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则孝故事.docx
- 文档编号:10691667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37.53KB
入则孝故事.docx
《入则孝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则孝故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入则孝故事
第一章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注释】①呼:
呼应。
②命:
命令。
③应:
应当。
④行:
行动。
【译文】
父母呼唤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要拖拉。
父母有事情交代的时候,应当马上去执行,不要偷懒拖延。
【故事】
孟宗孝心感天
从前,有个叫孟宗的孝子,不管母亲说什么,他总是照着去做。
孟母好多天没吃东西,身体逐渐消瘦。
孟宗急了,要去找医生。
孟母听后对儿子说:
“其实我没有病,只是想吃竹笋。
”孟宗听后,立即跑到屋后的竹林去挖掘竹笋。
他那里冬天没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
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这一哭,奇迹出现了,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
原来是孟宗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上天满足了他的要求。
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这个故事虽然充满了神话色彩,却说明了孟宗是一个孝子。
从故事中不难看出,孟宗非常听母亲的话,母亲想要吃竹笋,孟宗没有说怕费事不想照办,而是立刻去找,可冬天哪来的竹笋,于是孟宗急的大哭。
可以看出孟宗非常着急的情绪。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译文】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故事】
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妈妈每天辛苦地织布供他上学。
但是,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
孟子很奇怪,问:
“妈妈,您为什么要把布剪断呢?
多可惜啊!
”母亲说: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旦剪断就成不了布。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
”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注释】①凊:
清凉。
②省:
问候、探望。
【译文】
照料父母,就要做到冬天的时候是他们感到温暖,夏天的时候使他们感到凉爽。
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晚上睡觉前要先照料父母安睡。
【故事】
扇枕温衾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夏天天气热,每天晚上他都先给父亲扇枕席,以便父亲安歇;冬天天气寒冷,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朝廷申报,批准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
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在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
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
成为以孝闻名、以孝施政的榜样。
黄香的事迹被历代传颂,成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
当然用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
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注释】反:
同“返”,回来。
【译文】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故事】
聂政养母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
由于他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但是因为有母亲在,所以遇有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
一次,一位朋友要他替自己去刺杀仇人,聂政告诉那人说:
“现在有母亲在,不能出去,以后再说吧。
”几年后,聂政母亲去世,他安葬了母亲,就离开家为朋友报仇去了。
这次出门后,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刺杀了朋友的仇敌后也死在了当场。
孔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聂政孝母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当今社会,我们为了求学或生存,不可能不离开父母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心不能离开父母,要时刻惦念着父母,常常和父母保持联系,以免父母为我们牵肠挂肚。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注释】①擅:
擅自。
②苟:
如果。
③子道:
做儿女的礼仪。
【译文】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故事】
刘备教子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
信中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
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注释】亲:
父母。
【译文】
物虽然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特别是公物。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故事】
陶母拒鱼
陶侃是晋国时的西征大将军。
在他青年时代,曾经做过管理渔场的小官。
有一天,他用瓦坛子装满干鱼,派人送到家里孝敬母亲。
陶母打开坛子,看到是一坛干鱼,就把坛子重新封好,让送鱼的人还给陶侃,同时写了一封信批评陶侃说:
“你才当了个小官,不老老实实为百姓做事,却损公肥私拿公家的鱼孝敬我,循此下去,倘如日后做了大官,国家和百姓都要遭你的大殃了。
”陶侃读罢信,惭愧不已。
从此,他引以为戒,廉洁自持,克己奉公,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注释】①好:
喜好,爱好。
②具:
具备,准备。
③恶:
厌恶。
【译文】
父母所喜好的东西,要竭尽全力地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掉。
【故事】
鹿乳奉亲
从前周朝时,有一个人姓郯,他的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所以后人只称他名郯子。
他生来的天性便是很孝顺的。
他的父母年纪已老,但都害有眼病,常常想吃鹿的奶。
郯子知道,人去弄鹿的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除非自己假装鹿一样,才可以有得着的希望。
于是,他就将鹿皮披在身上,到那深山中去,混夹在鹿群里面;鹿也不疑他是一个人,果然把鹿奶给他弄到手了。
他拿着鹿奶回来的时候,不料被几个打猎的人看见,反以为郯子也是一只鹿,便准备放箭来射他。
他便急忙站起来说道:
“我不是鹿,我乃是个人呀!
因为我的父母害瞎眼病,想吃鹿的奶,所以我假装成鹿,去在鹿群里面找寻鹿奶的;请你们不要误把我当作鹿,来用箭射我呀!
”打猎的人这才知道他不是鹿,乃是一个孝子;自然不会射他,而且还敬重称赞他的孝心。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注释】贻:
遗留。
羞:
感到羞辱。
【译文】如果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就会使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我们品德上有所缺失,就会使父母蒙受耻辱。
【故事】
霍家损德败亡
大将军霍光是一代名臣,家富人旺。
但霍光的妻子却十分贪婪,一心要让小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享受荣华富贵。
那一年,许皇后怀孕要生孩子,霍妻心生毒计,要女医生毒死皇后。
皇后临盆那天,女医生事先配好毒药,瞅准时机,掺进汤药里,皇后喝后,嚷着:
“胸好闷呀,是不是药里有毒?
”话没说完,人就死了。
皇后死后,霍成君虽然做了新皇后,但也留下了祸根。
三年后,霍光病故。
霍妻贪图享受,生活奢侈。
儿孙们也学样,整天外出游荡,挥金如土。
奴才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打伤魏御史家的看门人,直到魏御史跪下陪礼,才肯罢休。
霍家人越闹越邪,长安城里人人厌恨,有些不怕事的人开始揭老底,放风声,说霍妻毒死了要生孩子的许皇后;又玩弄手腕,硬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去。
传得多了,皇帝终于接受大臣们的意见,削免了霍家亲友的官职。
霍妻感到大事不好,全家人合计,决心造反,杀死皇帝。
宣帝早有觉察,抢在前面,把霍家的几个主要人物调出京城,流放到边塞去。
偌大的家庭,缺少了头儿,一下子失去控制,惶惶不安,有的竟忧愁的自杀了。
最后,霍妻和几个儿子被判处腰斩,已成皇后的小女儿霍成君被废后,关入云林馆,孤零零地生活了十多年,也自杀了。
霍家败亡还株连了九族。
霍妻伤天害理,坏事做尽,终究使霍家蒙受羞辱,自取灭亡。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译文】
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的。
【故事】
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晋代临川县(今抚州市临川区)人。
他早年丧母,一直由后娘朱氏抚育成人。
后母朱氏不慈,对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感激她的养育之恩,任凭后娘在父亲面前搬弄是非,对后娘仍然十分孝顺,有一天,王祥的后母染上了重病,全身浮肿,卧床不起。
为了给后娘治病,王祥与父亲四处求医,然而后娘的身体却始终未见好转。
到了冬季,后娘病情日趋严重。
王祥听说外地有一位身怀绝技的老中医,就设法把他请到家里为后娘治病。
老中医诊过后对王祥说:
“你老娘外伤饮食,内患郁积,用药治疗效果不是很佳,但有一祖传秘方可以一试。
只需用鲜活鲤鱼,加米醋,用文火烹出浓汁后,喝汤食肉即可。
”王祥听后先是一喜,喜的是这些并非难求的名贵药材;后是一愁,愁的是这数九寒天,河面已结冰,哪里有鲜活的鲤鱼呢?
王祥独自郁闷地来到屋后的池塘边,望着结着厚厚冰的池塘发呆,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
何不用身子把冰融化,这不就可以捉到鲤鱼了吗?
想到这里,王祥脱掉棉袄,光着膀子仰卧在冰面上……渐渐地,冰面开始融化。
突然,王祥感到背上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他赶忙翻身一旁,奇迹出现了,一条三尺长的大鲤鱼从水中跃出跌落冰面,接着又是一条跃出。
人们说,这是王祥的大孝感动上苍所至。
王祥来不及细想,抱住鲤鱼赶紧回家。
说来也神,后娘吃了米醋鲤鱼后病情真的逐渐好了起来。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就这样被传开了,并收录在《二十四孝图》中。
朝廷得知王祥大孝事迹后,重用王祥。
晋武帝时王祥官拜太保,进爵为公,许以不朝之特权。
后王祥寿终九十四岁。
百姓追慕王祥的孝义,就在王祥家附近修建孝义寺,寺内有王祥塑像,寺旁有孝义桥。
当年的孝义桥,如今临川区是孝桥镇所在地,孝义寺早已毁,但孝义桥经清宣统元年重修后仍然保存至今。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注释】①更:
更改。
②怡:
喜悦、欢乐。
【译文】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
【故事】
孙元觉劝父
春秋时,有个名叫孙元觉的孩子。
爸爸对他很疼爱,但对爷爷很不尊敬,经常对爷爷大喊大叫。
孙元觉看了心里很不舒服。
他不止一次劝过爸爸,可是爸爸不听。
一天,爸爸准备了一只箩筐,要把生病的爷爷背进深山去扔掉。
见此情景,孙元觉跪着请求爸爸不要扔掉爷爷。
爸爸哄元觉说:
“爷爷太老了,人老了不死会变成狐狸精的。
”
说罢他推开元觉,背起箩筐上山。
元觉跟在后面,一边哭一边劝说。
到了深山沟里,爸爸将爷爷抱出来放在山坡上。
元觉想到爷爷一个人在这山沟里,不是给野兽吃掉也得饿死冻死。
他一边哭一边把箩筐拾起来,准备背回家。
爸爸说:
“这是个晦气的东西,扔掉吧!
”元觉说:
“不,这是个有用的东西,留着等你老了我好用它背你上山把你扔掉。
”
爸爸一听大吃一惊,低下头难过了好一阵。
最后爸爸把爷爷重新放进箩筐背回家里。
从此爸爸对爷爷变得孝顺起来,说话也不像从前那样粗鲁了。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注释】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译文】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故事】
闵子骞“单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末年鲁国人,曾拜孔子为师,孔子的弟子。
是孔子弟子中著名的“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骞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自己又经常外出,见子骞无人照料,便又续弦给儿子找了一个后母。
后母过门后,起初对子骞还可以。
后来,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因偏爱自己生的儿子,并对子骞渐渐冷淡起来,有好吃的,就偷偷地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吃,而不给闵子骞吃,还经常不让闵子骞吃饱饭。
闵子骞对这些事情从不在意,也从来不和父亲讲。
有一年冬天,后母在做棉衣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是厚棉衣,给闵子骞做的却是薄棉衣,并且里面放的不是棉花,而是不御寒的芦花。
穿这样的棉衣不暖和,闵子骞每天被冻得发抖。
有一天,闵子骞的父亲坐车外出办事,由闵子骞兄弟三人拉车。
这一天天气非常寒冷,北风呼啸,滴水成冰。
闵子骞的棉衣不能御寒,被冻得浑身颤抖,而他的两个弟弟,因为穿的是厚棉衣,加上拉车用力,头上直冒热汗。
闵子骞的父亲看见闵子骞不断瑟瑟发抖,而他的两个弟弟头上直冒热汗,误认为闵子骞拉车偷懒不用力,于是跳下车来,用鞭子抽打他。
闵子骞见父亲发怒,连忙跪在地上请求父亲原谅。
可他父亲在盛怒之下毫不留情,把闵子骞的棉衣都抽破了。
棉衣破了后,芦花飞了出来,闵子骞的父亲最初感到奇怪,等捡起芦花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儿子正在挨冻!
父亲十分生气,知道这是闵子骞的后母搞的鬼,于是立刻返回家,把后母叫出来,气呼呼地说:
“我当初娶你,是为了使儿子有人照料。
现在你却如此偏心,这样对待子骞。
你可以走了,我马上写休书给你。
”
闵子骞见父亲要休掉后母,就急忙跪在地上为后母求情,他哀求父亲说:
“母亲在家,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离去,那么我们兄弟三人都不免受寒!
”闵子骞说得婉转又合情理,使他父亲十分感动,便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后母听了闵子骞的话,非常惭愧,也明白自己做得不对。
从此以后,她痛改前非,对闵子骞兄弟三人一视同仁,都关心爱护。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注释】疾:
疾病。
侍:
服侍。
【译文】
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一旦病情严重时,要日夜守候在父母的身边,不可以随便离开。
【故事】
汉文帝侍母
西汉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的母亲。
虽然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他从没忘记到母亲的房间去问候。
有一次,汉文帝的母亲病了,他日夜精心服侍,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先亲口尝尝,直到药汤不烫的时候,他才一口一口地喂给母亲喝。
常言道:
久病床前无孝子。
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长达三年之久,实在难能可贵。
后来,汉文帝侍奉母亲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译文】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故事】
居仁敬斋
明朝时,有一个理学家,姓胡名居仁,表字叔心,是馀干人,师从吴与弼读书。
他的学问是以搜求放失的本心为主,因为正心,把一个“敬”字放在心里,所以就把这个“敬”字做了他书斋的名字。
他平常对着妻子像见了严肃的宾客一样,他的父母亡故了,他居丧时候非常悲泣,以至瘦得身子上的骨头都露了出来,只能靠拄杖行走,整整三年不走进内室的门。
他和人家说话,从不讲到利禄上去。
后来他在白鹿书院里做讲道的主教,暗地里修持,很谨慎地自守,终身做一个平民,不肯出去做官。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注释】①祭:
拜祭。
②事:
服侍。
【译文】
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父母时要真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要尽孝心。
【故事】
祭遵背土葬母
东汉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的一个富贵人家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叫祭遵。
小时候,尽管家境富裕,但祭遵却分外俭朴,尤其不喜欢穿新衣服,饮食上也从不挑剔,吃饱即可。
可他抓起书本时,却十分专注,看书很会入神,常常通宵达旦。
祭遵对父母很孝顺,特别是当母亲病倒后,他每天除了侍候母亲吃饭、服药,还要坚持自己动手为母亲涮洗便盆,忙个不停。
十五岁时,他母亲不幸去世了。
下葬时,他背起箩筐上山,要亲自背土将母亲埋葬。
小小年纪,个子叉长得不高大,上山下坡,背了大半天的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亲朋们看着心疼,也不懂他的心思,说:
“孝子背土葬母,自古未有,你这样做不是太惊世骇俗了吗?
”
祭遵卸下了背上的土筐,舒了口气,深情地说:
“我还来不及尽孝,母亲就离我而去了,这切肤之痛,没齿难忘!
对于死者来说,一切都已迟了。
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苦累一番,流些汗水,让父母能安息于九泉之下。
无非借此略表孝意而已,何必管别人怎么看。
”亲朋们听了都很感动。
后来光武帝刘秀起兵,路过颍阳,听说祭遵贤孝博学,便将他收录帐下。
因为他屡立战功,东汉初被封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入则孝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