍,最快的员工一小时包饺子可达1200个,相当于每三秒钟一个,跟机械流水线的生产速度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种严格的包制程序保证每只水饺都外形美观、统一、品质稳定,由熟练的工人手工包制,力度、弯曲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是目前机器无法模拟的。
而且无论是对选料还是生产工艺,“湾仔码头”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比如,生产水饺的主要馅料——猪肉,是从中国良猪产地----四川和山东定点选购的,甚至对杀猪过程要求都很严格,在轻松的音乐中,专业的欧洲进口设备进行自动化一条龙宰割,让猪在无痛苦中死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猪在恐惧中死亡导致肌肉中产生酸性物质,影响肉的口感和鲜美程度。
“‘湾仔码头’只选用前腿猪肉,因为前腿猪肉是‘活肉’,肉质鲜美,有弹性,滑爽,不会含淋巴,保证了食用安全,而且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便于控制肥瘦比例。
有时,你会感到它的生产太过精细了,甚至有“繁琐”之嫌。
比如两个小时,生产区的工人洗了好几次手,用于制作馅料的韭菜竟然都是一根一根地挑选后,一根一根地洗的。
连蔬菜的切割也制订了严格的指标,用从美国进口的切菜机,根据要求调节大小,切割蔬菜要一次成型,保证颗粒均匀,不仅菜的形状统一美观,而且最大程度保留汁水,使营养不流失。
表示,以前常有人不理解,打开“湾仔码头”速冻水饺,能清晰地看出馅料中的新鲜蔬菜,吃的时候还能分辨出肉味儿和菜味儿,秘密就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标准的严格掌控。
好食品必然会有好市场。
买“湾仔码头”水饺都觉得有点贵,可又不得不买。
一盒800克40只装的,在北京市场上要卖到19-20元,但同样容量的其他品牌水饺只能卖到七八元,比“湾仔码头”便宜一半还不止。
其实贵就贵在“湾仔”舍得用好料,故与其他水饺的成本有天壤之别。
比如湾仔码头水饺馅里所用的猪肉,严格要求肥瘦比例是7:
3,只有不去掉排骨的五花肉才能满足需要,厂商给湾仔码头的供货价是14.5元/公斤,而某些水饺生产商采购的不过是5元/公斤的碎肉。
再比如,湾仔码头许多品种的馅里都要用到一种名叫“绿橄榄”的蔬菜,有了这种菜,水饺的味道才醇美,但它在上海只长一茬,产量很低,往往供不应求,有时工厂不得不从云南空运调货,价格从0.8元/公斤飙升至3元/公斤。
好食品保鲜有绝招。
在一般人心目中,冷冻食品不过是填补方便食品空白的速食品。
人们买冷冻食品,不是为了图好吃,而是为了填饱肚皮,“将就混一顿”罢了。
“湾仔码头”的新鲜度正在改变这种看法。
它扭转了“为什么家里包的饺子好吃、超市里买的速冻饺子不好吃?
”的观念。
原因是现包的饺子有新鲜的口感。
在香港,“湾仔码头”水饺产品卖的是鲜货,但在内地市场,“湾仔码头”却不得不先从冷冻食品做起,因为内地超市的保鲜能力还远远不够。
新鲜饺子的保鲜期一般是4-5天,“湾仔码头”就要求经销商具有严格的保鲜控制系统,保鲜柜的温度需保持在0-8℃,最好是4-6℃,这不是内地超市”所能做到的。
好食品坚决不做散装货。
“湾仔码头”绝对不做散装水饺,即使它很有钱赚,因为散装水饺是可以糊弄人的。
一种食品要在市场上销售,必须严格地包装,以确保清洁卫生,还必须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用料成分及其含量,并打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散装饺子省了包装,好像是省了钱,但不标明生产日期,在超市里摆了多久、馅里面包的是些什么都没人知道。
而且有的厂家既生产袋装水饺,又生产散装水饺,袋装的过期了,就倒出来当散装水饺卖,消费者根本就不知情,糊里糊涂地就买了过期货,那种产品哪能吃呀?
并且“湾仔码头”水饺在包装上与别的品牌也不一样。
一般的水饺将几十个水饺混在一个塑料袋里,“湾仔码头”从便利消费者考虑,却是把一个个水饺放在一个个特制的托儿上,外面再加塑料包装,目的是为了解决刚包好的饺子可能融化的问题,确保饺子新鲜。
单是增加这一个托儿,成本就增加了一毛钱。
“湾仔码头”认为,这样在包装上下功夫很值得。
“‘用心’做出高价馅,冷冻的水饺煮出来就像现包的一样具有新鲜的口感,绝不做散装货”。
这是“湾仔码头”水饺的创始人——臧健和的三大成功秘诀。
她的话,与140年前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家新港造船和码头公司的理念“异曲同工”:
即“我们要造好船。
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有必要的话,赔点钱。
但要永远造好船”。
这位臧健和,是一个从街头推车小卖开始创业的。
她的“湾仔码头”水饺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她率先发现了,在水饺市场上“人家做得不好,不能满足消费者心目中的核心需求”这么一个商机。
于是,把水饺市场当成一个全新的产业来优化升级它。
而且,发现一个产业比发现有一个市场更有价值,其价值在于你可以“先入为主”,而成为这个产业的市场领先者。
当“湾仔码头”水饺变为先入者后,它除了最先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占居消费者心理的有利形势外,还往往有机会成为行业投准的事实制订者。
市场就是这样的,谁先做,又做得好,谁就是标准。
未来企业间的争夺,着眼点不是如何在现有行业结构中为企业确定有利的地位,而是在于企业如何创立新的产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湾仔码头”水饺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从产品、商品到品牌的惊险一跃地“三级跳”。
可能大家会问,你举了这么多例子,可到底产品与商品的区别在哪里?
下面我一一道来。
一个产品要“惊险一跃”地成为商品,就得考虑提供给消费者一些附加价值增值服务---
●这些“增值服务”必须要具备3个起码的条件
首要条件是:
“实用”,比如最早的录音机是砖头块,也叫“板砖”。
想随身带的人根本不会买,后来一种体现实用创新的商品“随身听”问世,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这种商品的核心技术能力就是“小型化”,带给消费者的最大好处是“便携式”,因而风靡全球。
在此也许列举一下日本夏普公司电子计算器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1964
年该公司生产了一种CS-10A桌上型电子计算器,重55磅,售价为2500美元。
当时只有高级科研机构和大公司才买得起它。
时隔3年后,夏普公司就推出了新一代CS-16A。
这种采用集成电路的改良款式,重量一下子减到8.8磅,售价降至1770美元。
1972年,他们又使用半导体二极管研制成更新的E1-81,重量减到3磅,售价大削,为300美元。
至此,夏普公司仍不满足。
1980年,他们使用更轻更小的晶片,生产了EL-826,重量只剩下1.5盎司,一台只卖23美元。
再后来,他们生产的计算器更小更轻,成本更低,卖得更便宜,消费者只花4美元即可在任何一家商店买到一只太阳能夏普计算器了。
商品的第二个条件是“便捷”,如果一个产品操作需要十个动作,才实现一个功能,像早期的箱式照相机,只能有少数专业人员才使用,而一旦“傻瓜机”的出现,就使照相机生产成了面向大众的产业。
“傻瓜机”从而风行全球。
而商品的第三个条件“质量”,是排在实用、便捷后面的,可以说是根本不需要说的条件。
因为质量就像合格证式的,出厂前就必须达到。
如今未达到产品质量的企业就别想进入市场。
日立公司认为,“如果无法满足顾客的要求,质量就没有意义;提供给顾客的质量,若只停留在工厂内满意;那是错误的做法。
”同一产品对于不同的顾客来说,因各自的使用环境、条件、操作技术不同,其使用效果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差异很大。
比如,同样的586电脑,科研人员可用作统计、计算、分析;普通办公人员则只是用来打字录入。
故很难说都会对电脑功能感到称心。
有的嫌功能不够,有的则嫌功能太多。
这表明,产品质量要人为本。
企业强调产品质量是对的,但脱离顾客需要过分追求高标准、高质量或以单一的质量标准对不同的顾客是不明智的。
只有适合顾客的质量才是最好的质量。
对不同的顾客就要有不同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价格档次。
因而,一个企业光有好的产品是不行的,它只能满足用户“物美价廉”的最低需求;企业必须要有好的商品,即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的商品,才能让用户满意;而一旦企业能够打造出“无可挑剔”的品牌,那就拥有了一大批忠诚的用户。
要使产品上升为商品,首先产品在设计时,就应考虑用户为之付钱的特征,真正按用户的需求设计产品。
这就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网,使用户的建议能在产品中得到体现。
其次,要使产品具有差异性,应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这种差异,而非通过价格来实现。
最后是在产品销售上,除运用直销、大批量销售外,还可以与相关厂商合作,进行捆绑式销售。
因此,要充分分析顾客的需求,并迅速从中发现自己的商业机会;要不断地和用户交流沟通,形成互动,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经营”,以“小批量、多品种、即时营销”来提高企业产品生产的“柔性”。
●买品牌,是因为被深藏其背后广为流传的文化故事所吸引
在现实生活中,我喜爱收藏打火机,其中有一款闻名于世的美国品牌Zippo(芝宝),我奉为至宝。
当时买它,是因为被深藏其背后广为流传的品牌文化故事所吸引。
据说,Zippo在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把所有的产品都提供给了美军。
这样,它就随着那些英勇的战士走遍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在战场上百无聊赖的深夜里,士兵们用Zippo来点火取暖,或者用它暖一暖冻僵的双手,顺便点燃一根“万宝路”,还曾有人用Zippo和一只空钢盔做了一顿热饭。
在越战的一次攻击中,美军士兵安东尼在敌军炮火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了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打火机,机身一处被撞凹了,但却保住了安东尼的命。
越战后,尽管Zippo公司期望他能将那只打火机送修,但安东尼却视“它”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仅慎重收藏,更希望永久保存它那受伤的机体……
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将Zippo化身为“救命恩人”、“信号灯”等英雄角色,无不是对Zippo品质最好的称颂,Zippo的拟人化的故事行销空前成功。
Zippo将融合其品质的故事营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给用户的只有无边的赞叹而没有丝毫造作,这也是品牌营销的一大奇迹。
在Zippo看来,始终如一的风格和品质缔造了这些神话及口碑,也更使得全球用户一生为之痴迷。
的确,Zippo很实用,但用着用着又发现,它功能在不断升级。
让你买不够,买了还想买。
Zippo防风打火机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
它可以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都让人满足。
Zippo的原则是绝不画蛇添足。
在需要它的任何时候,Zippo都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火源。
0.27英寸厚的镀铬铜制外罩,再加上0.18英寸厚的不锈钢内衬,构成了Zippo坚固的外壳;玻璃纤维制成的火芯可以永久地保证燃烧的可靠性,可以使用73000次的燧石轮等等无不体现了Zippo的简单、坚固、实用。
Zippo采用识别代码的技术尽管“无与伦比”,但是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它“完美无缺”的“防风墙技术”。
Zippo依照它的原始的结构重新设计了灵巧的长方形的外壳,盖面与机身间以铰链连接,并克服了设计上的困难,在火芯四周加上了专为防风设计的带孔防风墙。
这样,使得Zippo不仅是一只打火机,更是一件轻便的随身工具。
户外活动之时,不论天气好与坏,Zippo皆可协助燃起营火、炭烧炉,也可当作电筒帮助寻找失物或路线,紧急时更可利用火光作求救讯号。
有Zippo就有可能,全球用户赞叹着Zippo的坚实品质,和瑞士军刀一样的多用途性也是它能够风靡全球的一项重要因素。
而且Zippo并不是燃气型打火机,它的燃料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石油提炼物,由它燃烧产生的火焰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异常洁净,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再补充两个我在日常生活中使过的品牌。
1995年我到新加坡考察时,花1000多元买了一个意大利的著名品牌“沙驰”手包,用到今天十几年过去了,我还在用;是不舍得换吗?
不,是它太结实耐用了,尤其是最容易坏的拉链却十几年如一日推拉自如。
难怪我的一位朋友去德国旅游,非要花5000元钱买一个当地的水龙头品牌,理由是它永不漏水,而国产的出不了一二年准漏!
品牌与产品之间的价格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法国路易•威登的一个成本不足80元的手袋,却卖出了14660元的价格,足足翻了183倍,同样,当广东一家工厂生产了同样质量的手袋,出厂仅仅加价10元人民币却无人问津,最后不得已铤而走险生产仿冒产品,结果厂长锒铛入狱;日本著名化装品牌SKⅡ一瓶成本不到8元的神仙水,在中国的市场上竟然卖出了560元的神仙价格,令人惊诧的是这样的暴利差价还卖得数次断货;法国依云矿泉水,330ML一小瓶,卖8~15元/瓶,是普通矿泉水的十几倍,而且改个包装做个喷雾装,50ML就卖20~30元,大瓶卖到100元左右,没人说它贵,它在全世界热卖……
综上所析,我们总结一下。
从产品、商品到品牌三者之间,会有哪些显著的服务特征呢?
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刚才谈到的不管是很热销的商品美的小电饭煲和电高压锅,还是美国品牌Zippo打火机、意大利著名品牌“沙驰”手包,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做得很好,即关注产品,把它做到极致,满足顾客的核心需求。
●你喝过吗?
达到极品的咖啡能卖到上千元一杯
这种奇货可居而具有特异品牌文化的咖啡,叫“印尼香猫咖啡”。
纵观目前全世界爱喝咖啡的人追捧的顶级咖啡中,牙买加的蓝山咖啡每磅售价达35美元到40美元,而印度尼西亚的科皮•卢瓦克咖啡,又名“香猫咖啡”,每磅售价却高达175美元到300美元,据说是世界上最贵的咖啡。
香猫咖啡芳名何来?
凭何敢卖此天价?
香猫咖啡被当地印尼人俗称为“猫屎咖啡”,香猫得名来自当地一种叫“麝香猫”的树栖野生动物,它的身上、体内天生有一股麝香,据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果子狸。
当香猫在夜间觅食时,透过其敏锐的嗅觉,只挑选咖啡树中最香甜成熟、饱满多汁的咖啡果实食用。
咖啡果实经过其消化系统,只能消化掉果实外表和果肉,而坚硬无比的咖啡豆却未被分解消化,即随排泄物通过消化系统原封不动被排出,只是晾干后的果实表面会覆上一层银白色的膜,这是由香猫体内的排泄物形成的。
因为香猫体内有种特殊的麝香,经过肠胃道的发酵,破坏了咖啡豆中的蛋白质,原先并不特别的咖啡豆,会发生巨大变化,风味变得特别香醇,具有其他咖啡豆无法比拟的香甜口感,如糖浆般的浓稠和巧克力酱般的醇厚柔滑。
在印度尼西亚许多咖啡种植园附近森林的地面上,有时能发现香猫的粪便。
咖啡种植园主拿这些香猫的粪便当宝贝一般对待,从中挑拣出这些在香猫肚子里“历险归来”的咖啡豆,然后把它们仔细地清洁干净,精心烘焙后再出售。
但是,香猫踪影难觅,粪便亦难寻。
再说,并非所有香猫都恰巧栖息在咖啡园附近森林里。
因此这种咖啡豆寻找之难,数量之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印度尼西亚全国的咖啡种植园都加起来,每年也总共只能生产出大约1100磅这种咖啡。
物以稀为贵,因其可遇不可求,当地人称其“贵如金银”。
说到咖啡,有多少人又会知道其诞生的文化传说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牧羊人向修道士抱怨他的山羊彻夜不眠并且行为异常。
这位修道士对此也很好奇,便与同伴一块去探个究竟......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了一种灌木的果实,于是他将这果实与水同煮,发觉喝下这种汁液确实能使人保持清醒。
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中关于也门发现咖啡的传说。
这种传说,实际上即是“秋菊打官司-----讨得就是一个说法”
同样,“印尼香猫咖啡”奇特而原生态的文化传说,以及唯一性的制作过程等,都构成了这种天方夜谭式的“说法”,这恐怕就是它能卖出天价的理由。
如今,宁波已有一家“香猫咖啡连锁机构”将这种至尊美味引入国内,直接从印尼进口香猫咖啡生豆,并通过DIY自助咖啡的方式,把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咖啡提神的功能层面,引向更高层次的感官享受和品味体验。
在香猫咖啡店内,你可以自己亲自动手,把咖啡豆放进精致的磨豆机里,慢慢地磨;然后,把磨好的咖啡豆放进咖啡壶中,浓浓地煮,接下来就可以和朋友聊天或者翻本书,等着享受自己亲手制作地极品咖啡。
当然,售价也不菲,一般一杯香猫咖啡售价高达千元。
迄今为止,香猫咖啡连锁机构在全国的加盟店已经超过20家,扩张速度奇快。
同样,我们在对“猫屎咖啡”这个品牌的认知,源自这样一个驱动:
即给你的产品一个传说。
因为一个品牌的成长是由无数多的故事堆砌而成的,这些故事包括品牌诞生的传奇故事,对质量的严谨故事以及为顾客服务的感人故事。
任何一个品牌在经历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加久远以后,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踏过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筑 CS 经营 服务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