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0712897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00.29KB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x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
2.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
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
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
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4.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
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
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5.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6.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
A.少了0.294sB.多了0.294sC.少了0.34sD.多了0.34s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8.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9.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
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4s、026s、016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列哪个图所示( )
A.
B.
C.
D.
10.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
B.这种声波的音调可达145dB以上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1.每年9月18日9点18分警钟的鸣响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均可以传播
B.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快
C.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40m/s
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二、填空题
13.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_产生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_减弱噪声的。
1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就能探听出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15.“十一”期间,小明与同学们一起旅游,来到一座大山前,对着悬崖大声喊了一声,1.8s后听到回声。
小明喊话时站立的位置到悬崖的距离为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_______形式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6.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有______效应。
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打雷后,雷声总会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雷声在云层经过多次_____造成的。
17.在发生地震前伴有__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的产生,有些动物可以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_____(选填“大”或“小”);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______传播来的。
18.在如图所示漫画中,小李很机智地判断出小张在“说谎”。
小李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
19.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国庆假期,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自制小乐器的作业,小华同学制作了一个“弦琴”,如图所示,如果他将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发出的音调会越_________。
2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响度相同的是___.
三、解答题
2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22.某渔船向为了测一处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声,问此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千米?
(声音在海水的速度是1500m/s)
23.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24.某同学郊游时,遇到雷阵雨.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
(2)声速与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0.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估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
25.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
(气温为15℃)
26.新余市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2.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传声的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只有频率在这一范围内,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我们才能听到;
(3)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其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及据声源的距离有关;
A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并且速度不同,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我们才能听到,故C错误;
D.响度是声音的强弱,其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与频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B
AB.钟声是由撞击钟体,钟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诗人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诗人耳中的,故D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
A
A.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故A正确;
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响度,故B错误;
C.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授课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
A
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A
解析:
A
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传播的快,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减少的时间为
故选A。
7.B
解析:
B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和次声人耳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解析:
B
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B符合题意;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
D
根据
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由超声波在各点回收信号的时间可知
所以,A、E两点最深,且深度相同,B点最浅,故D与题意相符。
故选D。
10.D
解析:
D
A.这噪声很刺耳,耳朵能听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A错误;
B.145dB是指声音的响度,B错误;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响度,C错误;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耳罩是保护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C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因为次声波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听不见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
A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不同的声波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其传播的速度相同,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40m/s,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振动响度声源处
解析:
振动响度声源处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指声音的响度。
[3]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指车辆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4.固体信息
解析:
固体信息
[1]螺丝刀把声音信息传递给工人师傅,这现象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
[2]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5.波的
解析:
波的
[1]声音从悬崖传到人耳的时间:
,
由
得小明与悬崖的距离:
;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16.双耳反射
解析:
双耳反射
[1]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人有双耳,都能感知声音,所以在双耳效应的作用下,感知到的声音具有立体感;
[2]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射,所以隆隆不断。
17.次声大水管
解析:
次声大水管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地震产生的声波频率多在0-18Hz之间,所以属于次声波;
[2]由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间,所以地震前人们不能感知到,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比人的大,所以能提前感知;
[3]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
,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18.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月球到地球中间是真空,所以小张在说谎
19.频率;高
解析:
频率;高
[1]声音的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所以说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会越高。
20.甲和乙甲和丙
解析:
甲和乙甲和丙
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三、解答题
21.
(1)1020m;
(2)1050m
(1)声音到达悬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即3s,则他与悬崖距离为
s1=v声t1=340m/s×3s=1020m
(2)声音走过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6s=2040m
汽艇移动距离为
s艇=v艇t=10m/s×6s=60m
则他喊时离悬崖距离为
答: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1020m;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1050m。
22.此处海底的深度是4.5km.
【分析】
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海水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此处海底的深度。
解: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
×6s=3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3s=4500m=4.5km。
答:
此处海底的深度是4.5k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23.350m
【解析】
解:
设司机按喇叭时,汽车离山脚的距离为s,
已知v车=10m/s,v声=340m/s,t=2s,
由题可得:
v声t+v车t=2s
答:
司机按喇叭时,汽车离山脚的距离是350m.
24.
(1)1020m;
(2)450m
【分析】
(1)已知声速与声音的传播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公式可以求出闪电发生处到该同学的距离;
(2)由速度公式的公式求出超声波的路程,然后求出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
(1)闪电发生处到该同学的距离:
s=vt=340m/s×3s=1020m;
(2)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s′=v′t′=1500m/s×0.6s=900m,
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
.
答:
(1)该同学距闪电处1020m;
(2)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450m.
25.
(1)680m;
(2)640m。
(1)根据题意知道,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则声音从发出到到达悬崖所用时间是:
,
所以,悬崖与船的距离是:
s=vt=340m/s×2s=680m;
(2)在t=4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是:
s1=v1t=20m/s×4s=80m,
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s2=v2t=340m/s×4s=1360m,
设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所以,
,
旅客听到回声处距悬崖的距离是:
s′=s-s1=720m-80m=640m。
答: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悬崖与船的距离是680m;
(2)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是640m。
26.
(1)102m;
(2)34m;(3)17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的距离为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运行的时间是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运行的速度是
答: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7m/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现象 易错题 初中 物理 年级 上册 第二 现象 检测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