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docx
- 文档编号:10656303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72.04KB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docx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名为ENIAC的数字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4个时代。
计算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特征
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运算速度每秒仅几千次,内存容量仅几KB。
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运算速度每秒达几十万次,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KB。
采用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运算速度每秒达几十万至几百万次。
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运算速度每秒达几千万至十万亿次。
时间
1946-1958
1958-1964
1964-1970
1971年至今
代表机型
IBM650、IBM709
IBM7094、CDC7600
IBM360
应用
仅限于军事和科研中的科学计算;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由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自动控制;出现了FORTRAN等高级语言。
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级语言有了很大发展,并出现了操作系统和会话式语言。
应用范围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并进入了以网络为特征的时代;操作系统不断完善,应用软件已成为现代工业的一部分。
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71年由美国Intel公司的工程师马西安·霍夫(M·E·Hoff)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名为MCS-4的4位微型计算机。
该机是由一片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一片320位(40字节)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一片256字节的只读存储器和一片10位的寄存器通过总线连接起来的。
微处理器
第一代(8位)
第二代
(8位)
第三代
(16位)
第四代
(32位)
时间
1972年
1973年
1978年
1985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代表产品
Intel8008
Intel8085
Intel8086
Intel80386
Pentium
PentiumPro
PentiumⅡ
PentiumⅢ
3.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计算机
可用作系统的服务器
小巨型机
大型机
可用作部门的服务器
小型计算机
工作站
可用作客户机
个人计算机
4.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如:
计算量大、数值变化范围大的天文学、量子化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和天气预报等领域中的复杂运算。
(2)数据处理
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
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事务管理、情报检索等非数值计算的领域。
(3)过程控制
如:
冶金、石油、化工、纺织、水电、机械、航天等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如飞机、船舶、建筑、机械、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的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和操作。
计算机辅助教育CBE: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5)人工智能AI
是计算机应用研究的前沿学科。
(6)信息高速公路(此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俗称)
我国已建立的大型计算机应用工程"金"字工程:
金桥工程(全国经济信息网)
金卡工程(金融信息网)
金关工程(外贸海关信息网)
金智工程(教育科研信息网)
(7)电子商务
利用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进行网上商务活动,始于1996年,现已发展迅速,全球已有许多企业先后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
2.1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1.基本概念
数据:
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或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者进行加工处理。
它包括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象等。
数据处理:
是对数据进行加工、转换、存储、合并、分类、排序与计算的过程。
信息:
是对人有用的数据。
媒体:
是承载信息的载体。
包括: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存储媒体、表现媒体、传输媒体。
2.数制
(1)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进制一览表
进位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十进制
十六进制
规则
逢二进一
逢八进一
逢十进一
逢十六进一
基数
r=2
r=8
r=10
r=16
数符
0,1
0,1,…,7
0,1,…,9
0,1,…,9,A,B,C,D,E,F
权
2i
8i
10i
16i
形式表示
B
O
D
H
(2)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
转换方式
示例
二进制→十进制
八进制→十进制
十六进制→十进制
十进制→二进制
(117.625)D=(1110101.101)B
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法”+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法”
十进制→八进制
(193.12)D≈(301.075)O
整数部分“除以8取余法”+小数部分“乘以8取整法”
十进制→十六进制
(222.6875)D=(DE.B)H
整数部分“除以16取余法”+小数部分“乘以`16取整法”
八进制→二进制
(16.3)O=(001110.011)B=(1110.011)B
十六进制→二进制
(4C.2)H=(01001100.0010)B=(1001100.001)B
二进制→八进制
(11101.01)B=(011101.010)B=(35.2)O
二进制→十六进制
(11101.01)B=(00011101.0100)B=(1D.4)H
(3)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码的原因
·二进制码在物理上最容易实现
·二进制数的编码、记数、加减运算规则简单
·二进制码的两个符号“1”和“0”正好与逻辑命题的两个值“是”和“否”相对应,便于计算机实现逻辑运算。
(4)二进制数的运算
运算规则一览表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与”运算
“或”运算
“异或”运算
0+0=0
0-0=0
0x0=0
与十进制除法类似
按位进行与运算;两位均为1时,其结果为1;否则为0。
与运算用符号∧或·表示。
按位进行或运算;两位中有一位为1时,其结果为1;两位均为0时,结果为0。
或运算用符号∨或+表示。
按位进行异或运算;两位不相同时,其结果为1;两位均为0时,结果为0。
异或运算用符号○表示。
0+1=1
1-0=1
0x1=0
1+1=10
有进位
1-1=0
1x0=0
1+1+1=11
有进位
0-1=1有借位
1x1=1
(5)计算机中带符号数的表示
计算机中规定一个数的最高位代表符号,该位为0表示正,该为为1表示负。
例:
00110100代表+52被称作机器数
10110100代表-52
而:
+0110100代表十进制数+52被称作机器数的真值
-0110100代表十进制数-52
机器数的三种表示法
原码
反码
补码
正数表示法
符号位用0表示
[X]反=[X]原
[X]补=[X]原
负数表示法
符号位用1表示
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位按位取反
[X]补=[X]反+1
注意:
1加在最低位上
数0表示法
X=+0[X]原=00000000
X=-0[X]原=10000000
X=+0[X]反=00000000
X=-0[X]反=11111111
X=+0[+0]补=00000000
X=-0[-0]反=00000000
引进补码的目的:
在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中,乘法采用加法和移位来完成,除法采用减法和移位来完成。
而在计算机中为节省设备,只设加法器,故引进补码运算来将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
计算机中,凡是涉及带符号数都一定是用补码表示的,运算的结果也用补码表示。
(6)二进制数的表示范围
8位二进制数
16位二进制数
无符号数
0~255(0~FFH)
0~65535(0~FFFFH)
有符号数
(补码)
最大
01111111B→+127
7FFFH→+32767
最小
10000000B→-128
8000H→-32767
一个0
00000000B→0
0000H→0
3.常用的信息编码
二进制编码的由来:
由于计算机需要处理各种数据,而它只能识别二进制数,故对字符要用若干位二进制码来表示。
(1)二-十进制码BCD码(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
定义:
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十进制数的编码。
特点:
保留了十进制的权,而数字用0和1的组合来表示。
最常用的BCD码是8421码。
8421码:
用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1位十进制数,且逢十进位。
如:
(0110)BCD=(6)D,(00010101)BCD=(15)D
命名由来:
因4位二进制数中从左至右的各位的权分别为:
23=8,22=4,21=2,20=1,即权重依次为8,4,2,1,故被称为8421BCD码。
注意不能与二进制数混淆起来。
例:
(01000111)BCD=(47)D(01000111)B=(71)D
(2)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SCII
ASCII码是目前计算机中用得最普遍的字符编码。
每个字符用7位二进制编码表示,在计算机中用一个字节(8位)来表示一个ASCII码,其第8位除在传输中作奇偶校验用外,一般保持为0。
ASCII码是由128个字符组成的字符集,其中编码值0~31(0000000~0011111)不对应任何可印刷字符,常称为控制符,用于计算机中的通信控制或对计算机设备的功能控制;编码值32(0100000)是空格字符SP;编码值127(1111111)是删除控制DEL;其余94个字符称为可印刷字符。
(3)汉字的编码
数字编码:
用一串数字表示一个汉字的输入。
常用的有国标区位码(GB3212-80),它将6763个两级汉字分成94个区,每个区94
输入码:
位,区码和位码各两位十进制数字,即每个汉字用4位数字表示。
拼音码:
以汉语读音为基础的输入方法。
如:
全拼、双拼
字形编码:
以汉字的形状确定的编码。
如:
五笔字形、表形码
内部码:
在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内部存储、处理、传输汉字用的代码。
一般用两个字节(2个8位码)来存放一个汉字机内码,且最高位均为1。
WIN95中现采用中西文统一编码“Unicode”(2字节编码),支持2万多汉字,我国确定为GB13000。
为兼容GB2312,又推出了“国标汉字扩充码”GBK。
字形码:
用点阵、矢量函数等方式表示的汉字字形的字模码。
由于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就要占用32个字节,故字模点阵只能用来构成字库,而不能用于机内存储。
各种代码之间的关系:
1.3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对计算机结构提出的设计思想:
(1)计算机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
(3)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执行顺序存放,由指令计数器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单元地址,一般按顺序递增,但可按运算结果或外界条件而改变;
(4)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都通过运算器。
由上图可以看出,微机与通用计算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微机广泛采用了集成度相当高的器件和部件(如:
将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单片上,形成微处理器),并采用了独特的总线结构,任何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挂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去。
3.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执行指令和程序的过程。
指令的执行过程:
第一阶段,计算机将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取到CPU,此阶段称之为取指周期;第二阶段,CPU对取入的指令进行分析译码,判断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然后向各部件发出完成该操作的控制信号,完成该指令的功能,此阶段称之为执行周期。
程序的执行过程:
就是逐条执行指令的过程。
取指令→执行指令→取指令→执行指令……
指令:
就是让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所发出的命令,是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的依据。
它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
操作码:
指明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
操作数:
是指参加运算的数或者数所在的单元地址。
指令的分类:
包括:
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移位运算指令、位与位串操作指令、控制转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其他指令。
指令系统:
指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不同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不一定相同。
程序:
是由一系列指令构成的有序集合。
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组成。
其中:
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和总线构成“主机”,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构成“外设”。
微机的主机箱内主要有下列部件:
(1)系统主板
是一块集成电路板,是微机最主要的部件,它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内存模块、基本I/O接口、中断控制器、DMA(直接存取存储器)控制器及连接其他部件的总线。
微处理器CPU:
是微机的核心部件,控制计算机的各项工作。
Pentium处理器主要由执行单元、指令预取部件、指令译码部件、地址转换与管理部件、指令快存(cache)和数据快存(cache)、总线接口部件和控制器等组成。
其核心是执行单元(即运算器),它的任务是高速完成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主(内)存储器:
用来存放要执行的程序和要使用的数据。
系统板上的主存一般都采用DRAM。
目前微机中的半导体存储器主要有三种类型: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一般由MOS型电路构成,其中的信息是以电荷形式保存在小电容器(属于无源器件),由于电容器放电,超过一定时间其中的信息就会丢失,需用外部支持逻辑电路来刷新。
存放在其中的信息断电后丢失。
其特点是:
与CPU的接口较SRAM复杂,但功耗低,集成度高,成本低。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通过一个双稳态电路来保存其中的信息,只要电源不断,其中的信息就不会丢失,其特点是:
与CPU接口简单,使用方便,速度快,但功耗大,成本高。
只读存储器ROM
存放在其中的信息断电后不丢失,但不可以随便修改。
用来存放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BIOS是一组机器语言程序,负责对计算机进行加电后自动检测)。
ROM分类
掩膜ROM:
其中信息由厂家写入,只能读出不能改变。
可编程ROM(PROM):
由用户编程写信息,但只能写一次。
用光擦除的可编程ROM(EPROM):
可用紫外线照射来重复擦写全部内容。
用电擦除的可编程ROM(EEPROM):
通过加擦除电压来重复擦写,可以全部也可以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擦除和改写。
CMOS存储器:
用来存放用户对计算机的配置参数。
存放在其中的信息可以在计算机开机时进行修改,关机后可保持设置不变。
其中的信息要依靠小电池来维持,电池放电后,会使其中的信息全部丢失。
I/O总线:
包括传送数据信号的数据总线DB(是双向的)、传送地址信号的地址总线AB(是单向的)、传送控制信号的控制总线CB。
常用的有PCI(外围设备接口)总线、ISA(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EISA(扩展的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
通用串行总线(USB):
可以连接几乎所有外部设备。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并行接口、串行接口、软盘接口、IDE(智能设备电子接口)硬盘接口、键盘接口等
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
(2)硬盘驱动器
(3)软盘驱动器
(4)光盘驱动器
(5)电源
(6)显示卡
(7)其他卡(声卡、视卡、网卡、…)
计算机常用的外部设备有:
(1)输出设备:
显示器:
常见的有单色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彩色CRT显示器、平板显示器。
主要技术指标是:
分辨率、彩色数目、屏幕尺寸
打印机:
常见的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绘图仪:
常见的有平板式绘图仪、滚筒式绘图仪
音箱
(2)输入设备:
鼠标:
常见的有机械式、光电式和光机式三类鼠标。
笔记本电脑上用跟踪球代替鼠标。
键盘:
常见的有101键盘、104键盘。
扫描仪:
常见的有手持式扫描仪、平板式扫描仪。
其他输入设备:
数字化仪、条形码读入器、磁卡阅读机、话筒、摄象机等
(3)计算机通讯设备——调制解调器(Modem):
在Internet中,微机之间常通过电话线来传送数据,通过电话线传送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中的信号是数字信号,Modem的作用就是实现这两种信号的转换。
调制:
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解调: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Modem有外置式、内置式、PC卡式(是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三种。
3.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
是利用计算机本身提供的逻辑功能,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简化或代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给用户的一个便于掌握操作的工作环境。
不论是支持计算机工作还是支持用户应用的程序都是软件。
(1)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网络软件→数据库软件
(2)软件分类与简介
几个基本概念:
系统软件:
指那些为整个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不依耐于特定应用的通用软件。
系统软件可供所有用户使用。
应用软件:
指用于解决各种不同具体应用问题的专门软件。
它包括定制软件(特定用户使用)和通用应用软件。
裸机:
没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虚拟计算机:
具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计算机软件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DOS:
是基于字符界面的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Windows:
是基于图形界面的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UNIX:
是一个通用的交互式的分时操作系统,用于各种计算机
NetWare:
是基于文件服务和目录服务的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NT:
是基于图形界面32位多任务、对等的网络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机器语言:
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由一串“0”或“1”所组成的二进制程序或指令代码。
是一种低级语言。
汇编语言:
一种用符号表示的、面向机器的低级程序设计语言,需经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被计算机执行。
高级语言:
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由表达各种意义的“词”和“数学公式”组成的、易被人们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需经编译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机器语言)才能被计算机执行。
如:
FORTRAN、C、BASIC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
普及式关系型:
FoxPro、Paradox、Access
大型关系型:
Oracle、Sybase、SQLServer
实用程序与软件工具
QAPLUS、PCTOOLS
应用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
Word、WPS
表格处理软件
Excel、Lotus1-2-3
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AutoCAD、Photoshop
网络通信软件
Terminal、Mail
简报软件
Powerpoint
统计软件
SPAA、SAS
实时控制软件
FIX、INTouch、Lookout
多媒体软件
Xingmpeg、Authorware、Director
(3)系统软件的基本概念
源程序:
用高级语言编写出来的程序。
目标程序:
由源程序翻译出来的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
编译程序:
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的程序,如:
FL.EXE
翻译有“编译”和“解释”两种方式。
编译方式:
首先将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然后再执行此程序,运行速度较快。
如:
C、FORTRAN
解释方式:
是把源程序逐句翻译,翻译一句执行一句,边翻译边执行,运行速度较慢。
解释程序不产生将被执行的目标程序,而是借助解释程序直接执行源程序本身。
如:
BASIC、LISP
联接程序:
把目标程序变成可执行的程序。
也称组合编译程序或联接编译程序。
将源程序转换成可执行的目标程序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翻译阶段和联接阶段。
翻译阶段的目标模块由于没有分配存储器的绝对地址,仍然不能执行,只有经过联接阶段,把目标程序以及所需要的功能库转换成一个可执行的装入程序,该装入程序分配有地址,故可以执行。
1.4软件工程
1.基本概念
软件工程:
是指使用工程化的概念、思想、方法和技术来研制、设计、生产和管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2.软件的生命周期
软件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三步:
(1)定义期:
其任务是决定要开发的软件应具有什么特性,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论证、系统分析。
(2)开发期:
其任务是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软件产品,包括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3)维护期:
其任务是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进行错误修正和功能扩展,包括修改、更新等。
3.软件开发
(1)需求分析:
确定软件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与外界的接口关系、所需的软硬件支持等。
(2)软件设计:
包括总体设计(确定软件的程序模块设计和模块间的接口)和详细设计(决定每个模块内部的具体算法)两步,每步完成后都要进行阶段评审。
(3)编码与调试:
编制程序并按软件设计的要求调试到正确。
(4)软件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产品中的错误和缺陷。
主要进行三种测试:
模块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
(5)软件维护:
修改软件运行中发现的错误和缺陷;改进设计,增加新功能,并使已运行的软件适应硬件和数据的更新、变化。
(6)文档编制:
编制用户文档(用户手册、安装手册、操作手册等)、开发文档(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测试计划与测试报告等)、管理文档(可行性报告、项目开发计划、开发进度报告、开发总结报告、维护修改报告等)
(7)项目管理:
包括制定计划、建立组织、配备人员、技术指导与检验。
1.5计算机安全
1.计算机病毒
(1)病毒的定义:
是一些人蓄意编制的一种寄生性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会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损害,甚至严重破坏。
据估计,至今在计算机上流行的病毒已有一万多种,且每天有5-7种新病毒产生。
(2)病毒的特点:
病毒一般具有这5个特点:
传染性、破坏性、针对性、变种性、潜伏性。
(3)病毒的结构:
一般而言,计算机病毒(并非任何病毒)包括三大功能模块:
引导模块、传染模块、表现或破坏模块。
(4)病毒的类型:
一般可分为4种主要类型:
引导区型病毒:
主要通过软盘在DOS操作系统里传播。
病毒隐藏在软盘第一扇区,在系统文件装入内存之前先进入内存,从而获得对DOS的完全控制,先侵染软盘的引导区,再蔓延到硬盘,并能侵染硬盘中的主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