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16.docx
- 文档编号:10655309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88
- 大小:453.60KB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16.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16.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16
第二节人口
一、选择题
1.西安、武汉、长沙等城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此举对城市发展的益处不包括
A.提高城市科技创新力B.提升城市人口素质C.加快城市人口老龄化D.拉动城市消费增长[中小学复习资料]
2.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A.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B.第二级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
C.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3.读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的人口数据表,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①一孩出生人口下降,二孩出生人口上升[中小学复习资料]
②一孩二孩出生人口都上升
③“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缓解了一孩出生人口减少的影响
④二孩人口的出生完全解决了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中小学复习资料]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
中国总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1/3B.1/4C.1/5D.1/6[中小学复习资料]
5.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中,属人口分界线的是
A.秦岭—淮河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黑河—腾冲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成为人口问题。
下列关于我国解决人口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B.人多力量大,多生孩子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C.我国人口众多,应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死亡率
D.我国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要大力推广“二胎政策”,提高人口数量[中小学复习资料]
7.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缓慢[中小学复习资料]
C.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缓慢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8.下列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中小学复习资料]
A.我国疆域辽阔,领土总面积达960平方千米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小学复习资料]
C.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西多东少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9.读下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
A.东部B.东北部C.西部D.中部[中小学复习资料]
10.中国的人口政策曾经提倡“只生一个好”,最近又全面放开“二孩”,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劳动力严重不足B.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C.中国自然资源丰富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1.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个地区人口分布比较集中
A.沿海的平原地区B.干旱的沙漠地区C.湿热的雨林地区D.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中小学复习资料]
12.目前,我国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山东和西藏B.河南和海南C.广东和新疆D.江苏和湖南
13.下列有关我国国情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中小学复习资料]
B.我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南水北调可缓解该问题
C.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色金属秦岭—淮河以南居多
D.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大林区
14.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组是[中小学复习资料]
A.苏、鲁、沪B.黑、吉、辽C.湘、黔、滇D.青、甘、宁[中小学复习资料]
15.近些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
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二、解答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作物熟制)的需要。
[中小学复习资料]
(2)图中B所处的地形区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产生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气候原因是、。
(答2点)
(3)A、B、C三地均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它们的耕地类型均为。
[中小学复习资料]
(4)图中黑河到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重要的分界线。
17.(题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记者2018年2月26日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
[中小学复习资料]
(1)甲、乙两图中表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2)请简单解释图乙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3)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的原因。
(4)老龄化的出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A.老中青都有,结构合理B.老人多,经验丰富,可指导经发展
C.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相对减少D.不会对社会养老带来较大影响[中小学复习资料]
参考答案[中小学复习资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A
C
C
A
A
B
A
D
A
C
D
A
B
16.
(1)一年一熟
(2)水土流失,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3)旱地(4)黑河——腾冲[中小学复习资料]
17.
(1)水资源 地形 (地势)
(2)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3)气候过于湿热(4)C
第十五讲去括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法则;
2、使学生会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要点】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括,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经典例题】
例1、去括号:
(1)
(2)
[*@%^&]
(3)
(4)
例2、判断:
下列去括号有没有错误?
若有错,请改正:
[@~#%^]
例3、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上填上“+”号或“-”号:
例4、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
(1)x+[x+(-2x-4y)]
(2)
(a+4b)-
(3a-6b)
[~%&^*]
(3)a-[b+(c-b)](4)-(5x+y)-3(2x-3y)
[~@&*#]
[&~#%^]
【经典练习】
一、填空
(1)-{-[-(3x-y)]}=
。
[@^#%&]
(2)已知m-n=
则-3(n-m)=
。
[^%@&~]
(3)代数式
与
的和是______,差是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A.x+(3y+2)=x+3y-2B.a2-(3a2-2a+1)=a2-3a2-2a+1
C.y2+(-2y-1)=y2-2y-1D.m3-(2m2-4m-1)=m3-2m2+4m-1
2.化简-4x+3(
x-2)等于()
A.-5x+6B.-5x-6C.-3x+6D.-3x-6
三、判断下列等式是否一定正确,不一定的请说明理由.[~*@%#]
(1)a+(b-c)=a+b+c
(2)x-(3y+2b)=x-3y+2b
(3)8x-(-3y-5)=8x+3y+5
[%@*~#]
[#*@&^]
四、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
;
(2)
;
(3)
.
[#~@^*]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去括号正确的是 ( )
A.3a-2(2b-a)=3a-2b-aB.5(x+y)-2(y-1)=5x+5y-2y+1
C.1-(x-y+z)=1-x+y-zD.(m-n)+(m+n)=m-n-m-n
2、与互为相反数的数是 ( )[@~*#%]
A.a-b-cB.a-b+cB.-a-b+cC.-a-b-cD.-a+b-c
3、化简
的结果是()
A.
B.
C.
D.
二、去掉下列各式中的括号
(1)(a+b)+(c+d)=_______________
(2)(a-b)-(c-d)=_____________
(3)-(a+b)+(c-d)=_____________(4)-(a-b)-(c-d)=______________
(5)(a-b)-2(c+d)=______________(6)0-(x-y-2)=__________________[#*&^@]
三、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8x+2y+2(5x-2y)
(2)3a-(4b-2a+1)
(3)7m+3(m+2n)(4)(x2-y2)-4(2x2-3y2)
第2章声现象
考试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满分39分,每小题3分)
1.(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2.(3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3.(3分)如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乐音特征中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以上都可以
4.(3分)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B.人耳处C.空气中D.传播过程中
5.(3分)4月2日8时,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燃烧销毁,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杭州地区昼短夜长
B.“天宫一号”坠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
C.“天宫一号”在大气层中的燃烧现象属于自燃
D.“天宫一号”坠毁时将依次通过暖层、中间层、对流层和平流层
6.(3分)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
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
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动物反应灵敏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7.(3分)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在公路上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
D.戴上防噪声耳塞
8.(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真空中都可以传播
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3分)某中学生用复读机播放英语磁带学习英语,他想让播放的速度慢一点,便按下慢速的按键,于是播放英语的速度慢了,但他却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导致声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振幅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10.(3分)一天,风和日丽。
在体育场上,进行百米赛跑。
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4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
A.10.20秒B.10.78秒C.10.49秒D.10.08秒
11.(3分)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
A.“引亢高歌”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请勿高声喧哗”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2.(3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响度
D.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13.(3分)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听见某星体巨大的爆炸声
B.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可能会听到三声
C.使用温度计测体温前一定要甩一下,如果不甩,测量结果一定会不准
D.向开水瓶里倒水的声音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音调升高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30分)
14.(4分)“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美妙的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
15.(2分)目前,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 、吸声和隔声。
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通过 减小噪声污染。
大会堂和大剧院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 (选填“增强”或“减少”)声音的反射。
16.(2分)贝多芬耳聋后仍利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说明 可以传声。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是因为真空 传声。
17.(4分)蝙蝠确定目标采用的方法是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利用它可以探知海洋深度,获取鱼群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外科医生利用 振动来除去人体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8.(4分)如图,敲击右侧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 ,两个音叉之间的传声介质是 。
19.(6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 ;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20.(6分)如图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 是乐音的波形,无规则振动的是 图。
21.(2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属于噪声的是 。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1分)
22.(8分)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与 的关系。
(2)实验时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与 的关系。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则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不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3.(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单摆
单摆是能够产生往复摆动的一种装置,将无重细杆或不可伸长的细柔绳一端悬于一定点,另一端固结一个重小球,就构成单摆。
单摆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它由理想化的摆球和摆线组成。
单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摆线由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提供;摆球密度较大,而且球的半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并且满足偏角小于10°。
如图1是一个单摆模型,均匀小球中心到固定点的距离称为摆长,一般用L表示。
把小球拉开一个小角度至A处,放开小球后,小球将沿着AOB的轨迹做往复运动,A、B两点为运动过程中的最高点。
我们把O点称之为平衡位置,该点的速度最大,假如小球从A到O点时开始计时,那么小球按照O﹣B﹣O﹣A﹣O轨迹回到O时停止计时,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单摆的周期。
单摆的周期也可看作小球从A点出发到下一次回到A点时经历的时间。
小刚想探究单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中小刚先用质量为50g的小球做实验,然后换用100g的小球重做实验。
摆长L(cm)
30个周期T30(s)
1个周期T(s)
周期的平方T2(s2)
质量为100g的小球的T30(s)
93.76
58.35
1.945
3.7753
58.30
83.68
55.05
1.835
3.3709
55.08
73.46
51.55
1.718
2.9632
51.51
63.44
47.50
1.583
2.5075
47.56
53.71
44.70
1.490
2.2144
44.70
图2为周期的平方与摆长L的关系,图3是生活中的钟摆,其原理与单摆类似。
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从能量角度看,小球从A到O是 能转化为 能。
(2)从文中可看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判断与单摆周期一定无关的物理量是 。
(3)小刚在探究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过程中,除了用到图1所示的器材,还需要的一个器材是 ;他先测30个周期,从而算出一个周期,这样做的好处是 。
(4)夏天天气炎热,钟摆的摆杆容易因为热胀冷缩而变长,这样会导致时钟变 (填“快”或“慢”)
24.(10分)一辆汽车在某一时刻鸣笛,司机在4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
请你根据所给的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各小题: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如果汽车静止不动,求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2)如果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求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25.(9分)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A。
5.C。
6.C。
7.B。
8.D。
9.D。
10.B。
11.D。
12.D。
13.BD。
二.填空题
14.音调;空气。
15.消声;隔声;减少;
16.固体;不能。
17.回声定位;声呐;信息;超声波;能量。
18.振动;空气。
19.甲乙丙丁;频率。
20.甲;乙。
21.甲、乙;甲、丙;丁。
三.解答题
22.解: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长度不变,则振动的频率就不变,即音调不变;轻拨与重拨,钢尺的振动幅度变化,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此时刻度尺的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但由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导致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3)音色也是物体的音品,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
(1)响度;振幅;
(2)音调;频率;(3)音色。
23.解:
(1)小球从A到O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变大,则重力势能减少、总能增大,所以此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由题意可知,摆球的质量不计,则单摆周期与小球的质量一定无关;
(3)探究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过程中,除了用到图1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秒表测出单摆的周期,单摆的一个周期较小不易测量,应测多个周期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4)由表格第一列和第三列数据可知,摆长越长,单摆的周期越大,所以钟摆的摆杆容易因为热胀冷缩而变长时,单摆周期变大,会导致时钟变慢。
故答案为:
(1)重力势;动;
(2)小球的质量;
(3)秒表;减少误差;
(4)慢。
24.解:
(1)笛声从汽车到峭壁的时间:
t=
×4s=2s,
如果汽车静止不动,由v=
可得汽车到峭壁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2)如果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
由v=
可得,在4s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车=v车t=20m/s×4s=80m,
这段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为s1,
则由图可得:
2s1=s车+s声,
则s1=
(s车+s声)=
(80m+1360m)=720m。
答:
(1)如果汽车静止不动,求汽车到峭壁的距离为680m。
(2)如果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汽车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为720m。
25.解:
因为v=
,
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
t空气=
=
=3s,
由题意知:
t空气﹣t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金属=t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v金属=
=
=2040m/s;
答:
金属中的声速是2040m/s。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
教
学[来源:
]
目[来源:
]
标
知识与技能[来源:
]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来源:
]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
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重点
1、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1、用黑板讲解象形文字的构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等。
2、结合讲故事的方式讲解物理学发展历程。
3、让学生自己阅读后提问,老师讲解。
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
教学步
骤: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请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神气,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坚持不懈,从茫茫远古延续至今,并将走向未来。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
板书课题“第二节探索之路”。
1、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
2、学生看书上的引入语。
3、学生听讲。
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引入课题。
推出标题。
(二)进行新课。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讲述: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
推出段标1:
古文明中的
科学思索……
2、请学生看文字、图形思考。
①图1-14,甲骨文“殸”。
甲骨文“磬”,好象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上册 第一章 第二 人口 同步 测试 新版 新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