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docx
- 文档编号:10680924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139.39KB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docx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字词积累。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要塞 茅塞顿开 拨款 拔草 B.遗嘱 万众瞩目 挪威 婀娜
C.颁发 捷报频传 安慰 蔚蓝 D.唯一 惟妙惟肖 仲裁 搭载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jùé( )收入。
②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shù( )。
③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liánméng( )。
2.按要求填空。
(1)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__________的六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事件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特点一般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B.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教育理论方面卓有成就。
C.新颁发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管理制度、登记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假冒伪劣农药定义及农药的使用回收办法等进行了重大修订。
D.每一项建设工程都渗透着设计人员和工人的心血。
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有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____________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5.语言运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能教我们心地善良、持重内向、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桥梁。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心里,班级开展了以“悠悠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这次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栏目。
活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
(要求:
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吕玥 王鹏程 于军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去杭州旅游,在杭徽高速公路上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
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
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
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探访:
难堪的风景
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
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十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
”黄红梅说。
每天上午7时至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三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
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有时上前制止,还会遇到对方的抢白。
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
“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
”
调查:
隐形的杀手
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
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个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千米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时,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
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8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后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
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2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
而车窗抛物是诱发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被一辆出租车撞上,所幸受的只是皮外伤。
建议:
处罚下猛药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
”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免于“天降横祸”的风险。
(选自2019年3月24日《浙江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正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内容。
B.“探访”部分介绍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环卫工黄红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
C.文中的插图描绘了行驶中的小轿车被前方面包车上抛出的酒瓶砸中的场景,意在配合这则新闻,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
D.记者报道这则新闻,主要是告诉人们: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会威胁行车安全,不容忽视。
7.新闻从“张先生高速公路上驾车被矿泉水瓶砸碎前挡风玻璃”写起,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这则新闻内容,探究“车窗抛物屡见不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砖(节选)
凡埏①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②水滋土,人逐数牛错③趾④,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注释】①埏(shān):
用水和土。
②汲:
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
③错:
交错,错杂。
④趾:
脚。
10.“人逐数牛错趾”中“逐”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1.上好的黏土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
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仆曰:
“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先生怒,欲亲赍②付还。
仆叩首,且屈指曰:
“往返必误场期,不可。
”先生曰:
“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
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
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
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③,赖人解救。
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
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④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
“举人”的一种。
②赍(jī):
以物送人。
③投缳:
上吊自杀。
④届:
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生忧旅费不给( )
(2)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
(3)可质为费 ( ) (4)举家感激 ( )
14.文中“先生怒”中先生为何而怒?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竟寻至其家”中的“竟”字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先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再结合这句话说说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
(1)B(点拨:
A项:
sài,sè;bō,bá。
B项:
zhǔ,zhǔ;nuó,nuó。
C项:
bān,pín;wèi,wèi。
D项:
wéi,wéi;cái,zài。
)
(2)①巨额 ②建树 ③联盟 2.
(1)记叙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用事实说话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3)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3.D 4.A 5.
(1)示例:
活动一:
经典诵读(或:
好书伴我行) 活动二:
书目推荐(或:
读书交流会、小百家讲堂等)
(2)示例: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精神食粮。
培根曾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要想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就来读书吧!
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之旅吧。
6.D 7.示例:
激发读者的兴趣(或:
引发读者思考),引出“车窗抛物”这一话题。
8.新闻中探访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3月23日下午4时许,而本文发表的时间是3月24日,仅一天之差,这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访经过是真实的,有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具体人物、事件经过;二是新闻中还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三是新闻中提供了许多准确的数据。
9.①人们对车窗抛物这种陋习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陋习,还具有危害性,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②一部分人的文明素养不高,心存侥幸,知法犯法。
③现有法律或条例处罚力度较轻。
10.驱赶 11.围绕“土黏但不分散,粉细但不含沙粒”或用原文“粘而不散、粉而不沙”回答即可。
12.围绕“汲水滋土,踏成稠泥,将稠泥填满木模子,用铁线弓削平”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凡是炼泥造砖,也要挖取地下的黏土,对泥土的成色加以鉴别,(黏土)一般有蓝、白、红、黄(几种土色),(福建和广东多红泥,江苏和浙江较多一种名叫“善泥”的蓝色土)都以土黏但不分散、(土质)粉细但不含沙粒的最为适宜。
先取来水(用于)浸润泥土,人再驱赶几头牛去踩踏,踩成稠泥,然后(把稠泥)填满木模子,用铁线弓削平它的表面,(脱下模子)就成砖坯了。
13.
(1)供应,充足
(2)先前 (3)典当,抵押 (4)全 14.因为仆人想把路上捡到的金镯典当来充当路上所需费用。
15.“竟”有“终于”的意思,可见罗伦为找到金镯的主人历尽艰辛。
16.我宁可不参加会试,也不忍心让别人(因为丢失金镯而)死于非命。
罗伦宁可放弃功名,也不愿伤害别人生命,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拾金不昧、先人后己的好男儿。
【参考译文】罗一峰先生,名伦,以举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
(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
已经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
“不用担心,(我)先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
”罗先生大怒,打算亲自交还(给失主)。
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
“(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时间,不可以(这么做)。
”罗先生说:
“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使(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
我宁可不参加会试,也不忍心让别人(因为丢失金镯而)死于非命。
”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把金镯)遗落在洗脸盆里,而丫环错(把金镯)掉在地上。
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环)几次想要寻死。
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地去上吊自杀,多亏被人解救下来。
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
(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已经到了,(他)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字词积累。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要塞 茅塞顿开 拨款 拔草 B.遗嘱 万众瞩目 挪威 婀娜
C.颁发 捷报频传 安慰 蔚蓝 D.唯一 惟妙惟肖 仲裁 搭载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jùé( )收入。
②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shù( )。
③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liánméng( )。
2.按要求填空。
(1)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__________的六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事件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特点一般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B.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教育理论方面卓有成就。
C.新颁发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管理制度、登记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假冒伪劣农药定义及农药的使用回收办法等进行了重大修订。
D.每一项建设工程都渗透着设计人员和工人的心血。
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有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____________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
B.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5.语言运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能教我们心地善良、持重内向、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桥梁。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心里,班级开展了以“悠悠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这次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栏目。
活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
(要求:
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吕玥 王鹏程 于军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去杭州旅游,在杭徽高速公路上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
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
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
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探访:
难堪的风景
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
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十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
”黄红梅说。
每天上午7时至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三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
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有时上前制止,还会遇到对方的抢白。
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
“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
”
调查:
隐形的杀手
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
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个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千米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时,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
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8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后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
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2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
而车窗抛物是诱发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被一辆出租车撞上,所幸受的只是皮外伤。
建议:
处罚下猛药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人教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练习题 首届 诺贝尔奖 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