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713399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61.51KB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含答案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习目标: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重点: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2.难点:
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教材整理1 《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表现
(1)经济侵略:
以资本输出为主
①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③开设工厂,开设银行。
(2)政治侵略:
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
3.影响
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4“学思之窗”,思考: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
(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把朝鲜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投资设厂,列强便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
(4)新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行特权的攫取,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教材整理2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财政危机
(1)原因
①从1896年起,清政府每年要用大量白银偿还外债。
②自然灾害严重,清政府田赋收入锐减。
③支出巨额资金用于兴修水利和赈灾。
(2)表现:
清政府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3)措施:
节支增收。
(4)结果:
遭到官员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教材整理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3)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2.表现:
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问题
(1)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
(2)民族工业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深度点拨] 如何评价“实业救国”?
(1)甲午战争前后,一些爱国工商人士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大力倡导发展实业。
(2)“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社会变革准备了一些条件。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业救国”既不能振兴实业,也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内忧外患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这成为维新人士进行变法的催化剂。
2.民族资本主义艰难的初步发展,把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推上历史舞台,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核心力量。
探究点 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1898年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注意史料一中的时间“1898年”及《时局图》中每一个动物代表一个国家的寓意。
史料二 《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之大是空前的,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必须在三年内还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债,甲午战争后一年内就借了3.7亿两白银。
“赔款数额之大是空前的”是理解史料二的关键。
【史料应用】
(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
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提示】 背景: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变化:
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史料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提示】 原因:
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
表现:
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
【史论拓展】 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1)时势条件:
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
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做了思想准备。
(3)经济基础: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
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5)社会根源:
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清王朝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大肆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统治更加专制腐朽,这就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寻新的、反映资产阶级意愿和要求的救亡图存道路。
(6)国际因素: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强大,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决心以日本为榜样,通过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战争前
商办
53
4704
22.4%
官督商办、官办
19
16208
77.6%
甲午战争后
商办
63
12465
70%
官督商办、官办
18
5345
30%
材料二 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6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6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1)材料一中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规范解答】 第
(1)问,分析图表信息可知,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
(2)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3)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看出外商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排挤和压迫。
【答案】
(1)问题: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影响: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3)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进行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
A.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
B.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
C.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D.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解析】 A、B两项均属于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D项在甲午战争前已经存在;C项包含了A、B两项的内容,表述更准确。
【答案】 C
2.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
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
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
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税率
【解析】 A项“商品输出”适合于鸦片战争后,B项适合于日本而不符合美国,D项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符合题干要求的“共同点”的是C项。
【答案】 C
3.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 )
A.增加税收额度
B.降低官员薪俸
C.裁减军队
D.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
【解析】 清政府为缓解财政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损害了官僚的利益,遭到官员的反对,并转嫁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D项是结果而非措施,故选D项。
【答案】 D
4.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其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抵制洋商洋厂
C.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
D.挽救民族危机,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解析】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19世纪末,他们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他们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
【答案】 D
5.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时局图 图二民众的痛苦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怎样的社会现象?
(2)三幅图片说明了戊戌变法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解析】 第
(1)问,注意题干的限制时间“19世纪末”。
第
(2)问,结合图片反映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答案】
(1)图一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图二反映了外债、税收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
图三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出现了一些如苏州的苏纶纱厂等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2)①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清政府统治出现危机。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六)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
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
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解析】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带的苛刻条件。
【答案】 C
2.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解析】 明信片中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中国”两字的圆饼进行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 B
3.19世纪末,清政府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B.清政府卖官鬻爵
C.各地严重的洪涝灾害
D.债务剧增
【解析】 自然灾害与外来侵略相比,显然是次要的,排除C项;B项只是政治腐败的一方面,排除;D项是清政府为了缴付对日巨额赔款所带来的后果;排除。
【答案】 A
4.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直接原因”,C项符合题意。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
【答案】 C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解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而无产阶级则在此后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B
6.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农民,更不会领导农民暴动。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 清廷上谕:
“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
”“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权利。
”
材料三 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向朝廷条陈大计,“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同时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
材料四 “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
”张謇指出:
“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之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令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忧。
”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1)从材料一来看,清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此社会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解析】 第
(1)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光绪二十一年”以及“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等信息作答。
第
(2)问,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第(3)问,注意对整个材料进行归纳,既要看到这种措施的进步性,也要看到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本质目的。
【答案】
(1)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后巨额的赔款和外债使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根本原因: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大大加深。
(3)现象:
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加重了对工商业赋税征收,造成工商业发展困难,挫伤了工商业者投资的积极性。
本质:
清政府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含答案 学年 高中历史 习题 选修 第九 单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