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篇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10654294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99KB
五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篇说课稿.docx
《五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篇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篇说课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篇说课稿
1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民族风情特点为主题展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 季羡林 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意境悠远的短文。
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
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感慨,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奇特风俗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文章,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的道理。
因此,我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3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由于本文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文本,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由于学生对德国的民俗风情比较陌生,对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精神境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引悟法。
我在教学时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引入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图文结合法、情境设置法”等。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我设计的导语是: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
(季羡林)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
在那篇课文里,我们了解到季羡林爷爷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教育我们小学生要多读书,告诉我们写文章的好方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了解同学们还收集了季羡林爷爷的那些资料,说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季羡林与德国”的有关资料。
我于1935年10月31日,从柏林到了哥廷根。
原来只打算住两年,焉知一住就是十年整,住的时间之长,在我的一生中,它仅次于济南和北京,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哥廷根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大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德国学术史和文学史上许多显赫的名字,都与这所大学有关。
哥廷根是个小城,全城每一个角落似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仿佛踩过每一粒石头子,不知道有多少商店我曾出出进进过。
看到街上的每一个人都似曾相识。
古城墙上高大的橡树、席勒草坪中芊绵的绿草、俾斯麦塔高耸入云的尖顶、大森林中惊逃的小鹿、初春从雪中探头出来的雪钟、晚秋群山顶上斑斓的红叶,等等,这许许多多纷然杂陈的东西,无不牵动我的情思。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人民是多么勤劳、善良、纯朴和正直。
季老的 老师们个个都对他和蔼可爱,老教授们对他可以说是视如己出般爱护。
在德国的十年中,季羡林接触最多、几乎是朝夕相处的是他的女房 东欧朴尔 太太, 欧朴尔 太太对他关怀备至,象自己的母亲一样。
她每天给他准备晚饭,给他打扫房间、洗衣服、洗床单、准备洗澡水、擦皮鞋、铺叠被子。
他在生活方面的所有需要,她一手包下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在检查认读生字词时,重点抓“莞尔一笑”和“姹紫嫣红”,强调正确读音,指导“嫣”的写法;然后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谈谈德国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并谈论自己对德国的印象后,可以做这样的一个质疑:
当季老重返德国时,人们问他有什么变化时,季老是怎样回答的?
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文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一句中的“美丽”一词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具体分这样几个小环节:
(1)细读课文,寻找美丽:
首先我从季老的话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入手,请学生联系课文,说说句中的“美丽”(板书)指的是什么?
(景色的美丽)接着就请学生自读课文,找找描写花之美的句子,描写街景美丽的句子。
通过图片展示、展开想象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板书)的意思,体会花的美;通过“家家户户”和“应接不暇”体会花的多,并指导有感情朗读,概括出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
(2)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有什么疑问么?
让学生进一步质疑,引导学生理解德国是个人人爱花的国家,着重学习文中介绍德国人是怎样种花的。
从“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体会他们爱花的真切,帮助学生重点理解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一句,明确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感悟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这时再结合“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一句,帮助学生理解这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出示句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抓住“耐人寻味”请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他们的心灵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3)前后呼应,内化美丽:
再次回到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请学生谈谈你知道德国人是怎样养花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作者在这里所说的“美丽”,除了美丽的花,还有什么是美丽的?
(德国人民美丽的心灵、境界)师生感叹地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
(四)、小结:
教师做课堂小结:
我们跟随季羡林爷爷一同欣赏了德国奇丽的街头风景,花使季老想到如何做人,想到了德国人民的美好心灵。
是呀,“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希望大家也能从我做起,做到——(指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他能全面、简洁的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清晰直观的再现文章脉络,便于学生记忆。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美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李微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
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叫人回味无穷。
纵观全册,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
而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
1、体会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
2、感受风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资料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教学难点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搜集资料—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课前预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部分重点字词将结合教学加以指导),把课文读通顺;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可以设置四个小专题“季羡林与德国”、“鲜花胜地——德国”、“德国的风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国历史和名人”,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
(二)课堂行动——一咏三叹,滋养性灵。
1、导入——从民族的经典走向世界的多元。
在唐诗宋词的诵读中拉开教学序幕,回顾祖国优秀文化,接着切入互动游戏“我们的邻国尼泊尔的摇头与点头习俗”,当学生了解到尼泊尔人的摇头才是表示同意的奇特风俗时,就会产生一种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了解异国风情的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学习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2、质疑——“主动索取”永远比“被动接受”得到的东西多。
先让学生介绍作者——季羡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题目本身就耐人寻味,也会引发学生疑问,归纳板书:
)[德国人怎样种花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色?
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
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
因为“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美国教育家哈.曼)
3、研读——“埋头思考”远胜过一千句夸夸其谈。
首先,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学生汇报积累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再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课文大意。
之后组织学生谈读后感受。
引导学生用书中的句子谈。
是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
奇丽、奇特)
接着,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桌或小组的交流;然后自主发言,交流体会。
教师相机把握以下要点组织教学:
(1)、研读“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叩问“莞尔一笑”的灵魂。
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
大屏幕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板书:
花的脊梁
当季羡林为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感到奇怪时,女房东却只是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这“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微微一笑,平静的一笑,淡淡的一笑,朴实不张扬的一笑)从女房东淡淡的、平静的一笑中,我们看出女房东是个怎样的人?
(她是一个爱花的人,而且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种淳朴的人生境界像花儿一样美丽自然。
)
(2)、研读感受“别人看到的花”——欣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
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语言的精彩之处,更写出了德国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
让学生说说别人看到的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让学生说出句子。
)大屏幕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我准备引导学生从“任何、家家户户”等词语体会养花的人家之多,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地方理解花的数量和颜色之多、花的颜色之娇美,结合图画资料的呈现,(大屏幕出示两幅图片)走进鲜花的意境,领略风景的奇丽;再通过个别朗读、配乐朗读把师生带到花的海洋,带入美丽的山阴道上。
此时,你正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你有什么感觉?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别人看到了一个花的海洋)指导学生背诵。
然后拓展想象写话:
“如果你是一位当地的居民,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美丽景色呢?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3)、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个许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透彻的哲理,我觉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所感悟,心生向往就很好了。
先联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欣赏别人的花”这种奇丽景色、奇特民俗初步理解;再回忆发生在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校园里、社区里、家里的事情,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4、拓展
四五十年前,20几岁的季羡林先生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今天,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
大屏幕出示句子: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
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
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齐读)与此同时,老人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生答)
四、小结拓展
(1)教师小结:
(多么美好的梦啊!
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
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
(齐读课题))
(2)让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德国还有哪些奇特的风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第九册21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9册教材第七组“异域风情”这一训练专题中的课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的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与一般写景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编排意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操作目标:
一是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是品味“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四是背诵第三自然段。
3、情感目标: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四、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思,与自己的生活实际产生交际,才能更好的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六、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
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七、教具准备:
第2、3小节部分内容,课前黑板上画好一盆花。
八、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
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
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第一站──德国。
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板书:
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出示:
花
你喜欢花吗?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
原来……
出示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
“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
“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
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
“栽”、“脊”。
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
“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
(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
(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
节日的家家悦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
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
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德国人无私的境界;美丽的心灵……)
6、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
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7、小结:
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
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
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
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举例谈谈。
五、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有感情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
《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九、问题预设:
学生对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道理能够理解,但可能对于“思乡的梦”可能就比较吃力,要引导学生从德国人民具有的品质,与以前所学的《怀念母亲》中作者所具有的爱国之情联系起来,明白这种“思乡的梦”蕴涵着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期望。
这样就比较好理解最后一句话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篇说课稿 自己 花是让 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