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763200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2.18KB
三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设计者:
陈曦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新授
课题
《夜书所见》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喜欢阅读古诗,感受阅读古诗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可能对古诗所表达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不容易理解,需要他们通过画面,以及多次诵读,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学习目标
1、会认“促”字,会写两个字“促”,“深”。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读中品味,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德育渗透
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ppt课件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一、导入新课
二、初知诗意
三、合作学习
活动一:
1、简介作者
2、解题:
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
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
活动二: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活动三: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观察,捕捉信息,并思考判断。
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课文,互评互议。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五、趣味活动
6、书写指导
7、拓展活动
活动四: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同桌交流,其他学生互相补充。
(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活动五:
1.我说你读。
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1.出示要写的字:
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左右结构的生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领悟诗句的内容,进而展开想象。
形式多样,趣味学习。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近处——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远处——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设计者:
陈曦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新授
课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能借助注释和挂图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和挂图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德育渗透
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
课前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一、复习
并引导背诵。
2、导入新课
3、初读古诗
四、精读理解
活动一: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1、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2、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
(忆)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
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
(“倍思亲”。
“倍”:
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
(“每逢佳节”,“逢”:
遇到。
)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从课题入手,初步感知古诗的主题。
师生互动,参与读书。
以读为核心,以品为依托,以情为主线,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整体感悟,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体会感情的升华。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5、趣味练习
6、写字指导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
“九月九日”:
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
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
“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如:
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
再说句意。
(板书:
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
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
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
(1)集体赛:
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
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笔画,笔顺)
3.书写生字,同桌互评。
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板书设计
在异乡——为异客
逢佳节
倍思亲
想家乡——登高处
插茱萸
少一人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设计者:
陈曦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新授
课题
《风筝》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学情分析
通过以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课上利用课件设置的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学习目标
1.通过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方式认识“依、歇、丧,磨,坊”等5个生字。
通过观察、范写、互评等方式会写“奔,命,村,丧,磨,坊”等6个生字。
会读“精心、希望、依然,大惊失色,拼命,垂头丧气,磨坊,突然,憧憬,凌空,倏地,寻找,继续,飞舞”等词语。
2.通过小组合作、分工朗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写的。
4.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音:
磨坊字形:
村、丧:
区分:
却、即:
精、睛、惊;抖、科;放、房、防、访、仿等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写的。
德育渗透
让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有美好的憧憬。
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一、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
(出示课题,读题)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4.感知内容: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从生活情境导入课文,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四、写字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1)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2)移情悟情:
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
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
并相机理解憧憬。
(3)感情朗读: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
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
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
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1)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
出示填空。
(2)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3)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
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1、出示生字,学生朗读,按结构分分类。
2、学生交流应注意什么,并在小黑板上写。
3、汇报:
“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命”不要忘记中间的
一横。
抓住阅读材料提供的语言资源,培养语感,训练表达能力。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有的放矢。
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板书设计
10、风筝
奔命村丧磨坊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设计者:
陈曦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新授
课题
《风筝》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句子、开过车等方式巩固识字,会写5个上下结构的生字和左右同宽的字。
2.通过自由读文、合作朗读等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出“我们”的心情变化。
3.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并积累下来,在小组活动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字形:
磨丧。
区分形近字:
希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读文,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德育渗透
让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有美好的憧憬。
课前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一、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1)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2)引读过渡,设置情境:
(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
做些什么呀?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感情朗读:
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1)设置情景:
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2)细读体味:
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
“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
心情怎样?
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
运用多种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二、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3、课堂练习。
四、指导写字
头丧气”。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1、出示生字,学生分类,小结出5个上下结构的字和一个左右同宽的字。
2、组内交流应注意什么,并在小黑板上写。
3、汇报:
奔,上下窄中间宽,撇捺要舒展,压线笔是十字的短横。
。
小组其他同学分工汇报:
组词,形近字。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结合课后问题,拓展词语积累,与仿写相结合。
板书设计
做风筝——怀着希望高兴
放风筝——充满快乐快活
找风筝——千呼万唤着急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设计者:
陈曦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新授
课题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学情分析
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课文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给学生带来了挑战。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柿、菠、喇、衔、裳”等8个生字。
会写“枚、邮、柿、仙、粮、杨”等6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五彩缤纷”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感受秋天的美好。
4.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写“枚、邮、柿、仙、粮、杨”等6个字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德育渗透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流程
1、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二、初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学习生字词
学习活动
1、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欣赏秋色的图片,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唤起情感: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3、想象导学。
发挥你们的想象,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眼前的。
4、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
1、 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标自然段序号。
标上小节号。
2、 思考:
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什么?
读文思考,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回答。
4、学生采取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形式学习生字。
5、生字检查: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
(重点教学:
“衔”)学生自行分析读音、字形,理解“衔”的字义。
(2)出示“衔”,正音,明确“衔”是左中右结构。
(3)换词代替,理解词义。
(4)剩余的生字新词正音。
(朗读中,提醒孩子“扇”为多音字,这里读第一声。
)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
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
集体智慧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5)读完课文后交流课文大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得出:
秋天给我们带来了:
五彩缤纷的颜色、水果的香味、冬天来到的讯息。
1.品读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
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
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
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4)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5)激发情趣:
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
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4)品说文字: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
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1、出示生字,学生朗读,按结构分分类。
2、组内交流“枚,邮,柿,仙,粮,杨”应注意什么,并在小黑板上写。
(结构、主笔、重点易错笔画)
3、汇报:
(1)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
枚,邮,柿,仙,粮,杨
上下结构的字:
梨,菠,萝,紧
半包围结构的字:
扇独体字:
爽
(2)选有信心写好的字展示:
选6名同学分别板书6个字,同时进行
(3)请学生讲字,并说说怎么写好。
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
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板书设计
左右结构的字:
枚,邮,柿,仙,粮,杨
上下结构的字:
梨,菠,萝,紧
半包围结构的字:
扇
独体字:
爽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设计者:
陈曦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新授
课题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复习认读生字,学写生字“扇,爽,梨,菠,萝,紧”六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爽”“”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德育渗透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一、交流收获、解决质疑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读难读的句子
1.教师引述:
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
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1)教师引导:
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
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4)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
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1)师转换话题:
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
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识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目标。
在各课教学的各个教学时段中,我们都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识字及巩固练习活动。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因为只有读懂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勾画,才能对插图进行恰当联想。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集体智慧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五、写字
(3)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语言训练:
出示说话卡片: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
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2)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第三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