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docx
- 文档编号:10793771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94KB
探索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docx
《探索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索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
探索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
浦殷娇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一幼儿园
[内容摘要]
幼儿期是道德发展的黄金时期,培养人应该从情感教育入手,道德情感是情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幼儿的“爱他”情感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为了探索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
分别在实施家园共育前后对大班幼儿及家长进行观察和调查的比较研究;在研究中还采取了文献法,汲取了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
开展家园合作活动能有效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为家园共育奠定基础;通过家园共育,家园共同为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创造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和机会,针对幼儿年龄特征,采取环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评价法、谈话法、记录法,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
[关键词]道德情感家园共育道德品质环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
一、课题的提出
在对幼儿的培养上,幼儿家长重智轻德的心态比较普遍,北京IEA学前项目调查表明:
“家长对教养机构教育内容期望的9项供选择项目中,选择率最高的是‘读书’、‘写字能力’的培养。
(北京市,6岁组,地区为41.4%,镇47.02%,乡67.04),选择率最低的是文明行为(城区2.32%、镇4.16%、乡7.09%)”。
①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在日常工作中,常听到家长问孩子:
“你今天学了什么,写了几个字,会背儿歌,会讲故事了吗”。
教师如果向家长反映孩子品行上的缺点,就觉得厌烦,甚至怀疑老师有成见。
当今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了长辈们6:
1的精心呵护,得到了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而孩子们却很少给长辈们爱的回报。
“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研究所1999年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5000名3—7岁儿童所作的调查表明,当大人生病或有困难时,35.6%的孩子能主动关心并给予帮助,29.7%的孩子知道后较多关心,其余孩子知道后有一点关心或没有什么表示”。
②
道德情感是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因此培养人要从情感教育入手。
皮亚杰研究表明:
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无律及他律阶段。
阿尔伯格研究表明:
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
道德情感的形式发展理论认为:
学前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处于前道德及他律性道德情感阶段③道德情感与移情或同情的发展研究表明:
“移情属于‘爱他’情感,拥有‘爱他’之心是很重要的”。
④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原则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在道德情感发展的理论方面也有了深入的研究,而采取什么方法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在此研究中,探索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通过开展家园合作活动,采取环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评价法、谈话法、记录法,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和家庭(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主要是围绕培养目标,家庭和幼儿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
⑤
通过此研究对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所采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易于幼儿接受。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曲靖市沾益县第一幼儿园大二班5-6岁幼儿50名,全部幼儿入园时间均在半年以上。
采取单组实验法,即实验前后比较。
(二)材料和方法
1、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家园共育重要性调查统计表。
愿意指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做某事;主动指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与被动相对;愿意主动指自己心甘情愿地做某事,并积极举手表示愿意做某事。
在实施家园共育之前对我园大二班50名幼儿观察记录后发现幼儿愿意主动收拾玩具的占40%,愿意主动当值日生的占60%,愿意主动帮助同伴的占50%。
我班有10%的家长认为家园共育很重要,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有42%的家长认为家园共育重要,但教育方法有所欠缺;有48%的家长认为家园共育不重要,孩子上幼儿园后教育孩子是幼儿教师的事,家长只需交钱即可。
三、实验效果
(一)实践得出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如下
1、开展多形式的家园合作活动
家庭是幼儿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场所,家园合作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开展家长会、家长培训班,发挥家园园地的作用,利用家园联系册等多种形式指导家长。
通过多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明确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性、必须性,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家长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家长的思想道德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制约着孩子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关系到是否教会孩子做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②
(2)发放家庭教育计划,在家园园地内及时公布幼儿园的道德情感培养计划,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一致,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
(3)开展家园合作活动
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邀请父母或长辈与孩子一起游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的发展情况、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等。
在亲子活动中需要双方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来完成任务。
家庭里的亲子活动更有利于增进亲情、加强沟通,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
2、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是指在教育中,成人有意识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道德情感的一种方法。
幼儿的道德情感具有不稳定性易受感染和暗示,“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老师”,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也看出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②
(1)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利用家园园地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把家园园地分为若干小版块:
本月视点、最佳乐园、经验分享、我在长大、请你注意等,利用这些版块,让家长逐步参与到了教育中,发挥家园园地的作用。
环境在物质上的贫穷和匮乏,使孩子不能享有充分活动和交往的机会,易发生掠夺、攻击等。
然而物质资源需要家长和教师来提供保障。
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游戏材料,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敞的空间,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氛围,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如在“表情屋”里让幼儿充分宣泄自己的情感,同时让幼儿分享、体验同伴的情感;在环境布置上,要常更换内容,用直观的画面来突出教育主题,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
在家里,尽量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房间。
(2)宽容接纳的和谐气氛
一个宽容接纳的和谐气氛,是形成教育孩子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国外教育家多萝茜·洛·诺尔特认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
“为了充分而和谐地发展个体,应让儿童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②父母相敬如宾,相亲相爱,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身心发展的空间。
教师和家长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
教师和家长不要居高临下,要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你看这样做怎样”,让孩子充分发表意见,不要说“小孩不懂事,要听大人话”。
对于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
教师之间要一致性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积极表扬幼儿所取得的进步,把幼儿多作纵向比较,相信幼儿所取得的成功、所做出的努力,让幼儿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如当幼儿打人的次数减少时,要鼓励幼儿“你有进步”。
当幼儿帮助同伴时,要及时表扬“你真能干”。
当幼儿犯“错误”时,多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与幼儿一起分析事情的原因。
(3)必要明确的规则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社会领域的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指出: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否遵守规则是衡量幼儿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⑤幼儿期正处于道德认知发展的他律阶段,必要明确的规则要求,有助于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
在幼儿园利用区角活动及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让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如幼儿玩完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到指定地方,在值日生工作中要给同伴端饭、擦桌子、抬凳子等。
对孩子的要求需家园一致、家人一致,不可朝令夕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研究表明:
“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幼儿美好丰富的道德情感不能单靠简单的说教,应利用幼儿善于模仿的特性,创设情景,使幼儿在多次反复的实践体验中,使幼儿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⑥
例如:
儿童通过模仿再现了家庭、商店、医院、菜场、公共汽车等,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明白角色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角色的行为无不表现了道德行为。
如在“公共汽车”的游戏中孩子扮演了给老人让座的乘客,从中培养了幼儿尊敬长辈的情感。
在“医院”的游戏中,孩子扮演了同情和护送病人的角色,从中培养了幼儿的同情心和关心别人的情感。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在教育中,成人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语言、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古以来,许多教育家都提倡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习得,发挥榜样与强化的作用,通过奖励儿童适当的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榜样可以抗拒外界诱惑。
⑦
(1)成人的榜样
实践证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常打麻将,粗暴对待孩子,这孩子在幼儿园中也常常攻击同伴,并在数学活动中说出5表示“5梅花”、“5条”等麻将术语。
父母的形象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
“父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等,对孩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②因此注重成人的言传身教,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习处世之道,为孩子树立完美人格形象。
(2)文艺作品中的榜样
发挥文艺作品榜样的教育作用,将道理渗透到有趣的故事、童话、图片等作品中,幼儿易于理解并接受模范人物。
帮助儿童分清是非,明白道理,塑造儿童的心灵。
如用故事《蚂蚁搬豆》教育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用歌曲《小娃娃跌倒了》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用故事《龟兔赛跑》教育幼儿要谦虚,不要骄傲;用童话剧《狐狸与兔子》教育幼儿不怕困难,要想办法寻求别人的帮助。
(3)同伴的榜样
“(学前)儿童……从大人那儿学到的社交技能远比同伴交往中所能习得的要少。
他们会从错误和考验中学会取舍,并且自觉地根据经验做出反应”。
“无数次研究证明,遭同伴厌恶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差、情感问题、少年犯罪等”。
④在同伴交往中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孩子,而应引导孩子从同伴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同伴的感情。
例如:
冬冬抢走了小小的小风车,成人可以问冬冬:
“你还记得小小抢走你的奥特曼时,你有多生气吗?
”然后再告诉冬冬,这就是小小现在的感觉。
通过同伴交往活动中移情的训练,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移情是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亲社会行为是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主要有:
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等。
观察发现,“在学前儿童同伴关系中,有些儿童之所以被大多数儿童拒绝,正是因为这些儿童积极友好的亲社会行为少、攻击性行为多”。
④因此积极友好的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建立。
同伴的榜样是最有效的榜样,如老师说:
“××小朋友真能干,能帮助小朋友穿衣……”随之其他孩子也模仿他去帮助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同伴的教育作用,使每个幼儿都成为学习的榜样。
4、评价法
评价法指评定某事价值的高低的一种方法。
评价法具有强化作用,成人对幼儿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并进行评价,易激发幼儿积极的道德情感,有助于幼儿将道德认识与行为结合起来,教师在写家园联系册时,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写,让孩子参与进来,请家长把评语与希望之语读给孩子听,家园共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在“好孩子”评比中,采取多纬度评比法,看到每个幼儿的长处,及时表扬幼儿所取得的进步;如“××帮助同伴穿衣服,能评上一朵小红花;××会把玩具收得整齐,能评上一棵红五星;××能擦桌子,能评得一面小红旗”。
孩子在家时,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也要及时评价,要严格要求孩子,奖罚分明。
当孩子做出适当情感反应时,家长要给予表扬、鼓励,以强化孩子的情感模式,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孩子对长辈没礼貌时,要及时批评、矫正,要让孩子连续说三遍“爷爷,对不起”。
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开展孝心敬长辈“文明宝宝”评比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贺卡送给长辈,对长辈说一句感恩的话,帮助长辈做家务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对孩子爱的教育,要从身边做起,从爱妈妈做起。
如果一个孩子连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吗?
”②
幼儿的道德评价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他们常以自己的情绪来评价别人的行为,或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己评价的依据,成人不讲原则、不负责任、不计场合的赞许与批评都会造成幼儿价值评价混乱,不利于发展幼儿的道德情感,成人有是非、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易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
①
5、谈话法
谈话法指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谈话法有助于孩子学会理解他人情感,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别人分享快乐,得到社交的通行证,为他人和社会所接纳,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家长可在床铺前、饭桌上和孩子随机交谈,也可以谈谈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
让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彼此的感情。
如孩子不高兴了,教师和家长可以问:
“什么事情使你不高兴了,能说说吗?
”。
大班的一名小女孩哭了,老师连忙问:
“怎么哭了,能说说吗?
”,这小女孩说:
“爸爸妈妈吵架了,他们不要我了。
”老师与她倾心交谈后,小女孩高兴地笑了。
6、记录法
记录法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能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
幼儿园给每一个幼儿进行成长记录袋记录法。
成人可以设计有关图表、表格,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记录。
可记录幼儿进餐、入厕、午睡、喝水、盥洗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行为表现。
如记录午睡时帮助同伴穿脱衣服的情况、喝水时要节约用水的表现、进餐时不剩饭菜的表现、轮流当值日生的情况。
例如,针对部份家长一味溺爱和包办的现象,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培养这一现象,教师可设计“看谁穿得快”、“灵巧的小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的活动并记录下幼儿的表现情况,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和生活自理能力。
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擦桌子、抬小椅子等,使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在家里请父母每天用笔记本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如感恩节,请长辈把孩子的敬孝心情况记录下来交给老师,同时班上开展“孝心小报”活动。
把孩子的孝心小报贴在家园园地里,让孩子们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感恩的快乐,有利于孩子形成助人为乐的行为,拥有善良的体贴之心。
最后统计分析记录结果,便于有的放矢地教育。
(二)实验前后幼儿及家长的变化
实施家园共育前后幼儿行为对比表
幼儿班级:
大二班N=50幼儿年龄:
5~6岁观察者:
浦殷娇
日期:
2007年5月25日
项目
%
愿意主动
收拾玩具
愿意主动
当值日生
愿意主动
帮助同伴
活动前幼儿行为占总人数比值
40%
60%
50%
活动后幼儿行为
占总人数比值
80%
84%
82%
活动前后比较
比活动前上升40%
比活动前上升24%
比活动前上升32%
实施家园共育前后重要性对比表
被调查者:
大二班50名家长调查者:
浦殷娇日期:
2007年5月25日
项目
%
很重要
重要
不重要
实施前家长占总人数比值
10%
42%
48%
实施后家长占总人数比值
38%
50%
12%
实施前后比较
比实施前上升28%
比实施前上升8%
比实施前减少36%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实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方法是有效的。
实施家园共育后,再次对我园大班50名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发现愿意主动收拾玩具的幼儿从实施前的40%上升到80%;主动当值日生的幼儿从实施前的60%上升到84%,愿意主动帮助同伴的幼儿从实施前的50%上升到82%。
我班家长认为家园共育不重要的比率从实施前的48%减少到12%;家长认为家园共育重要的比率从实施前的42%上升到50%;家长认为家园共育很重要的比率从实施前的10%上升到38%。
通过家园共育,采取开展家园合作活动、环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评价法、谈话法、记录法,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
四、讨论
爱因斯坦曾说过:
“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才智成就方面要大。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时期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黄金时期。
道德品质即品德,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参透的统一体,“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行为是关键”。
③而“情感”是决定把“认知”转化为行为的纽带,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应着重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情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指出:
“智商决定一个人是否被录用,而情商则决定一个人是否被提升。
”②
学前儿童品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可以决定他们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更加幸福、自信、受人欢迎,容易适应社会,从而让事业走向成功。
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②家园共育活动能使家园一致性教育,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加强沟通,从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目标一致地培养、教育幼儿,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与发展,不能“5+2=0,”而要“5+2=7。
”如:
教师教育小朋友不乱扔垃圾,在周末一家人外出游玩时,由于旁边无垃圾箱,父母就让孩子随地乱扔。
家庭成员之间要团结一致,密切配合,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通过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让家长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为家园共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
儿童4岁—5岁前,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前道德阶段,这时期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的支配,儿童大约在四五岁至八九岁之间,处于道德认知发展的他律道德阶段,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
⑥
阿尔伯格认为:
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第1阶段:
惩罚与服从取向。
儿童根据行动的有形结果判定行动的好坏,凡不受到惩罚和顺从权威的行动都被看作是对的。
第2阶段: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
正确的行动就是能够满足本人需要的行为,这阶段儿童服从于获得奖赏。
⑥
因此根据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环境熏陶法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采取榜样示范法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幼儿乐于接受,在榜样的教育作用下易于激发幼儿积极的道德情感;采取评价法具有强化作用,能让幼儿明辨是非;采取谈话法能增进情感的交流,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采取记录法能让看到幼儿成长的轨迹,能让幼儿体验到做事情的成功感,能让家长和教师有的放矢地教育。
通过家园共育,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能有效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
在此研究中采取了单组实验法进行研究,应用了观察记录法、文献法、比较法、实验法,通过实施家园共育前后幼儿及家长的变化的比较来检验实施方法的效果。
在观察记录中选取了愿意主动收拾玩具、主动当值日生、主动帮助同伴三种行为,研究时间两个月,研究对象是大二班50名幼儿,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幼儿、不同家长采取以上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由于方法、手段、对象、个人能力、研究水平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本课题将在今后采取多组实验的前后比较研究法;进一步研究采取其他方法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进一步研究从其他纬度观察记录与幼儿道德情感发展有关的行为;各种方法的灵活应用需要较长时间;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增加被试人数,进行跨年龄段的研究;延长研究时间;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逐步提高研究能力;对本课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五、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
家园共育能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开展家园合作活动能有效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为家园共育奠定基础;通过家园共育,采取环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评价法、谈话法、记录法,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以道德情感教育为切入点来促进幼儿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道德品质发展。
六、参考文献:
[1]佚名·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倾向[E]·http:
//,2006-07-02·
[2]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生出版社,2000·26·85·37-38·9·119·
[3]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大莲: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7-293·
[4]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18·259·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S]·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33·
[6]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66·
[7]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9·
[8]徐君华·家园合作共育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E]·http:
//www.szdzsx>net,2007-04-10·
[9]佚名·如何对进行品德教育[E]·http:
//www.12educn,2006-08-22·
七、附录
大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
幼儿班级:
大二班N=50幼儿年龄:
5~6岁观察者:
浦殷娇
日期:
2007年3月30日
儿童代号
愿意主动收拾玩具
愿意主动当值日生
愿意主动帮助同伴
1
√
√
√
2
√
3
4
√
√
5
√
√
6
√
7
√
√
8
9
√
√
√
10
√
11
√
12
√
√
13
14
√
√
15
√
√
√
16
17
√
√
18
√
√
19
20
√
√
21
√
22
√
√
23
√
√
√
24
√
25
26
√
√
√
27
√
28
√
√
√
29
√
√
√
30
√
√
31
√
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索 家园 促进 幼儿 道德 情感 发展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