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导学精要必修2参考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770134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157.33KB
高中化学导学精要必修2参考答案.docx
《高中化学导学精要必修2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导学精要必修2参考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导学精要必修2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精要参考答案
1.1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1周期,共2种元素
短周期2周期共8种元素
周期3周期,共8种元素
(七个横行)4周期,共18种元素
长周期5周期,共18种元素
6周期,共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
问题2.
列数
1
2
3
4
5
6
7
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序数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0
族的符号
A
A
B
B
B
B
B
B
B
A
A
A
A
A
【活动探究】在所有族中,第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2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地方比如过渡元素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等。
问题3.第六周期第VIIA族
【活动探究】
(1)规律是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的电子数,电子层数=周期数。
(2)X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达标检测
1.A2.B3.B4.D
5.
(1)Si;Ar。
(2)Al;2Al(OH)3+6H+=2Al3++6H2O;
Al(OH)3+OH-=AlO2-+2H2O。
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表现还原性。
但是,随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增强。
【联想发散】钾的性质比钠活泼,但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而锂的密度比煤油小,所以少量锂保存在石蜡中。
因为碱金属易与空气中得氧气和水发生反应,所以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问题2.不能,因为钾太活泼,先与水反应
【思维拓展】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
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都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体现出强金属性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4.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问题3.卤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表现氧化性。
但是,随核外电子层数增多,使得电子能力减弱,氧化性减弱。
问题4.氯气可以与氢气、活泼金属、水和碱溶液反应,还可以与盐反应置换出溴或碘。
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可以从两方面说明,氯气易与氢气反应而且生成的氯化氢比溴化氢更稳定;氯气能从溴化钾溶液中置换出溴单质。
【思维拓展】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
递变性:
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易得电子体现出非金属性
4.卤素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5.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1.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2.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
3.通过置换反应来判断。
4.通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判断。
达标检测
1.B2.D3.C4.A
1.1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中子和质子;原子的质量∕m(12C)
;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这个数叫质量数,用A表示。
问题2.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思维拓展】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
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质量数为A,电子数为Z-n。
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质量数为A,电子数为Z+n。
原子形成离子后,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都不变,但电子数变了,原子形成阳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得到了电子。
问题3.不一定有中子。
不能,有些元素还包括了好几种核素,所以原子种类数要多于112种。
【活动探究】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区别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是指某种具体的原子,同位素则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联系
同种元素可以含有多种核素,这些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达标检测
1.①④;③⑤;②③2.A3.C
1.2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
(1)电子总是最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再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即电子先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
问题2.提示:
用“阴前阳后”的方法解决此题。
(1)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有:
H+、Li+、Be2+。
(2)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
F-、O2-、N3-、Na+、Mg2+、Al3+。
(3)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
Cl-、S2-、P3-、K+、Ca2+。
【思维拓展】
(1)分子有:
Ne、HF、H2O、NH3、CH4。
(2)阳离子有:
Mg2+、Na+、Al3+、NH4+、H3O+。
(3)阴离子有:
F-、O2-、N3-、NH2-、OH-。
【活动探究】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11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
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
Be、Mg、He、Ca
(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
He、C、S
(6)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H、Be、Al
(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
O
达标检测
1.B2.A
3.
(1)Ar
(2)S2- (3)K+ (4)Cl
4.B
5.
(1)原子结构示意图略,硫
(2)原子结构示意图略,铝(3)原子结构示意图略,镁
1.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
(1)18周期性
(2)大小周期性(3)+1+7、-4-1周期性
【活动探究】
(1)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问题2.
(1)Na
(2)Ar(3)HClO4(4)NaOH(5)Al(OH)3
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6)钠
问题3.因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故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达标检测
C2.B3.A4.C5.C
6.
(1)>,<
(2)>,>(3)>,<(4)<,>①强②强③非金属④弱
1.2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
项 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
相同
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性
质
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1→+7
负价数=-(8-族序)
最高正价、负价数相同
最高正价=族序数
元素的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
氧化性减弱
还原性
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还原性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碱性
酸性增强
碱性减弱
酸性减弱
碱性增强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问题2.由元素周期律可知: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即铯的金属性最强,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活动探究】没有两性。
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不仅具有相似性,还具有递变性,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所以Tl(OH)3的碱性比Al(OH)3的强,不再呈两性。
达标检测
1.C2.D
3.
(1)H
(2)Na,略(3)Na(4)NaOH(5)Al(OH)3(6)N(7)HF(8)NaF
(9)HClO4
1.3化学键(第1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
问题2离子键的的成键原因:
原子相互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
离子间吸引与排斥达到平衡状态;
体系的总能量比成键前降低。
问题3.
成键微粒
成键本质
成键条件
离子键
阴、阳离子
阴、阳离子之间的
静电作用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
【反馈训练】略
【思维拓展】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
强碱,如:
NaOH;大多数的盐,如:
MgCl2、、NH4Cl等;
活泼金属氧化物如:
Na2O等。
达标检测
1.C
2.B
3.
(1)Na Al Si P
(2)
(3)NaOH+Al(OH)3====NaAlO2+2H2O
NaOH+HClO4====NaClO4+H2O
Al(OH)3+3HClO4====Al(ClO4)3+3H2O
1.3化学键(第2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没有电子的得失,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存在。
问题2.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可用共用电子对或一根短线表示共价键。
【反馈训练1】电子式和结构式略
问题3.前者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共同电子对会偏向氯原子;后者是相同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对不会发生偏移。
根据共用电子对的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反馈训练2】
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Na2O只有离子键
H2S、CO2只有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N2只有共价键(非极性键)
问题4.
(1)离子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或离子键使离子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共价键使原子结合成共价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键,但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
【联想发散】不一定,不对,如NaOH是离子化合物,但含有共价键。
【活动探究】
(1)不是,如AlCl3晶体中就不存在离子键。
(2)不是,如NH4Cl晶体中,NH4+与Cl-之间形成的就是离子键。
【思维拓展】将熔融化合物进行导电实验。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熔融后可导电,但共价化合物因不含离子,所以熔融时不能导电。
达标检测
1.A2.A3.D4.C
2.1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化学反应又叫化学变化。
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问题2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问题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问题4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由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思维拓展】不是。
在其他变化中也有能量变化,如:
物质发生状态变化就伴随着能量变化。
达标检测
1.C.2.C.3.B.4.A.5.B.6.D.7.C
8.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1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问题2有的反应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吸收能量
问题3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就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就叫吸热反应。
【联想发散】
燃烧、中和、金属氧化、铝热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的。
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的
【思维拓展】不对。
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要高温才反应。
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却不加热就反应了。
问题4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
【思维拓展】
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从化学能转化来的。
煅烧石灰石时提供的热量转化成了化学能。
达标检测
1.A.2.D.3.A.4.C.5.B.6.C.7.C.8.A.
2.2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叫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联想发散】略
问题2
(1)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2)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
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略
问题4
(1)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的电子通过导线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从而形成电流。
(2)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
①具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电极间形成闭合回路;
④电解质溶液。
【思维拓展】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活泼性强的金属
活泼性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出的极
电子流入的极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方向
阴离子移向的极
阳离子移向的极
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现象
电极溶解
电极增重或有气体生成
达标检测
1.D.2.C.3.B4.C.5.C.6.B.7.D.8.C.
2.2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负极是锌皮,电解质是氯化铵。
【思维拓展】干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再使用,所以是一次性电池。
碱性电池是在干电池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问题2铅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材料?
电解质溶液又是什么物质?
铅蓄电池的正极是二氧化铅,负极是铅,电解质溶液时浓硫酸。
【思维拓展】略
问题3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就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一般以氢气、甲烷、一氧化氮等为燃料。
【思维拓展】根据教材中有关燃料电池的分析,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些燃料来制作燃料电池?
达标检测
1.C.2.B.3.B.4B.5.C.6.C.
2.3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反应物或者生成物变化的快慢,如爆炸很快,铁生锈比较慢等
问题2.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来表示。
表达式:
υ=△c/△t单位:
mol/(L•s)或mol/(L•min)。
【反馈训练1】B
【思维拓展】在同一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但表示的意义相同,故在反应时应指明用哪种物质来表示。
比较相同条件或不同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应把用不同物质或不同单位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同一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后,才能比较。
对于反应:
mA+nB=pC+qD,有υ(A):
υ(B):
υ(C):
υ(D)=m:
n:
p:
q
【反馈训练2】D
问题3.
(1)主要是内因,由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其次才是外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底温度,可减小反应速率。
一般情况下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反馈训练3】B
【思维拓展】
(1)固体表面积:
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反应物状态:
反应物微粒小,反应物间接触机会多,反应更容易发生。
(3)浓度:
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4)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可以使单位体积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际上相当于增大了气体反应物的浓度,所以,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特别提醒
(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的改变引起气体浓度的改变时,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反馈训练4】
(1)EF,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改变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由图像可知,EF段,单位时间内CO2的生成量最多,反应速率最快。
(2)A、C,加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均可降低稀盐酸的浓度(3)减缓反应速率还可采用降低反应温度、减小固体表面积等措施。
问题4.控制反应条件,提高那些对人类有利的反应速率,降低那些对人类反应不利的反应速率。
达标检测
1.C2.A3.A4.D5.C
6.8.80.08mol/L
7.3X+Y=2Z,0.05mol/(L·min)
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
炼制1t生铁所需要的焦炭实际用量,远高于化学方程式计算量;高炉炉顶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没有利用的CO。
问题2:
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
三个反应正逆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
【思维拓展】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需要注意反应条件要相同,同时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
例如:
合成氨的反应(N2+3H2
2NH3),SO2和O2化合生成SO3的反应(2SO2+O2
2SO3),等等。
有些化学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可逆程度很小,如:
H2+Cl2=
2HCl,Ag++Cl-=AgCl↓等,我们在通常意义下不把它们称为可逆反应。
【联想发散】略
问题3:
(1)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
(2)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3)A、“逆”指可逆反应中才有化学平衡状态,B、“等”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注意:
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C、“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从表面看好像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未停止,只不过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D、“定”一定条件下,在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E、“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暂时的平衡,若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则化学平衡状态可能随之发生改变,即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
(4)本质——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特征——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变。
【思维拓展】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v(正)=v(逆)。
(2)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全是气体参加的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压强保持不变。
(4)全是气体参加的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5)对于有颜色的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颜色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6)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特别提醒 化学平衡的实质是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用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要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
为同种物质的速率进行比较。
【反馈训练1】D
【反馈训练2】AD
达标检测
1.D2.D.3.C4.AB5.D
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3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
反应物、温度、浓度、压强等
问题2:
变是指平衡可以改变,既然化学平衡是建立在给定条件下的,改变条件就可以改变平衡。
问题3:
(1)固体表面积:
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反应物状态:
反应物微粒小,反应物间接触机会多,反应更容易发生。
(3)浓度:
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4)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可以使单位体积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际上相当于增大了气体反应物的浓度,所以,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特别提醒 (A)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压强的改变引起气体浓度的改变时,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催化剂同等程度提高或降低正逆反应速度,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反馈训练1】B
【反馈训练2】BC
问题4:
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需要研究反应条件的控制。
达标检测
1.A2.D3.B
4.
(1)0.1mol/(L·min) 20%
(2)ABE (3)80%
5.
(1)a=b+0.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精要 必修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