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x
- 文档编号:10743132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6.12KB
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x
《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的,并以为主,具有的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和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
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其次是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
4、标志城市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三大标志分别是:
、、。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地理学
三、简答题
1、列举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
3、列举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一、填空题
1、广义上的城市等同于城镇,包括和,狭义上的城市仅仅包括建制市。
2、城市地域涉及三种类型:
行政地域、、。
3、辖9区9县(县级市),该地域是的。
4、在面积上,市的实体地域城市规划区的面积(大于?
小于?
)。
5、城市的行政地域与实体地域在围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后者,这种情况多在国出现;另一种是前者后者,国外多出现。
6、美国的城镇实体地域由和人口超过2500以上的居民点两部分组成。
7、美国的城市化地区由一个或几个设有建制的以及与之有紧密联系的组成。
8、大都市带是由法国学者于1957年首次提出。
9、有关我国城镇设置标准,我国先后提出了5个标准,分别是1955年标准、1963年标准、年标准、年标准以及年标准。
10、1984年标准中只针对做出修改。
11、1986年城镇设置标准的容包括、、。
12、改革开发以前,我国城镇设置模式主要为;1986年以来则主要的。
13、管辖面积有53840km2,该地域为的;9个建制区的面积为10198km2,该面积为的。
2013年,该市的建成区面积450km2,该地域为市的。
14、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城镇人口由人口和人口两部分组成。
15、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市人口包括所辖区人口和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包括不设区市所辖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
16、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和原则。
17、1986年城镇设置标准中的市带县中的“市”是指(设区市?
不设区市?
)。
二、选择题
1、2010年,市南岗区总人口99.75万人,松北区人口19.51万人,以上两区的土地面积分别为165km2、745km2。
松北街道为松北区政府驻地,松浦街道和万宝镇同为松北区辖区,松浦街道为松北区政府驻地建设延伸到的镇级地域,但松北政府驻地建设并未延伸到万宝镇。
万宝镇政府驻地的居委会建设延伸到a居委会,但并未延伸到b村,按照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统计标准,以下属于市城镇人口的有()。
A南岗区全部人口B松北区全部人口C松北街道全部人口
D松浦街道全部人口E万宝镇全部人口Fa居委会人口Gb村人口
2、我国1986年城镇建制改革的容有( )。
A切块设市B整县改市C市带县D镇改市
3、下列关于城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B.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
C.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影响区域D.任何城市都具有一定的功能
4、城乡差异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景观②人口③经济④基础设施⑤土地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三、名词解释
1、建成区
2、都市区
3、大都市带
四、简答题
1、简述城市的5个基本特征。
2、建成区围难以确定的原因
3、简述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
4、列举世界六大都市带
第三章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一、选择题
1、城市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交换成为经常行为,出现固定场所并演变为。
3、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成为。
4、条件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与具体时空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
5、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在机制有:
、、。
6、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7、大位置是指对较大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多用的地图上进行分析。
8、小位置是指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多在大于的地图上进行分析。
9、在分析城市的中位置时,一般要在的地图上进行分析。
10、当一个地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明显偏向于主要联系方向的一端,该位置为城市的。
11、从城市与腹地的相对位置角度看,市位于省的位置。
12、位置方便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汇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
二、选择题
1、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三角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其直接腹地,该描述的是市的()。
A自然地理位置B大位置C中位置D小位置
2、以下城市中,因为铁路的原因逐渐衰落的是()。
ABCD临清
3、以下有关城市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是省的门户位置B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是的中位置
C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交通位置D位于中心位置时对城市发展最有有利
4、以下城市中,因为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是()。
ABCD
5、以下自然地理位置中,比较有利于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有()。
A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B低山丘陵的河谷C高平原D平原
6、以下城市中,从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看,以下城市中位于中心位置的有()。
AB乌鲁木齐CD
7、以下城市中,从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看,以下城市中位于重心位置的有()。
AB乌鲁木齐C西班牙D
8、以下城市中,从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看,以下城市中位于邻接位置的有()。
AB鸡西CD
9、以下城市中,从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看,以下城市中位于门户位置的有()。
ABC东京D
10、以下位置中,有利于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有()。
A航运端点B梯级中转点C河流交汇点D河曲位置E河流入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中心位置、重心位置、城市邻接位置、城市门户位置。
2、分析资源开发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机制。
3、如何看待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四、分析题
1、请结合相关地图,分析的大中小位置。
五、计算题
1、下表是省2012年各地的GDP数据和地理坐标,计算该年省的经济与人口重心。
城市
GDP
(亿元)
人口
(万人)
经度
纬度
城市
GDP
(亿元)
人口
(万人)
经度
纬度
7802.01
700.52
120.19
30.26
3669.18
800.21
120.65
28.01
6582.21
577.71
121.56
29.86
2710.77
470.63
119.64
29.12
2890.57
344.52
120.76
30.77
972.25
252.83
118.88
28.97
1664.3
261.38
120.1
30.86
2911.26
590.95
121.42
28.66
3654.03
440.83
120.58
30.01
894.1
262.59
119.92
28.45
853.18
97.18
122.11
30.03
第四章城镇化与城镇化进程
一、填空题
1、城市化的概念最早由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提出。
2、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和。
3、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但缺少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的城市化从类型上属于。
4、城市化水明显超过其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该城市化为,多在地区出现。
5、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可将城市化分为向心型和两种类型。
6、按城市化离心扩散形式的不同,可将离心型城市化划分为外延型和。
7、城市化进程中一般伴随着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四个表现。
8、按照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是否同步的关系分,城市化可以划分为城市化和城市化。
9、城市化空间推进的两种表现,一是,二是。
10、表征城镇化水平的方法有和复合指标法。
11、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法、时间趋势外推法等。
二、选择题
1、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在类型上属于()。
A向心型城市化B景观型城市化C乡村城市化D过度城市化
2、以下河流位置中,有利于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是()。
A过河口B河口C梯级中转点D河流交汇处
3、以下城市化类型中,按照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划分的有()。
A离心型B自上而下型C职能型D积极型
4、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的是()。
A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B工业化的扩与城市化
C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D以上三项都属于
5、在用主要指标法表征城镇化水平时,最常用的指标有()。
A城镇人口比重B市区人口比重
C建成区面积比重D非农就业人口比重
三、名词解释
1、城市化
2、新型城镇化
3、郊区城市化
4、逆城市化
5、乡村城市化
6、正统型城市化
7、自上而下城市化
8、自下而上城市化
四、概念辨析
1、假城市化与过度城市化
2、城市化Ⅰ与城市化Ⅱ
3、郊区城市化与郊区化
五、材料分析题
下表是我国部分年份的城市化水平(U),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年份
U(%)
年份
U(%)
1949
10.6
1996
30.48
1978
17.20
2000
36.22
1985
23.71
2005
42.99
1990
26.41
2013
52.7
1、城市化进程体现为S型曲线(诺瑟姆曲线),简述3个阶段的特征。
2、结合数据,依据城市化阶段理论,将我国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划分阶段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阐明依据。
六、简答题
1、请列举城镇化过程中的四个表现。
2、简述诺瑟姆曲线的容(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3、列举城镇化的三大动力
4、列举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
5、试简述城乡结合部的特征。
6、简述采用城镇人口比重法表征城镇化水平的优缺点。
7、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六个阶段。
8、1992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其原因有哪些?
9、简述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特征
第五章城市职能体系
一、填空题
1、城市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和两种活动,其中部分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城市是指为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活动,一般用字母B表示。
3、城市基本活动可以划分为和两种类型。
4、城市是指满足城市本身需要的部分,一般用字母N表示。
5、区位熵法的原理是,只有区位熵1的部门才能为其他区域提供产品或服务,该部门即为该地区的基本活动部门。
6、正常城市法的提出者是,此后莫里赛特对该方法做了一定的改进。
7、正常城市法的原理是:
。
8、1958年,厄尔曼和达西提出了。
9、最小需求量法的原理是:
。
10、由于城市基本活动规模的扩大,带来城市总体规模的扩大,该种作用称为。
11、
二、选择题
1、以下方法中,属于确定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的方法有()。
A区位商法B统计分析法C一般描述法D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
2、以下方法中,属于确定城市职能体系的方法有()。
A最小需求法B统计分析法C一般描述法D残差法
3、以下属于划分城市职能的方法有()。
A普查法B区位商法C统计分析法D正常城市法
4、以下属于划分城市经济活动的方法有()。
A普查法B统计描述法C统计分析法D正常城市法
5、以下学者中,曾提出城市经济活动的方法有()。
A戈特曼B纳尔逊C克里斯塔勒D诺瑟姆
6、以下学者中,曾提出城市职能体系划分方法有()。
A杰斐逊B阿里克山德森C哈里斯D奥隆索
三、名词解释
1、基本经济活动
2、非基本经济活动
3、乘数效应
4、城市职能
5、城市性质
四、简答题
1、简述区位熵法的步骤。
2、简述阿里克山德森的正常城市法的步骤。
3、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4、影响B/N比率的因素
5、简述哈里斯的统计描述法的基本步骤。
6、简述纳尔逊的统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五、概念辨析
1、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第六章城市规模分布体系
一、填空题
1、城镇规模分布一般划分为、以及过渡类型三种。
2、是指一国(区域)中规模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3、位序-规模法则中,当q=1时的分布称之为分布。
4、在位序-规模法则的一般模式可以转化为y=a+bx,越大,表明城镇人口越于高位序的城市中,越小,表明城镇人口越于低位序的城市。
5、城市金字塔的容是:
城市等级规模越大的城市数量,而规模越小的城市数量。
6、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属于分布,总体上城镇口呈现出趋势。
二、选择题
1、城市首位分布的主要测度指标是首位度,当采用2城市法,4城市法及11城市法时,其首位度一般应分别大于( )时,可视为首位分布。
A2、1、2B2、1、1C2、2、1D以上都不对
2、首位城市分布可能具有的弊端包括( )。
A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寄生作用B不利于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C不利于全国总动员,阻碍经济发展D社会不平等
3、以下学者中,提出城市规模分布理论的有()。
A戈特曼B杰斐逊C克里斯塔勒D捷夫
4、以下学者中,提出位序—规模法则理论的学者有()。
A辛格B杰斐逊C罗特卡D捷夫
三、名词解释
1、首位城市
2、位序—规模法则
四、简答题
1、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
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变动。
3、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变动。
4、谈谈小城市论的主要观点。
5、谈谈大城市伦的主要观点。
五、材料分析题
下表是我国部分年份的位序-规模(Zipf)模型,完成以下题目。
年份
分布模型
年份
分布模型
1953
1978
1963
1990
1973
2006
⑴请简述位序—规模法则的容,写出其一般模式及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⑵该时段,我国城市人口在不同规模组城市中分布的特点有哪些?
六、论述题
1、结合所学关知识,以你所熟悉的地区为对象,谈谈你对该区域城镇化道路的看法。
第七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一、填空题
1、海格特将空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传导、对流、。
其中对流多以物质和人口流动为特征。
2、厄尔曼认为产生空间相互作用需要三个条件:
互补性、 、可运输性。
3、两个区域的职能差异是产生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错误)
我国目前的城市空间分布属于分布。
4、中介机会是指在原有互补作用的两地点间存在一点,能给提供或消费物品,实质是。
5、康弗斯裂点公式的理论依据是。
6、空间相互作用模式中比较著名的有模式和模式。
7、引力模式认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成,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呈。
8、是指一个城市与城市空间分布体系所有城市(包括它自身)的相互作用量的总和。
9、空间扩散由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10、扩散是指某种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做空间扩散,该扩散是渐进的、连续的、由近及远的扩散。
11、扩散是指扩散往往跳跃紧邻的次级区域,二是在距离较远但属同级规模的城市中,然后再向次一级区域的扩散。
12、扩散是指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原有接受者的空间位移。
13、中心地理论一般是指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提出的中心地理论和由经济学家提出的廖什景观。
14、一般认为,克里斯塔勒的提出,标志着城市地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5、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越是高等级的中心地,其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16、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当人口门槛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服务半径时,产品可以得到正常供应,商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17、克里斯塔勒提出了两个限制因素,分别是、。
18、在任何商家都要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下,中心地服务的市场区的形状是市场区域。
19、在任何居民都应得到产品或服务的要求下,中心地服务的市场区的形状是市场区域。
20、市场原则下,次级中心地应位于三个相邻高级中心组成的正三角形的位置。
21、交通原则下,次级中心地应位于连接两个高级中心地道路的位置。
22、城市空间分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
1、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不包括()。
A互补性B职能不同C中介机会D可运输性
2、以下著作中,提出了中心地理论的有()。
A南德的中心地B城市经济学C区位经济学D城市地理学研究
3、以下学者中,提出了中心地理论的有()。
A弗里德曼B克里斯塔勒C哲夫D廖什
三、计算题
1、设市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70km,两市的人口分别为312.5万和200万,根据裂点公式,计算和两城市的城市吸引区的分界点。
2、下图有6个城市,请运用断裂点公式,大致确定出A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吸引区围。
四、名词解释
1、空间相互作用
2、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3、城市吸引区
4、中心地
5、城市群
五、简答题
1、请分析市场原则下的市场区与中心地的形成过程及等级序列。
2、论述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的发展阶段。
3、城市群的界定标准。
六、论述题
1、试论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容,包括两个要求、推导过程、各原则下次级中心地的位置、形成的城镇体系结构
第八章城市部空间结构
一、填空题
1、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排斥的特征。
2、在城市部空间结构方面,伯杰斯提出模式,霍伊特提出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提出模式。
3、同心环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理论。
4、戴梦认为CBD是城市和区域的。
二、名词解释
1、均质性
2、均质地域
3、CBD
三、简答题
1、均质区域的划分方法
2、简述城市职能区的形成过程。
3、简述CBD的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地理学 复习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