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第二学期初三期初考试科学试题卷.docx
- 文档编号:10654517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661.36KB
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第二学期初三期初考试科学试题卷.docx
《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第二学期初三期初考试科学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第二学期初三期初考试科学试题卷.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第二学期初三期初考试科学试题卷
闻涛中学第二学期初三期初考试科学试题卷
(本卷满分160分,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S:
32cl:
35.5Ca:
40Fe:
56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配制百分之十的稀硫酸并与氧化铜反应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操作规范的是()
【A】
量取浓硫酸
【B】
稀释浓硫酸
【C】
加入氧化铜
【D】
倾倒稀硫酸
【答案】B
【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装氧化铜,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把氧化铜深入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烧杯口与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2.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态氢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不能导电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
【B】金属氢与氢气的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D】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在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没有改变,故错误。
3.小金尝试确定自己的血型,发现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标准血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凝集现象,则他()
【A】红细胞上一定有B凝集原
【B】血清中一定有抗A凝集素
【C】血型一定是A型
【D】血型可能是AB型
【答案】D
【解析】型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所以小金红细胞中有A凝集原,可能是A型血,可能是AB型血,所以选D
4.2018年初,流行性感冒来势汹汹.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必须利用寄主细胞外的物质进行生长发育
【B】侵入人体内的流感病毒会成为抗体,能与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C】侵入人体内的流感病毒被人体消灭属于免疫的抗感染功能
【D】严格隔离和积极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者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C
【解析】A、流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任何动物的活细胞中,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A错误;
B、侵入人体内的流感病毒会成为抗原,能与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是抗体,B错误;
C、侵入人体内的流感病毒被人体消灭属于免疫的抗体,C正确;
D、严格隔离和积极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者都属于控制传染源,D错误.
5.“会发电的衣服”是由一种利用运动产生电流的“发电纤维”制造的。
人穿上这种由纤维制成的衣服后,在运动过程中衣物会产生一些压折,衣物中就能形成源源不断的电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衣服发电时,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B】衣服发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人运动时,人体内的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D】人运动时,人体内的电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人穿上这种纤维织成的衣物后,在身体运动过程中产生压折,就能够形成源源不断的电流,消耗了机械能,得到电能,所以是将人体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A】
6.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
而且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丝瓜昆虫乙昆虫甲构成一条食物链
【B】丝瓜地里的所有丝瓜、昆虫甲和乙构成一个群落
【C】丝瓜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小于两种昆虫体内的能量总和
【D】昆虫甲和乙的一生中肯定有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答案】D
【解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要经历受精卵、幼虫和成虫这三个时期
7.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人N2,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D】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氧气或氮气),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A正确;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因缺氧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正确;C、由于气体入口的导管长,能伸到培养液中,而气体出口的导管短,没有伸到培养液中,所以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不可以交换使用;D、由于温度能影响微生物酶的活性,所以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8.向一盛有约20克氢氧化钡粉末的小烧杯中加入约10克的氯化铵晶体,用玻璃板迅速搅拌后静止片刻。
下列对该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会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用手触摸杯壁,能感觉到发热
【C】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为内能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吸热,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9.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A】人体内的杀菌物质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
【C】免疫器官与淋巴细胞
【D】皮肤和粘膜
【答案】D
【解析】
10.将一根铁棒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
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
其中“
”“
”“
”表示不同离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铁离子
【B】“
”表示铜离子
【C】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
【D】反应后铁棒质量减小
【答案】C
【解析】略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用100牛顿的水平拉力拉绳,第一次,两人都站在地上,“拔河”处于相持状态,第二次甲站在一平板小车上,乙站在地面上。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次弹簧秤的读数都等于100N
【B】两次弹簧秤的读数都等于200N
【C】第二次乙会赢得“拔河”比赛,因为地面给乙的摩擦力大于100牛顿
【D】第二次乙会赢得“拔河”比赛,因为地面给乙的摩擦力小于100牛顿
【答案】A
【解析】略
12.如图所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负电荷
B.玻璃棒带的正电荷转移到金属球上了
C.接触的瞬间产生从玻璃棒流向箔片的电流
D.两片金属箔因都带负电荷而互相排斥
【答案】C
【解析】略
13.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
【C】在40s到50s某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在温度达到最高值前,溶液中只有Na+和Cl-两种离子
【答案】C
【解析】略
14.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伸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
【A】在前2S内弹簧测力计对乙物体做功更快
【B】在前4S内弹簧测力计对甲物体做功更多
【C】在前2S内甲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得更长
【D】在前8S内甲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略
15.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悬浮在50℃硝酸钾溶液中,烧杯底部还留有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F甲,硝酸钾溶液的密度是ρ甲;当温度下降到20℃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F乙,硝酸钾溶液的密度是ρ乙。
此过程中能够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由以上信息可知()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8
110
【A】F甲
【B】F甲>F乙,ρ甲>ρ乙
【C】F甲 【D】F甲>F乙,ρ甲>ρ乙 【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小烧杯中溶液已经是饱和溶液,当温度下降时,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溶解度减少,则溶液的密度减少;根据悬浮时F浮=G物,沉底时F浮+F支=G物 16.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相同之处在() 【A】都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B】都能通过观察试管、玻璃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D】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甲实验不能说明氢气的可燃性; B选项中都可以看黑色有没有变成红色来观察是否发生反应; C选项中为防止气体不纯的爆炸,应该先通气体排净空气,再加热; D选项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氧化还原反应; 17.如图甲为一轻质弹簧自然伸长时的状态,先在弹簧上放一个10N的钢球静止,如图乙,再让钢球从高处自由落下碰到弹簧,将弹簧压缩到最低点c位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钢球静止在b位置时,弹簧对钢球的支持力大于10N 【B】钢球静止在c位置时,弹簧对钢球的支持力大于10N 【C】钢球自由落下碰到弹簧后,钢球的动能逐渐减小 【D】钢球自由落下碰到弹簧后,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b点时,因为可以保持静止,所以弹簧对钢球的支持力等于钢球自身的重力: F弹=G钢=10N;所以在a-b之间依旧加速,钢球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弹簧弹性势能增加;在b-c之间开始减速,钢球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弹性势能增加; 18.如图所示的电路,电路连接及各元件均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会出现() 【A】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 【B】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和不变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 【答案】B 【解析】由图简化可知,这是一个串联电路,其中电流表c测的是电路电流,电压表V1测的是R1电压,电压表V2测的是电路总电压,也就是电源电压。 当滑片向左滑动时,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总电压不变,R2两端电压变小,R1两端电压变大。 19.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是否变质和变质程度,设计了实验,过程如下,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取16.0克干燥的样品 白色沉淀 19.7白色固体 【A】实验证明该氢氧化钠已变质 【B】有10.6克的氢氧化钠发生了变质 【C】能进一步推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 【D】可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完成实验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变质的产物是碳酸钠,加入钡离子,如果产生沉淀就是含有碳酸根,其中19.7克就是碳酸钡的质量,可以算出碳酸钠的质量,然后换算出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20.处理被有机物污染的河水,常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翼轮由一台电动机带动,其中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好氧性细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河道中所有的细菌组成一个种群 【B】好氧性细菌的代谢类型是寄生、有氧呼吸 【C】其中的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 【D】夏天河水中的溶解氧减少,不利于好氧性细菌繁殖 【答案】D 【解析】代谢类型和种群、群落的知识点; 2、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2017年9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在灌溉用水盐度达6‰的情况下,取得了最高亩产超600公斤的好成绩。 材料2: 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我国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研发出“低镉稻”,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 (1)“海水稻”能适应盐度达6‰的灌溉用水,是的结果。 “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的盐分进入细胞,这是(填细胞结构)的功能。 (2)将能吸镉的基因“敲掉”,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叫做。 (3)大米为人体提醒的主要有机物是淀粉,它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 (1)自然选择;细胞膜; (2)基因工程;(3)供能; 【解析】主要是遗传和变异的关系和转基因技术; 22.(4分)图I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图Ⅱ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的是液体,A、B和C表示的是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I中的曲线_________能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2)被消化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血液中主要由_____(选填“血细胞”或“血浆”)运输,并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3)若图Ⅱ是人体皮肤某处结构示意图,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选填“A“或“C”);若图Ⅱ是人体肾某处的结构示意图,B是正常人的肾小管,那么液体____(选填“①”或“②”)内含有的葡萄糖浓度较高。 【答案】 (1)甲; (2)血浆;(3)C;①。 (原题第三问第一空错误) 【解析】: (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就开始了,图Ⅰ表示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甲曲线从口腔就开始下降,表示是淀粉的消化。 乙曲线从胃开始下降,表示是蛋白质的消化。 丙曲线下降的最晚,从胃后边的小肠才开始上升,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 (2)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 (3)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细胞內液,A是毛细血管,B是毛细淋巴管,C是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C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所以若B是正常人的肾小管,②肾小管内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①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是0.1%.可见①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较高。 23.(6分)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加入200毫升的水,再加入10毫升9%的硫酸溶液,接通电源。 请回答: (1)在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点燃a导管口的气体时,导管口发生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实验结束后,剩下的硫酸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A】水的质量 【B】硫酸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两极都有气泡生成,最终负极和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2: 1;放热; (2)ACD 【解析】: (1)两极都有气泡生成,最终负极和正极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2: 1;燃烧是放热反应; (2)相当于是一个点解水的实验。 24.(4分)海砂是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矿产,其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因为海沙中海水中含有氯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所以海砂中含有氯离子等,而大量的氯离子会腐蚀建筑中的钢筋,因此质检部门需要检测氯离子的含量。 请回答; (1)实验证明海砂中含有氯离子: ①用蒸馏水洗涤海砂,过滤后得到海砂清洗液; ②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和判断依据);则证明海砂中含有氯离子。 (2)定量检验海砂中氯离子含量,①取样,称出海砂样品的质量,用蒸馏水充分浸泡,过滤后得到海砂清洗液;②继续进行 (1)中②所述的实验,然后直接测量__________,通过计算求出海砂中氯离子(等于氯原子质量)的质量分数。 【答案】 (1)向清洗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所取海砂的质量和氯化银的质量 【解析】 (1)②检验氯离子所用的试剂是硝酸银,氯离子与银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氯化银,所以向清洗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氯离子(Cl-),化学方程式为: AgNO3+NaCl═AgCl↓+NaNO3; (2)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只要测出所取海砂的质量和氯化银的质量,就能计算出海砂中氯离子的质量分数,所以需要直接测量的量是所取海砂的质量和氯化银的质量; 25.(4分)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棒,能绕O处转轴自由转动(不计摩擦)。 F1、F2和F3分别在在木棒最下端用力,使木棒最下端由A处缓慢地抬升到B处。 请回答: (1)下列选项中,________的大小保持不变。 【A】始终水平方向的拉力F1 【B】始终与杆垂直的拉力F2 【C】始终竖直方向的拉力F3 (2)三次拉力抬升木棒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均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 (1)C; (2)相等。 【解答】: (1)F2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大小等于OA,保持不变,杠杆的G不变,在上升的过程中,阻力臂变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2逐渐变大,B错误;设杠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F1的力臂: L1=cosθ×OA,重力的力臂: L1′=sinθ×OA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cosθ×OA=G×sinθ×OA F1=G×tgθ,因θ变大时,F1也变大,A错误; F3始终沿即沿竖直方向,由图可知,动力臂始终是阻力臂的2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3始终等于 G,故C正确; (2)由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三次拉力抬升木棒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均相等 26.(4分)如图所示,将两个半径约为1cm的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像被粘在了一起,下面吊上5kg的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请回答: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是因为__________。 (2)小金认为把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是为了两个铅柱之间没有空气,与铅柱底面接触的大气会对铅柱有向上托的力,这个力足以保证两个铅柱不被重物拉开。 你是否同意小红的观点? 请通过估算该力的大小来证明。 (大气压p0取1×105Pa) 【答案】 (1)引力; (2)不同意;与铅柱底面接触的大气对铅柱的托力约31.4N,小于重物的重力。 【解答】: (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2)由公式p=得,铅柱横截面受到大气的压力,即对铅柱的托力为: F=pS=p0×πr2=1×105Pa×3.14×(1×10-2m)2=31.4N。 由于重物的重力为: G=mg=5kg×10N/kg=50N, 托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所以与铅柱底面接触的大气无法托住物体。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 27.(4分)为验证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编号 加入物质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现象 A 2毫升唾液、淀粉溶液 37℃,10min 碘液 不变蓝 B 2毫升清水、淀粉溶液 37℃,10min 碘液 变蓝色 C 2毫升唾液、淀粉溶液 0℃,10min 碘液 变蓝色 (1)通过对比A、C试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分析A试管的实验结果,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结论吗? 为什么? 。 答案: (1)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 (2)不能。 A试管加入碘液以后不变蓝,没有对照无法得出结论,不能说明唾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解析: (1)AC试管的变量是温度,且37℃时碘液不变蓝,0℃时碘液变蓝,说明在适宜温度下唾液淀粉酶才能分解淀粉 (2)A试管加入碘液以后不变蓝,没有对照无法得出结论,不能说明唾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8.(8分)某种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还含有少量的硫化钙CaS(硫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小金用这种大理石、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等器材制取CO2,并测得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请回答: (1)若要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 (2)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以测定CO2的相对分子质量,设计了如图装置,请你分析: ①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的CO2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 ②如图装置中,B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___。 A.五氧化二磷B.无水氯化钙C.碱石灰D.生石灰 ③如果B物质失效,并用如图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答案: (1)量筒 (2)①HCl、H2S和水蒸气;②C、D;③偏高 解析: (1)溶液配制要求测量溶液的体积,用量筒 ①大理石中含有硫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故反应杂质可能有HCl、H2S和水蒸气 ②碱石灰不仅吸收水蒸气,也吸收二氧化碳,造成实验误差 ③如果干燥剂失效,会导致水分干燥不彻底,使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使质量偏大,质量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29.(6分)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每次只除一种离子)。 步骤如表: 加入试剂(均过量) 操作 步骤一 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 过滤得到沉淀①和滤液① 步骤二 滤液①中加入试剂B 过滤得到沉淀②和滤液② 步骤三 滤液②中加入试剂C 过滤得到沉淀③和滤液③ (1)写出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滤液③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滤液的pH=7,写出此时滤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 答案: (1)2NaOH+Cu(NO3)2═2NaNO3+Cu(OH)2↓ (2)Cu(OH)2、BaCO3(3)NaNO3、NaCl 解析: NaCl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然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Cu2+形成氢氧化铜沉淀,最后加入的Na2CO3溶液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碳酸钡沉淀,满足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 (1)步骤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NO3)2═2NaNO3+Cu(OH)2↓。 (2)不溶于酸的沉淀为氯化银,溶于酸的沉淀为碳酸钡和氢氧化铜 (3)滤液2中加入试剂C,Cu2+、Ba2+、Ag+已分别生成了沉淀,此时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Na+、OH−、Cl−、NO3−、CO32−,在滤液③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滤液的pH=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市 中学 第二 学期 初三 考试 科学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