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修 杜甫诗歌专题.docx
- 文档编号:10706736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7.10KB
唐诗宋词选修 杜甫诗歌专题.docx
《唐诗宋词选修 杜甫诗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选修 杜甫诗歌专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宋词选修杜甫诗歌专题
杜甫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杜甫作品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杜甫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杜甫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春望》(诵读p103)、《望岳》(诵读p101)、《春夜喜雨》(诵读p10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修p7)、《兵车行》(选修p8)《旅夜书怀》(选读p10)、《月夜》(选修p21)、《房兵曹胡马》(选修p21)、《登高》、《绝句》(诵读p108)
【作者简介】
唐代社会在经历了开元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的爆发,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杜甫正是生活在这个转折期,虽历经苦难却始终不改忧国忧民之心,并以诗歌反映社会巨大变化,民生疾苦的伟大诗人。
他和李白一样,是深受中国人民敬慕和热爱的诗人。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人,出生在河南巩县,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
他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著名诗人。
故杜甫曾不无骄傲地说:
“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
他的家族遵循“奉儒守官”的文化传统,儒家忠君爱国、仁民济世的思想,对杜甫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1、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壮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他还喜欢漫游,曾经南游吴越,北上齐赵。
当时他意气风发。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
天宝三载(744),杜甫和李白结识在洛阳,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在这里会面,实在是文学史上一件值得顶礼的大事。
两人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余亦东蒙客,怜君似弟兄。
”(《同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把李白当作兄弟对待。
在这一阶段,杜甫写下了《望岳》、《画鹰》、《房兵曹胡马》等名篇,预示了这位青年诗人将来在诗歌史上的前途和地位。
特别是《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展示了杜甫阔大的胸襟,积极进取的精神。
2、困守长安(746-755)
天宝五载(746),杜甫35岁,他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奸相李林甫操纵了这一场考试,他让所有参加考试的士人都落选后,还上表玄宗,称贺“野无遗贤”。
意思说玄宗是一个任贤用能的好皇帝,早就把民间的贤才选拔到朝廷来了。
这一次科考落选,对杜甫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为了政治和生活出路,杜甫曾经向玄宗献赋、向达官献诗,但均无结果。
他在长安陷入了困顿的境地: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因为生活的变化和亲身经历的政治的黑暗,使杜甫对唐朝统治者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贫富对立的现状也有了深刻的体验。
天宝十四载(755),杜甫44岁,被任命为河西县(今陕西合阳)尉,杜甫不愿接受这个“鞭挞黎庶”“拜迎长官”的官职,于是被改任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为了生活,他接受了这个正八品下的职位。
正在他离开困守了十年的长安,回奉先县探望妻子儿女的时候,安史叛军已攻陷了洛阳,前锋逼近潼关了,而唐玄宗还在骊山行宫里寻欢作乐。
十年长安的坎坷和潦倒的经历,使杜甫遍尝生活的悲辛和屈辱。
但苦难没有改变诗人的“穷年忧黎元”的初衷,反而使他更深入人民,体贴民间疾苦,这时期他创作了《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
特别是《咏怀五百字》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和思想的总结。
标志着杜甫的创作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3、被拘长安、任职凤翔(756-759)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杜甫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自己只身奔赴肃宗所在的灵武(今宁夏灵武),半道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
他在沦陷的长安,时刻关心时局的变化。
马嵬兵变的消息传来,他写了《哀江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唐军在陈陶斜、青坂两败于安史叛军,杜甫他写了《悲陈陶》、《悲青坂》,心情无限沉痛。
特别是《春望》一诗,集中体现了杜甫此时忧时伤乱的心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借花鸟之感时、恨别,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深哀巨痛。
第二年四月,杜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驻地凤翔,他自己说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可见其危险及艰难。
肃宗也很叹赏杜甫的忠心,于是授杜甫以左拾遗的官职。
但不久,杜甫就因劝谏肃宗罢免宰相房琯之事,触怒肃宗,肃宗从此疏远了杜甫。
758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参军。
但第二年,杜甫就因生活困顿和对肃宗的失望而离职,从此开始了长期漂泊西南的生活。
第三期时间虽短,但杜甫的经历和感受却十分丰富,除了被拘长安作的诗篇之外,《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其中“三吏”“三别”,是杜甫诗歌创作活动中的一个里程碑,表明诗人的写实创作达到了一个顶峰。
4、流寓西南荆湘(760-770)
这段时间,杜甫流落在成都、绵州、梓州一带。
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搭盖了一座草堂,这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765年,因好友严武去世,他失去了依靠,于是来到夔州。
但是当时巴蜀内乱不休,所以杜甫不得已又离开了夔州。
杜甫想还乡,可是北方在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阻断了他北归的路,于是只好南下,来到公安、岳阳,最后到了潭州,南下途中又经历了一些变故,当他途经耒阳方田驿时,正逢大水,孤舟难以行进,心力交瘁的诗人,在风雨之中,病逝在破船之上,终年59岁。
杜甫漂泊西南、荆湘的大约十年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岳阳楼》等名篇。
这个时期杜甫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强,思想更有深度。
蜀中诗和夔州诗加在一起,占了杜诗的三分之二,说明其数量之多,而其中不乏名篇佳作。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说自己“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他一生最为系念的,总是天下苍生。
当自己家庭发生悲剧“幼子饿已卒”的情况下,他依然: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同上)。
《又呈吴郎》也是一首悲天悯人的仁者之歌: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住在瀼西草堂的时候,邻家有一个寡妇常到他堂前扑枣。
杜甫离开草堂,新搬来的吴姓亲戚便插上篱笆,不让扑枣,杜甫写了这首诗劝吴郎。
诗里告诉吴郎,这位妇人若不是因为无食无儿和兵荒马乱,穷得没有办法,也不会来打人家的枣,应该对她亲近一些,而不该阻止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流落蜀中时写的一首著名诗篇。
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宁苦身以利人”(黄彻《溪诗话》)的“民胞物与”、“已饥已溺”的精神,千载之下,依然感人。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不朽之作,集中地体现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苦难的认同和深切同情。
如《新婚别》: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伸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诗以新嫁娘的口气,诉说了千回百转的心事。
她昨夜成亲,今晨就面临和丈夫的生离死别。
她既勉励丈夫努力作战,又担心丈夫一去不还;她对丈夫表示忠贞之意,又为少年夫妻的聚短别长而伤感。
这样的诗,句句都打动读者的心弦。
2、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杜甫的《春望》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当时的长安已被安史叛军劫掠一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自己处在危险之中,想到的却是祖国的命运。
并因之而“白头骚更短”。
当他流落荆湘,登上岳阳楼时,眼前“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壮观景象,勾起的是“戎马关山北”的对世局的系念和自己的身世之感,而“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当安史之乱平定的消息传来之时,他是那样由衷地狂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当唐军作战失利时,诗人是那样地沉痛,而在沉痛中依然充满了希望: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悲陈陶》)在《岁暮》中,他写道: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一腔爱国热情表白无遗。
3、对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
杜甫虽然有浓厚的忠君意识,却不是不加兮辨的愚忠。
当他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和政治上的挫折之后,他对统治者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著名的《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不留情面地揭露了“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的现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鲜明地揭示了阶级对立的本质。
《丽人行》,是讽刺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的,诗中直笔点出杨氏姐妹的爵位名号,写出他们凭借外戚身份,骄奢淫佚、盛气凌人的生活和作派,讽刺的意味很浓。
他如《岁晏行》中:
“况闻处处鬻儿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昼梦》中: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都反映了徭役、租税、征战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批判可谓入木三分。
4、对亲情、友情的珍惜
杜甫的仁者之心,使他格外珍重亲情、友情。
他写有不少赠友人、怀念亲朋的诗。
如他对李白真挚的怀念和对其命运的同情: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之二)对李白怀才不遇命运的同情、对李白兄弟般的思念之情,甚至形诸梦寐。
无怪前人评曰:
“千古交情,惟此为至。
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不能传此至性。
”(《杜诗镜铨》五)《月夜》是为妻子写的: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这首诗时,杜甫为安史叛军所俘,陷于长安,而他的家小当时寄顿在鄜州。
他在长安望月的时候,想到鄜州的妻子一定也在月下思念着他,以至雾水沾湿了发髻,手臂因夜深而冰凉。
这种“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浦起龙《读杜心解》)的手法,把杜甫对妻子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浓挚。
杜甫虽然屡遭艰难,但对孩子、兄弟从来都是和颜悦色: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竟挽须,谁能即嗔喝?
”(《北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月夜忆舍弟》)
5、对自然的热爱
杜甫因为生逢战乱,流离失所,所以有过长期跋山涉水的经历,笔下描绘了不少自然山水,而在杜甫的本性中,也有热爱自然的一面。
他曾说: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后游》),在他看来,大自然充满了对人的情意。
他年轻的时候,写过《望岳》,对“齐鲁青未了”的岱宗的奇伟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在《登岳阳楼》中,又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洞庭湖描绘得波澜壮阔、气势宏大,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则表现了杜甫写景清丽的一面。
杜诗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以上不过择其要而言之。
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我们把杜诗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来讲。
一、叙事诗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说: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故当时号为‘诗史’”。
《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赞》说:
“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他用诗记叙了安史之乱中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种种苦难,而且能以生动、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正如杨义所说:
“杜诗的一大本事,就是把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投入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之中,把事件和情境点化为审美意象,从中体验着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运行的法则。
”(《李杜诗学》下编)。
杜甫的诗描写了具体的情景,包括当时的氛围和人的感情,比单纯的提供历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如前面提到的《哀江头》、《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等。
这些诗不但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而且比历史事件更为具体生动、感人。
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的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
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生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中或个别人物形象上。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洗兵马》中: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
《羌村三首》中: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
《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
《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痛苦。
2、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中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到家的情景: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
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这一段描写相当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精到的细节描写,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强的是真实性。
3、抒情色彩浓郁。
杜甫的许多叙事诗,他是当作抒情诗来写的。
杜甫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无法不把自己的爱、恨、同情、怜悯倾注在所描写的事件,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上。
如《羌村三首》中: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肺腑之语,句句动人,写尽了动乱年代中诗人对普通老农的体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无家别》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
诗中以一个当兵回来的农民的口吻自叙道: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当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中时,才知道老母早已病死,当他再一次被征召入伍时,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人!
因此他悲愤地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读到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之动容!
二、杜甫的抒情诗
杜甫抒情诗的数量比叙事诗多,在形式上,有五七言古体,但更多的是近体。
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
情景交融。
被人推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
夔州在长江边,诗中写到的风急、猿啸、鸟飞、木落、江水流逝,都是眼前之景,但是在这些景物之中,深深地溶进了作者的时局之叹、身世之感。
《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看到的是江峡秋色,引起的是故园之思。
他正因眼前开放的丛菊,想起不得不滞留夔州两载的辛酸,耳边传来暮砧之声,又给异乡游子带来更浓郁的乡思。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景物的描写中,处处有诗人跳动的激情。
2、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
杜甫叙事诗的抒情色彩很浓郁,这一点已见前述。
而在他的抒情诗中,也往往情事结合,如《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述怀》、《秦州杂诗》、《八哀诗》等,因为叙事和抒情的结合,突出了作品的时代色彩。
在杜甫的抒情诗中,抒情还往往和议论相结合,特别是在近体诗中。
沈德潜说:
“读(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绘,笼盖宇宙,铿戛韶钧;而横纵出没中,复含酝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
”(《说诗晬语》上)杜甫的议论“带情韵而行”,如《诸将》中: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讽刺了诸将的只能坐享太平,不能为国分忧;《登楼》中: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句对社稷稳固充满了信心,下句警告入侵的吐蕃军队,你们必败无疑。
《蜀相》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高度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又寄万分感慨于笔端。
3、抒情曲折委婉,跌宕反复。
杜甫的抒情诗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喜悦种种复杂的感情。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突然听到叛将史朝义自缢,其部下归降唐军的消息时,惊喜欲狂,冲口而出的,情绪虽非常热烈,但起伏跌宕有致。
先写自己初闻时涕泪挥洒,继而看到共患难的妻子也扫去了愁云,于是更加欣喜若狂,并马上作起了回家的打算,长久流离失所,他真是归心似箭啊!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诗人自述平生的理想是“窃比稷与契”,感叹岁月蹉跎: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但纵使命运对自己这样不公,还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并不是没想过要远离尘俗,过“萧洒送日月”的日子,只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无非改变自己的初衷啊!
仅仅这第一段,就回旋往复,百转千折,使人感受到杜甫那种仁者的情怀。
三、杜甫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造诣很高,在叙事诗中,他注意语言的个性化,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运用不同的语言,刻划人物的形象。
如著名的“三吏”“三别”,多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揭示诗歌的气旨、塑造人物的形象,其中《潼关吏》中的对话:
借问潼关吏:
“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
这一段对话,双方神情毕现。
诗中的“我”,对潼关的安危极其关心,“修关还备胡”?
透露了心情之急切。
而关吏的答话表现出他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兴致勃勃地邀“我”四处查看,边看边指点关隘的险要,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关吏的这八句话,浦起龙评为“神情声口俱活”(《读杜心解》)。
而“我”的嘱咐,则表现了诗人思虑的精深。
杜甫诗中大量地引用俗语,造成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
如《兵车行》中:
“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前出塞》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新婚别》中“免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都很附合普通百姓的身份和口吻。
元稹《酬金李甫见赠》诗云:
“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看心源傍古人”。
高度评价了杜甫诗运用口语、俗语、使诗歌更接近生活的表现手法。
但杜甫又十分注意诗句的锤炼,他善于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用到恰当的地方。
如《夏日李公见访》中:
“墙头过浊醪”的“过”字,写出了杜甫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写出了因贫困而陋屋低矮的情景。
他不但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泼起来,还善于用副词使诗富于转折变化,如“自”字的用法;“归来始自怜”、“孤云无自心”、“暗飞萤自照”、“立国自有疆”等,增加了句子的表现力。
杜甫重视炼字,他说:
“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正是这种自觉地追求,使他在诗歌语言艺术上达到巨大的成功。
所以皮日休说杜诗“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因成一千言》)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正如唐人元稹所说:
“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也如宋人王安石所言:
“至于子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简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此子美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杜诗镜铨》附录三)
杜甫转益多师、集众人之所长而成一家之独特风格,风格既统一,又表现出丰富性。
杜甫诗的总体风格,就是他自己在《进<雕赋表>》中曾说过的一段话:
“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企可及也。
”杜甫的“沉郁顿挫”虽然指的是他的辞赋,但用来指他的诗歌艺术风格,也是非常准确的。
杜甫忧生念乱,仁民爱物,既有济世之志,又遭贫病流离之苦。
这里的“沉郁”“顿挫”指作者的诗篇中,有时写得“沉着痛快”;有时写得“沉挚深入”;有时“积健为雄”;有时沉厚纡曲,根底盘深;有时波翻浪卷、起落跌宕,音节上表现着抑扬缓急。
杜甫生活在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一样不幸,作为一个仁厚深沉的诗人,他的诗中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各种感情奔突、作用于他的心中,千回百转,欲扬又抑,正是在这种深沉低回、欲说还休中,体现出杜诗的美学特征。
杜甫在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之外,还具有萧散自然的特色。
这一类风格一般表现在写景、抒情诗中,是生活较为安定时期的作品,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境界安宁幽静,表现了潇洒散淡、闲适愉悦的情趣。
他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二)等,都写出了自在闲适,无心疏懒的心境和神态。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位巨人,曾有人试图比较两人的高下优劣。
但事实证明,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前人于此多有公论: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以上仅略举两例说明李杜二人难以轩轾,也不必轩轾,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千秋万代,受到人们的敬仰。
当然,他们和其他古代作家一样,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必然受到历史和其阶级的局限,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上,都会有一定的缺陷,在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也得给以扬弃。
【重点赏析】
《旅夜书怀》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选修 杜甫诗歌专题 唐诗宋词 选修 杜甫 诗歌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