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节目制作流程.docx
- 文档编号:10703294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3.83KB
影视节目制作流程.docx
《影视节目制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节目制作流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视节目制作流程
影视节目制作(zhìzuò)流程
1、素材(sùcái)准备
在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编辑节目之前,一般需要向系统中输入素材。
大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实时地把磁带上的视音频信号转录到磁盘上的,这比传统编辑增加了额外的操作时间。
某些非线性编辑系统-例如BETACAMSX和DVCAM、DVCPRO可以通过QSDI等数字接口实现素材的4倍速上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编辑效率。
在输入素材时,应该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和不同的编辑要求,决定使用的接口方式和压缩比,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应尽量使用数字接口例如QSDI接口、CSDI接口、SDI接口和DV接口。
如果用作放机的磁带录像机或非线性编辑系统没有数字接口,可使用分量信号接口、S-Video接口或复合信号接口。
(2)对同一种压缩方法来说,压缩比越小,图像质量越高,相应地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大。
下表列出了M-JPEG的压缩比与视频质量及存储量之间的关系。
(3)采用不同压缩方式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录制视频素材时的压缩比可能不同,但也可能获得同样(tóngyàng)的图像质量。
例如,BETACAM-SX系统的压缩比是10:
1,但由于采用的是MPEG242:
2P@ML的压缩方法,其图像质量要好于采用3:
1M-JPEG方法压缩(yāsuō)的AVIDMC1000系统。
2、节目制作
非线性编辑的特点(tèdiǎn)集中体现在以下编辑环节中。
(1)素材浏览
在查看存储在磁盘上的素材时,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可以用正常速度播放,也可以快速重放、慢放和单帧播放,播放速度可无级调节,也可以反向播放。
(2)编辑点定位
在确定编辑点时,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时定位,既可以手动操作进行粗略定位,也可以使用时码精确定位编辑点。
不需要像磁带编辑系统那样花费大量时间卷带搜索,这大大地提高了编辑效率。
(3)素材长度调整
在调整素材长度时,非线性编辑系统通过时码编辑实现精确到帧的编辑,同时吸取了电影剪接简便直观的优点,可以参考编辑点前后的画面进行直接手工剪辑。
(4)素材的组接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各段素材的相互位置可以随意调整。
编辑过程中,可以在任何时候删除节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镜头,或向节目中的任一位置插入一段素材,也可以实现磁带编辑中常用的插入和组合编辑。
(5)素材的复制和重复使用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使用的素材全都以数字格式存储,因此在拷贝一段素材时,不会象磁带复制那样引起画面质量的下降。
当然,在编辑过程中,一般没有必要复制素材,因为同一段素材可以在一个节目中反复使用,而且无论使用多少次,都不会增加占用的存储空间。
(6)软切换
在剪辑多机拍摄的素材或同一场景多次拍摄的素材时,可以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采用软切换的方法模拟切换台的功能。
首先保证多轨视频精确同步,然后选择其中的一路画面输出,切点可根据节目要求任意设定。
(7)联机编辑和脱机编辑
大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联机编辑方式工作,这种编辑方式可充分发挥非线性编辑的特点,提高编辑效率,但同时也受到素材硬盘存储容量的限制。
如果使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支持时码信号采集和EDL(编辑决策表)输出,则可以采用脱机方式处理素材量较大的节目。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有三种脱机编辑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先以较低的分辨率和较高的压缩比录制尽可能多的原始素材,使用这些素材编好节目后将EDL表输出,在高档磁带编辑系统中进行合成;第二种方法根据草编得到的EDL表,重新以全分辨率和小压缩比对节目中实际使用的素材进行数字化,然后让系统自动制作成片;第三种脱机编辑的方法在输入素材的阶段首先以最高质量进行录制,然后在系统内部以低分辨率和高压缩比复制所有素材,复制的素材占用存储空间较小,处理速度也比较快,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可以缩短特技的处理时间。
草编完成后,用高质量的素材替换对应的低质量素材,然后再对节目进行正式合成。
(8)特技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制作特技时,一般可以在调整特技参数的同时观察特技对画面的影响,尤其是软件特技,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充和升级,只需拷入相应的软件升级模块就能增加新的特技功能。
(9)字幕
字幕与视频画面的合成方式有软件和硬件两种。
软件字幕实际上使用了特技抠像的方法进行处理,生成的时间较长,一般不适合制作字幕较多的节目。
但它与视频编辑环境的集成性好,便于升级和扩充字库;硬件字幕实现的速度快,能够实时查看字幕与画面的叠加效果,但一般需要支持双通道的视频硬件来实现。
较高档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多带有硬件字幕,可实现中英文字幕与画面的实时混合叠加,其使用方法与字幕机类似。
(10)声音编辑
大多数基于PC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能直接从CD唱盘、MIDI文件中录制波形声音文件,波形声音文件可以非常直接地在屏幕上显示音量的变化,使用编辑软件进行多轨声音的合成时,一般也不受总的音轨数量的限制。
(11)动画制作与合成
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动画的逐帧录制设备已基本被淘汰。
非线性编辑系统除了可以实时录制动画以外,还能通过抠像实现动画与实拍画面的合成,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制作的手段。
3、非线性编辑节目输出
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用三种方法输出制作完成的节目。
(1)输出到录像带上
这是联机非线性编辑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对连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录像机和信号接口的要求与输入时的要求相同。
为保证图像(túxiànɡ)质量,应优先考虑使用数字接口,其次是分量接口、S-Video接口和复合接口。
(2)输出EDL表
如果对画面质量要求很高,即使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最小压缩比处理仍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考虑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进行草编,输出EDL表至DVW或BVW编辑台进行精编。
这时需要注意EDL表格式的兼容性,一般非线性编辑系统都可以选择多种EDL表的格式输出。
(3)直接用硬盘播出
这种输出方法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视频信号的损失。
但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或准备备用设备,同时对系统的锁相功能也有较高的要求。
谈视频(shìpín)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
如果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的影视节目或是一张好的VCD光盘,关键(guānjiàn)取决于制作者的艺术修养。
大家都知道,会写字的人很多,但能写出好字的人并不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因此,要提高影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就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镜头的两种涵义;从技术上讲,镜头是指摄像机的光学部件;从创作上讲,镜头是指一段连续拍摄制作的片段,片段上的人物或景物。
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有切断的感觉,表现在拍摄中就是摄像机不停地连续拍摄。
但在后期制作时,拍摄时的一个(yīɡè)镜头有可能被剪辑成几段与其他片段组接,这时被剪辑成几段,就称为几个镜头。
一、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有时根据需要,它们(tāmen)中间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大远景、中近景、大特写等。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在具体制作一个节目时,它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1、远景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
它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表现远距离的人物和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气氛,内容的中心往往不明显。
远景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有人物也仅占很小的部分。
它的作用是展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的规模和气势,拍摄者也可以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使用远景的持续时间应在10秒钟以上。
2、全景
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
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结构中心的主体。
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还是物体,其外部轮廓线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全景的作用是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征,表现节目的某一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
同时全景有利于表现人和物的动势。
使用全景时,持续时间应在8秒钟以上。
3、中景
中景包括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物的主要情节。
在中景画面中,主要的人和物的形象及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
使用中景画面,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交流,也能看清人与物、物与物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中景是拍摄中常用的景别。
用中景拍摄人物时,多以人物的动作、手势等富有表现力的局部为主,环境则降到次要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展现事物的特殊性。
使用中景时,持续时间应在5秒钟以上。
4、近景
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更为主要的部分(如人物上半身以上的部分),用以细致的表现人物的精神和物体的主要特征。
使用近景,可以清楚的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容易产生交流。
使用近景时,持续时间应在3秒钟以上。
5、特写
特写是表现拍摄主体对象某一局部(如人肩部以上及头部)的画面,它可以作更细致的展示,揭示特定的含义。
特写反应的内容比较单一,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
在具体运用时主要用于表达,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起到震撼人心、引起主意的作用。
特写空间感不强,常常被用来作转场时的过渡画面。
特写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因此在使用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可滥用。
持续时间应在1秒钟以上。
二、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分为水平方向(fāngxiàng)和俯仰方向。
1、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
水平方向的拍摄(pāishè)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方位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正面、背面、侧面、斜面等几种角度。
(1)正面(zhèngmiàn)
正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前方拍摄。
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正面特征,能把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容易显示出庄重、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wùtǐ)对称的结构。
正面拍摄时,由于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容易与电视机的水平边框平行,如果被摄体占的画面面积较大,容易使观众的视线无法向纵深发展,画面显得呆板,缺少(quēshǎo)立体感和空间感受。
(2)背面
背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后方拍摄。
背面拍摄能够表现被摄主体的背部特征,通过背部形象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构思。
背面拍摄常用于主体是人物的画面,主要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容。
(3)侧面
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左或正右方拍摄。
侧面拍摄与正面拍摄的特点相同。
在拍摄人物时,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人物的侧面轮廓,特别是面部轮廓。
此外在拍摄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可以显示双方的举动和神情,能多方兼顾,平等对待。
(4)斜侧面
斜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除正面、背面、侧面以外的任何方向拍摄。
斜侧面拍摄的特点是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中变成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容量,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
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高度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
一般分为平摄、仰摄、俯摄3种。
(1)平摄
平摄,即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拍摄。
平摄构成的画面效果合乎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
平摄适宜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场面,能使人感到亲切平等。
平摄的不足之处在于把同一水平线上的前后物体相对的压缩在一起,缺乏空间透视效果,不便于层次感的表现。
(2)仰摄
仰摄,即镜头低于被摄主体向上拍摄。
仰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主体的高大气势,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表现。
仰摄人物,容易显示出高昂向上的形象,但在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人物容易变形。
(3)俯摄
俯摄,即镜头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
俯摄景物就如同登高望远一样,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展现出来。
俯摄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等,能给人辽阔、深远的感受。
俯摄适宜表现盛大、开阔的场面。
俯摄人物时宜于展示人物与环境的整体气氛,不适宜表现人物的神情及人物之间的细致感情交流,同时俯摄人物可产生贬低藐视的效果。
三、色彩(sècǎi)的处理
尽管在拍摄过程(guòchéng)中,每一个镜头都可能具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但还是应该有一种色彩占据画面的主导地位,成为画面色彩的基调,这种色彩就叫画面的色调。
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保持节目色彩(sècǎi)的和谐、统一,是色彩处理的基本要求。
虽然色彩本身没有情感,但它对人的心理感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红、橙、黄等暖色调,往往会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等等,给人以炽热、向上的感觉。
青、蓝、蓝绿、蓝紫等冷色调,会使人联想到水、冰、夜色等,给人以凉爽、宁静、平和等感觉。
画面的色调,主要取决于不同颜色在一定空间的配置,即画面中那一个颜色占主导地位。
此处取决于不同的光源色、环境色等对表现(biǎoxiàn)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色彩基调从属于节目总的情绪(qíngxù)基调,是总的视觉氛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节目情绪基调的主要视觉手段。
色彩基调的确定,还应当考虑形像色这一因素。
所谓的“形像色”就是某一行业或某一表现内容经常使用的代表色,如海军的形像色是蓝色,那么表现与此相关的内容时,确定蓝色为色彩基调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用色处理上,要注意:
用色要简洁,不要使用太多的色彩;不同色彩所占的面积,应避免平均或相等。
四、运动摄像
运动摄像,就是利用摄像机在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突破画框边缘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
运动摄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表现固定景物较多的内容时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变固定景物为活动(huódòng)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
1、推和拉
推是指使画面由大范围景别连续过渡的拍摄方法。
推镜头一方面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提醒观者对主体或主体的某个细节(xìjié)特别注意。
拉与推正好相反,它把被摄主体在画面由近至远由局部到全体地展示出来,使得主体或主体的细节渐渐变小。
拉镜头强调是主体与环境(huánjìng)的关系。
2、摇
摇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作角度的变化,其方向可以是左右摇或上下摇,也可以是斜摇或旋转摇。
其目的是对被摄主体的各部位逐一展示,或展示规模,或巡视环境等。
其中最常见(chánɡjiàn)的摇是左右摇,在电视节目中经常使用。
3、移
移是“移动(yídòng)”的简称,是指摄像机沿水平作各方向移动并同时进行拍摄。
移动拍摄要求较高,在实际拍摄中需要专用设备配合。
移动拍摄可产生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效果,如果被摄主体属于运动状态,使用移动拍摄可在画面上产生跟随的视觉效果。
4、跟
跟是指跟随拍摄,即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使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在画面中。
其作用是能更好地表现运动的物体。
5、甩
甩实际上是摇的一种,具体操作是在前一个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骤地转向另一个方向。
在摇的过程中,画面变的非常模糊,等镜头稳定时才出现一个新的画面。
它的作用是表现事物、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心理的紧迫感。
运用运动摄像时,在运动的起点与终点处要留有一段稳定时间,叫做起幅和落幅。
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速度对画面节奏造成的影响,不同的速度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慢速运动拍摄,犹如从容叙述,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悠然、自信、洒脱的抒情,也可以是一种庄严、肃穆、沉痛的情绪。
急速运动适合表现明快、欢乐、兴奋的情绪,还可以产生强烈的震动感和爆发感。
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往往综合了几种形式,这在拍摄纪实类的题材中特别突出,因为真实时空的再现增加了现场感。
五、声音的处理
节目中的声音,包括人声、解说、音响和音乐4个部分。
1、人声
人声是指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所发出的声音,分为对白、独白、和心声等几种形式。
对白也称对话,是指节目中人物相互之间的交谈。
对白在人声中占相当的比重,再与人物的表情、动作、音响或音乐配合,使画面的含义突出,外部动作得到扩充,内部动作得到发展。
独白,是节目中人物潜在心理活动的表述,它只能采用第一人称。
独白常用于人物幻想、回忆或披露自己心中鲜为人知的秘密,它往往起到深化人物思想和情感的作用。
心声,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人物内心活动的自白。
心声可以在人物处于运动或静止状态默默思考时使用,或者在出现人物特写时使用。
它即可以披露人物发自肺腑的声音,也可以表达人物对往昔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憧憬。
心声作为人物内心的轨迹,不管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都将使画面的表现力丰富厚重,使画面中形象的含糊含义趋于清晰和明朗。
运用心声时,应对音调和音量有所控制。
情要浓,给观众以情绪上的感染;音要轻,给观众以回味和思索的余地;字要重,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
2、解说(jiěshuō)
解说一般(yībān)采用解说人不出现在画面中的旁白形式,它所起的作用是:
强化画面信息;补充说明画面;串联内容、转场;表达某种情绪。
解说与画面的配合关系分为三种(sānzhǒnɡ):
声画同步、解说先于画面、解说后于画面。
3、音响(yīnxiǎng)
音响是指与画面相配合的除人声、解说和音乐以外的声音。
音响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加(zēngjiā)画面的真实感,扩大画面的表现力。
音响只能给人以听觉上的感受,只能反映事物的一部分特点,因此它所反映的事物往往是不清晰、不准确的。
音响在运用上,可采用将前一镜头的效果延伸到后一个镜头的延伸法,也可以采用画面上未见发声体而先闻其声的预示法,还可采用强化、夸张某中音响的渲染法,以及不同音响效果的交替混合法。
4、音乐
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是影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在影视节目中,音乐不再属于纯音乐范畴,而成了一种即适应画面内容需要,又保留了自身某些特征与规律的影视音乐。
音乐的主要作用是:
作衬底音乐、段落划分和烘托气氛。
在配乐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追求音乐的完整、旋律的优美,而游离于主体之外、分散注意力。
格调要和谐,调式、风格差别较大的乐曲,不要混杂地用在一起。
同时也不要从头到尾反复用一首曲子。
不要使用观众广为熟悉的音乐。
音乐应与解说、音响在情绪上相配合。
音乐不宜太多太满。
六、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名词的译音,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
现在也已成为影视艺术的专用名词。
1、蒙太奇的功能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两类蒙太奇模式,它们分别是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2、叙述(xùshù)蒙太奇
叙述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时间顺序,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情节,展示(zhǎnshì)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
叙述蒙太奇又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几种。
3、表现(biǎoxiàn)蒙太奇
表现(biǎoxiàn)蒙太奇又称为“列蒙太奇”,是根据画面的内在联系,通过画面与画面以及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变化与冲击,造成单个画面本身无法(wúfǎ)产生的概念与寓意,激发观众联想。
表现蒙太奇细分为并列式、交叉式、对比式、像征比喻式等几种。
目前,在影视节目制作中,不重视蒙太奇规律的现象很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动画制作中一个镜头到底的现象。
这往往会破坏节目的节奏,使观众产生厌倦。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方式和独特的表现手段,不仅对节目中的视、音频处理有指导作用,而且对节目整体结构的把握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素材剪接的原则
素材的剪接,是为了将所拍摄的素材串接成节目,增强艺术感染力,最大限度的达到表现节目的内涵,突出和强化拍摄主体的特征。
在对素材进行剪接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规律。
1、突出主题
突出主题,合乎思维逻辑,是对每一个节目剪接的基本要求。
在剪辑素材中,不能单纯追求视觉习惯上的连续性,而应该按照内容的逻辑顺序,依靠一种内在的思想实现镜头的流畅组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
2、注意遵循“轴线规律”
轴线规律,是指组接在一起的画面一般不能跳轴。
镜头的视觉代表了观众的视觉,它决定了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方向和关系方向。
如拍摄一个运动镜头时,不能是第一个镜头向左运动,下一个组接的镜头向右运动,这样的位置变化会引起观众的思维混乱。
3、剪辑素材时,要动接动,静接静
这个剪辑原则是说,在剪辑时,前一个镜头的主体是运动的,那么组接的下一个镜头的主体也应该是运动的;相反,如果前一个镜头的主体是静止的,组接的下一个镜头的主体也应该是静止的。
4、素材剪接时,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
这个原则是要求镜头在组接时,景别跳跃不能太大,否则就会让观众感到跳跃太大、不知所云。
因为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先看整体后看局部。
在全景后接中景与近景逐渐过渡,会让观众感到清晰、自然。
5、要注意保持影调、色调的统一性
影调是针对黑白画面而言,在剪接中,要注意剪接的素材应该有比较接近的影调和色调。
如果两个镜头的色调反差强烈,就会有生硬和不连贯的感觉,影响内容的表达。
6、注意每个镜头的时间长度
每个素材镜头保留或剪掉的时间长度,应该根据前面所介绍的原则,确定每个镜头的持续时间,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画面的因素、节奏的快慢等都是影响镜头长短的重要因素。
八、镜头的切换技巧
一部节目是由一系列镜头、镜头组和段落(duànluò)组成。
镜头的切换分为有技巧切换和无技巧切换。
有技巧切换是指在镜头的组接是,加入如淡入与淡出、叠化等特技过渡手法,使镜头之间的过渡更加多样化。
无技巧组接是指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直接切换,这是最基本的组接方法,在电影中使用最多。
九、节奏(jiézòu)的掌握
影视节目剪辑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影视剧情是否交代的清楚(qīngchu),镜头是否流畅,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节奏的把握。
节奏是人们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感受。
把握影视艺术的节奏,是在影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视节目 制作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