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之欧阳科创编.docx
- 文档编号:10706881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30KB
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之欧阳科创编.docx
《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之欧阳科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之欧阳科创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之欧阳科创编
1.绪论
时间:
2021.02.05
创作:
欧阳科
1.1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1.1实习的目的
为了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深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1.1.2实习的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1.1.3实习的时间
2009年7月13日至2009年7月19日,为期一周。
1.1.4实习的任务
系统的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1.1.4.1矿物和岩石(矿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1.1.4.2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岩石产状的测定。
1.1.4.3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1.1.4.4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1.1.4.5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1.1.4.6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
1.1.4.7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其描述。
1.1.4.8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1.2实习区地理概况
1.2.1位置和交通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9°30’E~119°50’E,39°50’N~40°10’N,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实习基地柳江煤矿在柳江医院附近。
市区长50km,宽6km,全市海岸线总长12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北山)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
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1.2.2实习区地形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1.2.3实习区气候
本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
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
四季气候特征为,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0℃,冬季平均气温低于5℃,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
每年11月中旬初入冬,到翌年3月底为冬季,长达140天;4月初到6月中旬初为春季,长约75天;6月中旬初到9月中旬初为夏季,约90天;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末为秋季,约60天。
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达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季节。
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1.2.4水文/河流
秦皇岛市水资源总量为16.22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2.74 亿立方米/年,地下水7.08亿立方米/年,重复计算水量为3.6亿立方米/年。
现已开发利用水量为8.6亿立方米/年。
现有大型水库1座,蓄水量1.42亿立方米/年; 中型水库2座,蓄水量1亿立方米/年;小型水库 286座。
目前国家正在青龙河下游, 位于青龙县与卢龙县交界的三道河附近兴建桃林口大型水库,总库容17.5亿立方米, 年平均调节水量7.14亿立方米。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洋河和戴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且处于华北最大暴雨中心地带。
其特点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暴涨暴落、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断流。
境内各河均发源于燕山山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河流的补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
1.2.4.1大石河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
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
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
河床总高差为400m,平均坡降为6‰左右。
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
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
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
图1大石河
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多为1.68亿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所以平时流量很小,一般为0.3~0.6m3/s,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0.15m3/s; 7~8月雨季时,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
据统计,大石河大汛周期为20年,小汛周期为5年,过去曾造成多次水患。
1.2.4.2汤河
汤河发源于抚宁县柳观峪西沟和温泉市一带,全长约36km,在秦皇岛(海港区)西侧入海。
流域面积约177km2。
流域内除了西北源头为低山外,其余皆为丘陵和平原。
1.2.4.3洋河
洋河由东洋河和西洋河两大支流组成,于洋河水库汇合,至洋河口村西入海。
东洋河发源于青龙县南大峪和独石,高差达500m。
西洋河发源于卢龙县相公庄的李家窝铺,高差100m。
洋河全长80余km,流域面积约932km2。
1.2.5社会经济状况
工业:
秦皇岛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基础雄厚、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五大支柱产业为:
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钢材、铝材为主的金属压延工业;以复合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配件、铁路道岔钢梁钢结构、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果酒、啤酒、粮食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
主要工业产品有1000多种。
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耀华玻璃集团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铝业有限公司、戴卡轮毂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正大有限公司、金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鹏泰面粉有限公司、海燕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浅野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农业:
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具有明显的寒暑交替,常年无霜期175~185天,年平均气温10.5℃,年平均降水量736.3mm,年光照时数2796小时,适合大宗作物生长繁育。
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条,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境内10米以下有充足的地下水,水源充足。
耕地面积293万亩,以棕壤褐土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72.7%。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甘薯、花生等。
林果资源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水蜜桃、板栗、核桃等。
境内海岸线长126.4公里,6万亩沿海滩涂和20万亩浅海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产品生产分为海水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大类。
全市农业人口190多万,人均耕地1.1亩。
近年来,秦皇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市场、龙头、能人、科技带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初步形成了三大成果:
一是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已建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10个,即肉鸡、酿酒葡萄、粮油加工、玉米淀粉、海洋水产、甘薯、生猪、蔬菜、牛羊、果品,其中前8个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前6个产业的规模在河北省名列前茅。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
已建成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5家,其中亿元以上的9家,10亿元以上的2家(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骊骅、华夏、地王、野力、集发、海阳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企业被命名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三是农产品加工强市的目标正在形成。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
粮油加工转化能力达335万吨,是全市粮油产量的3倍多。
商贸业:
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
举世闻名的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不淤良港,以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杂货和集装箱,年吞吐量过亿吨,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性贸易往来,跻身世界大港行列。
2.地层
2.1地理发育(演化)概况
柳江盆地于晚古代发育,到中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这段时间内,由于缺失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所以在这里有很大的不整合面,而且有过明显的海陆变迁。
中生代构造变动是在古生代的褶皱基础上,二叠纪末期的时候,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形成柳江盆地的雏形,侏罗纪的时候,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下侏罗纪的时候,又发生一次构造变动,地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西翼出现沉积,西翼角度不整合于下伏之上。
新生代第四系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剥蚀,所以山区河谷有明显的阶地发育,全新世以来,亦有海积和海蚀地貌。
由此发育成了现在西部陡东部缓的向斜地貌——柳江盆地。
2.2地层具体简说
(详见:
表2-2)
2.2.1太古界
主要是混合花岗岩,属变质岩,以鸡冠山为例,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有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岩石呈肉红色,略具黑色斑点。
岩石中残留原岩的片理、片麻理等,有片理构造、斑状变晶结构,无解理。
2.2.2元古界
青白口系:
景儿峪组:
55~219m,灰白色、紫色板状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岩石致密,呈微粒或泥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产出。
底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中—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中部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状泥岩夹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
上部为蛋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
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龙山组:
11~225m,主要是石英砂岩,砂粒纯净,二氧化硅含量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
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
该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石,海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含海绿石。
2.2.3寒武系
⑴下寒武统:
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相当于原景儿峪组上部“豹皮状灰岩”,从景儿峪组划出的依据是本组在区域上以平行不整合分别覆盖在长龙山组、铁岭组之上,并具有明显的嵌入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西部上平山一带也有出露,东部落剖面出露较全,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46m。
本组岩石标志明显,下部为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较多的莱德利基虫;上部为暗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含核形石。
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局部含角砾或砾岩。
馒毛组毛庄组分布与馒头组基本一致,界面不易划分,故合称为馒毛组。
本组分布与府君山组一致,但由于抗风化能力弱而零星出露。
东部落村北剖面较好,厚度183m。
岩性以鲜红色泥岩、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为主。
与下伏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分界标志是其底部角砾状薄层泥岩。
⑵中寒武统:
徐庄组:
徐庄组分布较毛庄组更为广泛,在向斜两翼均可见到,出露较全的地方是东翼的东部落、揣庄、上花野和下花野等地,西翼的吴庄至秋子峪、上平山一线也有山露。
厚度101m。
本组岩性以黄绿色含云母片粉砂岩、页岩及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为主。
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出现黄绿色页岩与紫色页岩互层,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
张夏组:
张夏组受到破坏和覆盖较少,是寒武纪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落、288高地、揣庄、张庄、赵家峪、上平山及吴庄等地。
以288高地东山脊发育较好、较全。
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
厚度120—130m。
本组以底部厚层鲕状灰岩与下伏徐庄组整合接触。
岩性明显分为三段,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中部为叠层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和薄层鲕状灰岩互层,夹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泥质条带灰岩、页岩。
灰岩中含大量三叶虫化石。
⑶上寒武统:
崮山组:
崮山组分布与张夏组一致,以王家峪南山牛圈至288高地出露最全。
厚度102m。
岩性特征十分明显,以紫色色调为主。
下部紫色页岩、粉砂岩夹砾屑灰岩;中部灰色灰岩(藻灰岩、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上部紫色砾屑灰岩与紫色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灰色厚层藻灰岩。
含三叶虫化石。
底部以紫色砾屑灰岩与下伏张夏组泥质条带灰岩整合接触。
长山组:
长山组分布与崮山组相似,出露最好的地方是288高地东山脊上,厚度18m。
本组岩性底部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含海绿石。
向上为粉砂岩、砾屑灰岩和页岩互层,夹藻灰岩。
顶部为厚层藻灰岩。
与崮山组整合接触。
凤山组:
凤山组分布除与崮山组、长山组一致外,在实习区北侧、西侧均有出露。
288 高地东侧出露较好,厚度92m。
本组岩性下部为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往上为生物碎屑灰岩、钙质页岩、鲕状灰岩互层。
底部以青灰色砾屑灰岩直接与长山组岩层接触,长山组顶部的紫色粉砂岩紧伏于其下。
与下伏长山组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
2.2.4奥陶系
⑴下奥陶统:
冶里组:
冶里组分布与凤山组一致,分布在288高地至小王山及石门寨北亮甲山。
288高地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25m。
本组岩性下部为质纯的泥晶灰岩夹砾屑灰岩及虫孔灰岩,在地形上常形成陡砬子;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以灰色薄层砾屑灰岩与凤山组分界.亮甲山组:
亮甲山组主要分布在亮甲山、小王山、潮水峪等地。
亮甲山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18m。
本组以中、厚层豹皮状灰岩为主,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
上部有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隧石结核、隧石条带灰岩。
与冶里组整合接触。
其分界标志层是亮甲山组底部出现的中厚层豹皮状灰岩。
属浅海相沉积。
(2)中奥陶统:
马家沟组:
马家沟组分布同亮甲山组,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厚度在亮甲山剖面为101m。
本组岩性主要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岩、含燧石结核豹皮状白云质灰岩。
底部以具微层理、含角砾、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与亮甲山组分界。
白云岩具“刀砍纹”,有的具砾屑、燧石条带,顶部为含泥质灰岩、风化后呈黄色,俗称黄皮子灰岩,在华北其它地区多存在此层,标志明显。
产头足动物化石,腹足动物化石,三叶虫化石。
与亮甲山组整合接触。
华北地区在奥陶纪晚期普遍上升为陆地,直到中石炭世才下降接受沉积,因而缺失了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等地层。
3.构造
3.1区域构造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
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北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北西向断裂、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和东西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3.2柳江盆地构造
由古老变质岩系发育而来的背斜盆地。
柳江盆地南北延伸的不对称的倒转的背斜,东翼宽度是西翼的5倍以上。
3.2.1柳江盆地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
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
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东翼小岩株。
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
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
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
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
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
3.2.2柳江盆地向斜西翼区
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
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
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
图2向斜西翼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
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2.3柳江盆地向斜核部区
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
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3.3断裂(层)构造
本区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
分布于东翼的断层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此外还有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两组。
前两组断层大多为正断层,其中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并不显著。
山于这类断层集中于岩墙、岩脉分布区,相互在成因上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断层的断距一般并不太大,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只有石门寨东南的126.6高地上的正断层,断距达数百米,以致奥陶系亮甲山组与寒武系张夏组接触。
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在赵庄、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断层面西倾,倾角很大.柳江向斜的南界即为一东西向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南倾,古老变质岩系与古生界及侏罗系地层相接触。
该断层延伸颇远,在黑山窑南被正断层横切。
北部板坊峪向东至贺庄的近东西向逆断层,山北往南上逆,规模颇大,延绵数公里.西翼发育一组近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多数断层面西倾,自西向东高角度逆冲,倾角70~80度,延深很远。
其中苏庄一伍庄一山羊寨逆断层延伸近10公里,断于寒武系张夏组与奥陶系亮甲山之间,缺失了上寒武统崮山组至下奥陶统冶里组一套地层.断层破碎带宽200~300米,其间有细晶闪长岩岩脉侵入.西翼中部杨庄一带有一组北东向正断层,断层面倾向北西,并在水平方向上有相对的左型位移,秋子峪和山羊寨一带发育一组东西向的横断层,横切西冀的南北向逆断层,延伸不远,柳江向斜西南缘相邻一轴向北北东的次级褶曲——上平山背斜.其核部下寒武境地层两侧各有一断层.断层面均向北西倾斜,东侧为逆断层,西侧为正断层,以致核部成为地垒构造.垂直上千山背斜轴向有一系列横断层,自北而南,断层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东西向。
在鸡冠山与大平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
断层面近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主要断层有:
鸡冠山——汤河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
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
断层面多向西倾斜。
少数向东倾斜。
倾角70°~80°。
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
该断层发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于向斜轴,是一条走向断层,沿走向延伸近10公里。
断层东侧为下盘,其亮甲山组豹皮灰岩,,断层两侧为上盘,其张夏组后层状灰岩。
断带宽1米左右,中间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
断带中有构造角砾,岩发育和片理化现象,旁侧牵引,褶皱也较明显。
牌坊砬子逆断层。
该断层观察点位于伍庄东北500米牌坊 子之废弃旧矿坑处,断层北北东向延伸,长达3公里。
断层发育于二叠系地层中,断层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
上盘为下二叠统,顶部B层耐火粘土和上二叠统含砾粗砂岩,具有明显的牵引褶皱。
下盘为 下二叠统粉砂质页岩。
沿断层面观察,见有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现象。
上盘岩层两组节理发育。
石门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
断层走向NE15度,断层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延伸,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o。
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
宽约3.5米。
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
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
实出地表面呈锯齿状近南北向延伸。
断层延伸有1.5公里。
断层东侧为亮甲山组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西侧为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状灰岩。
石门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断层。
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组灰岩中,断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
断层面在剖面上见有大片擦痕、阶步,断层面附近有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发育。
断层的上盘(北西盘)产生次一级的牵引褶皱。
该断层延伸不远,断距不大。
3.4褶皱构造
我们的观察地点首先是在伍庄垭口(40°05′58.7″N119°35′45.6″E),该背斜分布在张赵庄、吴庄、花场峪一带,呈近南北向延伸,出露4.5km,宽度0.5km。
背斜核部出露徐庄组页岩,枢纽向南倾没,为一系列强烈挤压的褶皱和逆断层两侧出露张夏组鲕粒灰岩和长风组泥质条带状灰岩。
图3伍庄背斜
该背斜北端被花场峪—王庄断裂,南端被吴庄—车厂断裂切割。
在花场峪以北,背斜向北倾没。
由于风化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的核部形成我们所到的垭口。
核部为徐庄组,两翼依次为:
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风山组有酸性岩脉充填。
应为流纹斑岩,呈灰白色、球粒结构。
镜下见有粒度为0.03mm的微晶斜长石。
吴庄垭口的东翼受南北向断层影响,地层倾角变陡,甚至出现直立或倒转。
右翼具有小型的褶皱与断裂。
位置确定为40°05′58″N119°35′45.6″E。
曾有两种认识。
其一是认为逆冲断层的牵引褶皱,其二认为这些挤压紧密的小褶皱与西部响山岩体侵入有关,属岩浆底劈型构造。
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
3.5地质构造发展史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发生海进。
在长期风化侵蚀的古老变质岩系上开始接受沉积。
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
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在这段时期内曾有过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
如在清白口纪和下寒武世之,中奥陶世和中石碳世之间都曾发生过沉积间断。
上述时期柳江盆地古地理环境随有过海、陆地明显变迁。
但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平稳的升降运动。
所以该时期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自中生代初期起,经历的构造变动性质与古生代不同。
这个时期的构造变动使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强烈、褶皱、断裂。
二叠纪末,本区发生强烈构造运动。
形成了柳江向斜的雏形。
导致侏罗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
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导致二叠系地层愈向北受侵蚀愈强,甚至局部无有蚀余。
侏罗系直接超覆于石炭系或奥陶系之上。
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沉积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
使下侏罗统下部岩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沉积中心。
所以下侏罗统上部岩层明显地区域性起超覆于下部岩层之上。
在西翼则超出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
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
由此推知,此时的柳江向斜以具不对称形态。
两翼很陡,东翼开阔平坦。
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皇岛 柳江 盆地 实习 报告 欧阳 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