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全.docx
- 文档编号:10658486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87KB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全.docx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全
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
尖山风景区初中慎慧娜
二○一二年九月
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尖山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慎慧娜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36
设计日期
2012.9.1
学生、
教材
及其
他资
源背
景分
析
教材分析: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具体内容包括:
1、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3、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4、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人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6、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7、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8、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11,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毛泽东为什麽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13红军不怕远征难: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14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西安事变
15宁为站死鬼,不作亡国奴血染泸沟桥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
16血肉筑长城台儿庄战役中共七大的召开
17内战烽火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18战略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原因
1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0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有线电报,电话,及照相机,和电影的传入社会习俗的变化
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典型事迹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
22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掌握历史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从感性思维为主阶段开始向理性思维为主阶段过度;
课
程
目
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近代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基本发展线索。
2、能力目标:
学习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习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掌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树立国际意识,理解、尊重和吸收各个民族精华,树立开放的态度。
课
程
内
容
课时内容
课时序列
鸦片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课时
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三课时
甲午中日战争
第四课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五课时
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六课时
洋务运动
第七课时
戊戌变法
第八课时
辛亥革命
第九课时
新文化运动
第十课时
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第十一课时
五四爱国运动
第十二课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十三课时
北伐战争
第十四课时
土地革命
第十五课时
长征
第十六课时
国民革命运动和国共第一次内战
第十七课时
中段复习
第十八课时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第十九课时
卢沟桥事变和国共第二次合作
第二十课时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十一课时
抗日战争复习课
第二十二课时
解放战争的爆发
第二十三课时
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二十四课时
解放战争复习课
第二十五课时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二十六课时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二十七课时
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自然科学部分)
第二十八课时
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教育、文学、艺术)
第二十九课时
社会、经济、文化复习课
第三十课时
帝国主义的侵略
第三十一课时
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三十二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
第三十三课时
中国人民的探索
第三十四课时
近代化专题
第三十五课时
期末考试专题训练
第三十六课时
课
程
实
施
1、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形势活跃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①针对学生喜欢历史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像资源,增强直观性,同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②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己讲述收集的历史小故事,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积极组织多种形势的课外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历史知识抢答赛、编历史剧目等。
2、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和感染力。
3、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特别是与现实生活和时事的联系。
4、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思考能力的训练。
课堂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怎么样”,某些问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如深、循序渐进。
5、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要求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口诀、图表等帮助记忆。
6、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平时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形式。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1)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
(2)是否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
(3)是否勇于探究或有创新精神
(4)解答课堂问题的表现
(5)学习效果状况
(6)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历史作业的展评,在评比中明确作业要求,答题规范。
(2)历史图表制作。
通过编绘历史图表等活动,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历史专题归类。
通过多样的历史专题归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卷面测试。
测试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
重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注意获取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学习。
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尖山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慎慧娜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6
设计日期
2012.9.3
学生、
教材
及其
他资
源背
景分
析
教材分析: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晚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掌握历史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从感性思维为主阶段开始向理性思维为主阶段过度;
课
程
目
标
1、知识目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5)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认识到清王朝落后的制度和腐朽的统治是屡遭侵略的根本原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励精图治,民富国强,国家才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通过学习林则徐、邓世昌等人的反抗事迹和太平天国及义和团的反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课
程
内
容
课时内容
课时序列
鸦片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课时
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三课时
甲午中日战争
第四课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五课时
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六课时
课
程
实
施
1、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形势活跃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①针对学生喜欢历史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像资源,增强直观性,同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②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己讲述收集的历史小故事,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积极组织多种形势的课外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历史知识抢答赛、编历史剧目等。
2、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和感染力。
3、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特别是与现实生活和时事的联系。
4、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思考能力的训练。
课堂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怎么样”,某些问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如深、循序渐进。
5、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要求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口诀、图表等帮助记忆。
6、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平时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形式。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1)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解答课堂问题的表现如何
(2)是否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是否勇于探究或有创新精神
(3)学习效果状况
(4)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历史作业的展评,在评比中明确作业要求,答题规范。
(2)历史图表制作。
通过编绘历史图表等活动,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历史专题归类。
通过多样的历史专题归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卷面测试。
测试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
重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注意获取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学习。
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尖山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慎慧娜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5
设计日期
2012.9.23
学生、
教材
及其
他资
源背
景分
析
教材分析:
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的外国侵略势力。
提倡“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对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和历史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和八年级一个单元的学习与训练,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从感性思维为主阶段开始向理性思维为主阶段过度。
课
程
目
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5)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2、能力目标:
(1)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2)收集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举办关于孙中山的故事会。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认识清政府的“自救”本能,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2)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5)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
(6)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课
程
内
容
课时内容
课时序列
洋务运动
第一课时
戊戌变法
第二课时
辛亥革命
第三课时
新文化运动
第四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
第五课时
课
程
实
施
1、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形势活跃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①针对学生喜欢历史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像资源,增强直观性,同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②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己讲述收集的历史小故事,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积极组织多种形势的课外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历史知识抢答赛、编历史剧目等。
2、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和感染力。
3、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特别是与现实生活和时事的联系。
4、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思考能力的训练。
课堂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怎么样”,某些问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如深、循序渐进。
5、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要求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口诀、图表等帮助记忆。
6、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平时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形式。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1)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解答课堂问题的表现如何
(2)是否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是否勇于探究或有创新精神
(3)学习效果状况
(4)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历史作业的展评,在评比中明确作业要求,答题规范。
(2)历史图表制作。
通过编绘历史图表等活动,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历史专题归类。
通过多样的历史专题归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卷面测试。
测试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
重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注意获取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学习。
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尖山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慎慧娜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6
设计日期
2012.10.13
学生、
教材
及其
他资
源背
景分
析
教材分析: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对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和历史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近代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艰苦奋斗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经过八年级一个单元的学习与训练,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历史史实的能力。
课
程
目
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2)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
(1)观看《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2)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3、情感目标:
(1)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中国的资产阶级天生软弱妥协,无法完成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革命需要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3)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4)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
(5)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6)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
程
内
容
课时内容
课时序列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课时
北伐战争
第二课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三课时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四课时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第五课时
第三单元复习
第六课时
课
程
实
施
1、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形势活跃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①针对学生喜欢历史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像资源,增强直观性,同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②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己讲述收集的历史小故事,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积极组织多种形势的课外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历史知识抢答赛、编历史剧目等。
2、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和感染力。
3、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特别是与现实生活和时事的联系。
4、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思考能力的训练。
课堂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怎么样”,某些问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如深、循序渐进。
5、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要求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口诀、图表等帮助记忆。
6、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平时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形式。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1)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解答课堂问题的表现如何
(2)是否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是否勇于探究或有创新精神
(3)学习效果状况
(4)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历史作业的展评,在评比中明确作业要求,答题规范。
(2)历史图表制作。
通过编绘历史图表等活动,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历史专题归类。
通过多样的历史专题归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卷面测试。
测试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
重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注意获取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上 学期 课程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