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讲解.docx
- 文档编号:10795503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1.20KB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讲解.docx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讲解.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讲解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二○○八年一月
前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北部湾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
规划期为2006—2020年。
第一章发展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确立,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发展基础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第二节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鼓励东部产业和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大项目布局将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支持西南地区经济协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国内其他区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深化了中国—东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
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
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第三节制约因素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等。
第四节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放合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联合协作,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成我国沿海发展的新一极,在带动广西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东中西互动、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始终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积极融入国内外区域合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推进合作共赢中谋求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促进优势互补。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和产业体系。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有序开发。
强化主体功能,优化空间结构,把握开发节奏,保持开发强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开发格局。
——坚持集约开发,促进要素集聚。
引导人口集中分布,调控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实现人口城镇化、产业基地化、经济规模化。
——坚持生态保护,促进环境友好。
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切实保护海域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功能定位
北部湾经济区功能定位是:
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围绕实现上述功能定位,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优化国土开发,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
优化空间布局,密切区域合作,强化城市间功能分工,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整体协调、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结构。
——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投资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的沿海工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
——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构筑出海出边出省的高等级公路网、大能力铁路网和大密度航空网,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
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打造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继续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南宁—新加坡通道经济带建设,形成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深化国内区域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互动,发挥沟通东中西的作用。
——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开放合作的和谐环境。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劳动就业、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
加快建立行政区和经济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深化土地管理、投融资、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节发展目标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合理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基地、区域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开放合作不断深入。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基本建成,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外贸外经外资规模明显扩大,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海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成为南中国海海洋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区;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社会安定和谐进步。
专栏1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1
总人口(万人)
1230
1400
1900
2
城镇化率(%)
39.23
45
60
3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0.5
0.8
4
4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
1.0
0.9
0.66
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
300
200
120
6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22.7
20.5
20.5
7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31.55
27.7
25
8
森林覆盖率(%)
45.1
50
60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空间结构
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北部湾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
城市地区。
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9%,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土空间。
发展现代工业、建设人口居住区和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
各类工业向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海工业区、边境经济合作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
农村地区。
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6%,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居民点和乡村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国土空间。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建设宜居村庄,保护基本农田。
生态地区。
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包括现有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
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在实际建设中,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统筹协调各产业和各区域发展,科学安排各项用地。
专栏2三类地区用地平衡表
政策引导区
强制管制区
面积(平方公里)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城市地区
中心城区
396
798
1350
经济开发集中区
(0)
(76)
(100)
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10)
(50)
(86)
区域交通
532
800
950
发展备用
2906
2236
1534
小计
3834
3834
3834
农村地区
农村居民区
1860
1860
1012
农业地区
24121
22976
22844
小计
25981
24836
23856
生态地区
自然保护区
3819
4430
4899
水源保护区
5690
6092
6390
生态恢复区
3276
3408
3621
小计
12785
13930
14910
合计
42500
42500
42500
第二节城市地区
城市地区包括中心城区、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集中区,是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
(一)中心城区
指城市、建制镇的现有建成区和拓展区。
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南宁市为依托,建设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和滨海特色、辐射作用大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促进各具特色的县城和小城镇集约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区域。
到2020年,城镇建设区控制面积为1350平方公里,包括四个等级。
——一级城镇建设区
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280~3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要形成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空间布局。
加快建设五象新区。
——二级城镇建设区
指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城市。
北海市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发挥宜居优势,促进城市发展。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00~12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内。
城市发展重点向东向北推进,铁山港区作为城市功能区布局建设,统筹北海城区与合浦县城、铁山港区基础设施建设。
钦州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港口开发和临港工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90~1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
城市发展重点向东、向南拓展,重点建设钦州主城区、钦州港区和三娘湾滨海区。
防城港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深水港和企沙重工业基地开发,促进城市发展。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50~6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
城市发展主要向北、向东及企沙方向拓展。
——三级城镇建设区
指东兴市区以及宾阳、横县、武鸣、灵山、浦北、上思、上林、马山、隆安等县城。
东兴市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边境贸易、加工和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8~2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内。
城市发展主要向东拓展。
宾阳、横县、武鸣、灵山等4个县城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城市建设。
到2020年,宾阳县城人口发展到40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内;横县县城人口发展到25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武鸣县城人口发展到20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22平方公里以内;灵山县县城人口发展到35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内。
浦北、上思、上林、马山、隆安等县城人口发展到5-12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15平方公里以内。
——四级城镇建设区
指吴圩、六景、黎塘、那桐、南康、山口、犀牛脚、小董、大寺、张黄、陆屋、企沙、江平等13个重点建制镇,重点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促进城镇发展。
2020年建制镇人口规模发展到10—20万人。
(二)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指依托沿海城市、深水良港,布局建设以现代工业为主的产业区。
近期规划建设面积86平方公里,集中建设钦州港工业区、企沙工业区和铁山港工业区。
钦州港工业区。
近期规划建设面积3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石化、能源、磷化工、林浆纸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企沙工业区。
近期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钢铁、重型机械、能源、粮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铁山港工业区。
近期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能源、化工、林浆纸、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海洋产业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
(三)经济开发集中区
指已获批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其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控制面积见专栏3。
专栏3重点建设的各类经济开发集中区
位置
开发区名称
批准机关
批准时间
产业发展重点
控制面积
(平方公里)
南宁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务院
1992.11
生物及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8.5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务院
2001.05
电子、通信电缆、精细化工、制药
10.8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1990.12
医药、农副产品加工
3.13
南宁江南工业园区
自治区政府
2006.02
铝材加工、水泥制品、剑麻纺织
5.12
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2006.05
食品、建材、有色金属深加工
2.63
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2001.01
印刷、食品精细加工
11.3
南宁六景工业园区
自治区政府
2002.12
制药、农产品加工、钢结构产品
1.68
北海
广西北海出口加工区
国务院
2003.03
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
1.45
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自治区政府
2006.05
海产品深加工、感光材料、轻工机械
1.2
广西北海工业园区
自治区政府
2003.03
机械制造、轻工
20
广西合浦工业园区
自治区政府
1992.07
制革、饲料、变性淀粉
6.12
钦州
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
自治区政府
1996.06
石化、磷化工
10
东兴
东兴镇边境经济合作区
国务院
1992.09
边境贸易、产品进出口加工、边境旅游
4.07
第三节农村地区
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居民区和农业地区,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人口居住的重要区域。
(一)农村居民区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重点建设好交通比较便利、地形比较平坦、水源有保障、受灾可能性较小的乡村,促使交通不便、地形不利、受灾可能性大,以及其他不适宜居住村庄的人口逐步有序迁移。
到2010年,农村居民区建设用地实现零增长,到2020年减少10%。
加强乡村建设规划。
引导农民建设节地节能节材住宅,保护有地域特色的农村建筑风貌。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医疗卫生、道路、沼气、电网、信息网、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和社区管理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二)农业地区
农业地区是提供各类农产品的载体,同时发挥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积极作用。
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实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主要农产品的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
切实保护基本农田,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
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宁市的邕宁区、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北海市的银海区、合浦县,钦州市的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等。
到2010年,水稻主产区的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公顷,2020年继续保持种植面积稳定。
畜牧业产区,主要分布在南宁市的邕宁区、武鸣县、横县、宾阳县,钦州市的灵山县、浦北县,北海市的合浦县,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上思县。
到2010年,畜牧业产区生猪出栏1000万头,家禽出栏1.5亿只,肉牛出栏50万头,奶牛存栏10万头,2020年生猪出栏1500万头,家禽出栏2亿只,肉牛出栏80万头,奶牛存栏15万头。
甘蔗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宁市的江南区、良庆区、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北海市银海区,钦州市的钦北区、钦南区、浦北县,防城港市的上思县等。
到2010年,甘蔗主产区的种植面积稳定在6.3万公顷,2020年继续保持种植面积稳定。
亚热带水果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宁市的邕宁区、武鸣县、上林县、隆安县,北海市合浦县,钦州市的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
桉树种植区,主要布局在南宁市的良庆区、邕宁区、江南区、武鸣县、马山县、横县、宾阳县,北海市的铁山港区、银海区、合浦县,钦州市的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
在保护当地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有控制地发展。
到2010年,桉树种植面积60万公顷,2020年扩大到90万公顷。
第四节生态地区
生态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是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
(一)自然保护区
面积4899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1.53%。
根据需要,经批准规划期内可适当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但不得减少。
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保护对象的干扰,严禁任何不符合保护区功能或改变地形地貌、植被、地表构成的开发建设活动。
逐步减少自然保护区内的人口。
专栏4自然保护区的定位和面积
名称
位置
面积
(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
级别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
武鸣、马山、上林、宾阳
64900
季风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林及自然景观
国家级
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
合浦县
35000
儒艮、湿地生态系统
国家级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合浦县
8000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国家级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
上思、防城、钦州
174500
水源涵养林
国家级
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
防城区
9195
金花茶
国家级
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
东兴市
3000
红树林
国家级
龙虎山自然保护区
隆安县
2766
广西猕猴、珍贵药作植物及自然景观
自治区级
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
扶绥、隆安、大新、崇左
60100
水源涵养林
自治区级
横县六景泥盘纪地质标准剖面
横县
5
泥盘系地质剖面
自治区级
涠洲岛鸟类保护区
北海市
2600
各种候鸟和旅鸟
自治区级
营盘马氏珍珠贝保护区
北海市
49000
马氏珍珠贝资源及海洋生态系统
自治区级
党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北海市
2818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自治区级
涠洲岛火山地貌自然遗址保护区
北海市
500
自然遗迹
自治区级
涠洲岛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北海市
3510.8
珊瑚礁、海洋资源、湿地生态系统
自治区级
王岗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钦北区
7330
北热带季雨林
自治区级
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钦南区
2784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自治区级
浦北红椎林保护区
浦北县
1400
红椎林、湿地生态系统
自治区级
六万山水源林保护区
浦北县
3100
水源涵养林
县级
光坡白鹭保护区
港口区
500
白鹭
县级
光坡南亚松保护区
港口区
63
南亚松
县级
防城万鹤山鸟类保护区
防城区
600
鹭鸟
县级
海南虎斑鸠自然保护区
上思
1800
海南虎斑鸠
县级
(二)水源保护区
指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提供充足水源的地区,包括主要江河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中型水库及其一定范围的缓冲区。
面积6390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5.04%。
对水源保护区实行强制性保护,重点加强大型水库周边的植被保护及污染防治,加大水土保持清洁型、生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善标识与警告设施,关闭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严禁任何不符合水源保护区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重点保护六万山水源涵养重要区、十万大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
开展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现有天然林,进行封山育林,恢复阔叶林,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三)生态恢复区
指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自身稳定性差,生态环境极易退化的区域,包括石漠化地区、沙地、湿地、盐碱地、裸地等。
面积3621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8.52%。
强制保护生态恢复区,在植被生态恢复后再考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北部湾 经济区 发展规划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