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docx
- 文档编号:1074352
- 上传时间:2022-10-16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767.90KB
第5讲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docx
《第5讲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讲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讲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
第5讲 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
考纲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
考纲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3.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生命观念
通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复习,归纳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和判断方法,建立生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科学思维
影响渗透作用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近三年考情
2021·全国卷Ⅲ
(2)、2021·全国卷Ⅰ(1、3)、
2021·全国卷Ⅱ(1,2)、2021·全国卷Ⅱ(4)、
2021·全国卷Ⅰ
(2)、2021·全国卷Ⅰ
(2)、
2021·全国卷Ⅲ
(1)
科学探究
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探究细胞膜组成和功能
社会责任
渗透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考点一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注意 ①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
稀释血液,使红细胞分散,不易凝集成块;同时维持红细胞原有的形态。
②不是所有动物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如蛙的红细胞、鸟的红细胞等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2.细胞膜的成分
3.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4.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5.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结构模型
(2)结构特点
■助学巧记
巧记细胞膜“一、二、三”
6.植物细胞壁
1.下图为鉴别细胞活性的染色排除法流程。
请解释染色排除法的原理。
提示 “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
而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使其被染色。
2.为什么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怎样区分细胞膜的内、外侧?
提示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因此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通过却十分困难。
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另一侧则为细胞膜的内侧。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021·全国卷Ⅲ,2C)( )
(2)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2021·全国卷Ⅰ,2A)( )
(3)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2021·全国卷Ⅲ,1D)( )
(4)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2021·海南卷,1A)( )
提示
(1)√
(2)√
(3)× 没有胆固醇,而有甘油。
(4)√
2.深挖教材
(中图版必修1P46图示改编)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分析:
图甲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传递的物质是什么?
受体与信号分子的结合有没有特异性?
将图乙物质平展在水面上,哪部分可与水面接触?
提示 ①和②组成的糖蛋白;有特异性;A。
结合细胞膜的结构,考查结构与功能观
1.(2021·海南卷,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
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析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正确;水、氧、二氧化碳及甘油、乙醇、苯等物质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进出细胞,单纯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答案 B
2.(2021·河北省保定市模拟)下图1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图2表示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B密切相关
B.图2中C物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图2中C与D结合后引起F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图1生物膜中的A和大多数的B都是可以运动的
解析 图2中C物质(神经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图2中神经递质如果是抑制性递质,则F膜外电位仍是正电位;图1生物膜中B和大多数的A都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 A
五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
结合细胞膜的功能,考查科学思维
3.(2021·全国卷Ⅰ,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共有三种,分别为通过体液运输、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及植物细胞之间通过“通道”交流信息。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答案 D
4.(2021·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心肌细胞可使不会搏动的E细胞跟着一起同步搏动,而对L细胞无此作用。
细胞的同步搏动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某科研小组将L细胞和E细胞融合为LE细胞,将LE细胞与E细胞融合为LEE细胞,将LE细胞和L细胞融合为LLE细胞,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的膜蛋白混杂分布;将E、L、LE、LEE和LLE细胞分别和心肌细胞一起培养时,同步搏动细胞的百分率的大小为E>LEE>LE>LLE>L。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种细胞膜蛋白混杂分布,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LEE细胞膜上与搏动相关的膜蛋白数量多于LLE细胞
C.心肌细胞能合成并释放神经递质,支配其他细胞的同步搏动
D.不同细胞间出现同步搏动的过程伴随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的膜蛋白混杂分布,说明膜蛋白处于运动状态,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因为同步搏动细胞百分率的大小为E>LEE>LE>LLE>L,表明融合细胞中E细胞的膜蛋白含量越高,同步搏动细胞百分率越高,B正确;心肌细胞非神经元细胞,不能合成神经递质,C错误;心肌细胞搏动可使含E细胞膜蛋白的细胞搏动,表明心肌细胞与这些细胞间存在某种形式的信息交流,D正确。
答案 C
1.细胞膜结构特点的鉴定
①将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是红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则可说明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为双层。
②采用荧光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做如图实验。
上述实验现象可说明: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功能特性的鉴定
①将大量同种生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在一起,发现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则说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
②利用红墨水处理正常玉米种子和煮熟的玉米种子,对比观察处理后的两种种子的胚细胞的颜色变化。
该实验可用于验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结合创新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5.(2021·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联考)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清水中会很快膨胀破裂,而爪蟾的卵母细胞在清水中不会发生这种变化。
科学家将控制红细胞膜上CHIP28(推测是一种水通道蛋白)合成的mRNA注入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卵母细胞在清水中迅速膨胀,并于5分钟内破裂。
请分析回答:
(1)爪蟾的卵母细胞中通过________过程合成CHIP28,除线粒体外,CHIP28的加工、运输需要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参与。
(2)研究人员用纯化的CHIP28、KCl溶液和磷脂分子构建成球形“脂质体”(人工膜),再将“脂质体”转移至蒸馏水中,发现“脂质体”也发生了快速膨胀破裂。
目前认为,水分子跨膜运输有两种机制,一种是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快速协助扩散,另一种速度较慢,是经过磷脂双分子层间隙的单纯扩散。
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如何构建新“脂质体”证明后一种机制的存在?
方法:
用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成球形新“脂质体”,再将此“脂质体”转移至蒸馏水中。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实验推测水分子通过CHIP28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解析
(1)CHIP28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水通道蛋白,将红细胞膜上CHIP28的mRNA注入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后,爪蟾的卵母细胞通过翻译过程即可合成该蛋白质。
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先后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2)要证明水分子可以经过磷脂双分子层间隙进行单纯扩散,应去掉细胞膜上的CHIP28,因此,可以用KCl溶液和磷脂分子构建成球形新“脂质体”,与用CHIP28、KCl溶液和磷脂分子构建成的球形“脂质体”进行对照,将新的“脂质体”置于蒸馏水中,如果新“脂质体”会缓慢吸水膨胀,则证明后一种机制是存在的。
(3)水分子通过CHIP28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
(1)翻译 内质网、高尔基体
(2)KCl溶液和磷脂分子 新“脂质体”吸水膨胀(破裂),比有CHIP28时速度慢 (3)不需要
考点二 渗透作用原理
1.渗透作用
(1)概念: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是单纯扩散的一种形式。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2.成熟植物细胞形成的渗透系统
3.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
(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
比较项目
漏斗内
烧杯内
溶液浓度
M
N
现象及结论
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
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
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 (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的方法(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淀粉溶液 漏斗内盛碘液 结论 变蓝 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 变蓝 变蓝 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不变蓝 不变蓝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1.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请解释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的原因。 提示 水稻吸收水分的量多于吸收Mg2+、Ca2+的量。 2.为什么吃比较咸的食物口唇感觉比较干? 提示 这是因为与细胞内液相比,外界浓度高,口腔上皮细胞失水导致的。 借助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的原理,考查生命观念 1.(2021·河南河北重点高中联考)下图甲和乙为两个渗透装置,a、c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实验初始时,b、d蔗糖溶液浓度相同,且漏斗内、外液面持平。 两只漏斗中蔗糖溶液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丙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初始状态时,a、c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B.初始状态时,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为d>a>c C.达到平衡状态后,漏斗内、外的液面差甲>乙 D.达到平衡状态后,两装置的漏斗内、外溶液的浓度均相等 解析 a、c蔗糖溶液在初始状态时的浓度不同,二者的渗透压也不同,A错误;初始状态时,b、d蔗糖溶液的浓度相同,实验开始后二者浓度均变小,说明b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a蔗糖溶液的,d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c蔗糖溶液的,由于图乙漏斗中蔗糖溶液的浓度下降幅度大于图甲漏斗中的,说明c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a蔗糖溶液的,综上所述可判断初始状态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为b=d>a>c,B正确;由于c、d蔗糖溶液的浓度差大于a、b蔗糖溶液的,达到平衡状态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差乙>甲,C错误;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半透膜内外存在压力差,达到平衡状态时,装置的漏斗内、外蔗糖溶液的浓度均不同,D错误。 答案 B 2.(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设计 高考 复习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