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表格式教案第四单元.docx
- 文档编号:10784029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06KB
人教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表格式教案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表格式教案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表格式教案第四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表格式教案第四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四具体分析
1.主题图
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
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
5.练习十二
第2题,与例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的一种变式练习。
练习中还编排了一些乘加的题目,如第5(4)题、第8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数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利用乘加来检验有余数除法打好基础。
6.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体现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7.P55“做一做”
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8.练习十三
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
第6、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除以5,商8余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
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
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
”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
五教学建议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
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马克平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
P50-51,除法写的坚式计算,通过在坚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坚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记录或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47>()×6()×8<26
2、计算:
8÷4=45÷5=
复习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复习,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表内除法的掌握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15……………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0
2、学P51例2。
(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4
523
20
3…………………余数
(2)注意:
[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1、列式计算,弄懂算法。
2、自学例题1认识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
(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4、看图自己列算式计算。
5、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观察除法坚式,对坚式中的各部分的含义加强理解,同时要注意坚式的写法
观察坚式,看看与上一个坚式有什么不同,要计算过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讨论余数的含义,它与商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
1、教材P51。
“做一做”。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1]、[2]、[3]略
3、作业练习。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
(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加强学生对坚式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化练习,加强学生对运用坚式计算除法的运用
四、全课小结。
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回顾重点知识,总结注意要点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2)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马克平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
P52,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让学生自已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理解在除法计算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数量关系,从而加深对有余数除法计算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记录或设计意图
一、讲授P52例3
1、出示主题图。
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5=3(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19盆呢?
如果是20盆呢?
……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
(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除数
4、小组讨论。
师:
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
读题列式解答
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
学生观察这一组数的计算,仔细看看在算式中除数与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讨论,在上一组的算式中,对于整个算式来说都有什么发现。
二、巩固新知。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14÷7=[]
14÷2=[]
15÷7=[]……[]14÷3=[]……[]
16÷7=[]……[]14÷4=[]……[]
17÷7=[]……[]14÷5=[]……[]
18÷7=[]……[]14÷6=[]……[]
19÷7=[]……[]14÷7=[]
20÷7=[]……[]14÷8=[]……[]
14÷9=[]……[]
22÷7=[]……[]
23÷7=[]……[]
24÷7=[]……[]
25÷7=[]……[]
26÷7=[]……[]
27÷7=[]……[]
28÷7=[]
师:
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
3、教本P53第3题。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
独立完成
观察思考
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判断对错
学生练习,加强对余数一定小于除数这一关系的理解
让学生自己发现,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三、全课小结
师: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说一说重点知识
小结,对这节课学生都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
(注意书写格式)
课后完成
归纳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3)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马克平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P55,让学生学会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用于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的能力,加深瓮城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强调计算结果的商和余数所用的单位不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个体观察、小组讨论、汇报总结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记录或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837+5
5×872÷8
24–67×9
56÷749÷7
18÷342÷6
9×445÷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摆小棒,再解答。
复习旧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运用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加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
师:
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4)师:
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
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自己先分分看
上台表演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观察例4,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或是条件,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并就这些关系进行独立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强化练习,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归纳总结
总结出重点知识
五、作业
教材P56第2、3题。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反思
现在,我把自己20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如下,一并赠送给您,希望能帮到您: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辉煌的明天
——我的治班方略
我很欣赏一句话,那就是“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
是啊,我们今天的一切工作,不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吗?
那么,如何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深思。
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具有特殊身份的教育者。
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从参加工作至今,二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回忆这些年带班所走过的每一步,品味着工作带给我的欣慰和快乐,更加坚定了我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信念和决心。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学习思考,我的治班理念已经逐渐明朗,那就是“以情育人,用爱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活动育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犹如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从没有放弃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从教中学,从学中教,乐此不疲。
用我的真诚、爱意透视学生纯洁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对爱和真诚的追求,感染学生、浸润学生渴望理解的心田,用充满爱的语言去抚慰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一、关爱学生,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1、沟通是教育的前提。
师生之间如果缺乏了解和沟通,感情就会有隔膜,教育就无从展开。
沟通应从了解开始。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因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通过不同方法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了解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爱好、健康状况及学习变化。
例如,我在与如今所带班级学生的交流中得知班内三名同学生活在单亲家庭时,一种怜爱之情,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我深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情感脆弱,性格孤僻、倔强、逆反心理强,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会不经意地送给他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满意的赞许,一个温馨的眼神,一个慈祥的抚摸,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挚的爱,使这些原本不幸的孩子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变得开朗活泼、乐观向上,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2、运用心理教育。
基础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未来,受教育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社会获得最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因此本学年,我在班里发起这样一个倡议:
师生共建相互交流的"绿色通道",包括两种形式:
(1)家构通桥—日记
(2)热线连着你和我—家庭心理电话
以此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倾诉,使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心理错位时得以倾诉,摆脱烦恼。
有一次,我在班里布置了一篇作文《你心目中的老师》。
在作文里,同学们大胆地说出了他们心目中老师的形象……从孩子真诚的话语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所以在后来的班会上,我说:
“老师很感谢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从今以后,我一定做一个你们满意的老师:
有爱心,正直好学,富有创新精神的授课能手,教学工作做出改进。
反过来,我也向你们提出老师心目中的学生形象,是同样有爱心,懂得自尊、自爱和尊重别人。
”
从那以后,我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孩子们经常向我倾诉内心的酸楚、快乐……
我曾这样寄语我的学生们:
“同学们,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整个森林;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熊熊火炬;我是一条小溪,你们是黄河、长江……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拥有美好的明天……”
二、以活动为载体,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指出:
活动是人的认识、智慧、思维发生、发展的机制。
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得到丰富和发展。
因此,我非常注重从开展活动入手,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的形式、内容为依托,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的空间,营造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寓教于景、于乐、于形。
1、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①、举行主题鲜明的班队活动。
按照“建设团结向上班集体,营造和谐健康新环境”的工作思路,本学年我班开展了“好大一棵树”的主题班会。
在这次活动中,无论设计、组织,我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
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普遍感到:
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在活动中显身手,显才华。
在活动中,同学们围绕主题,主动查找资料,搜集图片。
同学们自制绿树叶,绘制“地图树”,自己写诗……,体现了集体智慧的交融。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受到感染和熏陶,思维受到开拓、发展,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学生的使命感,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呼唤了爱与真诚。
②、巧用教室空间。
两周一期的板报,以突出的主题,多彩的板块,成为班中亮点;墙壁上“我真棒小巧手”里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意境深远的美术作品,相映成趣;“植物园”中的一棵棵幼苗在全班师生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这些构筑着学生理想的“文化大餐”形成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勇当社会小主人
在学习《地球就诊记》后,学生自发地组织了环保小分队,如今,“环保小卫士”们正在行动着:
收集废纸、废弃电池、捡塑料袋;号召村民节约水资源;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了解社会用字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如何规范社会用字的建议。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关注社会,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丰富了社会知识,增长了阅历,找到了学习的立足点。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汪清泉,一切美的情感都源于此,但要有一定的动力激荡它。
我就是以“丰富的情感和活动”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因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在,我班在班风、班貌方面受到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赞,教学成绩在全镇范围内也一直名列前茅,我班也连续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级体”。
今年,我班又被评为保定市“优秀班级体”,贾康丽同学被评为保定市“优秀少年”,我个人也连续两年受到县政府嘉奖。
不过,成绩再辉煌,也已经成为过去。
望前方,情长路更长。
今后,我将继续追求探索,努力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辉煌的明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三年级 小学 数学 表格 教案 第四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