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0651986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75KB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docx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全面发展的中介和载体,也是其成长的基石和重要基础。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的分析,以及对整体素质教育的研究,系统的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状况,阐述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实践训练等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求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内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将不可避免地加入到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界大潮中去。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未来职业对其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不仅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而且更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1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而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要求,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高素质的人才心理素质普遍偏差。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跨世纪人才为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把发展创造能力视为国策,提出了"创造性科技立国"的口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创造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日本通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主张一个人的开拓创新能力,是面向21世纪的"三张教育通行证"之一[1]。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最不平衡的青年中期,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日益深化的高教改革,导致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十分严重,造成了大学生较多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民族素质及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力,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
由此可见,无论从大学本身的教育功能还是从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设置太细、知识面窄、技能方面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心理素质较差[2]。
在一项82个企业对大学生评价的调查中,诸如与创新素质有关的"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项能力水平50%以上都处于"一般"水平,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素质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因此,高校应通过各项改革,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迎接时代的挑战。
2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思想以人为本,高等教育应以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
即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着重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为了培养和塑造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就业、成长等种种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德育创新的要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
心理素质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人的性格特征与人的思想品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的形成[2]。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性格与培养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品德是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3]。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实践的拓展,是德育理论探索中对人的品德的再认识的结果,党和国家已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1999年第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报告中十分明确地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着重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试能力培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并更好的适应其未来的发展[4]。
3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素质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将高度的现代化,同时充满着残酷的竞争。
作为大学生其自身发展中也必然面临各种危机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3.1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心理素质问题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特别是有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连对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不知道,其心理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尤其表现在对未来的过度担心和焦虑;自我理想的缺失等。
面对社会问题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
3.2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交流、网上交友等成为普遍的现象。
由于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等,使各行各业都与电脑紧密联系在一起[9]。
这种长期的人与机器的交往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乏感情沟通。
机器毕竟是机器,它只能给人带来工作和学习上的方便,但无法给人以感情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震荡。
长此以往,孤独、忧郁就会自然产生[10]。
3.3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必然给大学生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能不能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能不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下去,他们往往心中没有数。
个体的心理承受如果无法有效的适应社会变化的速度,则必将在这个过程中被冲击,并最终被淘汰。
3.4信息轰炸所带来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和知识化将是它的两个主要特点。
信息的快速传播除为人们创造便利之外,更多还是一种负担和压力。
4心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首先要明确其着力点,使其具有针对性。
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素质问题,研究者认为,应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教育。
4.1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人格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弹性人格,使之消除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烦躁、脆弱是十分必要的。
弹性人格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它主要包括:
4.1.1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健康的人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与接纳。
4.1.2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去关心社会,了解、接触社会,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
它表现为对新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5]。
4.1.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2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人类特有的"专利"。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的自我观,就是人对自己进行认识所产生的意识活动,它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标志[6]。
4.3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往往习惯于处理被安排好的事情,而对于市场经济中新的处事方式,一时还很难适应。
所以,一旦让自己独自去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时,紧张和压力在所难免。
4.4培养大学生的宁静心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接收所有的信息资源。
虽然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任何一位顶尖的科学家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
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方面的信息以及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掌握好,其它方面的信息知识尽可能地广泛涉猎,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不变应万变。
5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其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开设心理学课。
心理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心理学课以外,还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5.1通过感觉、记忆、思维等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通过感觉方面训练,提高敏锐的观察力;记忆方面的训练,发展良好的记忆力;思维方面的训练,培养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富于幻想,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开发,能在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很好地了解和把握自己。
5.2培养大学生的丰富情感加强基础文明和集体主义教育,用社会主义的集体道德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开展心理咨询,培养大学生的理智感。
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教育。
培养大学生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事业的进取心,使学生既能正确地面对挑战、参与竞争,又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
培养大学生对美的热爱,以美引导真,以美引导善,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7]。
5.3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挫折教育及名人奋斗历程和史实等相关教育,提高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以良好的姿态迎接挑战。
同时又能理性地面对失败,具有解决多种冲突和协商对话的技巧,具有果断的决策能力。
5.4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多种社会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他们不同的价值选择,提高他们广泛的兴趣。
注意把校园的学术活动、各种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把活动搞得更有意义、更健康,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养成文明习惯,培养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特长。
让学生参与发明创造,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科研精神,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并能将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保持个性的完善,以及对自己的个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协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机,高雅的气质,广泛的兴趣,稳定的性格,鲜明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5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实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通过校园学术活动及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见习、野外实习、社会调查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培养吃苦耐劳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劳健身,提高身心素质,锻炼意志体力,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善于应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
5.6重视课程安排和课堂效果心理素质教育应渗透到课程和教学中去,制定培养目标,以素质为核心,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课程、国情教育课程、法制教育课程等相关知识的教育课程。
加强和培养文化、道德、身心发展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对自己、对历史、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
5.7充分利用好激励机制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则。
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
充分尊重不同性格的学生,满足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8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知识重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自我教育,自我调适。
教师应注意传授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做到自知、自律、自爱,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悲观,正确的客观评价自我,增强适应社会能力,有健全的心理防御能力,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现实,面对社会[4]。
5.9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仪表体态和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应以自身为榜样,业务要精通,治学要严谨,富有创新精神,心理素质较高,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感[8]。
在学生面前应表现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宏大度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用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个性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受到心理素质教育。
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我们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努力创造社会心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减少不良刺激避免心理偏激。
要动员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监控的教育网络,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训练,只有不断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水平,才能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参与到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心理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双优秀人才的时代重任,培养出一代具有良好创新心理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伏治友.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4(3):
124
[2]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M].广西社会科学,2003
(2):
32
[3]赵阿勐.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3):
142
[4]陶明达.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4):
58
[5]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1)
[6]FeiH,KongF.NtervalEstimationsforOneDandTwoExponentialDistributionsunderMultipleType2ⅡCensoring[J].CommunStatistTheoryandMeth,1994,23:
1717-1773
[7]郝丽萍,闫玫.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研报,2001(3)
[8]赵阿勐,周馨竹.大学生生涯辅导课程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10):
143
[9]赵阿勐.心理卫生选修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10):
154
作者:
厉红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医学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大学生心理 素质教育 内涵 研究